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出川打东吴,什么样的条件和东吴言和,最有利蜀将来统一?

大马哈鱼12


前言:刘备亲自带领大军出川征伐东吴,同时给曹丕去信谋求同盟。曹丕选择了坐山观虎斗,使得刘备不敢倾尽全力,派遣黄权长江北岸提防曹军。

由于陆逊没有控制住将领的请战,出战后中伏大败,一路败退至江陵坚守。刘备军追至围困江陵,重新收复武陵、零陵、长沙、桂阳,兵指江夏,北控襄阳。

此时江陵急切难以攻下,北方曹军蠢蠢欲动,孙权左右为难,必然求和,刘备也需要赶紧和平消化既得利益。

一、首先签订停战协议,在原有的阵地上停战,交换俘虏,归还关羽尸身,同时将杀死关羽的马忠交出来。

二、进一步签订友好协议,洽谈江陵和长沙、桂阳交换,全取南郡可以北上抗操,南部留下零陵可以南进影响交州,而且这也是关羽失荆州双方认同的格局。

三、签署抗曹盟约,互质嫡系子孙。为共抗曹魏来的长久,必须签署一个均分天下的盟约坚定双方的信心,互质增进相互谅解。分天下的合约事实上蜀吴后来签订了。

要想签订三个协议,刘备必须拿到筹码,就是战胜后夺取领地,同时在曹军未打垮东吴前,还是蛮有难度的。


石家言


起因: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结果: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分析:1、很多人说东吴归还荆州给蜀国,这个条件不可能成立,因为在东吴看来,荆州是暂时借给刘备的,约定刘备取了西川必须归还荆州,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就是蜀国借了荆州不还,而东吴是先礼后兵,先派诸葛瑾讨回,遭遇关羽不屑后,孙权决心武力解决。

2、219-221年,时隔两年,也就是刘备称帝后,明面是给关羽报仇,其实暗藏着刘备想吞并东吴的野心,真的急于要给关羽报仇,219年为什么不报呢?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曾经讲过:“东吴据有长江天险,国险而民附,已历三世,只可作为援而不可图之”。刘备刚称帝不久,根基不稳,发动战争,失败也是必然的。

3、再讲讲隆中对吧,三分天下天注定。自董卓叛逆以来,群雄逐鹿,曹操的势力不及袁绍,而终能克绍者,既得益于天时,更在于人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吴雄琚江东,依附长江天险,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诸葛亮谋划之大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刘备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沃野千里,再取西川,建立基业,内修政理,外结东吴,待到天下有变,再派一上将出川,百姓何不箪食壶浆,只要打败了曹操,东吴自然会称臣。赤壁之战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这样的局面几十年保持不变。






杰森谈球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通过孙刘联盟打败曹操以后,刘备在诸葛亮的精心辅佐下,迅速抢占了荆州。可东吴的孙权也想要荆州,于是派鲁肃三番五次前来索要。为了打发鲁肃,刘备便说等到取得益州之后,再归还荆州。在攻取益州的过程中,很不幸的是庞统战死了,诸葛亮不得不入川协助刘备,留下关羽来守卫荆州。后来关羽率军北上攻打曹操,孙权趁机指使吕蒙袭取了荆州,并且杀害了关羽。为了重新占据荆州,也为了复仇,刘备决定调集军队,讨伐东吴。

其实刘备讨伐东吴纯属无奈之举,若不是关羽丢失了荆州,再加上关羽自身也被杀了,刘备绝无可能进攻东吴。另外刘备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曹操,而不是东边的孙权,只要消灭了曹操,孙权将不得不称臣,如此汉室可兴。昔日在隆中与诸葛亮谈论局势时,诸葛亮就明确指出,东吴历经三代,国富而兵强,不要轻易动武。因此刘备讨伐东吴,并不是内心所愿。

既然攻打东吴不是刘备的本意,那么就要找一个时机与东吴握手言和。一句话就是把失去的东西弥补回来后,方可与东吴言和。这样做,才有利于将来统一天下。下面稍微分析一下。

一:刘备应该收回荆州,并让东吴放弃谋取荆州的想法。

荆州可是一块战略重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能够组建起庞大的军队。另一方面荆州的北部靠近中原腹地,方便将来北伐曹操。还有刘备手下文臣武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荆州,收回荆州是这些人的强烈渴望。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在收回荆州的问题上,刘备完全没得选择。至于消灭东吴,则毫无必要,留着它,以后北伐曹操的时候,可以让它吸引曹操一部分注意力。现在情况很明显了,刘备起兵攻打孙权,在言和之前,必须把荆州夺回来。

二:刘备应该让东吴交出杀害关羽的凶手,并且道歉。

关羽的死,给了刘备很大的打击,不仅失去了一位好兄弟,而且丧失了一位大将。此事极大地损害了刘备的利益,为了兄弟之情,将不得不有所表示。况且刘备一向看重情义,这也是他的立身之本,如果对关羽的死无动于衷的话,实在说不过去。后来刘备讨伐东吴的时候,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给兄弟报仇,因此孙权倘若交出杀害关羽的凶手,并且亲自道歉,刘备可以考虑一下是否言和。

总之,刘备不顾北方曹操的威胁,执意攻打东吴,就为了得到两样东西:夺回荆州和为关羽报仇。只要孙权满足了这两个条件,言和的时机就到了。毕竟东吴不是刘备统一天下的主要敌人,将来北伐的时候,或许需要孙权的配合。


子正寻道


历史真相是很残酷的。三国时期,蜀汉想要一统天下,其难度堪比登天。魏蜀吴三国之中,蜀汉的实力是最弱的。不论从地盘大小,还是人口基数方面来看,蜀汉都远远落后于曹魏和东吴。事实上自从关羽把荆州丢了之后,蜀汉就已经从争霸天下的名额中出局了。说关羽是蜀汉的罪人也并不为过。本身荆州对于刘备来说不仅仅是龙兴之地那么简单,其优越的战略位置也是刘备所不能缺失的。进可攻退可守,完全就是一块蜀汉争霸天下的理想要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刘备自然也要一个有能力并且信得过的人去镇守。而关羽就是这么一个人。

历史上关羽是蜀汉阵营中第一位独自镇守一方的大将。但由于关羽的轻敌自负导致荆州易主。也不需要假设刘备攻打东吴,事实上在关羽丢失荆州后,刘备就立刻策划了进攻东吴的作战计划。名义上刘备打着为关羽复仇的名头,但实际上刘备还是想要重新夺回荆州。毕竟荆州丢失之后,蜀汉就成了笼中困兽了。刘备对东吴作战事实上并没有取得蜀汉臣子们的支持。他们大多数人还是反对对东吴用兵的。毕竟有曹魏这个大敌在侧,冒然和东吴死磕是不理智的行为。但刘备就是铁了心的要打东吴,想要扳回一局。

但战争的结果让孱弱的蜀汉更加雪上加霜了。刘备对东吴的夷陵之战,最终以蜀汉惨败,东吴获胜而告终。而夷陵之战的失败也导致了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战前孙权向刘备求和,刘备认为孙权是害怕了自己,所以置之不理。但夷陵之战惨败后,孙权再次表示求和的意愿。并且表示曹魏大敌当前,我们两家还是应该携手并进。此时的刘备恨孙权恨的牙根子痒痒,但他却不得不接受孙权的“求和之举”。很明显经历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再一次遭到重创。孙权求和并不是因为怕了刘备,而是因为刘备援军赵云已到,而曹魏又想浑水摸鱼攻打东吴,所以为了自保孙权才选择求和。而刘备也终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所以同意了孙权的求和。

蜀汉和东吴这一战过后,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则接连两次大败,国力受损严重。夷陵之战的失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就连开国皇帝刘备都在次年病逝而亡。这也让蜀汉这个新兴的政权更加的摇摇欲坠。当时的蜀汉别说统一全国了,能保证自己政权不崩溃就算好的了。刘备死后,蜀汉内部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也因此蜀汉永久性的落后于曹魏和东吴,自能自保而无力争霸。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刘备出川打东吴,原因起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张飞两个结义兄弟相继遇难,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刘备很重情义,替兄弟报仇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不得不说当时真的不是好时机。

第一、五虎大将一下死了俩,将才匮乏不宜出兵;

第二、刘备入川立足刚稳,军备粮饷不是很足,千里出兵容易造成后勤跟不上;

第三、三国鼎立,蜀国最弱,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东吴北拒曹魏。荆州已经失去,实力削弱,更加不适宜征讨东吴。

但是,结义兄弟被害,不出兵有负当年桃园结义之情,所以我觉得出兵是必须的,是个男人就得干。

我认为,刘备出兵需要冷静应该这样,不是蛮干,你杀我兄弟,老子举倾国之兵打你,豁出去了,就问你怕不怕?怕就要讲和谈判,可以谈。谈的话,先把荆州还给我,不还就打一架,那时候吕蒙已死,东吴可用将才也少,陆逊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我觉得刘备小心应对的话,蜀国仍然会占据主动权,索要荆州不是没有可能。

要来荆州,那么跟诸葛亮之前《隆中对》所议的策略就依然成立。之后派一大将魏延或者王平镇守,这两个人还是比较听诸葛亮的话,赵云留在刘备身边。忍辱负重,再休养生息个几年,兵多将广之后然后北伐曹魏,荆州西川同时出兵,拿下曹操不是没有可能,到时候反过来干掉孙权替关羽报仇。这样可以保证蜀国根基,但是刘备肯定要背负有违桃园之誓的骂名。





寰海风云


好!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把一切都给假设好,首先东吴确定是真心实意的与蜀汉和好不心存二心(跪舔)。刘备也确实能够容忍东吴偷袭荆州杀义弟的仇,魏国没有行动坐视蜀吴达成灭魏联盟。当这些条件都满足的时候,我们来分析什么样的条件最有利于将来蜀国统一呢?

一、归还蜀国荆州全部地区

注意这里说得是整个在吴蜀管辖下的荆州,东汉时期荆州原下辖八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夏、武陵、南郡、章陵(当时并没有荆襄九郡的说法),东吴偷袭荆州前,曹操占领最北边的南阳郡,江夏郡北部、襄阳郡(废除章陵郡设置),刘备占有武陵,桂阳,长沙,零陵四郡后又向东吴借得江陵(南郡),孙权占有江夏郡大部分。如果说可以把荆州拿回来,向被可以进攻襄阳,夺取江汉地区,又可以控制长江地区威胁东吴,此时蜀国一路兵出汉中,一路出荆州,东吴也安分守己不偷袭,破曹就会容易的多。

二、东吴归还荆州投降士卒将领以及凶手,蜀国赠送金钱粮米

当时吴国偷袭荆州,蜀国到底有多少人投降,这个没有明确的记载,有记载的只有糜芳、傅士仁,我想士兵也不会在少数。还有惩治始作俑者吕蒙、马忠等(背锅)。而蜀国做为安慰回赠一些金钱粮草,加上诸葛亮兄弟在其中周旋,关系一定会缓和下来的,当然前提是刘备不是真心的想伐吴,不然什么条件都不会答应的。

三、重新签订吴蜀联盟条约

不得相互攻伐,开放相连城市商品经济进行流通,当魏国攻打其中一方时,另一方必须无条件出兵,或救援,或形成压制。在灭掉魏国之前,认同双方的地位平等。


作为弱国对抗强国,只要是没有伤害到各自利益,联盟是很容易达成,而夷陵之战后吴蜀也确实重归于好,只是联盟协议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美好而已。而且,刘备孙权曹操等辈谋略可比我们高的多,如果可以达成,他们早就做了,满足不了利益和野心怎么办?那就只有打了。打完之后再来谈嘛!如果当时刘备能够冷静,不发动夷陵之战,结局还真的是未可知,


旧人何时归


一,双方最高领导歃血为盟,从新签订灭曹联盟,并通婚,刘备将太子送往东吴为质。二,东吴承认蜀汉为大汉正统,蜀汉认同东吴可以裂土称王,并永互不相侵。三,荆州为蜀吴共有,各占一半作为灭曹前沿基地,互相协同作战,灭曹后,将荆州交接给东吴。四,送还荆州之战的俘虏,严惩以吕蒙为首的反盟人员。


兼爱804


公元221年汉皇后裔刘备在蜀中称帝,蜀汉王朝正式成立,从此与北方的曹魏、东吴的孙权正式构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之中就综合国力进行对比,当属曹魏最强,因为他们占据北方广袤的土地和资源,;东吴次之,孙氏三代人创下坚实的基业,也算是根深蒂固;而蜀汉从进入川蜀到建国就短短的几年,因此最弱。

所以就国力而言此时的蜀汉应该正是休养生息养兵蓄锐的时候,但是汉皇刘备却做了一件大相径庭的抉择,那就是出川伐吴。公元221刘备登基后,发布第一道诏书就是东征伐吴,主要是因为荆州被袭关羽被杀。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与曹操展开了决战,曹操大败而归,刘备趁机占领了汉中全境,可谓是大获全胜,这给驻守在荆州的关羽是一大鼓舞,在此影响下,同一年关羽也开始从荆州北上伐魏,在这一路之上关羽势如破竹,斩庞德、水淹七军、收于禁可谓是高歌猛进。

但就在樊城前线,关羽大军遭到了魏将曹仁的顽强反击,樊城久攻不下,双方在此僵持许久,然而就在双方正在激战之时,东吴大都督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就这样经营了数十年的荆州被东吴夺走。荆州丢失使得军心大乱,已经无力再与曹军僵持下去了,此时的关羽也是无路可退,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走麦城,但是东吴吕蒙并没有就此罢休,在关羽撤退的路上,设下埋伏截杀了关羽,一代名将关羽就这样丧命于此。

荆州被袭关羽被杀,这才让刘备有了讨伐东吴的决心,所以在刘备称帝后,做的第一件是就是出川伐吴,然而在这件事情上,刘备与诸葛亮、赵云等人在意见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诸葛亮等人极力反对刘备东征伐吴,因为作为蜀汉而言,最大的敌人应该是北方的曹魏,而东征伐吴有损孙刘联盟。经过诸葛亮等人的利弊相劝,刘备伐吴的决心稍有缓和。

然而就在此时他的手足兄弟张飞被叛将所杀,所以更进一步激发了刘备伐吴的决心,作为一国之主的刘备,此时正处在怒火中烧的时候,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伐吴的决心了,哪怕是诸葛亮。所以这就是导致刘备出川伐吴的起因,他伐吴的目的也就两点一来为关羽报仇二来为了收复荆州。

但是事情的发展结果也出乎意料,公元222年刘备大军在夷陵前线与东吴大军相遇,双方僵持不下,此时的夷陵地区正值酷暑季节,刘备大军出川以来连连征伐不曾间断,所以此时蜀军兵困马乏士气低落,见此情景刘备认为军队不宜再战,需要休整,所以将大军带入丛林之中驻扎,准备等到入秋以后再与吴军大战。

然而刘备的如意算盘却在此打错了,东吴大都督陆逊不会再给他机会了,刘备的大军进入丛林,对于东吴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战机,在陆逊的指挥下,吴军连夜攻破蜀军的大营,利用丛林的优势一把大火,将刘备所率领的数十万大军全部毁灭,蜀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了吴军的突然袭击,所以导致了全军覆没。刘备在众人的奋力保护下逃到了白帝城,最终因此战的大败抑郁而亡,带着他未尽的事业驾鹤西去。

这就是有名的夷陵之战,这场战争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蜀汉的国力也因此严重受挫。夷陵大战的失败也让我不由的在想,刘备当初选择东征伐吴到底是对是错,为什么一定要伐吴?如果他能够听取诸葛亮的意见,最终能否大败曹操一统天下?这是一个战略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的来分析。

战略目的

我们来看刘备伐吴到底是对是错?产生这个疑问是因为刘备战败,要是这场战争刘备打赢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是绝对的肯定了。至于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目的是什么,前面已经讲到了,第一是为了给关羽报仇、第二是为了收复荆州。通过这两点似乎可以看出,刘备发动这场战争于公于私都是对的。

但是当初还是遭到了诸葛亮等人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蜀汉的最大敌人是曹魏而并不是东吴,对吴作战严重破坏了孙刘联盟,也不符合《隆中对》里面的既定方针,说到这里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刘备制定了怎样的一套战略方针,大概意思就是告诉刘备,第一步就是要夺取荆州以此为根据,第二步就是进取西川,得到西川后就得南抚夷越,西和诸戎,外结孙权、内修政务。待到天下有变时,派一位上将率军从荆州北上,于此同时刘备自己亲率大军出秦川,如此以来曹魏必定能破,大业一定能成。

然而刘备的这一举动严重打乱了当初的既定方针,所以才使得诸葛亮当初极为反对。但是我们仔细来想,其实这一套战略规划,因为荆州的被袭就已经被打乱了,看似完美的《隆中对》也随之破灭。因为荆州的丢失,意味着蜀汉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支点,根据诸葛亮的制定方针,是待到时机成熟时,荆州和益州同时出兵,才有必胜的把握,除此之外伐魏是很难成功。

荆州的重要性

所以通过这一点来看,刘备发动这场战争,其战略目的没有错,刘备意欲夺回荆州,因为荆州对于蜀国的确太重要了,失去了荆州的蜀汉集团就不能对曹魏展开两面进攻,也就构成不了钳形攻势,单一的从川蜀出兵北上,面对实力数倍于己的曹魏,蜀汉的北伐也势必是艰难的,因此这也就是刘备的伐吴主要意图。

对于荆州的重要性,从诸葛亮后来的北伐问题上就能看出来,后来诸葛亮从川蜀带兵北上,因为路途艰险每次遇到粮草无法正常的运进的时候,就会感慨道:”要是荆州还在我们手中该有多好!”也就是说从荆州出兵要比从川蜀之地出兵便利的多。

刘备的看法

诸葛亮辅佐刘备多年,刘备自己也一定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在很多的问题上也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当一些事情发生后,刘备也能看出东吴这个所谓的盟友其实并不可靠。因为在荆州的问题上,东吴早已将其视为己物,早在周瑜在世的时候,就一心想把荆州夺回去,那时因为有鲁肃一直从中调解,才使得孙刘联盟勉强得以维持,然而从根本上来讲,孙刘联盟也只是蜀汉的一厢情愿而已,然而当荆州被袭关羽被杀使得这种岌岌可危的联盟关系彻底破灭。

因此为了夺回荆州刘备伐吴没有错的。只是刘备战术上的失误导致他的大败。如果他不去伐吴而是去伐魏,也不见得就能成功,因为还是实力的原因。虽然说刘备不去伐吴,在军事实力上会有所增强,但是面对川蜀和汉中巍峨的地形,刘备出秦川也是非常的不容易,如果不能做到速胜,就蜀汉和曹魏两国的实力而言,蜀汉也是耗不过曹魏的,长期的僵持只会让蜀国的国力消耗殆尽,最终也还是会和诸葛亮的北伐一样,注定不能成功。

东吴存在的威胁

如果刘备不去伐吴,东吴也就会认为蜀汉没有实力与之一战,既然他们敢在关羽北伐的时候敢去偷袭荆州,也就敢在刘备北伐的时候偷袭益州。作为后者不管他们能不能成功暂缺不说,只是他们这一举动,也势必会给刘备的北伐带来后顾之忧。

通过他们袭取荆州,让刘备也明白了,东吴不除日后一定会成为大患,对北伐曹魏形成威胁。看明白了这点,刘备也改变了既定方针中的一点,那就是由原来的联合孙权变成了灭掉孙权。

因为作为东吴,他们不会像蜀汉和曹魏那样一心想要图霸天下,因为他们身居江南,在军事实力上他们拥有的水师只能凭借长江天险尚可自保,但不足以让他们图伐中原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也许在这里你会觉得矛盾,他既然是自保为何还会再去袭击刘备呢?

东吴的立场

其实我要说的是他们之所以去袭取刘备的后方,其实也是为了自保,因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作为东吴他们也知道,刘备如果不去伐吴,就会集中力量伐魏一旦曹魏被灭,那么东吴就是蜀汉的下一目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蜀汉和东吴之间早晚必定会有一场大战,到那时蜀汉实力会更加的强大,东吴必将不是对手,东吴也将面临着灭顶之灾,所以东吴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一定不会让蜀汉得逞,所以会选择先下手为强。

如果蜀汉实力强大,在关键的时候还会在背后捅上一刀,然而诸葛亮在后来的北伐中没有遭到东吴的偷袭,是因为蜀汉的实力不及曹魏,所以东吴也就没有出手。而是选择坐山观虎斗,东吴不希望任何一方被灭,那样他自己也就要面临了危险。

东吴要想长期的稳定下去,就必须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通过后面的战争我们不难发现,东吴的立场并不稳定,当刘备刚开始率领大军伐吴的时候,孙权为了自保立刻向曹魏俯首称臣。而当曹魏正要发动五路大军伐蜀的时候,东吴又重新与蜀汉结盟。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所以在自身利益的趋势下,东吴的立场是不稳定的。

结语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当初刘备在执行诸葛亮的战略方案的时候,把东吴这个盟友估计过高了,在荆州的防御上,忽略了东吴的存在。所以才酿成了悲剧,荆州的被袭是整个蜀汉命运走向的一个转折点,所以说东吴的存在,完全破坏了刘备的北伐大业,东吴不除北伐就很难成功,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刘备是对的。






心岛未晴TEL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等刘备决定出兵时连诸葛亮的再三劝阻都没有效果,这场战争几乎无法逃避。

历史背景

公元219年年末,吕子明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与子关平被活捉斩杀,吴、蜀两国由此事结仇。到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听说刘备将攻打吴国,派遣使者求和,但并未给出刘备满意的条件,刘备拒绝求和。诸葛瑾给备来信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此信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刘备的更大反感。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范,张二人携张飞头颅投奔吴国。 至此吴蜀两国矛盾无法调节,刘备亲率大军征讨东吴,打响夷陵之战。

言和条件

先看这场战争打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丢失。

2) 诸葛瑾那封起了反作用的信。

3) 范张二人杀了张飞,投奔吴国。

主要原因差不多就这三点,关张二人被杀想复活是不可能了,那就只能想办法让刘备解气。先看张飞,张飞死后听说刘备要来伐吴,吴国直接把范张二人绑去了蜀国,交由张苞剐了这两个人。诸葛瑾那封火上浇油的信确实让刘备很生气,但诸葛瑾作为诸葛亮同胞兄弟,相信刘备不会太过迁怒

。最重要的就是关羽的死,荆州已丢。这个估计两国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谈拢的。言和无外乎三个条件:

1) 关羽死的那场战争领导者吕蒙已经病死也就不会拿来顶罪了,归还荆州即可;

2) 杀死范张二人,毕竟张飞的死与吴国没有直接关系,这个吴国已经做了;

3) 诸葛瑾的那封信在这就显得有些无关紧要了,估计说几句好话也就过了。

也就是只剩下一个矛盾,荆州归属。吴国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夺回的被刘备“借”去的荆州可能会只因为刘备出军便再度让给蜀国吗?显然不会,不说荆襄九郡辽阔的面积,单单是他在十三州中独特的位置,吴国恐怕也不会把它拱手相让,诸葛亮曾提到过:“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往东可连吴会,西通巴、蜀”位于中央位置的荆州是绝对的兵家必争之地。魏蜀吴三国都想得到此地,"一部荆州史,半部三国史" 绝非儿戏。

所以要想言和,再度“借”荆州给蜀国,一切都好说。而得到荆州也是对蜀汉最有利的条件。


星途史话


我想说自从刘备出兵东吴时起,除非他可以迅速吞并孙权,否则无论答应东吴多好的言和条件恐怕都难以统一,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改变一下蜀汉是三国最弱一方的局势而已。

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制定的战略是,同时拥有荆州和益州两州情况下,待到中原发生变故,然后分别从荆州和益州分兵两路进取中原。但可惜刘备集团操之过急,再拿下汉中后荆州的关羽便马上发动了襄樊之战,最终关羽因为孤立无援被魏吴夹攻兵败身死,荆州也被孙吴占领。这时诸葛亮的隆中对基本已经无法实现。刘备在荆州丢失两年后称帝,称帝后他就立刻决定攻打东吴,攻吴一方面为他多年的老兄弟关羽报仇,一方面是收复荆州重新实行隆中对的战略。

在战斗之初刘备连战连胜,孙权也曾经多次向刘备求和,如果这时刘备与孙权言和,我想孙权开出的条件对刘备最有利的无非是归还荆州,这是对于刘备来说言和最好的结果,也是孙权的底线。但如果孙权真的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刘备选择同意,蜀汉就有希望统一吗?恐怕希望也不大。就算在蜀汉全盛时期同时占据益州、荆州,国力也无法和魏国相提并论,现在就算从孙权手中重新拿回了荆州,但在此前损失的关羽等兵将却是无法挽回的,获得荆州后也需要重新部署,北方的曹魏也不会任由刘备重新占据荆州。不管曹魏在战后会攻打吴蜀哪一方,两方恐怕都不会再联合抗魏了。刘备本就是从益州千里出兵荆州,这时的兵力能够稳固荆州就不错了,恐怕不会 再去装好人支援孙权;孙权对刘备则是旧恨加新仇,如果曹丕攻击刘备,我想孙权只会故技重施再次突袭荆州,以德报怨支援刘备是肯定不会做了,这样的情况下两方恐怕只会让曹丕渔翁得利。所以刘备伐吴最好的结果只能是迅速覆灭孙权,和曹魏南北对峙,要不就只能吃亏退一步回蜀汉继续孙刘联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