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觸發京東擠兌風險,京東股市大跌近6%


神舟觸發京東擠兌風險,京東股市大跌近6%


即將全面復工之時,神舟起訴京東沒想到會引發這麼大影響,幾乎引發全民對供零矛盾討論,神舟、京東官方相對淡定,但網友不淡定了,挺神舟與挺京東兩派涇渭分明,挺神舟主要觀點: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挺京東主要觀點:京東是中國優秀企業,疫情下鍾老都為其點贊,這樣黑京東不地道。孰是孰非股市給出答案,股市是最敏感地方,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登出京東神舟事件後股市大跌近6%,今天空頭哥跟大家討論此事件對京東影響。


神舟觸發京東擠兌風險,京東股市大跌近6%


京東商業模式

京東商業模式理論上跟蘇寧、國美沒有多大分別,只是把實體店銷搬到線上銷售,前期蘇寧國美他們從供應商進貨,在實體店賣,只是京東從供應商進貨在線上賣,現在蘇寧、京東也開始做一些平臺事,就是淘寶模式,你定價,貨你控制,不入我的倉庫,我只是提供一個平臺,我收佣金。怎樣生意是好生意,怎樣商業模式是好的商業模式,好生意就是錢生錢,玩金融搞投資,這就是美國人現在做的事,華爾街精英們做的事,銀行做的事,怎樣商業模式是好模式呢?用別人的錢來玩錢生錢。錢從哪裡來,對京東這樣商業模式主要來源有四塊,第一供應商貨款,這是免費的;第二、消費者預付款,這也是免費的;第三、投資人的款(要回報);第四、銀行授信(要成本)。從四塊分析看,前兩項是免費的,越多越好,壓住供應商貨款,讓消費者多打預付款,京東成立到現在只有18年開始盈利,但生意越做越大。雖然虧損但手上大把錢,昨天我分析了供應商在京東款至少3000億,這錢用來做什麼呢,錢生錢,做金融,京東金融放出去至少年化達到15%吧,一年就450億利潤,供應商免費給的,還要考慮京東這傳統買進賣出生意本身嗎?


神舟觸發京東擠兌風險,京東股市大跌近6%


神舟會不會觸發京東多米諾骨牌

前兩篇文章引發眾多網友留言,網友中更多是這些零售商供應商,更多供應商會理性思考,持續給一個不盈利企業供貨,就像前面共享單車一樣,最終後來就引發供應堵門,消費者押金退不出去,可能網友會說,京東2018年盈利35億,大家都會講利潤率,1.7萬億交易賺了35億,這就盈利嗎?剛才還說了京東手握著供應商幾千億資金才實現的這個數,京東幾天費用都不止這個數,東哥再去下明尼就沒了,如果供應商收回一半資金呢?從原來3000億變成1500億,京東還會有利潤嗎?能撐多久呢?目前跡象已越來越明顯,影響力大的品牌自己網上商城--董明珠的店,去年對買貴補差,全讓消費者進了格力自己商城,格力用資源把流量引到自己商城上去。小米開設自己商城,幾千萬手機用戶全部是引流到小米商城,而不是到京東這些線上渠道,奧克斯從2018年開始投巨資打造自己商城,目前小有規模,現有線下批發都通過自己商城銷售,避開線上渠道吸血。大家都在喊線上直供,覺得沒有中間環節,價格更實惠了,如果大家發現京東這個中間環節比原來實體渠道中間環節費用更高時,可能大家都在自己商城銷售了。


神舟觸發京東擠兌風險,京東股市大跌近6%


京東模式下去最後結果

大家想像一下京東如果像對神舟一樣對所有供應商,降價必須補差,貨款拖你幾個月,首先京東供應商分兩類,第一類強勢品牌,像格力、小米、美的這樣的大品牌,消費者購買時更多是看好品牌,在哪裡買都一樣,這些品牌量很大,利潤低,京東可能還要墊資金去做,如果你不答應這些品牌條件,他們不跟京東玩,自己在其它渠道賣或者自建渠道;第二類,要藉助京東渠道影響力,推銷自己,像神舟這樣的,京東的大多利潤都是來源於這些品牌,隨著京東費用越來越大,強勢品牌給出資源只會少,不會多,要麼就你逼著京東幫他們多賣,京東只能在相對弱勢品牌上榨取,有多少企業能堅持貨款兩三個月收不回呢?像神舟這樣3個多億一直拖著,結果就是把錢收回來,我退出好吧,少做少虧,不做不虧。現在有多少像神舟這樣供應商呢?可能只有京東知道,最後結果就是大品牌自建渠道,拼命引流到自己可控,成本低的渠道,小品牌沒有利潤退出京東,如果京東不改變,將成無源之水。


神舟觸發京東擠兌風險,京東股市大跌近6%


最後希望神舟京東達成和解,神舟快速收回貨款,京東給到供應商以信心,京東是一個快速發展正能量公司,京東發展始終是京東、消費者、供應商、投資人多贏一個公司,而不是目前投資人看空股市造成股市下跌,供應商起訴京東,消費者說拿著供應商款去做好人、善人。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