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簡史——帝國時代

在第四任哈里發阿里遇刺身亡後,阿拉伯帝國內部陷入內戰,倭馬亞家族中擔任敘利亞總督的穆阿維葉站了出來,穆阿維葉何許人也?此人正是第三任民選哈里發的侄子,在其叔父將其委任到敘利亞擔任總督的過程中,掌握了當地的軍政大權。

在其叔父奧斯曼被刺殺後,阿里被推選即位哈里發引發穆阿維葉的不滿,大規模內戰爆發,雖然阿里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但在隋芬戰爭中,穆阿維葉狡猾滴依靠真主裁決戰勝阿里,阿里被迫遵守契約退兵返回庫法。

在穆阿維葉東征西討掃平了四圍的反叛者,相繼征服埃及和漢志(紅海沿岸的阿拉伯地區,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壓服國內反對者,即位哈里發。何謂哈里發:伊斯蘭宗教領袖,被稱為真主安拉在大地上的代言人。最過分的一件事,他繼任哈利發後,頒佈法令:哈里發不再推選,而是由其指定。這樣他的兒子就成為下一任哈利發的繼承者。


阿拉伯簡史——帝國時代


這就引發了伊斯蘭教內的分裂,什葉派就此與遜尼派分道揚鑣。從而開啟了國內教派戰爭直至倭馬亞帝國被阿拔斯王朝取代。

可以這麼理解這場戰爭:

“我認為這道歷史題應該這麼做......”胖虎不啦不啦說。

“胖虎你的思路真是太對啦,我對你的崇拜真是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小夫阿諛奉承。其餘同學默而不語。

“其實我認為應該這麼做。”大雄說道。

“什麼你敢質疑我的判斷。”胖虎頗為憤怒。

“......這道題本來就該這樣。”大雄有些不忿。

“揍你。”

“哎,啊!哆啦A夢救命......”

每當大雄快要完蛋的時候,哆啦A夢總會出現。每當穆阿維葉想剿滅什葉派時,總有同情阿里派系的人出面解決,所以一直未能如願。

雖然在國內一直襬不平反對派,但這不妨礙倭馬亞王朝在國際上的武功赫赫。東線大軍於公元664年攻佔阿富汗斯坦首府喀布爾,然後揮師北上進軍中亞內陸地區,先後征服現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及哈薩克斯坦一部,最終在蔥嶺也就是現今的帕米爾高原遇到了唯一的敵手——大唐安西軍。


阿拉伯簡史——帝國時代


為大唐軍所阻始終未能越過蔥嶺,但自從安史之亂後,唐軍勢力撤出西域,蔥嶺以東的新疆也開始逐步全面綠化。在西線從埃及出發一直打到現今的突尼斯與摩洛哥,擊敗拜占庭軍隊,並跨海征服了西班牙地區。迫使當地的日耳曼人上山啃樹皮,打了六七百年的遊擊,真悲催!北線君士坦丁堡若不是有神秘武器希臘火,也挺不住穆阿維葉的三次進攻,估計也快速嗝屁了。

雖然倭馬亞王朝武功赫赫,但在與什葉派穆斯林的內耗中終歸導致其走向滅亡。但其在阿拉伯語與伊斯蘭教的傳播上功不可沒。

一個王朝的結束,總伴隨著另外一個王朝的崛起。有請阿拔斯王朝登場。皇帝輪流做,今日到我家。在公元750年,哈希姆家族的阿拔斯在波斯貴族的幫助下載大傑河一役中擊敗倭馬亞王朝主力,哈里發馬爾萬二世在逃往埃及的過程中被殺,倭馬亞家族幾乎被屠盡,僅有一人逃往西班牙地區建國。在此豐功偉績上,他自稱賽法拉,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屠夫,以彰顯其鐵腕統治帝國的雄心。

雖然阿拔斯王朝的國土面積略小於倭馬亞王朝,但在其最初的80年中,阿拉伯文化在此朝走向高潮,呈現出繁花似錦的態勢,是阿拉伯帝國的黃金年代。在世界上廣為流傳的《一千零一夜》便是在此誕生的。


阿拉伯簡史——帝國時代


但好景不長,公元9世紀中後期,王朝在內部諸侯叛亂及外族入侵中走向崩盤!在1258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攻陷巴格達,最後一任哈里發被蒙古人裹在地毯中被亂馬踏死。


有興趣的觀眾老爺可以點個關注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