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绚烂之后的姜氏齐国

导语:烟花绽放的时候有多美,它落寞之后,就会有多么悲凉。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是这样一个绽放于历史中的美丽烟花。当我们看到他们绽放的耀眼夺目,不要忘了,那落寞时候的灰烬,更值得人们去深思。

名臣、名厨、明君,一场无疾而终的封禅

东海之滨,有古老而神秘的齐国。渭水垂钓的姜太公,不仅钓到了文王,钓到了功业,也为子孙后代,争取到了一块广阔的土地。

在西周之时,国家对于领土的控制,并不像现在想象的那般,有着严格的界限。点状的城郭,加上以城郭为中心,辐射出来的村庄,成为各个国家的势力范围。有些时候,这些国家的子民,尤其是边缘的子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该算哪国的人。

姜尚来到了齐国这个地方,而在这里,生活着东夷人的后裔。战争毫无悬念的开始,然后,毫无悬念的结束。姜太公是一个善于打仗,也善于理民的人。战争让姜太公在东边的齐国站稳脚跟,而理民,让齐国有了自己法律上的疆域。

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烟花绚烂之后的姜氏齐国

姜太公钓鱼

先祖创造了基业,传到了齐桓公的手中,让齐国达到第一个巅峰。

这是历史上最完美的君臣阵容,公子小白当上君王,鲍叔牙和管仲,成为齐桓公最得意的左膀右臂。完美的君臣阵容,让齐国九合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只可惜,人是会老的,也是会变的。年轻的公子小白也变成了老年的齐桓公。他已经占到了人生的巅峰。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巨大功绩之上。这就是封禅泰山。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禅泰山的人,是伟大的秦始皇嬴政。但在嬴政之前的四百多年,齐桓公也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齐桓公到底有没有资格封禅泰山呢?

如果把他和后来的秦始皇、汉武帝相比,齐桓公顶多算是一个地方霸主。但一连串的胜利以及当时无人能及的荣光,让齐桓公自信满满,他对于自己的功绩,做了一个载入史册的总结:

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没有哪个国家,那个君主可以有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在齐桓公眼中,即使是他手下的第一功臣管仲,也已经无法阻止自己伟大的理想。

始终保持冷静的管仲,终于看到了齐国的危机。齐桓公已经不再是那个雄才大略,礼贤下士的开明君王,管仲的话,再也没有原来的力量。

烟花绚烂之后的姜氏齐国

名相管仲

当历史上记载了,管仲力谏,齐桓公依然不听的时候。我想,齐桓公管仲这对王牌君臣阵容,终于出现了裂痕。当裂痕出现,一个新人出现在齐桓公的面前。

这是一个厨子。一个富有创造力而且野心勃勃又残忍无比的厨子。他叫易牙,在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小故事。

已经功成名就的齐桓公,他开始寻求享乐,尝遍山珍海味。在一次君臣交谈中,齐桓公说道:“自己唯独没有吃过人肉。”我不知道当时齐桓公到底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也许只是一次玩笑。但令人恐惧的事情在第二天发生了。易牙居然煮了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孩子,献给齐桓公。

历史在这个节点上,似乎有了一点相似之处。许多年后,魏国的名将乐羊,也曾经吃过用自己儿子的肉做成的汤。当这件事传到魏文侯的耳朵里,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于是重赏乐羊却疏远了他。魏文侯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底线,因此,他做出了自己的取舍。而对于齐桓公而言,似乎忘记了“虎毒不食子”的俗语,也没有想到,连自己亲儿子都能杀死的人,该有多么可怕的破坏力。

这段毛骨悚然的故事,我希望是假的。但易牙的厨艺,却是真的。晚年的齐桓公变得有些迟钝而反复无常。他似乎也明白易牙不是管仲,也不可能成为管仲。在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能说出这段话的齐桓公,或许还并不太昏庸,他的头脑里依然保持足够的清醒。也许是因为易牙的厨艺真的非常好,亦或者齐桓公已经不在有雄心壮志,他在一瞬间,把这种想法抛到九霄云外。让齐桓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认为后世才会有人因此而亡国,在他这一世,已经出现。

于是,一次名不副实的封禅计划,在一个很意外的原因中,无疾而终。和封禅大业一起无疾而终的,是管仲和齐桓公的君臣关系。而这个时候的易牙,成为齐国新的权臣。

烟花绚烂之后的姜氏齐国

齐国疆域

一代明君的凋零,数十年动乱的延续

关于齐桓公的结局,我必须说一下。管仲死后,齐桓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终于有一天,他病倒了。病倒之后的齐桓公,终于看到了那个听话又贴心的易牙,露出了他隐藏已久的獠牙。易牙并没有弑君,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加残忍,更加令人绝望的方式,对待这个曾经的主人。

这个方式叫做砌墙。面对着已经病危,无法出门的齐桓公,易牙开始在齐桓公住所周围砌墙,这是一个根本没有门的墙,把齐桓公完全封死在里面。而尝遍天下美味佳肴的齐桓公,他最后的岁月,只是从一个小小的洞中,得到一些残羹剩饭而已。

很显然,易牙并不想过多的浪费粮食。很快,连残羹剩饭都没有了,于是,齐桓公就死了。这种死,死的无声无息,没有人去看望他,没有人在乎他,更没有人去为他收尸,整整六十七天。

齐桓公的尸体满满腐烂,已经无法看清楚原来的容颜,大量的蛆中从他的尸体中爬了出来,慢慢爬出囚禁他的那堵墙。或许,这些蛆虫要比其他人更早知道齐桓公的死讯。而更大的可能是,人们根本没有心思去理睬这个已经过气的君主。

齐桓公的后人,这时候,究竟在干什么呢?

我们还得从齐桓公的私生活说起。

烟花绚烂之后的姜氏齐国

齐桓公

孔夫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齐桓公似乎成为这句话的最佳代言人。孔子很实在的说出了,吃饭和交合,是人的天性。但君子和圣人会把这些事情处理的很合理。显然,齐桓公是一个无法管住自己欲望的人,无论是食还是色,都无法管住。

在历史记载上,齐桓公有三个夫人,王姬、徐姬和蔡姬。奇怪的是,这三个夫人的肚子,都非常不争气,全都没有孩子,不是没有儿子,而是儿子女儿都不曾为齐桓公生出来。这不是三个夫人的毛病,而是齐桓公自身的毛病。

齐桓公的身子没问题,欲望却很强,而且,这个人私生活一场荒淫,史料只记载了两个字,“好内”,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喜欢泡妹子,他除了三个正牌夫人以外,还有六个小老婆,这六个小老婆非常给力的生了六个公子。除了法定继承人的公子昭以外,其他五个人都在齐国有了自己的势力。

在私生活方面的荒唐,让齐国面临了更加麻烦的问题。正牌夫人没有儿子,这就意味着齐桓公缺少嫡系正统的接班人,六个儿子全部都是庶出。而齐桓公最后的日子,根本没有任何机会,为自己的接班人考虑什么事情。于是几个儿子根本顾不上为老爹收尸,忙着争夺齐国的君主。

而后面的事,再次向着更加荒谬的方向,义无反顾的走去。

烟花绚烂之后的姜氏齐国

齐国老刀币(摘自中华古玩网)

史无前例的继承人选择

齐桓公死后,整个齐国权力出现可怕的真空。于是,在齐国上演了血腥荒诞的一幕。这种荒诞,足足延续了五代君王,波及到六个君王。

注意,这里说的,是五代君王,而不是五代人。因为这时候齐国政权的混乱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变成了五个夺位的狂魔,于是,齐桓公五个儿子,开始了一场淘汰赛。

首先出场的是卫姬的儿子无诡。他是易牙一手捧起的继承人,而真正的继承人孝公昭,被迫跑到宋国,带兵杀回齐国,于是,仅仅当了三个月君王的无诡,成为这场淘汰赛中第一个出局的人,甚至连谥号都没有获得。

知道这个时候,我们发现齐国的故事,依然在可以接受的轨迹上行驶。权臣私立君主,正牌继承人铁腕平叛,整个齐国终于看到了一线中兴的曙光。如果按照正常的剧本描写,齐国完全可以稳定的发展。但意外接踵而至。

几年后,齐孝公死了,他的儿子成为王位的继承人。顺理成章的事情,在齐国变得不再合理。这时候,第二个出场的齐国公子开始大显身手。他是齐桓公夫人葛赢得儿子,名叫姜潘。他是孝公的弟弟,齐桓公的儿子,太子的叔父,然后,他直接干掉了太子。成为了齐昭王。

从齐昭王开始,他带了一个很坏的头,从此之后,其他几个蠢蠢欲动的大人物们,开始了自己的选择。苍天饶过谁?当齐昭公美滋滋的坐上齐国君主的宝座之时。危险慢慢向他靠近。

于是,后来的故事,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齐昭公死了,他的儿子,被他的弟弟,齐桓公的另一个儿子姜商人干掉。商人的母亲,名叫密姬。这就是齐懿公。

然后,轮回还在继续齐懿公被臣子所杀,而他的儿子,被齐国人废黜。接任齐国君主的,又是齐桓公的儿子。

这个人名叫姜元,他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另一个小妾,卫姬。

历史上,对这件事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桓公十有馀子,要其後立者五人:无诡立三月死,无谥;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

烟花绚烂之后的姜氏齐国

齐国

于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王位继承出现了。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兄终弟及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像是齐国这样,齐桓公以及他的五个儿子,全都当场了齐国的君主,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十余年的荒诞,让齐桓公时期积攒下来的国力、财富、威信全都消失一空,整个齐国就像是烟花一般,炫美无比,但落在地上的灰烬,又是无比的枯槁悲凉。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古人似乎已经把所有的事情看透,已经答出了一份绝佳的满分试卷,甚至把答案都告诉后来人。但对于齐桓公来说,似乎毫无用处,抄都没有抄出满分。

当烟花,还是当松柏?如果让齐桓公再次做出选择,不知道齐桓公又该如何抉择。或许,齐桓公真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也许他真的想要创出一番丰功伟绩。但当齐桓公被眼前烟花绚烂所迷惑,忘记去思考绚烂背后的那些灰烬,一切危机都会悄然靠近,像一条饥饿的蟒蛇,毫不迟疑的吞噬曾经的辉煌和美好,最终,什么也没有剩下。

齐桓公之后,齐国就不再是那个气壮山河的强大国度,姜氏也不再是姜太公时候积极进取的姜氏。也许,从这一刻起,姜氏齐国已经名存实亡。

后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中有太多的悲剧,都应证了那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合上历史书卷,我有些疑惑,明明有许多人用生命甚至是一个国家的衰亡,来孜孜不倦的证明这些道理。但后来的人,依然前仆后继的跳下这个坑。也许,我们能从庄子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则怠矣。”

历史的尽头,没有人知道,但人生的尽头,却可以去估计。人们总想抓住所有的一切,总想获得永恒而让自己没有遗憾。而当个人的欲望战胜了对历史的责任。人们就会走上一个悲剧性的轮回。齐桓公的错误,将在更多人身上应证。当他肩负起责任,他是一个伟人,当他扔掉责任,他就会落入悲哀的轮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