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裹草蓆下葬,陵墓一直未被盜掘,考古隊挖走25件國寶

抗日英雄裹草蓆下葬,陵墓一直未被盜掘,考古隊挖走25件國寶


我國是一個文物大國,珍藏於各地博物館內的各種奇珍異寶可謂數不勝數,它們絕大多數出土自地下古墓和遺址。一般而言,價值越大的古文物所入殮的陵墓喪葬規格則越高。然而隨著現代考古業的發展,一些看上去無比寒酸的小墓,卻是不是挖出一些璀璨至極的國寶,那麼它們的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最終,明朝聯合朝鮮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豐臣秀吉,而在這場海、陸兩軍抗日的戰爭中,湧現出了不少民族英雄。

當時,擔任明朝兵部郎中的王士琦,領兵2萬自四川赴朝作戰,成功阻擋了日本軍隊東西中三路的進攻。由於在抗日戰爭中立有大功,王士琦被提拔為巡撫大同。

除了在沙場上戰功顯赫之外,王士琦還是一位兩袖清風的好官,死後根據自己生前的囑託,葬於老家浙江臨安張家渡村王莊山北麓,僅以草蓆裹屍進行簡葬,陵墓也修建得十分之寒酸。

盜墓現象在中國歷史上極為普遍,且由來已久,到明朝時還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明朝的盜墓賊發明了“老鼠衣”,使探尋古墓變得更加簡單。然而,由於王士琦“草蓆”下葬在當地被傳為了佳話,外加上他本人生前既是一位抗日英雄又是一名清廉的父母官,因此連窮奢極欲的盜墓賊都沒有打過他陵墓的主意。

就在上世紀50年代後期,臨安當地一位農民上山砍柴時無意中在雜草叢中發現了王士琦的陵墓。考古隊接到上報趕來對他的墓進行了一番搶救性地挖掘,卻從其簡陋寒酸的墓穴中找到了上百件金銀器、玉器等珍貴的古文物。其中,金絲冠、金扒耳和金戒指等罕見的25件金器還被列為了國寶級文物。隨後,考古專家通過翻閱史籍和地方誌推測,王士琦辭官歸鄉後很低調,連去世都沒有驚動京城官吏更別說是皇帝。他死後多年,明皇才得知其去世的消息,為了表達朝廷對這位忠臣的皇恩,便賜予一大批皇室珍寶入殮到了他的陵墓內!

好了,看來清廉的人還是有人看到的,但是如果金錢在他活著的時候給他會更好,也許這就是我們不瞭解古人的思維方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