上將是什麼級別?

不才講史


國家不同、時代不同,所以作為軍隊高級軍銜之一的上將軍銜,級別也就不盡相同。

拿俄羅斯來說,其軍隊軍銜基本上承襲過去的蘇軍軍銜,除了取消元帥軍銜外,其他將軍級的基本沒有多少改變。目前俄軍最高軍銜是大將,國防部長紹伊古便是大將軍銜。上將軍銜基本則是陸軍、海軍、空天軍、火箭軍這些軍種主官和四大戰區主官。

中國軍隊(只說人民解放軍)的軍銜制始於1955年,擔任上將軍銜的一般都是從紅軍、八路軍時代擔任過師團職幹部、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兵團司令員及個別軍長的指揮員,前後共57人。80年代軍隊改革,取消元帥、大將一類軍銜,上將就成了最高軍銜。從軍委副主席到軍委委員、國防部長、各總部總長、各軍種司令員政委、各戰區(大軍區)司令員政委,均是上將軍銜。


大將軍威武K


以我軍現在的軍銜為例來看,上將是我軍的最高軍銜,按照軍種不同,可以分為陸軍上將、空軍上將、海軍上將和武警上將。

上將對應的是都是我軍的高級軍官,包括戰區級正職和軍委領導層,如5大戰區的司令和政委,陸海空軍、火箭軍的司令和政委,武警總部的司令和政委,軍委副主席和軍委委員等。

以上這些高級軍官的軍銜通常都是上將,對應到政府的話,相當於省部級正職和副國級領導人,如各省的書記和省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等。

新中國建立後,我軍首次授銜時,上將並非我軍的最高軍銜,當時最高軍銜是元帥,其次是大將,再次是上將,往下是中將和少將。這些開國將帥為新中國的建立付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元帥和大將,功勞特別大,如果把最高軍銜定位上將,顯然非常不合適。

改革開放後,我軍取消了元帥和大將,只保留了上將作為最高軍銜。不過當時我軍的上將分為一級上將和二級上將,一級上將的肩章是四顆星,二級上將的肩章是三顆星。90年代初期,我軍軍銜改制時,取消了一級上將,只保留了二級上將,也就是現在通常所說的上將。

上將作為我軍的最高軍銜,晉升難度非常高。中將能晉升到上將的軍官非常少,我軍的大部分中將軍官,都在任上退休或者離休了,只有少數中將能晉升到上將這一最高軍銜。


袁衛宇


正大軍區級排名可在非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前面,也可以在後面,具體看各地規定,但一般在省長之前,如四川省委書記排名高於成都軍區司令員,而山東省委書記排名低於濟南軍區司令員。

建國初六大軍區,對應全國劃分為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區 ,2016年已改為五大戰區。

擴展資料解放軍全軍正大軍區職的職務有:副總參謀長,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總後勤部、總裝備部、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海軍、空軍、第二炮兵(火箭軍)、各大軍區的軍政一把手(軍政主官)。武警部隊編制為上將警銜的,為兩名軍政一把手(軍政主官)

陸軍上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陸軍最高軍銜。軍銜條例規定,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陸軍上將軍銜。

陸軍上將還是正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正大軍區職包括副總參謀長、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後勤部部長、總後勤部政委、總裝備部部長、總裝備部政委、二炮司令員、二炮政委、大軍區司令員、大軍區政委、國防大學校長、國防大學政委、軍事科學院院長、軍事科學院政委等。

海軍上將為海軍正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海軍最高軍銜,一般只授予海軍司令員、海軍政治委員。

空軍上將為空軍正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空軍最高軍銜。空軍上將軍銜一般只授予空軍司令員、空軍政治委員。

武警上將為正大軍區職警官的主要警銜,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武警部隊最高警銜。武警上將一般授予武警部隊司令員、武警部隊政治委員


遙望金門島


上將是什麼級別,這個事是需要根據時間劃分的。

首先,我國在建國以後,一開始並沒有實行軍銜制,因為一直講究官兵平等,但是建國後難免會與他國進行外交活動,這時候軍銜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1955年,我國第一次實行軍銜制,當時一共有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五個將官級別,他們都是新中國的開國功臣,其中元帥和大將各十人,他們都是為新中國做出過突出貢獻的高級軍官。

就像朱德元帥,他是新中國軍隊的創建者之一。還有粟裕大將,他是淮海戰役的主要指揮者,打出了我軍的威風。


後來,中國決定實行新的軍銜制,為了紀念那些開國功勳,也為了跟世界對接,我們中國取消了元帥和大將的軍銜,現在最高的軍銜為上將。

現在的上將軍銜,級別都很高,一般是軍委副主席和軍委委員,都是副國級或準副國級待遇。


歷史還有哪些事


哨兵小虎第792條回答。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將上將作為軍人軍銜的最高級別,毫無疑問享受著軍人的最高榮譽和最高待遇。

但世界各國由於其政體和軍事制度的不同,“上將”和“上將”之間其實是有區別的。

在我國,上將依據其行政級別,其實是分為五個等別的。

1.第一等級:副國家級以上。

毋庸置疑,現役軍委副主席是上將軍銜的最高行政級別,可以說是負責軍隊常務工作的最高領導人。其級別為副國級。可以說是目前中國現役軍人的最高級別。



(上將軍銜↑↑↑)

當然曾經作為上將的海軍之父劉華清,卻是唯一的正國級上將,因為他是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劉華清上將↑↑↑)

2.第二等級: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

作為國務院的軍事部門,國防部長通常由國務委員兼任,而國務委員是副國級,所以我們在聽新聞聯播介紹國防部長時,通常是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但其不是軍委委員,排位也要低於軍委副主席。

(軍委委員和國防部長七排資歷章↑↑↑)

3.第三等級:軍委委員。

上將如果是軍委委員的話,其級別要比一般的上將高一些,這在重視上下級關係的軍隊尤為重要! 比如作為軍委委員的聯參參謀長就要比戰區司令高一些,所以在排座位時就要尤其注意!


4.第四等級:戰區司令和政委。

此次軍改後,戰區作為主戰機構,地位進一步提升,這從配備的戰區司令都是上將就可以略知一二。 在排座次時,戰區的司令就自然會排在軍種司令前。


(乙曉光上將↑↑↑)

5.第五等級:軍種司令和政委。

軍種司令自然是上將的最低一級了,雖然其和軍委委員、戰區司令同屬大區正級別,可以說是級別一樣大,但在排座次時確實很明顯的。 而且有的軍種司令還可能是中將軍銜。

二、美軍。

美軍上將分為五星上將和四星上將,類似於別的國家的一級上將和上將。



通常其四星上將軍銜為軍種參謀長級別;五星上將為戰役方向指揮官或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但五星上將僅在戰時授予,且必須擔任過戰區指揮官才有資格被授予。

比如現役的美國空軍參謀長為馬克·威爾什,其軍銜為四星上將。


(美國空軍參謀長馬克威爾什四星上將↑↑↑)

三、俄羅斯。

俄羅斯目前的最高軍銜為大將,上將僅為第二級別高的軍銜。



(俄羅斯大將軍銜↑↑↑)

但其大將軍銜通常授予國防部長、國防部副部長,以及內務部長等人。

其上將軍銜則授予軍種司令,比如陸軍、空軍司令等。當然其也有可能是大將軍銜。比如俄羅斯陸軍司令薩柳科夫。



(陸軍司令員薩柳科夫上將↑↑↑)

其出任陸軍司令時為上將軍銜,但現以被授予大將軍銜。


(薩柳剋夫大將↑↑↑)

四、有元帥軍銜的國家。

在某些國家在將軍之上還設一級為元帥,元帥還分為大元帥、元帥、次帥等。

其下才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等。其上將軍銜則授予軍種副司令、戰區副職等,比如空軍副司令等。

我是哨兵小虎,一名退役老兵,謝謝你的閱讀和支持。 編輯


哨兵小虎


上將的級別屬於省部級的或者以上的級別,各大軍區司令員或政委。解放初期,早在一五五年以後授軍銜的上將有:鄧華、蕭克、周士第、陳明仁、周純全、李聚奎、傅鍾、王宏坤、王震、楊德志、陳奇涵、劉亞樓、韓先楚、張愛萍、宋時輪、傅秋濤、楊成武、張宗遜、張愛萍、宋任窮、彭紹輝、陳錫聯、烏蘭夫、楊勇、陳再道、陳士榘、陳伯鈞、楊至誠、葉飛、謝富治、賴傳珠、董其武、陶峙嶽、許世友、朱良才、劉震、韋國清、蘇振華、周桓、甘泗淇、洪學智、黃永勝、王建安、王平、王新亭、李達、李天佑、李克農、李志民、李濤、閻紅彥、唐亮、蕭華、呂正操、郭天民、趙爾陸、鍾期光、賀炳炎,以上57位屬於開國上將。下圖:蕭克(左)、周士第(中)、鄧華(右)。

-





有才君子


上將 軍委副主席 副國級

上將 軍委委員 準副國級

上將 大區正 正部級

中將 大區副 副部級

少將 正(副)軍 享受副部級部分待遇

大校 正師 正廳級

大校 副師 副廳級

上校 正團 正處級

中校 副團 副處級

少校 正營 正科級

少校 副營 副科級


公子世無雙QQ


1955年授銜的時候,其中有一位上將很是引人注目,這就是在湖南起義的國軍將領陳明仁。作為黃埔一期的中央軍嫡系將領,陳明仁堪稱國軍中的一員悍將,在四平之戰中硬是死戰不退,擊退了他的黃埔四期師弟率領的東北民主聯軍。所以,有個段子說,主席見到陳明仁後開玩笑的對這位湖南小老鄉說,怎麼樣,跟著我幹,比跟著蔣有前途吧?說的就是陳明仁資歷、戰功都不錯,但是在國軍中卻一直不受重用,晉升兵團司令也晚。

其實這不只是陳明仁一個人碰到的情況,在遷臺之前,國軍將領中除了胡宗南早在1945年就已經是中將加上將銜之外,其他黃埔系將領到1949年解放時,都只是中將銜,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都是中將。而胡宗南正式晉升上將,實際上也是1955年9月,和陳明仁的時間相差不多。但也因為胡宗南在1945年就已經加了上將銜,並且代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所以胡宗南一般也被認為黃埔系將領中最早晉升上將的一位。

不過,也有人提出過異議,這就是在遼瀋戰役中增援錦州時東進兵團的國防部戰地視察組組長羅奇,人稱羅千歲。1949年蔣通電下野之後,李宗仁出任代總統,為了拉攏中央軍嫡系將領,李宗仁任命廣西容縣出身的羅奇為陸軍副總司令。因此,有人據此認為,羅奇在此時就已經晉升上將。其實不然,陸軍副總司令並不需要晉升上將,同樣是黃埔一期的範漢傑在轉赴錦州出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的時候,他就是專職的陸軍副總司令,但也只是中將,並未晉升上將。羅奇真正晉升陸軍二級上將,已經是1959年的事了。

真正正式晉升陸軍上將比較早的黃埔系國軍將領,實際上可能還是要數桂永清。桂永清早在抗戰結束後就接替陳紹寬出任海軍代總司令,這一代就是三年多,直到1948年7月才去掉了代字,成了真正的海軍總司令。不過這時候國軍大勢已去,三大戰役之後,解放軍渡江南下,風捲殘雲一般席捲江南各地,國軍海軍紛紛起義,到1950年時,桂永清已經差不多成了光桿司令,只好轉赴臺灣。到1952年,桂永清被從海軍趕出來,陳誠的運作之下,反而給他晉升了二級上將,這就比胡宗南還要早了。

相比之下,地方部隊將領的軍銜相對都要比較高一些。比如楊森指揮二十七集團軍下屬的20軍,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表現優異,戰後敘功,他就被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而同樣出自四川的三十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則在1940年就已經是中將加上將銜,而到抗戰結束後的1946年退位預備役之前,又特意晉升為二級上將。也因此,他在1950年被俘後,成了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唯一貨真價實的上將,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等一眾中央軍嫡系將領都得幫他每天刮鬍子之類。

當然,這說的都是國軍這邊的情況,要說紅軍和解放軍這邊,情況就複雜多了。就黃埔一期的畢業生來說,如果類比國軍這邊的級別,戰略區主官都授上將,那麼許繼慎、徐向前等人早在1930年前後就已經是戰略區軍事主官的級別了。到1955年授銜時,除了徐帥這位黃埔一期之外,黃埔四期也出了一位元帥,一期也出了陳賡大將,許光達是五期,羅瑞卿是武漢分校,上將除了開頭提到的陳明仁,還有周士第、宋時輪、張宗遜、楊至成、郭天明、陳伯鈞。


蕭武


有句俗話叫做,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將軍這個職位是軍隊中登頂的職位,但是在將軍中又分為上中下三種層級,上將基本上是許多國家將軍級別的軍官中最高級別的軍銜等級。說起上將這個由來,最早設立上將軍銜的是沙俄帝國的彼得一世大帝創立的。在當時的沙皇俄國,上將軍銜等同於總司令級別,幾乎與元帥對等,有權管轄軍事會議。

在中國,上將軍銜也是目前軍隊中的最高軍銜。值得一提的是,在1955年到1965年的授勳中,一共出現了1614位開國將軍,其中包括了十位元帥。對的,你沒看過,在那個時期,我國的軍銜級別出現過元帥。按照當時的軍銜制度,依次往下排列的分別是,大元帥、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上將軍銜在軍隊裡排在第四的位置。

但是隨著軍隊在不斷完善現代化的建設和管理標準,大元帥、元帥、大將三個軍銜被取消,上將軍銜,成了軍隊中的最高職銜。上將一般分為文職和武職,文職上將來自於總後勤部、軍事科學院、總裝備部、國防大學、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等,武職上將則是軍委委員、各大軍區以及武警部隊的軍政一把手。

大軍區上將的級別等同於正部級,排在政治局委員之下,排在省委書記之上。目前我國有五大軍區,他們的軍政一把手都是上將級別,除了所在省份的省委書記是政治局委員,否則排名在省委書記之上。除此之外,不同的上將享受級別有所不同,上面說到,正大軍區級別的等同於省委書記,屬於正部級。軍事委員的上將屬於副總理級別的,低於副總理。軍委副主席的上將級別屬於等同於副總理,屬於副國級的。

截至2014年,全軍共授銜上將軍銜者共34位。

我是【小芊芊愛歷史】,一個喜歡戲說歷史的小妞,每天聊點趣味歷史小知識,留下你對歷史的見解,友情分享,歡迎留言評論,歡迎你關注我呦!

小芊芊愛歷史


上將在我國武裝部隊的軍官中屬於軍銜最高的將軍,也是每個人民戰士都心嚮往之的職務,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僅是因為上將擁有高階位,更重要的是達到上將軍銜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幾乎一生都要紮根軍營,貢獻國防。

目前,我軍的軍官軍銜分為三等十級,分別是:

  •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通常地我軍最低級的軍官,也就是少尉軍銜只要軍校畢業後分配到作戰單位就可佩戴,也就約三五年時間,而進階到上將可能需要40年左右的軍齡。

當一個軍官在部隊有近半個世紀的磨鍊,長期處於領導職位,那麼他的資歷和閱歷都很深,幾乎與政府部門的領導一樣,都是經過考核選拔才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所以軍隊中的上將軍銜通常與政府的行政級別都可以對應掛鉤。


當前我國的黨政軍系統共有五大領導班子,分別是黨委系統、人大系統、政府系統、政協系統、軍隊系統。這五大系統都有可以對應上將軍銜級別。

而我軍的上將軍銜又可以大致分為三種,分別是軍委副主席級上將、軍委委員級上將、戰區級上將。這三種上將級別對應的黨政軍行政級別基本上都是省部級以上的官員。

最高級別的上將軍銜當屬軍委副主席級上將,我軍共有2位,基本上都是40年以上的軍齡,他們都擔任的黨務職務是政治局委員,行政級別是副國級。在人大系統相當於副委員長級別、在政協系統相當於政協副主席級別、在政府系統相當於副總理級別。

第二等的上將軍銜當屬軍委委員級上將,我軍共有4位,基本上也有40年以上軍齡,他們的級別也屬於副國級領導幹部,政府系統中相當於國務委員級別,在人大系統相當於副委員長級別、在政協系統相當於政協副主席級別。


第三等的上將軍銜當屬於戰區級上將,這類上將就多了,五大戰區一把手、國防院校校長政委等,他們的軍齡基本上都在35年以上。這一類上將就不屬於副國級領導幹部,但是又比省部級領導幹部級別又高。


所以,根據我軍現役的三類上將級別來看,他們所對應的行政級別都是高於省部級的,而省部級所對應的將軍軍銜是中將軍銜或正軍級少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