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早的室內菜場——可以說是室內菜場的“四大名旦”了


福州路菜場 具有100多年曆史,是上海最早的室內菜場。1879年,工部當局建成了全市第一個由木板搭建的室內菜場,人稱“西荒場”。1884年工部當局又將其改為水泥結構,鐵皮屋頂的“南京路菜場”,許多市民形象地稱之“鐵房子菜場”。1930年,工部當局又在福州路、浙江中路興建一個新的室內菜場,改名為“福州路菜場”。為四層大樓式建築,東西方向均有通道,其規模在當時堪稱一流。

三角地菜場 位於吳淞路,連接漢陽路,峨眉路、塘沽路之間的三角地帶。1890年初,三角地帶出現賣蔬菜的小攤販,形成菜市,1920年移入室內。到1912年工部當局改建為兩層鋼筋水泥建築。1923年又在原址上新建三層室內菜場,可容納1800個店鋪,其一層為魚類蔬菜,二層為肉類,三層為遊藝場,曾被譽為“遠東第一大菜場。”

八埭頭菜場 清光緒三十四年天主教會在韜朋路建造了八埭三層磚木結構的廣式房子、每埭十四間。這就是八埭頭的由來。民國十五年八埭頭建成兩層室內菜場,是當時租界當局所建的新式菜場,它與福州路菜場,三角地菜場,八仙橋菜場齊名,為上海室內菜場的“四大名旦”之一。


八仙橋菜場 也稱“華洋菜場”。19世紀末已出現由簡易木屋組成的菜場,許多商販運來各種蔬菜設攤銷售,生意興隆。到1929年附近形成居民稠密區。於是法租界公董局拆除原來的木屋,營造三層鋼筋混凝土樓屋,底層四面敞開闢為室內菜場。此後由於市面興盛,加速了八仙橋地區的繁榮。因室內菜場是這一地區的主要設施,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故被市民視為八仙橋地區的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