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辦樓可改出租房,“閒置樓”春天來了?

1. 高空置率,深圳樓市之痛

深圳樓市,總是聚焦在鎂光燈下。

上週五的“商改租(住)”,評論一波接一波。為何?商辦要改成住宅呢?政策說得很明顯,一是化解商業辦公高空置率,二是增加租賃住房供應。

大家都明白,深圳被空間“緊約束”逼瘋了。現實呢?一邊是商業和辦公樓佔據著城市每一個區域最顯赫的位置,卻大搖大擺空著“曬太陽”,另一邊卻是超過1500萬的租賃人口(按2200萬實際管理人口統計)或租不起,或租得不體面。

有關深圳寫字樓高空置率之殤,2019年年初以來,各種報道就沒聽過。一開始,地方政府拼命闢謠,空置率不高不高!後來,管理層坐不住了,掩蓋解決不了問題。

2019年4月份,央視報道了深圳各大中心區寫字樓“高空置率”,說部分區域空置率高達50%,開始直面並解決問題。

深圳商辦樓可改出租房,“閒置樓”春天來了?

2. 商辦“大躍進”

過去十幾年,互聯網、金融、地產、信息技術等,這是深圳引以為豪、熠熠生輝的產業名片。寄生在這些行業的各色中介,比如諮詢、法律、會計、設計、展示等也雞犬升天。

過去,這些行業景氣得不得了,它們是商業辦公樓的消費大戶,支撐著商辦海量供應,也支撐著這山望著那山高的租金。

對每一個創業者來說,在類似前海、後海、福田中心區這類CBD租個寫字樓,裝飾一下自己的門面,才好意思說自己在搞創業,風投和私募才可能對你笑臉相迎。

深圳商辦樓可改出租房,“閒置樓”春天來了?

國外知名的商務CBD,從早期規劃建設,到成熟運營,往往要幾十年潛心打造、培育和沉澱。

比如,紐約-下麥哈頓,從培育到成熟,花了30年;巴黎的拉德芳斯,用時高達34年,東京的新宿,亞洲最大的商務CBD,從規劃建設,到培育成熟也花了28年。

反過來看我們,則是“只爭朝夕、跑步前進”,每一個大城市,都恨不得馬上就擁有名聞全球的金融中心。

前海是這樣想的,深圳的幾大總部基地,留仙洞、深圳灣、福田中心區,都是這樣想的;深圳是這樣想的,廣州(南沙、珠江新城)、東莞(濱海灣)、佛山(一環創新圈和三龍灣)、珠海(橫琴),也是這樣想的。相聚不過100公里,珠江口東西兩岸,居然要打造3個世界級的CBD。

個體理性,加總起來,就是集體非理性,深圳也好,珠三角也好,產業空間過剩是鐵板釘釘。

近幾年,現代服務業主導規劃、各路資金大力追捧,工改逐漸開始向“類辦公”(M0等產業研發)轉型。“工改M0”、“工業區升級(現代辦公)”,深圳只是一個縮影。

3. 買房難,租房也難

再說說,租房難的問題。

高房價對年輕人不公平,越晚來到深圳的人,在高房價面前,就越悲催。“穩地價、穩房價”是長效機制。

國家態度很明顯,人口淨流入的城市,既然高房價不能破,那就必須要做大租賃,將外來務工人群、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的主體,納入租賃這張新的保障網。

2019年全國樓市焦點,屬於深圳,樓市表現狂飆突進。據中原找房數據調研結果顯示,年底二手房均價達到65516元/㎡,同比上漲8.65%,首次超過北京,位居全國第一(不考慮港澳臺)。

與此同時,房租也跟著上漲,下半年的租金不僅再次站上80元/㎡,而且超過歷史最高值,達到每平方米月租金82.86元/㎡的水平(下圖)。

深圳商辦樓可改出租房,“閒置樓”春天來了?

4. 短期看,“商改租”只有個案

左邊是商辦高空置率,右邊是租房需求嗷嗷待哺,左右一對接,商機不就來了嗎?

問題可沒這麼簡單。

“商改租”,早在2016年就已提出,是商機的話,早被長租公寓和“二房東”挖掘盡了。

小嗨這幾年看到的是,少量80-90年代的老舊或廢棄的商辦,改成了長租公寓。多數商辦寫字樓是高房價時代,用“價高者得”的方式,製造出來的大白象工程。這個沉澱成本,誰來買單?你覺得,可以改為住房租賃嗎?

再看改造的成本。租房要接入明火、接入燃氣,晚上還要住人,單就消防成本來講,就是一筆不菲的開支。而且,商辦的消防要求,遠低於住宅。很多商改租、工改租項目,責任太大,消防部門不敢隨意蓋章。

深圳商辦樓可改出租房,“閒置樓”春天來了?

另外,煤氣、煙道、自來水等管道接入,商辦可沒有留接口。當然,這些問題可以解決,但前提是“要花錢”。改造後,租客能否支付得起租金,這才是最關鍵的。

5. 短期看,“商改租”只有個案

至少在短期,我認為“商改租”只是個小眾產品,無法大面積推廣,只適合那些老舊或廢棄的商業裙樓或寫字樓。

當然,政策思路也很清晰,“商改租”本質上是對土地用途的改變,但不用補繳土地出讓金,這就是最大的規劃紅利。商辦租金在下降,空置部分每天都要花錢維護。

商品房高價區域,比如深圳灣、後海、龍華中心、寶安中心等,一邊是商辦供應過剩,另一邊是人口密集,對租賃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按趨勢推,住宅租金會繼續往上走,商辦租金會往下掉,未來“商改租”會大面積地出現。

小嗨認為,不同項目地段和條件資源差異很大,不可能商服物業都往租賃住房轉,而且是否能分配到學位也不一定,所以對於想要在深圳置業的人,目前基本看不到影響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