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經濟學教授揭密:考試猜答案,這樣選才能蒙出高勝率

北大經濟學教授揭密:考試猜答案,這樣選才能蒙出高勝率


請你做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寫出一組長長的亂數序列。比如,你可以每次從0至9這10個數字中任意選一個數。所謂的隨機,就是指每個數字出現的機率應該都相等,而且不能有任何規律。亂數應該是完全散亂的。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數學家發現,寫出一串很長的亂數是超出人類能力範圍的。如果你讓人們從0至9中每次選擇一個數,他們選0的次數會比選其他數字少,而且很多人會表現出對某個數字的偏好,比如7或8,然後這個數字出現的頻率會高於其他數字。

有個數學家多年來喜歡在課堂上做一個實驗。他要求學生連續拋硬幣,要拋200 次,然後把結果記錄下來。有的學生會老老實實地拋200次硬幣,有些學生則自作聰明,隨意編造數字。每一次,老師都會一下子找到那些編造出數字的學生。

竅門在哪裡呢?如果拋200次硬幣,在真正的亂數據中,幾乎肯定會出現6次連續的正面或反面,但是,幾乎沒有人在編造亂數據的時候這樣做。你越是努力地想編造出錯數據,越是不想亂數據。這就像偵探小說的鼻祖、美國小說家愛倫坡(Allan Poe)說的:「當人們越是努力不想被猜中的時候,越是容易被猜中。」

只有對和錯的是非題,「對」的選項出現機率更高

人性是難以抗拒的。這裡,我就教教你如何利用人性的弱點,在考試的時候猜對答案。一般來說,考試都會出選擇題。出題者在排列備選答案的時候,應該遵循隨機排列的原則。為了真正做到隨機排列,老師可以使用專門的軟體,或是擲骰子,排列備選答案,但老師們一般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看似隨機的答案排列,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

先從最簡單的是非題說起。是非題無非有兩種答案,「對」或是「錯」。如果是隨機排列,「對」和「錯」這兩個選項出現的機率應該都是50%,但實際上,「對」的選項出現的機率是56%,「錯」的選項出現的機率是44%。畢竟,編假話比說實話更費勁。如果是隨機排列,連續出現「對」或「錯」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不出所料,考卷上答案的順序往往是「對」—「錯」—「對」—「錯」交叉出現。後一道題的答案與前一道題的答案不同的機率是63%,如果真是隨機機率,這一機率應該是50%。

所以,在做是非題的時候,你可以先把知道答案的題目做出來,然後觀察自己不會的題目,比較一下它之前、之後兩道題目的答案。假如在它之前和之後的題目的答案都是「對」,那你就選「錯」。如果那兩道題的答案都是「錯」,那就選「對」。如果它之前或之後的題目答案不一樣,或是你知道答案的題目太少了怎麼辦?你就選「對」。因為答案是「對」的題目更多。

選擇題的選項答案越長,是正確的機率越大

接著,我們來看選擇題。如果是四個選項A、B、C、D,那麼每個選項出現的機率應該都是25%,但實際上,出題者更喜歡選B。 B是正確答案的機率是28%。如果是5個選項呢?最常見的正確答案是最後一個選項E。 E是正確答案的機率是23%。而最不受青睞的是C。 C是正確答案的機率是17%。

有時候,備選答案中會有「以上都對」或是「以上都錯」的選項。要是你不知道正確答案,那就不要猶豫,選這兩個選項吧。如果選項裡面有「以上都對」或「以上都錯」,這兩個選項是正確答案的機率高達52%。為什麼呢?你體會一下出題者的心情。要是他好不容易編了幾條錯誤答案,而答案不是「以上都錯」,他不是白花功夫了嗎?

如果選擇題裡有個選項最長,這個選項是正確答案的機率也最大。為什麼?因為出題者必須保證正確的答案是無可爭議的,因此就必須儘可能地表述得規範、完整,用的字也就更多一些。錯誤的答案並不是非要跟其他答案相似,那樣的話,出題也太難了。

錯誤的答案只需要是錯的就行,所以,出題者很可能會隨便放一個不相干的答案,正好透過鮮明的對比把正確答案凸顯出來。這意味著,不合群的選項通常都是錯誤的。

最後,如果你覺得答案似曾相識,那很可能是你原本知道正確的答案,但是後來又忘了,但隱隱約約還覺得這個答案比較熟悉。據說,著名心理學家、《快思慢想》的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就是用了這一招,考過了駕照筆試。

讓我把猜對考試題的7個秘訣再總結一下:

秘訣1:按照「對—錯—對—錯」的順序選擇答案。

秘訣2:實在不知道就選「對」。

秘訣3:有四個選項選B;有五個選項選E。

秘訣4:答案選項中有「以上都對」或「以上都錯」,就選這兩個。

秘訣5:選擇題裡最長的選項更有可能是正確答案。

秘訣6:不合群的答案通常不正確。

秘訣7:你覺得正確的答案更有可能是正確的。

考試不知道正確答案,猜一個答案算不算作弊?我看不算。古希臘時期,斯巴達人訓練孩子,會餓他們,讓他們餓得實在不行的時候去附近的村莊裡偷吃的,要是被逮到了,就一頓痛揍。痛揍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去偷東西,而是因為他們太笨了,偷東西居然還被人發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