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是全世界最浪費食物的國家?

看日本


隨著近年來收入與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們身邊各種浪費的現象越來越多,然而實際上,向來都以節儉精緻著稱的日本,才是食物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日本丟棄掉的食物超過640萬噸,雖然跟美國近6000萬噸的浪費量沒法比,但對於向來資源匱乏物產不豐的日本來說,這些食物似乎不是小意思。

不過,日本的食物浪費原因與我們並不相同,日本食物浪費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瓜果蔬菜等上市之前篩選過度嚴苛,造成大規模丟棄;第二,日本人對食物安全與味道的追求所引起的丟棄浪費。日本人浪費的食物,大多都不是在餐桌上,而是在被消費之前。


眾所周知,日本的西瓜非常昂貴,其實日本因為耕地狹小農業發展條件有限,所以幾乎所有本土農產品價格都比較高。除了自然因素影響產量,更重要的是日本人還“人為減少產量”。在日本,大多數水果蔬菜等上市之前都要經過嚴格篩選,賣相不佳、甜度等不夠等農產品,都要被丟棄掉。日本市場上出售的瓜果蔬菜,賣相都相當美觀,而這背後的代價就是大量所謂殘次品的丟棄浪費。

不僅僅是瓜果蔬菜等農產品,即便是農牧業與漁業產品,也嚴格遵循這種品質至上、顏值至上的準則。在日本的漁港,大量魚獲都要先進行分類,那些體型過小、有碰傷、長得難看的海產品,一般都成堆扔在一旁低價處理。而即便低價出售,通常也沒什麼人會買,因為日本料理向來都注重食材本身的品質,沒啥化腐朽為神奇的技能。包括日本在內,世界上並不是所有地方的料理技術都能夠物盡其用,廚藝有限也造成了不小的浪費。


而除此之外,日本食物浪費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對於“味”的極致乃至過度追求。日本的食物保質期通常都分成保質期與賞味期,保質期指的是食物可以安全食用的期限,而賞味期指的是食物食用的風味最佳期限。咱們這裡食物快到保質期了,依舊正常出售,最多降價,而在日本如果賞味期過了三分之一,不少超市商家就開始打折促銷了,賞味期到了三分之二,就開始丟棄了。因為食物的最佳風味已經消失,所以將食物丟棄,在我們看來難以理解的事,在日本非常正常。

日本每年大規模丟棄的食物中,其實大多數都是還可以安全食用的,只不過因為最佳賞味期已過。在日本,這些食物通常用於“食物銀行”援助給一些流浪者,極少用於低價出售,大多數都是被丟棄焚燬並不回收利用。吃只吃最好的,日本人對於食物品質的追求自己不僅僅是是否能安全食用了,還對味道有極高要求,當然,百里挑了一的食物就要扔了99了。


《蠟筆小新》中的美伢經常買一大堆食物囤在冰箱,最後到期了只能丟掉。現實中的情況是,日本的超市強商店經常打折促銷,也很受歡迎,但這些促銷品都是正常商品並無殘次。在日本,大部分的民眾並不會購買賞味期臨近的食物,所以商家也不會在這方面花心思。既然沒什麼人會買,日本商家就會將臨近期食物直接丟掉,如果有人要甚至可以白拿,如此一來丟棄的食物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於日本每年浪費的食物量過大,而且這些浪費的食物大多數其實都是可以安全正常食用的,甚至根本就沒有經過消費,所以日本也在想辦法減少浪費。比如日本各地一直在提倡民眾購買臨近或者超過賞味期,但仍可安全食用的食物,但收效甚微。一方面,日本料理大多量少而精緻,很少出現餐桌上的食物浪費;另一方面,對於賣相、味道過度的追求也造成了日本非常嚴重的食物浪費。


澹奕


我2007年的時候去日本留學,曾經在一個連鎖的便當店打工,打的是夜工,晚上10點到早上6點,因為是夜工所以每天都要處理快過期的食品,便當什麼的,什麼都有,就像咱們市場賣的那種份菜,天天都扔好多,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道芝士焗蝦仁,每天都有,每天都剩,每天都扔,不得不說的是公司規定,重點來了呦,菜品,便當做出來後,都要同步打印出來並粘貼生產時間,一般賞味期限是6個小時,到期前兩個小時就要廢棄,本人的親身經歷,不吹,也不黑,還有炸東西的油每天都要過濾,3天一換新油,每天都扔好多,超市也是一樣,我有個同學在羅松打工,也是賞味期限提前兩小時就扔,也是每天扔好多,所以說他浪費不為過,但是食品安全還是真挺讓人放心的。


大白白腿


日本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曾經出過不少關於食物安全的問題。後來,日本人痛定思痛,對於食物的要求非常嚴格。

在日本,經常看到一日的食品,比如新幹線的便當,保質期絕對是1天,當晚全部處理掉,絕對不會像我們火車上過去那種六個月保質期的。在日本的很多商店,都能看到這種保質期很短的食物都會被處理到。我曾經在動靜附近的輕井澤,那裡有一個春榆廣場,有一家冰激凌店,做的是水果冰激凌,也是一勺又一勺的,蘋果味兒的,香蕉味兒的等等。這些冰激凌居然也都是當天的,晚上賣不出去也全部處理到。在國內,火車盒飯可能已經改革了,但是冰激凌能做到這一點,我還沒有見到過。

我曾經關於”浪費“這個問題問過日本當地人,首先是食物的浪費,其次是包裝的浪費。因為買了小小的一塊蛋糕,也會過度包裝,包的特別漂亮,用小包裝,又用大包裝的。不過當地人給我的回答是:日本是一個垃圾處理方面非常先進的國家,儘管存在著食物浪費和包裝過度的問題,但是他們在垃圾處理的循環利用上來說,做的很好,這些東西被扔掉的時候就是按照垃圾分類扔掉的,都會經過很好的處理和加工循環利用。如此,就不存在浪費的問題了。雖然是這麼說,不過我覺得日本畢竟是經歷過繁榮時期的,本身就是一個很嚴謹的民族,所以在很多方面,比如服務,比如食物等方面,也都存在著”過度“的問題。


老遲


印象中我們對日本人的認識一般都是很節儉,比如我們經常看日劇裡,日本人吃飯都是要吃到最後一粒米不剩才行,否則就是浪費食物。還有日本人出去吃飯,如果吃不完都會主動要求服務員打包帶回家,因此,日本人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很節儉。

但事實上恰恰相反,日本是這個世界上最浪費食物的國家之一。據日本環境省的統計顯示,日本從2016年開始,被浪費掉的食物數量就高達640萬噸,之後,每年這個數字還在增長。

日本人為什麼這麼浪費食物?

所有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對食物的要求極高。我們看日劇就能看出,日本人的食物都非常精緻,我們到日本餐館吃料理也能看出來,不管食物好不好吃,樣子一定會做的非常漂亮。另外,我們出口到日本的水果,都要經過嚴格的篩選,比如一個蘋果,它可能很甜很好吃,但如果不夠圓,就會通過不日本的標準。

除了外觀要求苛刻外,日本人對食物的味道也是追求極致,食物一旦過了最佳食用時期,日本人一般都會扔掉。如我們平常吃的麵包,我們一般都要吃好幾天,吃不完的我們會放在冰箱裡,因為這樣食品並不會變質。但日本人吃麵包都是當天烤當天吃,過了當天立馬就扔,很多面包店一到晚上就開始大把大把的往外扔麵包,即使這些麵包看起來形狀和味道都不錯。一瓶葡萄酒,可能最佳飲用的期限就那麼一段時間,過了這段時間,日本人就會扔到,日本的酒館經常會看到老闆把大量的紅酒倒掉的場景。

為了追求食物的最佳使用期,日本人還發明瞭一個名詞“賞味期限”,這個期限可不是我們的保質期,日本人的保質期對應的名詞是“消費期限”,過了“消費期限”就意味著食物將再無法使用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變質了。而“賞味期限”的意思是在這個期限內使用的味道最佳,過了這個期間,雖然還可以食用,但已經不是最好吃的時候了。

一般日本的食品外包裝上都會同時打上這兩個期限,很多日本人只看“賞味期限”,只要過了“賞味期限”就統統扔掉,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浪費的最根本原因。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乎民眾健康,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日本人作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之一,看來也是有原因的。當然我們現在的生活還沒有那麼富裕,日本人的做法會給我們造成很大的浪費,這種做法不可取,但日本人對待事物的態度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大國縱橫


沒有被要求,但是看到這個標題還是非常想回答一下。

2006年底我到日本,2007年在學習日語期間,我到日本最大的24小時便利店7-11的麵包加工廠去打零工,這個工廠面積不大,生產車間和倉庫加一起不超過2000平方米,每天這裡要按照每個店鋪的訂單生產,由於只是打零工,我也不清楚一天的產量是多少,不過我所在的夾餡麵包的生產線每天大概有5萬個左右的產量。由於都是按照訂單生產,所以當天的工作量不確定,有時候下午5,6點白班的生產任務就結束了,有時候也會到8,9點。因為不會日語,我被安排檢查麵包的形狀,只要形狀過大過小,或者感覺不適很圓,就可以把這個麵包從生產線的傳輸帶上扒拉下來,直接扔進旁邊的垃圾袋裡面,然後會有人把這些垃圾直接送到垃圾處理的車間,據說這些垃圾直接賣給了一些養殖企業。

我的檢查任務其實很輕鬆,也不需要日語,帶班的社員找中國籍員工給我講了要點,1是形狀不好看,就直接扔掉,2是判斷不出是不是不好看,就直接扔掉。這個工作我幹了2個月,開始幾乎每天都被領班指導,因為還是有一些形狀不太好的從我這裡溜過去了,被最後的包裝工序檢出來扔掉了。後來我狠狠心,只要感覺不完美,就直接扔,這個根本不需要智商的技能,居然被前輩們不斷表揚。

後來我在日本安定下來,在超市,下午5,6點鐘就開始打折,7,8點鐘就開始大規模開始處理,最後就被直接扔掉了。慢慢有了一些日本朋友,他們生活中也極度看中消費期限,過分的是很多人並不是過期了才扔,而是接近消費期限就直接扔掉了。這並不鮮見。後來我的2個孩子慢慢長大了,他們在學校接受教育。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是一樣的,只要東西接近消費期限,不但自己不吃,父母吃也不行。

日本吃食物非常重視新鮮原則,也講究順著時令吃菜,很少逆季消費。這其中的道理我不是很明白,除了味道好的原因外,我想還有健康的考量吧。

這是我所知道的情況,不能代表日本全國的情況,如果我的見解有一定的代表性,日本應該算是浪費糧食的國家了吧。


小農1枚


不知道日本是全世界最浪費食物的國家,這個結論的出處是否可靠?說說我的感受吧。

在日本生活的時候,覺得他們真的好浪費,可後來到了美國,發現美國人比日本人更浪費。但是,當我對著美國朋友吐槽的時候,他卻告訴我,中東人比美國人浪費多了!!!

1.日本

先說說日本。

其他雜七雜八的理由就不說了,撿一個我認為最關鍵的點來說。

在我看來,日本人的浪費,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們的“強迫症。”

怎麼說呢?意思就是他們並不是真的想浪費食物,而是出於對食品的各方面的高標準,不得不選擇“浪費。”

曾經看過日本電視臺的一個節目,說日本每年扔掉的食物,可以養活一個非洲小國。日本人看得頻頻點頭,咳聲嘆氣的。可一轉頭,該扔還得扔。

讀書時,在餐館打工。不管食材有沒有壞,只要超過日期,一律扔掉,沒得商量。我跟店長表示這太浪費了,他一邊表示同意,一邊眼睛都不眨地接著扔掉手中的食材。店裡做的炸豬排,多炸了30秒,也被店長指示扔掉。因為這樣的炸豬排“不夠完美。”可是說實話,你就算多炸一分鐘,我也吃不出來啊!😓

在日本餐館吃飯,我幾乎沒有看到人們把吃剩下的食物打包帶走。很多店家甚至會在桌上擺一個牌子,說明店裡不提供打包服務。為什麼呢?因為無法保證食物離店後的口感和衛生。

2. 美國

本來以為日本就夠浪費的了,等到了美國,我更是大開眼界。

如果說日本人心裡還有節約食物的想法,很多美國人則是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節約。

生在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北美大陸,“節約”似乎是個很陌生的詞彙。

據說,如今的美國人還收斂了很多呢。十幾年前,在那個汽油比可樂還便宜的時代,浪費遠比現在要嚴重得多。

在孩子們的小學,如果在午餐前後路過餐廳,你會發現,巨大的垃圾桶裡,塞滿了碰都沒碰過的午餐。很多孩子在領了自己那份午餐後,一口都不吃就扔掉。然後買來冰淇淋,薯條之類的東西填飽肚子。

關鍵是,老師根本不管。在日本,這種行為是不被允許的。老師會和孩子們一起吃午餐,講述食物的珍貴,告訴他們所有的食物都是有生命的,不能浪費。

我有一次碰到一個臺灣媽媽,我們倆花了半小時吐槽孩子們的浪費。我說,這個樣子,爸媽都不教育嗎?那個臺灣媽媽說,爸媽比他們還浪費,怎麼教?😰

網紅郭傑瑞曾經做過一期節目,專門介紹美國人多浪費。掀開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後面的垃圾桶,裡面都是些完好無損的麵包之類的食物。因為按照規定,出爐後幾小時內賣不出去,就只能扔掉。和日本人的強迫症不同,他們更多的是擔心萬一食物不新鮮,消費者吃壞了肚子,引來官司和天價罰款。

3. 卡塔爾

一次外出聚會,我對著一個美國朋友吐槽美國人有多浪費。等我唾沫星子飛濺地說了半天后,美國朋友小心翼翼地反駁道:“其實,我覺得中東人比我們美國人浪費多了。”

他剛剛結束了在卡塔爾的工作,回到美國。那裡的經歷,讓他深深地感受到,美國人是多麼的“節約。”

而我知道,這位美國朋友說的是實話。按照他的轉述,那裡的男人根本不思進取,因為生下來就有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那裡的女人,上學只是為了能嫁給男人成為大老婆,而不是二、三、四老婆。

因為躺在石油上出生,又沒有相關教育跟上,過著鋪張浪費,浮華奢侈的生活就不稀奇了。

我畢竟沒有在那裡生活過,就不多說那兒的情況了。

總之,日本人浪費是事實,是不是全世界之最,我就不確定了。


木橋故事


說日本人最浪費食品,一半對一半是錯,要從兩方面去看。

浪費的一面,健康和美食的在富足的日本

1、日本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富裕國家,食物對於他們來講己經不是吃飽這麼簡單,更多的是一種享受。


2、食物安全在日本是非常重視的,政府監控和民眾意識都非常高。

3、日本對吃非常講究的國家,比如新鮮和美感;從日本的壽司和魚生就可以看到了。

通過上面的條件不難發現,日本人對於不新鮮或過期的食物是非常不喜歡的;大家在日本也會看到,所有的超市,在下午三點開始就會對所有新鮮的食物進行打折出售,保證食物到客戶手上依然是最佳的食用時期,不在最佳吃用時期內的食品,公司或者政府部門都不建議銷售或食用。從表面上看是非常浪費糧食的,但是,對於身體健康來講是非常對的做法,所以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國家之一。過期和不新鮮的食物,處理得當也就是迴歸大自然,這沒什麼浪費的。何況現在的醫生和營養專家,都不建議大家吃不新鮮或者過期的食物。

其實日本是一個非常珍惜糧食的國家。

日本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和資源匱乏國家,日本人知道糧食來之不易,他們都非常愛惜糧食,全世界都反對捕殺鯨魚,日本人依然我素我行。有一種現象,如果在中國人眼裡,是非常小氣和丟臉的。是怎樣的一種現象呢?日本人請客,一般都不會點太多的菜,夠吃就好,如果實在吃不完,哪怕是剩下兩三口炒飯,他們都會選擇打包回家。



今天的日本,他們有富裕的生活,依然對食物敬畏之心。






ァLZ


我覺得實在是太可笑了,以至於今天,祖國的許多人,對鄰國的日本,瞭解的太少了。日本無疑,是當今世界最節能環保的先進國家,這就是說,日本每創造一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與資源,是全世界最低的,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6。再生能源與再生資源率,是非常之高,一切拉圾全部分類回收、加工、再重新利用。是的,為了國民的健康安全,日本的食品安全標準,嚴格的讓人難以想象…大量過期與變質食品與大米、玉米…等等,日本並沒有白白丟棄,而是全進了巨大的工廠,經過先進的生物工程,轉變成汽車燃料,給汽車吃掉了…比如說,食品加工廠的廢油,直接讓城市大巴給喝光了…在日本,一切拉圾全部被再利用,沒有丁點浪費…再比如說人們丟棄的舊衣服,他們回收,先粉碎,變成擦油布,工廠的工人們使用後,再回收,成為火力發電廠的燃料。鋼鐵工廠,將鋼流的餘熱,利用起來二次餘熱發電,來降低煤耗…火力發電廠的巨大煙窗,根本看不見煙,燃燒的太徹底了…





高友峰1


日本每年浪費約650萬噸食物。日本人平均每天扔掉的食物可以填滿一整碗。這種食物浪費與日本40%的低糧食自給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浪費這麼多的原因只有一個,還不是錢多造成的食物過剩假象。

已故的旺加里•馬塔伊(Wangari Maathai)是首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Nobel Peace Prize)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她對日本的“格言”(mottainai)概念印象深刻,因此尋求將其推廣為一個保護環境的全球通用術語。然而,事實證明,這個給世界帶來格言理念的國家,日本,扔掉了大量的食物。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財政年度,未售出、過期或剩餘的食品損失總量為646萬噸。也就是說,平均每人每天約有一碗或136克的食物垃圾。與此同時,日本2015年的糧食自給率僅為39%。換句話說,儘管嚴重依賴進口,日本仍在大量浪費糧食。

造成糧食損失的一個原因是商業分配實踐,即所謂的三分之一規則。根據這一慣例,食品生產商或批發商應在從生產日期到最終銷售日期的前三分之一時間內向零售商交付產品。如果他們不能在最後期限前交貨,零售商有權拒絕發貨。這種做法的目的是確保消費者獲得一致的食品質量,但時間限制比其他國家嚴格得多,導致食品生產商和批發商扔掉大量沒有質量問題的食品。在農業、林業和漁業部的協助下,已經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重新考慮食品製造商和批發商的商業做法。已經推出的措施包括將飲料和零食的時限從三分之一放寬至二分之一。也增加糧食銀行的組織向社會福利機構提供免費食品和貧困人口。

根據MAFF的數據,截至2017年1月31日,日本共有77個食品銀行組織,在過去10年裡增加了6倍。2017年,日本的相對貧困率為15.6%。這一水平明顯高於2013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11.4%的平均水平。雖然日本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但許多國民生活在貧困中。儘管日本的食品供應依賴進口,但它也在大量浪費食品。人們希望,糧食庫的活動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減輕這兩個矛盾。大約一半的食物損失來自家庭。MAFF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家庭產生的所有生垃圾中約有20%是由未食用的食品組成的,其中約有四分之一是由過期前扔掉的食品組成的。MAFF和環境部正在強調家庭主動減少食物損失的重要性,鼓勵市民不要買太多,並使用和消費他們買的所有東西。


穿美國望世界



日本食物浪費非常驚人。所謂的食物浪費就是本來能夠吃,但都沒有重新利用而被廢棄的食品。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傳統的國家,每年有很多傳統節日,為了迎接這些傳統節日就有很多傳統的食物,如日本節分中的惠方卷就是必須吃的食品。這是一種手卷壽司,裡面有醃葫蘆條,黃瓜,雞蛋卷,鰻魚,肉鬆,椎茸等來源吉祥地材料,代表著七福神,吃了這壽司把福氣捲起來吃掉。因此還被稱為“招福卷”、“幸運卷”、“開運卷壽司”等。但是每年七福神的位置不同,所以惠方卷製作時的數量也是很難控制,因此有大量的做好惠方卷因為沒有賣出而浪費。日本全國範圍有數千噸。

除了惠方卷,還有日本便利店也是這樣。因為食物期限有很嚴格的要求,很多便利店都會把臨近期限的食品撤下,因為有規定不能打折出售,這部分的食品也是日本浪費的重災區。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日本每年食物浪費在650萬噸左右,佔世界的食物浪費的33%左右。全世界援助饑民的食物數量大約在320萬噸。

大概是日本嚴格的食物期限規定,以及過度的食物鮮度的要求,日本每人每天大約扔掉了一碗食物。認為只有扔掉這些食物,才能保證自己吃到新鮮的食物。就在上文中的日本便利店市日本最大的食物浪費源。其中每天的盒飯與飯糰佔全部浪費的10%左右。2019年的5月24日,日本立法來改變食物浪費的問題。除了日本立法,日本人的生活習慣與食品浪費也有關係。如日本人的大量採購,使用不完就扔掉的做法也是造成食物浪費的根源,現在日本超市等都宣傳不要買太多,買了就全部使用,全部吃完,從個人做起,儘量減少食物的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