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大批醫務工作者逆行而上,義無反顧地奔赴戰疫一線。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中航集團有這樣一些特殊的家庭,他們一位在前線治病救人,一位在堅守崗位保障“空中通道”,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抗“疫”天使的家庭。



非典那年我們相識,如今我們並肩戰鬥

丈夫:馬鑫未,Ameco華北航線中心客艙維修大隊技術支援分部娛樂電子室組長

妻子:王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二科護士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爸爸,快看是媽媽。”三歲的女兒嚷了起來,馬鑫未才看見“消失了”近一個月的妻子!電視里正播放著北京地壇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的專題報道。這些天,看了無數張逆行者的臉,但看到自己妻子的時候,他的心裡五味陳雜。

正月初二那天,也是正是妻子的生日。王楠接到上級通知,醫院要收治北京市新冠肺炎中重度及危重症患者,需要資深護理人員緊急支援ICU危重症病房。出發前馬鑫未對妻子說:“一定做好防護,我們等你回來!”妻子簡單拿了些生活必需品,女兒甚至還在睡夢中,她就這樣匆匆地出發了。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電視節目上出現馬鑫未妻子王楠的鏡頭

非典那年,他們相識。新冠肺炎疫情這年,她成為一線戰士。從相戀到結婚,他們從未分開這麼長時間。隔離病房帶不了手機,怕打擾到王楠工作與休息,他們只能通過微信留言交流。常常是深夜了,王楠才出隔離病房,一家人約好的視頻總是一再地錯過。

女兒三歲,正是需要母親陪伴的時候。一次吃飯的時候,女兒突然放下勺子,跟馬鑫未說:“我想媽媽了!”說著淚水不停地湧出,馬鑫未抱住孩子,“媽媽去工作了,病人需要媽媽,我們要給媽媽加油!”

馬鑫未說:“在這特殊的時期,作為一名國航機務人,站好每一班崗,保障好每一個航班,為飛機上的每一位旅客提供良好的出行體驗是我的責任。願疫情早日過去,願一切美好如期而至。天下安好,共同堅守,團圓會有時!”

是醫生這個稱呼讓她義無反顧

丈夫:王軍,國航重慶分公司運行質量管理部經理

妻子:楊縉,重慶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大年三十,王軍的愛人楊縉主動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作為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的她,很快被認命為重慶市援鄂醫療隊重症醫學組組長和重慶市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當一家人做好她馳援武漢的心理準備後,市衛健委又指定她留守重慶永州一線抗疫。

說起愛人主動報名這件事,王軍用“職業所需,職責所在”八個概括。年僅8歲的兒子還寫了一篇關於“責任”的作文,或許對責任兩個字還無法真正的理解,但在他心裡,責任讓媽媽暫時分別,讓他懂得了珍惜。有一天,兒子對王軍說“我要少吃一點,節約糧食給那些有需要的人”。一次分別帶給兒子的成長,這大概是王軍也不曾想到的。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王軍的妻子楊縉正在對重慶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進行培訓

說到愛人楊縉,王軍說平日愛人的工作也忙,只不過這次面對的是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除了覺得比平常危險一些之外,再無其他。

但王軍知道,楊縉的工作十分辛苦,由於防護用品嚴格的穿脫需要十幾分鍾,楊縉常常為節省時間不吃不喝連軸轉幾個小時。但楊縉從來不說這些辛苦,反倒一直為沒去馳援湖北而感到遺憾。

楊縉在出發之前曾接受過重慶市電視臺的採訪,她說:作為一線醫務工作者,堅守崗位,盡職履職,是職業所需和職責所在。她的這句話,其實對每一行每一個職業工作者來說,都是一種最高的自我承諾。楊縉所在的永川醫院截至統計當日共收治了91名患者,其中危重症及重症患者14名,目前治癒出院了50人,創造了零死亡率的好成績。

王軍說:“是醫生這個稱呼讓她義無反顧,而我要做的就是照顧好兒子,照顧好父母,等待她戰勝病毒凱旋迴來。”

等疫情結束,我們再辦婚禮!

丈夫:王明磊,中翼公司(北京航食)航機服務部東區中航業務處一級航機員

妻子:譚佳怡,河北燕達國際醫院呼吸科護師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等疫情結束,我們再辦婚禮!”這是王明磊給愛人的承諾。已經領證的兩人本打算在春節期間和雙方父母商討舉辦婚禮的事宜,疫情突發,1月27日她便到醫院上班了。這對新婚夫婦已經很久沒有見面了,王明磊每次給妻子打電話,如果沒人接,他也不敢再打第二次,怕耽誤她治病救人,只能給她發微信,等她有空再回。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王明磊妻子工作照

“偶爾能視頻聊天的時候,看到她臉上因為戴口罩時間太久而留下的紅印和額間細密的汗水,我除了心疼也只能不斷的為她打氣加油。”王明磊是個內向的人,不會過多地表達什麼,但他一直用行動默默地減少她的後顧之憂。每當她說要去忙,準備掛斷視頻電話的時候,他都會笑著對她說:“放心地去上班吧,家裡有我,你不用擔心。”面對疫情,王明磊並不能像愛人一樣衝在前線,但單位的防疫工作和家裡的事務也絲毫沒有落下,因為他一直在等著妻子平安歸來,舉辦婚禮。

寶貝 等會兒媽媽再抱你

丈夫:王宏旭,中翼公司(北京航食)航機服務部東區外航業務處副主任

妻子:李嶽,北京市順義區空港醫院預檢分診臺護士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寶貝,等會兒媽媽再抱你。”這是王宏旭的妻子李嶽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句話。

王宏旭和李嶽有一個2歲半的小丫頭,年幼的她還不明白病毒是什麼,每次李嶽下班回家,她總會迫不及待地往媽媽懷裡鑽。而妻子卻每次只能輕聲安撫:“寶貝,等會兒再抱你,媽媽得先消毒。”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王宏旭工作照

由於在工作時,她需要時刻戴著手套,汗水浸漬,脫下來手套後雙手都發白髮皺。作為醫護人員的家屬能做的只有揪心,反倒是妻子總會樂觀的安慰:“戴手套也是一種防護,我們醫院的防疫措施完善。我保護好自己,你安心上班,帶好孩子,照顧好老人,咱們也算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了。”

我們只是平凡的一家

丈夫:尤歡,Ameco華北航線中心波音維修一大隊787中隊班組長

妻子:王奧冉,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醫院康復科護士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在北京西城區展覽路醫院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觀察點,尤歡的妻子是11名首批進駐的醫護人員之一。

那天早上,尤歡開車送妻子到醫院,臨下車前,他笑著說:“小冉加油!我和兒子在家裡等你,回來你想要啥咱買啥!”但當妻子轉身走進隔離區的那一刻,看著她柔弱的背影,尤歡眼眶裡的眼淚終究還是沒忍住。

由於需要接觸疑似感染者,必須穿著全套隔離服,做好周密的防護。一天下來,王奧冉的手上、臉上滿是勒痕,因為長時間的穿戴防護用具,她的雙手已經過敏,看著妻子紅腫的雙手,尤歡非常心疼,但卻只能安慰她,讓她在工作中保持專注。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作為一名機務人,尤歡在崗位上與妻子並肩作戰,他主動請戰,衝上疫情防控保障的第一線,為打贏防疫阻擊戰貢獻一份力量。家裡孩子比較小,每天總等著媽媽回家才睡。尤歡安慰他:“兒子,媽媽去跟病毒‘打仗’去了,等打贏了媽媽就回家啦!”

媽媽,我與您一起戰鬥!

兒子:毛一博,Ameco華北航線中心工具間班組長

母親:張繼平,北京華信醫院科護士長、護理部教學護士長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毛一博的母親張繼平是北京華信醫院的一名護士長。1月22日,她接到醫院電話,醫院全體人員返崗上班。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毛一博的母親在工作

作為一名奮戰在醫護一線的護士長,毛一博的母親張繼平參加過2003年抗擊SARS的戰鬥。返崗後的她及時幫助600多名護理人員準確掌握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和防護用品的使用。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毛一博在工作崗位上

作為護理部防疫組護士長,張繼平每天都要穿行於各個病區,同2003年相比她已經不再年輕,每次家人勸她休息幾天,都被她婉拒。大年三十晚上,毛一博正在單位上夜班,母親打來了微信視頻,看到她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時,毛一博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眼淚奪眶而出。掛斷了視頻,他發了5個字:媽媽,我愛你!

為了馳援武漢,國航派出包機運送醫護救援隊和醫療物資,作為Ameco華北航線中心生產支援部工具設備管理分部的一名班組長,毛一博深知保障好工具設備也是在為抗擊疫情做貢獻。工作時,他提起百倍的精神頭,認真梳理清點準備每一件工具,讓一線維修人員更加放心地做好維護工作。毛一博說:“或許在母親面前,我永遠是一個孩子,但是在疫情面前,我可以自豪地向她報告,我在與您一起戰鬥!”

衝鋒在前,照亮生的希望

弟弟:張中華,國航重慶分公司飛行部副駕駛

姐姐:張亞普,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危重症室護士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張中華的姐姐張亞普,在1月20日主動請纓支援本院發熱門診。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張亞普早早地搬出去單獨居住,也從未和家人主動提起在抗疫一線的工作,只是一遍遍地囑咐家人要做好自身防護。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張中華的姐姐張亞普工作照

一次視頻聊天中,張中華知曉姐姐已經在一線奮戰多日,由於防護用品嚴格的穿脫需要十幾分鍾,一線的醫護人員們便穿上成人紙尿褲,常常不吃不喝連軸轉幾個小時。得知消息的張中華卻毫不意外:這就是姐姐啊,從小到大優秀自律,屬於“別人家的孩子”,是他努力學習但從未趕超的榜樣;這一次,身為白衣天使的她,依舊衝鋒在前,照亮生的希望。張中華只感到心疼,屏幕中,還能依稀看到姐姐臉上因戴防護用品留下的淺淺壓痕,還有長時間不喝水帶來的乾裂唇紋,可從她堅定的眼神中,分明能看到一名護士的職責、一名黨員的擔當。

疫情期間,張中華用心飛好每一個航班。“姐姐的工作和我們飛行工作相同的一點就是,都有標準程序,而且要嚴格執行,相信我們一定能取得勝利。”張中華說道。

爸媽放心,家裡有我!

丈夫:遊向榮,Ameco西南航線中心重慶分公司綜合管理分部經理

妻子:江峰錦,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等級創建辦公室副主任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1月21日,遊向榮夫婦正準備帶著孩子去江西老家看望父母。但疫情突至,江峰錦臨危受命,被任命為醫院新冠防控督查門診組組長,負責督查醫院門診部、放射科、呼吸科、檢驗科等十數個主要科室的院感防控工作。遊向榮也被任命為分公司防疫辦主任,負責落實分公司疫情防控措施、疫情排查、重點管控、物資採購等防疫工作。就這樣,兩人投入到了不分晝夜的抗疫戰場。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在疫情初期,分診臺在引導發熱病人時顯得有些忙亂。江峰錦立即瞭解情況,提出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了交叉感染。她每天檢查、整理,再與相關科室負責人一一對接,指出問題,溝通整改措施,經常忙到凌晨。科室醫護人員一開始不理解,慢慢地大家開始接受她的嚴格監督,到最後歡迎她的“挑刺兒”,還親切地關心她:“江姐,你也要保護好自己。”每每聽到這樣的暖心話語,她總是真誠地回覆:“謝謝!保護好你們是我的職責。我們共同努力,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遊向榮在分公司門口檢查出入單位人員

遊向榮所在綜合管理分部是分公司抗擊疫情的管理部門。“綜合管理分部是分公司收發文件的關口,需要對地方、上級部門的疫情防控政策進行及時理解消化和傳達落實。同時,防疫辦還負責採購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這些都是時間緊、任務重的工作……”一天下來,遊向榮要接打一百多個電話。

家裡的重擔壓在了19歲的兒子身上,洗衣、做飯和照顧老人,兒子的成熟也讓夫妻倆倍感欣慰。“我已經成年了,爸媽在外面照顧更多的人,那麼就讓我來照顧好外公外婆,照顧好這個家!”

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挺身而出

哥哥:王德峰,中翼公司(北京航食)航機服務部西區航機整配處員工

弟弟:王德良,陝西渭南市醫護志願者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王德峰的弟弟王德良,有著18年的從醫經歷,現在是陝西渭南市的一名醫護志願者。

疫情期間,王德良在醫院負責篩查發熱病人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他報名成為志願者前,王德峰曾問弟弟:“為什麼要去醫院做志願者?”而弟弟跟絕大多數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一樣,眼神裡透露出堅毅:“之前看電視,有一個志願者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現在疫情當前,全國各地無數的逆行者前赴後繼,與病毒搏鬥,為守護平安負重而行。而我有從醫的經歷,此時此刻就應該挺身而出!”

老弟的回答讓王德峰十分震撼和鼓舞,弟弟是他的驕傲,更是他學習的榜樣。即便王德峰不能和弟弟一樣,但他也會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挺身而出。

守住一線,就是守住了安全與健康


文字:馬鑫未、毛竹、劉米、尤歡、毛一博、唐詩旖、張馳、王德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