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浚县发生过的战争(一)——荧泽之战

春秋前期,北方的游牧部落狄人很强大,不断侵犯晋、卫、邢等国。晋国军力强大,晋献公在位时(前677—前651年)“启土”向外扩张,驱赶北狄,占据大片狄土。狄人被迫向东迁徙,进入华北平原,与邢、卫等诸侯国发生冲突。卫国(都城在今浚县卫贤镇、淇县)首当其冲。卫懿公是卫惠公的儿子,名赤,世称公子赤。他爱好养鹤,如痴如迷,不恤国政。不论是苑囿还是宫庭,到处有丹顶白胸的仙鹤昂首阔步。许多人投其所好,纷纷进献仙鹤,以求重赏。卫懿公把鹤编队起名,由专人训练它们鸣叫,训练和乐舞蹈。他还把鹤封有品级,供给俸禄,上等的供给与大夫一样的俸粮,养鹤训鹤的人也均加官进爵。每逢出游,其鹤也分班随从,前呼后拥,。《左传》记载:“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轩是指曲辀而有藩蔽之车,大夫以上才有资格乘坐。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的资财,为此向老百姓加派粮款,民众饥寒交迫,怨声载道。

周惠王十五年(前662),狄人向邢国发动进攻,春秋霸主齐桓公率齐、曹、宋三国军队救邢,但慑于狄人的浩大声势,不敢贸然与狄人开战。十七年(前660),狄人为了分散华夏诸侯的救邢联军,突然分兵南下,进攻卫国,兵至卫都沫(今河南淇县)附近,齐桓公未分兵救卫,卫国处于孤立无援境地。卫懿公平日昏愦无道,不体恤国民,却封鹤为大夫,乘以轩车(国君专舆)。当狄人临近时,百姓不愿为他出战,讥之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卫懿公无奈,只好把玉玦交给大夫石祁子,把箭交给甯庄子,对他们说:“用这两样东西来护卫国家吧,怎样有利,你们就怎样去做。”“玦”是一种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器,通常用作决断、

历史上浚县发生过的战争(一)——荧泽之战

春秋卫国示意图


历史上浚县发生过的战争(一)——荧泽之战

卫懿公


历史上浚县发生过的战争(一)——荧泽之战

懿公好鹤


历史上浚县发生过的战争(一)——荧泽之战

历史上浚县发生过的战争(一)——荧泽之战

春秋左传

绝决的象征,卫懿公将玦与箭分别交给二人,意思是拜托他们为了守护都城而拼死一战。之后,卫懿公又将一件刺绣衣交给夫人,诀别道:“请夫人听从二位大夫的安排。”便率军出城与狄人战于荧泽(一说在今河南鹤壁市浚县新镇镇邢固村一带;一说在荧泽(泂泽)浚县西北當時黃河西北面的雍榆,即今河南浚县西南瓮城。)。卫懿公驾车的是大夫渠孔,车右(负责随车打理主帅所用的兵器军服等)是大夫子伯,命大夫黄夷为前锋,大夫孔婴殿后。与赤狄决一死战,双方军队大战于荧泽。结果擅长野战的狄人很快击溃卫军。卫懿公败逃时不作隐蔽,“不去其旗”,被狄人发现擒杀,大臣、将帅或死或被俘,全军覆没。荧泽战败后,赤狄人俘虏了卫国的史官华龙滑和礼孔,押着二人边追逐溃败的卫国军队至都城(今鹤壁淇县)。华、礼对赤狄首领说:“我二人是卫国太史,掌管国家祭祀。如果不先让我们入城,你们是得不到都城的。”赤狄认为二人所说有理,就将他们放了回去,希望能通过他们说服守军放弃抵抗。华、礼二人进城之后,告诉守军说:“败局已定,徒守无益,不如组织大家逃命。”于是卫国都城内的军民连夜弃城。等赤狄进入之后,发现早已人去城空。赤狄继续紧追不放,在黄河边赶上卫国逃亡军民并再次发起攻击,卫人死伤无数。宋国的国君宋桓公亲率援军赶到黄河岸边,将剩余众人救起并连夜渡过黄河,卫国人仅剩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两地的百姓在内,约五千人。卫懿公战死后,遗民们遂拥立戴公为君,暂居于曹(今河南滑县一带),公元前659年,卫文公迁卫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八里营乡殿上村卫国都城遗址)。励精图治,遂使卫国复兴。公元前629年,卫成公将国都迁至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五星乡高城村)卫国在此立国达388年。荧泽之战,卫军全军覆没,卫懿公因不肯砍倒自己的旗帜,被狄人追上砍死后割肉而食,卫国贤大夫弘演得知懿公为国捐躯,一路哭泣寻尸,在一处水塘边发现了他的一副肝脏。弘演痛哭了一场,然后说:“请让臣来做你的衣服。”说完就破腹自杀,在死前把自己肚子里的器官都掏出来,把懿公的肝放到里面。弘演的忠义被 《吕氏春秋 ·忠廉》详实记录了下来。“弘演納肝”成为历史忠烈的典故,为历代忠义之臣的典范。《隋书·诚节传序》:“ 申蒯 断臂於 齐庄 , 弘演 纳肝於 卫懿 ……凡在立名之士,莫不庶几焉。” 明 邵璨 《香囊记·潜回》:“那饮药 谯玄 ,纳肝 弘演 ,高风劲节真堪羡!”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庙社沦胥,主臣同尽,纳肝无救於 卫 灭,藏血何补於 周 危,穷尘终古,宁不恫乎?” 懿公好鹤,几乎桑国,此后逐步沦为别国的附庸,直至灭亡。后人叹曰:“鹤甲难当北地弓,君不惧死奈何轻?荧泽惨败今犹叹,贻笑千年卫懿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