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日本史开局,绳纹与弥生

绳纹就是字面意思“绳子的花纹”,弥生是个日本地名。日本考古发现历史最久远的一批陶器上都带有绳纹,根据碳十四断代是公元前14500年到公元前300年期间的产物,因此将那一时期的日本历史取名为绳纹时代

;在今天日本东京文京区弥生町发现的大量与绳文时代特征迥异的器皿,断代时间是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这一时期被命名为弥生时代。

探究日本史开局,绳纹与弥生

大家可能会觉得,原始社会题材有什么好聊的?放心,“没意思”的选题我是不会写的,绳纹与弥生这两个时代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穿着树叶打猎、住山洞那么无聊,而是内含了许多我们对于日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日本的文明历史悠久不悠久?原始社会跟中国是否有交集?第一代天皇真的是绳纹人么?以及今天的日本人长相特征是怎么来的?咱们将在阐述绳纹与弥生的过程中逐个解答这些问题。

探究日本史开局,绳纹与弥生

从人类划分时代的通用标准来看,绳纹时代实际上属于日本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末期,发端时间点是公元前14500年,这样算来按现有的考古证据,日本已有16500多年的历史,不可为不长。而我们中华文明号称上下五千年,还有一部分被国际史学界存疑,难道中国历史比日本历史还短?怎么可能?

其实这里面涉及一个起点标准的问题,前面说了绳纹时代实际上是石器时代,我们所说的是五千年“文明”。“文明”跟历史是两码事。咱们不是普及《新华字典》,不做机械的名词解释,单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历是经历、史是以前,以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么文明呢?文是文字、文化,明是开化、与混沌对应。也就是说要想称之为文明,是要具备几个要素的,首先得有文字,另外开化往往是以城市的出现为标准的。所以并不是说经历的一切都叫文明历史,而是当一个民族出现文字(不管是自创还是引进)和城市后的历史才能称之为文明历史。反观绳纹和弥生两个时代,是不具备这些要素的。

探究日本史开局,绳纹与弥生

同时段做个对比更能说明问题,公元前300年这个时间节点,是绳纹与弥生两个日本时代的交接点,日本刚从石器时代进入金属器时代、从原始狩猎迈入农业社会。而那时在中国已经是战国时期,秦国正在讨伐楚国;欧洲的王室正在收藏珍珠的时尚中不能自拔;埃及刚好建成亚历山大图书馆;古希腊欧几里得写成了《几何原本》。

可以说日本的历史确实很久远,但文明历史就当下的考古发现来看,与世界上其他主要文明发展进度相比还是相对落后的。

绳文时代虽没有出现城市,但已经出现了部落内部的阶级分化。因为伴随考古发现出土的除了大量带有绳纹的陶器之外,还发现了勾玉。勾玉是一种类似野猪獠牙形状的玉器,虽然很小但器形很漂亮,能够在石器时代出现实属奇迹,至今日本天皇的那三件宝物中的其中一件就是勾玉。

探究日本史开局,绳纹与弥生

按照日本古籍的记载,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

,是公元前660年1月1日出生的,而这个时间点就处在绳文时代末期,不可能出现一个像样的大政权,因为石器时代与集权相去甚远。而且在日本古籍中,最早记载神武天皇的是《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那年在中国唐玄宗即位,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设一个唐朝人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写了一些关于原始部落的事情,你觉得可信度有多少?但也并不是说绳纹时代没有集权就一定没有神武天皇这个人,关于这一点我们没必要非得信或者不信,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日本人之于神武天皇,就好像中华民族之于黄帝。

探究日本史开局,绳纹与弥生

进入弥生时代的日本有这样几大变化:穴居变成了干栏式房屋、陶器变成了金属器、出现了水稻种植。所谓的干栏式建筑就是用木干搭成架子,上面设草房以隔潮,跟中国吴越地区的考古发现非常相似,因此很多人推论弥生人很可能是从中国吴越地区迁徙到日本的,从而带去了金属器皿制作工艺和水稻种植技术。

弥生时代的考古发现遍及整个日本本岛,是日本由原始社会迈入农业社会的过渡时代,虽然没有出现后来的城邦和国王,但阶层分化更加明显,出现了奴隶阶层,日本人称之为生口。关于弥生时代的生口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更为先进的弥生人来到日本后所俘虏的土著绳文人,另一种说法是弥生时代地位低于祭祀和轻壮士兵的工匠。无论是哪一种,都已经能充分证明伴随农业社会而来的阶级社会的诞生。

探究日本史开局,绳纹与弥生

弥生人并不是绳文人的后裔,而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种,虽然都属于外来迁徙进入日本列岛的,但绳文人在前,弥生人是“渡来者”。那么二者谁才是今天日本人的祖先呢?关于这一点单从绳纹与弥生两个人种完全不同的体貌特征上就能略知一二。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相特点是一个“中位数”概念,并不代表这一地区的所有人都有这种特点,虽然长得都不一样,但占多数的特征会成为外人看来的具有高辨识度的特征。关于今天日本人的外貌特征估计你已经脑补完了,接下来咱们来看绳文人和弥生人分别长啥样:

探究日本史开局,绳纹与弥生

没错,弥生人更接近今天日本人多数外貌特征。由于迁出地不同,两个人种有着迥异的特征,绳文人毛发浓密、面庞较圆、肤色更深,鼻梁更挺、眼睛也大一些;而弥生人毛发稀疏、面庞扁平、皮肤更白,眼睛较小。人类学断定这两个人种都是从东亚大陆而来,只不过绳文人是东亚众多狩猎民族混居的后裔,远古时期就到了今天的日本。那时候的原始人就能渡海么?当然不可能,只不过绳文人也有祖先,就像中国的元谋人是100多万年前就出现一样,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很可能是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相连时迁徙过去的。而弥生人由于年代相对近,公元前300年左右才出现在本岛上,因此迁徙路线的研究更为明确,是从朝鲜半岛渡海而来,只不过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朝鲜半岛原住民迁徙,一种是汉族人通过朝鲜半岛而迁徙。

探究日本史开局,绳纹与弥生

日本通过基因研究,证实今天的东京地区人的基因中,有百分之十是绳文人的遗传染色体,更多的是弥生人基因。2019年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的最新研究表明,全日本人绝大多数源自弥生人,这个概念就不是百分比了,而是纯弥生人后裔,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人今天有这样外貌特征的原因了。如果简单说日本人是绳文和弥生两种人混血的后裔是极其不严谨的,应该说自公元前300年后,弥生人基本取代了绳文人,只有少数绳文人流传了下来。有人说他们退居北海道成为阿伊努人,也就是日本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虾夷(幕府将军的征夷大将军官职就因此而设),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考古和基因科学的证实,只是阿伊努人跟绳文人的外形特点相近而已。

其实按照今天人类学的主流学说——非洲起源说来看,无论是绳文人还是弥生人都属于蒙古人种的一支,只是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由于生存环境的影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特征变化而已,亚洲其他国家的人种也同样是这个概念。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特征变化,才有了今天这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