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疫”——看我們的祖先如何做

今年爆發“新冠狀病毒肺炎”由於傳染性強、治療困難,給我們帶了極大的恐慌,也給民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那麼在中國歷史上,人們是否經歷過類似的場景,祖先們又是如何面對疫情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歷史上的大戰“疫”。


大戰“疫”——看我們的祖先如何做


大疫年年有,明清特別多

由於古代醫學還無法識別細菌、病毒,所以古人將傳染性強、致死率高的疾病統稱為“瘟疫”,古代醫療條件落後,一但出現疫情,就會造成大量的人員死亡,如果將致死千上的“瘟疫”稱為“大疫”,那在古代幾乎是年年都在局部發生的。疫情尤其嚴重的是明清時期,從萬曆年間開始,中國的華北地區暴發了令人聞風喪膽的“鼠疫”,僅明代“鼠疫”造成的死亡人數就超過千萬,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江南地區爆發的瘟疫也造成了數百萬人的死亡,至今在江南、江淮地區很多村莊裡,村民的先祖多為晚清移民,還耳口相傳原住民十室九空的悲劇記憶,史料有載的“大疫”,明代就發生了180多次,清代發生了130多次。


大戰“疫”——看我們的祖先如何做


疫情一旦發生,不可避免的要打一場“防疫”人民戰爭,來看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作戰的。


一、宣傳防疫知識

百姓從來不是醫學專家,疫情防控中宣傳衛生知道最重要,古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向平民百姓普及抗擊疫病的知識,古代的官方會讓專人將防疫知道編寫通俗易的歌謠口訣,刻在木頭、石頭上,立於村口和交通要道,方便百姓閱讀理解,類似的推廣方式今天仍然在用,村委會派發的宣傳單、小區門口的喇叭、幼兒的童謠,皆是異曲同工。


二、切斷傳染源

古代防止疫情的的主要手段也和今天一樣是“切斷傳染源”,所採用的方法一是及時掩埋屍骨,避免屍體上的細菌再傳染給活人,官方明令禁止拋屍荒野,對有困難的家庭會給予喪葬補貼,會安排專人協助處理,二是防止水源汙染,給水井加蓋、控制使用,以避免染病的動物或人汙染飲用水。


三、控制傳播途徑

在當前疫情中,最讓我們熟悉的詞可能就是“隔離”了,古代人也用上了這個方法,古人在疫情爆發後,官府會騰空一些民宅,作為臨時的隔離病房,以便於集中收治病患,防止疫情擴散,古人也建立了基層的瘟疫上報機制和疑似病例排查制度,疫情嚴重時城鎮會對過往的車馬進行煙燻消毒,對於重點疫區,官府會採用封鎖隔離,限制人員出入。


大戰“疫”——看我們的祖先如何做


四、消毒殺菌,研究新藥

在疫情爆發期間,政府會一方面會組織人員對疫區採用撒石灰、燒草藥等方式進行消毒,別一方面還會組織醫生進行新藥方的研究和實驗,積極地尋找有效的“抗疫”藥物,那時也有很多“最美逆行者”為此獻出了生命。


大戰“疫”——看我們的祖先如何做


五、減賦免稅,共克時艱

古代的“大疫”之後,中央政府一般會採取“減免稅賦”的方式來體恤災民,一方面是疫情確實破壞了生產經營,造成了經濟損失,導致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古代的帝王往往比較迷信,感覺大災是上天給自己的懲罰,必須施德政,以順應天命,有的帝王甚至會發罪己詔、節約開支作為賑濟災民的表率。


大戰“疫”——看我們的祖先如何做


在幾千年“抗疫”戰爭史上,中國人民始終勇於抗爭、樂於奉獻,一次次的戰勝了“疫魔”,讓中華民族始終屹立不倒,相信這次我們也能取得戰“疫”的最終勝利。

最後,借用一句歌詞作為結束語:江山秀麗疊翠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