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天赋不好,努力可以补上吗?

rosedameiniu


天赋虽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勤奋更重要。正所谓“三分靠天赋,七分靠勤奋”。

学理科确实需要一部分的天赋和兴趣,不过只要我们努力,成绩是可以赶上的,除非,因为不喜欢没兴趣就放弃学习。

很多女孩子对于理科都不太感兴趣,这跟男生和女生的思维方式有关系,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不同的,所以对于理科题目的解题方式自然有出入,而理科对于思维方式的要求更加注重逻辑思维,执因求果,女同学则更愿意注重过程。

不过,这些都不会影响同学上进的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总会有收获。

话说回来,天赋不好,努力固然可以补上,如果是应对高考,理科的成绩不太高的情况下,我建议还是选择学文科,毕竟兴趣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愉快。如果理科的成绩还不错,努力有效果,可以考虑坚持学习理科。


情感小姐日记


理科天赋不好的人有很多,但其实到最后,这样的人往往比理科天赋好的人,成绩要好。

所以你说努力可以补上吗?当然可以。你有且只有这一条路。

高一的时候,我们班的第一名是个女孩,她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当时就希望,女孩子嘛,读个文科,找个好学校就行了,当时的目标是北京师范大学。当然她中考成绩本身就可以,是我们县的十一名,物理把成绩拉下了。

刚到班的时候,对她没啥印象,就是架了一个眼睛,每天在学习,当时想着,这个同学没别人那么闹腾,高中肯定适应不了。但是人家在期中考试的时候,考了900多分(高一要学习九门课),甩了年级第二40多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期中考的时候,我们的物理也只讲到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二十名普遍考80分以上很正常,但是生物和历史是真的难,齐刷刷大家都50多60多,但是人家生物和历史都是90多。

当时就是谁这两门厉害,就是真的厉害。然后到了期末,我以为她会大倒退,因为高中物理突然开始难了,题让人感觉不知所云。但是成绩出来,她又是断崖式第一?!物理考了九十多!真的断崖式的高,而上次的年级第二,这次考了40名,物理才考了50不到吧我记得。

后来,这个第一名也是一直的第一名,高一四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然而她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她说自己努力把理化生学好,但是真的只靠努力,没有喜欢的因素在里面,就去了文科,然后,你猜呢?考上了北大!

当时,在高二经常听人说,为她可惜,因为我们学校文科很一般,但是优秀的人,总是优秀的。然后当时的第二名,选了理科,即使物理很差,但是每天也是埋头学,最后成绩就忽上忽下的,去了西北大学。

所以,努力肯定是可以的,而且能超过大多数人,但我不希望盲目鼓励你,因为那种努力所要经历的辛苦,不是每个人都受的住的,如果有选择的权利,我希望你可以大胆的向第一名一样,去文科,照样发光发热。如果你足够相信自己,那就努力一把,人生也就只有一次青春,哪怕去不了985,211也不错呀,只要努力,你会比有天赋但没你努力的人,要更好!


高鼻梁的单眼皮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明白一点无论做什么,不努力肯定不成功。诚然天赋是客观存在的,但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作为普通大众中的一员,要想收货,必须付出。我把读高中时的一段分享出来,你就清楚了。我们学校在县城不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叫县一中,我们学校叫宏志中学。当初考高中的时候,为了能免掉第一学期的学费,我直报的宏志中学。因为我的成绩去宏志的话可以免第一学期学费。当时高一有24个班,前20个叫普通班,21到24为英才班,我分到了英才班。当时老师都认为英才班以后成绩肯定很好,然后普通班很难有提升。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后,很明显,英才班大部分都考的不错,普通班也有考的不错的,但是不突出,放到英才班也就一般水平。然后再往后老师们对英才班还是重点管理,对普通班管理就是看老师自己的责任心了。到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后普通班和英才班差距还是很明显,不过普通班里有几个同学成绩不错,能进年级前50名。高一结束后要分文理科,英才班的大部分同学都选的理科,有很少喜欢文科的。分科后,每科老师都对英才班抓的很紧,普通班有点类似于放养了。高二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全校都炸开了,理科第一名是普通班的一名女同学,文科是英才班的。重点是理科第一名,是女同学,然后一打听,人家在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差,在高一的时候成绩一般。关键是见了真人后看着有点像傻子,不好意思,我不是骂她或者贬低她,我是震惊她脸部表情属于面瘫型的,看不出一丝聪明劲。除了她的那个班,全校都对她很好奇,开始关注她。人家早上第一个起床到教室晨读,早餐时间到了直接飞奔到食堂去打饭,去晚了要排队,太浪费时间。你能想象一个胖胖的小女孩奔跑的模样吗,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真酷。午饭和晚饭也是同样的节奏,对了,我们学校是全封闭式管理,一个月放一次假,回家找家长要够饭钱。她是不浪费一丁点的时间,除去吃饭睡觉,基本上一直学习,后来好多人嘲笑她学习学傻了,她压根不睬那些人。不用我说你们也能猜到了,后面大型考试年级第一都是她。后来学校领导考虑把她调到英才班,不知道最后为什么没有调班。我猜是担心破坏她的学习习惯和氛围。综合评价下她,并不聪明,但很勤奋,肯吃苦,耐的住寂寞。我们学校比她聪明的多了去了,到最后成绩全部比不过她。一句话吧,勤能补拙。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山东人在上海l


既然你决定学理了把从现在把史地政全撇了,不用担心会考,到时候自有办法。你本来就落人家半年的课还开学学,根本不行。如果你想打400分目标就不能是400,500吧。如果你真心想学,还是男生,认真两年半没准你都能超一表。不补课一样,我两年没补过化学,那还次次第一那。我只知道综合,告诉你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理综拼的就是书,你可以不写作业,不做题,开学之前每科的书带着笔记必须给我看完至少2遍,一个字不差,觉得有用的得背下来,带上本练习册做,不会的找人问,有不牢的小知识点写本上,相当于错题本但只有知识点和做题的注意事项看着舒服。看书,小本,做好了,坚持学,下学期期末综合考不到230要啥给你啥。如果觉得自己看不进去书就就去省市图书馆,开门就去,关门再回来,把手机扔家。方法告诉你了,怎么做就靠你自己了,祝你成功


小杜哥xdg


可以的,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最害怕数学,不会算数,但是经过两年的努力,自己慢慢悟,到了三年级数学都已经排前三名了。我是那种对理科开悟比较晚的,算是没天赋的,但是我发现只要你用心,你会发现理科真的很有趣,比如初中的物理,光的折射反射,气体的凝华,液体的升华,我觉得非常有趣,看到彩虹我就会想起初中的物理老师。话说有时候老师在一门学科的兴趣上是非常关键的,到了初三的时候换了一个物理老师教我们电力,我滴天,我太讨厌他了,他居然当着全班的面批评我,我是自尊心特强的那种,然后果然我物理差得不行,早知道初二的时候我物理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但是高中我考上了县城里最好的省重点的奥赛班,物理居然拖了好长的后腿,全靠语数外力挽狂澜。一个曾经的学霸码了这么多字,虽然如今已经泯然众人矣,但是还是希望对您有帮助。

嘿嘿,正在地铁上,疫情期间还是要上班的,否则饿死。拍照图留影。



丫头丫ya



凭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

我有一个同学兼远方亲戚,个子矮矮的,人如其名,就叫小静。初中的时候,班里搞活动,轮到她的时候,老师同学们轮番上阵,都劝不动她上台做个自我介绍。可以说是害羞到百里挑一了。

正如我们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那样,这样又静又羞的女孩子,学起理科总是格外吃力。在那个大多数男生都能物理、数学接近满分的初中,她只能考个70多分。很多简单的数学公式,在她看来就像上了密码一般。

但她说,她很想考个好大学。她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学好每一科,考个好分数。

她的努力更是像白纸一样毫无技巧,就是慢吞吞地把课本啃了一遍又一遍,把每一张的试题都认真做完对答案。

这在很多男生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初中理科太简单了。考前做几张卷子就能95分的事,为什么要搞那么辛苦咧?

但她中考还是考砸了。考前的时候她说完了完了,我以为她在犯学霸病(学霸们都喜欢说自己没复习好)。结果她真的还是70、80多分。嗯,三年努力,竟不如老哥我憋三个月——当时我真的用三个月就把化学从70抬到了97,中考题真的简单。

她绝望吗?我不知道,反正我挺替她绝望的。我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万年学不好数学的画家,通过报考一个不用学数学的大学,从而实现翻身。我心想天赋这种东西是不能勉强的。

上了高中以后,我们两人由于不同班,联系变少了。突然有一天,我查成绩的时候发现,她理科居然排到了前50名!!

这真是个晴天霹雳,要知道,当时我的理科还在300名开外。

她本来文科就贼优秀,配上这不拖后腿理科,最后也毫无疑问地考上了重点。

后来我问她是不是采取了什么神奇的学习方法。她说并没有。她还是过去那样子学,只是感觉高中内容多了,很多同学都渐渐赶不上她了。

当时我觉得不可思议,直到读了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老爷子的书,才突然明白一个道理:

天赋也许会失灵,努力却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超级科学奶爸


天赋这个东西啊,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我相信一句话,人定胜天。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相信你是可以的。

数理化难么?难,我觉得蛮难的,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觉得难,但没办法,难也得学啊,自己选择的自己当然要走下去,不管是为了现在还是为了以后,只要努力,不要管结果是什么样子的,你也会很骄傲的说,过程我享受了。

现在很多公司的领导都会说:我只看结果,我不看过程。但我觉得过程比结果重要,过程能让你成长,也会给你带来充实感。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看结果。就像你学习一样,辛辛苦苦学习,从班级10名提升到5名,我想你也会高兴,高兴的不仅仅是名次,也是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努力有效果了,那你觉得你是在为名次高兴还是在为学习的过程高兴。

最后说一句,加油。


餐饮天下说


为武汉祈福、为中国祈福[蜡烛][蜡烛][蜡烛]

理科天赋不好,努力可以弥补吗?答案百分百的是可以的,有句谚语在这使用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即“七分靠努力,三分靠天赋”。那些成功人士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异于常人的天赋,而是在他们心里更明白所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归功于后天的努力,不要把过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不足的地方,相反自己更应该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

没有量变的积累,又怎能够有质的飞越呢?而作者我自身,目前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我可以把我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你们,从中你们可以吸取一些经验。我高中是一名高价生,(我想关于高价生大家心里都知道,我就不过多的解释了[看])进入高一的时候是全年级倒数后五十名之内,(说明一下整个年级有两千多人)班级倒数第一,那时候自己也没有什么丢人的。高一和高二都在疯玩,(打架斗殴、跳学校打夜市等之类的,我想兄弟们都明白[吐舌])高二暑假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上高三就准备好好学习啦。(说明一下上高三的时候总分也就三百分左右)高三经过自己一年的努力,最终高考还是没有给我面子,考了四百多分。最后回去复读,我是以倒数第三有幸进入了实验班,(这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进入实验班)当时心里却是挺兴奋的,自己也就暗暗发誓努力学习,在这里过程就不多余赘述了,(有时间专门写一篇文章[呆无辜])。通过自己一年的努力,结果还算令人满意,文科考了五百四十九分,在这里我想说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只要自己非常努力,那么结果就不会陪你演戏,自己努力之后的结果会让你的对自己做出的努力感到无比的幸福!

最后,[蜡烛]希望疫情早些结束,每一个人都平平安安的度过。也祝愿2020年的学弟学妹们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点亮平安灯]




向上I努力


看了这个题目,很多人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觉得对,但不全面。

勤能补拙是良训。“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成大事者,都是靠后天努力换来的,世上真正靠天赋成功的,寥寥无几。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唯有靠勤奋、汗水、拼搏。人生又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但是,努力就是万能的嘛?努力就一定有好的结果吗?不一定。

以前听说一个故事,两只蚂蚁想翻越前面一堵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墙长有一两米,高却近十米,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前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辛苦地努力着向上攀爬。可是每到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等因素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它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它更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一次跌下来,它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又开始向上爬去。而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这段墙去。它认为,绕道而行的原因,只是避开一时难以克服或者清除的障碍。绕道而行的目的是继续前进,虽然有点迂回曲折,但目标追求依然存在。于是,没多久,这只蚂蚁就绕过了这道墙来到食物面前,开始享用起来,而那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除了努力外,更需要方向指引。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方向,成功也会来得比想像的更快。

如何你有更好的选择,有更合适的途径实现自己的目标,再加上你的努力,你会怎么选呢?


不求甚解boy


这个问题有鲜明的指向性,强调了天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它似乎削弱乃至抹杀了后天勤奋的作用,这也是“天赋论”被许多人一再攻讦的原因

常常用来作为反证的事例便是曾国藩,说他小时候读书是多么愚钝,天资连常人也不如。但是后来通过倍计于常人的勤奋和刻苦,终于大器晚成,在近代史上声名显赫。就连“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天降伟人都赞叹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但是,曾文正公能成就伟业绝不可能真的愚笨,如《矛盾论》中所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曾氏如果不是璞玉,而是顽石,怎么雕琢也难成器,最后一是如同孔子所说的“朽木不可雕也!”他只不过一方面迟慧,比同龄人觉醒得迟;另一方面,史家作传难免会用些抑扬的笔法。事实上,他小时候是否真如书上记载得那般拙笨,便是他的家书也未尝没有夸大的成分。

说这么多,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表明“读书是需要天赋的!”只不过,有些人的努力尚未达到需要拼天赋的程度,对外表现出来的差距也就不是很分明。爱因斯坦说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但那是指天才!我们普通人的成功=天赋+勤奋+运气,天赋要占到50%的比重,勤奋占30%,运气占20%。三要素齐具的人无一不是人中龙凤,青史留名。有天赋又勤奋的即便命运多舛,也能笑傲江湖,虽然他们成功更为艰难。有天赋而不勤奋也无幸运加持的,跟勤奋而且幸运但没什么天赋的一样,成功的概率都是一半一半。

读书读得好,离开天赋,确实无比艰难;而有天赋却不勤奋,也是暴殄天物。但有特别天赋的是少数,特别没有天赋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中人之资,天赋分总能得到2-30分,再加上30分的勤奋,也便将近及格了。更何况,运气总会眷顾努力的人,越勤奋越幸运,再搏到些运气分的加持,怎么也能取得些还过得去的成绩了。

所以,结论是:读书有天赋别浪费,读书没天赋别勉强,但该努力的时候要努力,否则,连是否有天赋也不见得能搞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