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媳婦的關係不好,你是怎麼做的?

語堂


恭喜你遇到千古難題了🙁送你錦囊三個。1、距離產生美,不要放到一起,否則是針尖兒對麥芒、汽油遇到🔥、屋漏偏著連雨天,你就很慘;2、離間他們,這個主要靠你發揮了,潤滑劑。代替一方誇一方,注意別穿幫!3、苦情戲,努力工作然後賣慘!把注意吸引到關心你的身上,這一點她們一定是統一的。但是你要做到小心謹慎,不要得意忘形,要做到公平,否則她們之間也會吃醋的😄。這三條妙計也是來源於孫子兵法,走為上策、離間計和苦肉計。拿去不送。不說藥到病除,也一定會有效果,不管用你再找我。


老閆講故事啦


我覺得婆媳關係的好壞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當然丈夫在中間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家隔壁大媽跟她兒媳的關係就特別差,她總是在跟別人閒話家常時說自己兒媳如何如何的懶,甚至罵她是豬,下雨時也只收兒子孫子的衣服,媳婦的衣服從來不幫忙收,兒子也不怎麼過問,在他們家裡,我覺得兒媳就是個外人。

我一同事婆媳關係就特別好,她婆婆在的時候從不讓她進廚房,說她工作辛苦,回家就多休息,當然她也非常感謝婆婆的付出,下班回家後她也會盡可能做些家務,逢年過節或婆婆過生日,一家人總要出去慶祝,每次跟婆婆一起出門,別人都以為是親母女。

所以,人與人之間相處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將心比心很重要。婆婆也是從別人的兒媳婦過來的,更能理解其中酸甜苦辣。兒媳婦也是做子女的,自己也有父母,也應該能理解父母的不易,老話說家和萬事興,既然成了一家人,就有責任維護家庭和諧!



lw在水一方


母親和媳婦關係不好,怎麼來處理!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只要有婚姻關係在,婆婆媳婦這兩種人類存在,就會有矛盾存在!

幸運的是,我朋友圈裡所有的婆媳關係都特別融洽,說幾個給題主參考!

有個女朋友,她還是人家女朋友的時候就和準婆婆相處的特別好,後來結婚了,兒子做的特別到位到位,婆婆和岳母兩家人關係相當融洽,婆媳關係一直都好。她給我分享的經驗就是她老公特別會處理家庭關係,一開始基礎就打的好,好事兩邊傳,壞事兩邊瞞,而且婆婆和兒子不住在一起,兩家走路二十多分鐘的距離!婆媳多年相安無事,父慈子孝,其樂融融,雖然後來我這個朋友離婚了,因為有孫子的關係,相處的還是特別好!

還有一個女朋友,和婆婆處的恨不得比孃家媽都好,因為她老公逢年過節或者單位分東西有啥好的都同時給自己媽和岳母家送去,平時對岳母家人也特別關心,媳婦心裡特別溫暖,對婆婆也特別好,兩口子兩家人將心比心,北方話講倆好ga(二聲 這個字不會寫,拼音吧,就是我拿兩個好換你一個好,越來越好的意思)一好,雙方老人不在身邊,離的挺遠,平時幾乎每天都會電話問候雙方老人,如今孩子都十多歲了,夫妻倆也是相敬如賓越過越好!

朋友孫哥更是,我們都稱他為二十四孝兒子,二十四孝女婿,二十四孝老公,二十四孝老爸!孫哥媽媽今年90歲了,他平時工作單位不忙時會接一點裝修的水電活做做,和他二哥輪流伺候老媽,媽媽雖然九十了,行動不便卻被這哥倆伺候的滿面紅光,每天開心!去年岳母股骨頭壞死做完手術需要照顧,他就上午伺候老媽,下午再騎電動車去岳母家伺候岳母,兩位老人在這麼孝順的子女照顧下,都特別好,而孫哥對媳婦和姑娘更是沒話說,每天要把媳婦自行車抬到六樓再抬下六樓,媳婦姑娘愛吃啥做啥,孫哥烹飪手藝沒得說,姑娘都上班二三年了,不願意吃單位的飯菜,孫哥就每天給姑娘帶飯盒,姑娘每天午飯後想第二天想吃啥,微信告訴孫哥,孫哥下午再買菜準備,去年,因為媳婦姑娘覺得家裡裝修不好看,孫哥又花大價錢按照媳婦姑娘的要求一頓裝修,

不用多說,孫哥雙方家庭老人姊妹都相處的特別好,根本原因是愛,擔當和付出!在孫哥的努力下,婆媳關係特別融洽,媳婦平時工作忙,幾乎沒照顧過癱瘓在床的婆婆,對這點,孫哥倒是沒覺得不平衡過,他覺得婆婆又沒生養過媳婦,媳婦工作也忙,他也捨不得讓媳婦辛苦,男人多付出是正常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嘛!

做朋友這麼多年,沒聽孫哥抱怨過一次,他都把這些當福氣,非常珍惜!

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家庭關係婆媳關係都特別融洽的例子,基本還是兒子在其中會做人,懂得擔當付出,包容,而且基本婆媳都不住在一起,即使住一起的因為都特別懂得照顧對方感受,為對方著想,體諒對方也都處的也特別好!

婆婆有時候也需要想明白,媳婦不是你生的,不是你養大的,生個孩子還不姓自己姓,憑啥要像你生你養的兒子那麼對待你,都是女人,生孩子那麼辛苦了,有的還要和男人一樣養家,負擔家庭開銷,還要做家務,如果婆婆想讓兒子過得好,就對媳婦好,多關心媳婦,婆媳關係是你來我往,互相關心,惺惺相惜處出來的,不是拿責任義務壓出來的!

同時媳婦也要帶著感恩的心對待婆婆,婆婆一把屎一把尿把辛苦養大的兒子送到你身邊,感謝來還不急呢,而且兒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辛苦工作一輩子,老了該享福的年紀如果還額外幫帶孩子做家務甚至貢獻家庭零用錢,兒媳婦就得感恩,老人對子女養大了,其他的比如帶孩子之類的管你是你修來的福,不管也沒有錯,累一輩子了,享受晚年生活應該的!說來說去,無論婆媳兒子哪方,能多多感恩,多多體諒對方,多包容,少計較,多想想對方的好,都不至於有啥矛盾!

我們中華民族是四大文明唯一完整存續下來的文明,是禮儀之邦,作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團結的,最重視人文孝道的國家,懂得愛老敬老,家庭關係融洽這就是家風就是傳承!

最後祝願天下所有家庭,家庭和睦,萬事如意,笑口常開!家和萬事才能興啊!








陽光下的大兔子


講清“利害”關係,先做母親的思想工作。


三更擷萃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講來供參考。


有一年剛過罷春節,朋友周磊我們一起去派出所辦事。


我們來到派出所大門外,只見一群人圍一個架子車。架子車坐著一個老太太,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向人們訴說兒子和媳婦的不是。


周磊上前對老太太吼道:“一個瘋子一個傻子。”


我們走過來後,我問周磊是怎麼會事。


周磊說:“那是我大哥拉著我母親來派出所告我哩。我母親與你嫂子擱不著,說怨我沒有管。”

我說:“那你快點勸一勸讓回去吧,在這裡多不好。”


周磊說:“不管他,願意咋告就咋告去。”


沒辦法,我只好過去勸說。


走到那架子車旁,問道:“大娘,您為啥事要告狀啊。”


周大娘又把剛才對人們說的兒媳婦不好,兒子周磊不管媳婦不孝順重複一遍。


我認真、耐心地聽完了周大娘的訴說。最後對大娘說道:“得告他們。這一告,你兒子讓派出所抓去坐牢了,你兒媳婦一拍屁股就回孃家了。這樣就沒人惹你生氣了,就心靜了。”

周大娘突然醒悟道:“看你這學生是咋說的,我的兒子真的坐牢了,我還與心不忍哩?”


“與心不忍,你還告啥狀?”我藉機對周大娘說:“兒媳婦不懂事,兒子與兒媳婦站在一起,這是他們做的不對,隨後我想辦法去勸勸他們。大娘,咱們換一種說法,如果你兒子現在還沒娶來媳婦,肯定沒有人氣你,那你會怎樣?還不是央人託己讓給兒子介紹媳婦哩。實際咱們莊稼人,花錢娶個媳婦就是娶個氣包,只有有人氣自己,家裡有才會後代、才會後繼有人啊……”

我這樣一說,周大娘說什麼也不再告狀了,喊上大兒子,拉著架子車送她回家……


三更擷萃


我沒遇到過這樣情況,結婚這麼多年,我們關係很好,即使婆婆沒有做到她該做的,比如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沒有幫我們,或是上班,孩子小,不給我們帶,買房不出錢,我都不怪她,人跟人的想法不一樣,我感覺多點包容,多點理解,他畢竟是我老公的媽媽,不想讓他為難,!家和萬事興嘛,所以,我依舊很孝順她,不跟她吵不給她臉色,終究有一天她會明白我對她的好,對家的付出,這是我的做法[害羞]


愛唱歌的朱朱


我覺得有些事沒必要老是找媳婦的毛病,我也是做人家媳婦的,更沒必要的是,自己的兒子對媳婦好的時候不要嫉妒,當兒子不在旁邊的時候不要總是對媳婦說狠話,我說的都是我經歷過的,現在想來就算了吧,反正不和他們老人住在一起就是了。


雨如劇


婆媳關係的處理,永遠是中國家庭的一大難題,有人說過,婆媳關係似天敵,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產生這樣的尷尬的局面,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兒子不會協調婆媳其中關係。一邊是生你養你的母親,另一邊是與你相濡以沫的妻子,兩邊都是你的摯愛,她們對你都非常重要,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協調媽媽與老婆之間的關係呢?我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1,俗話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我會在某些節假日,給母親和老婆買禮物,然後以對方的名義送給另一個人。打個比方,母親節快到了,我就會買上一束康乃馨,送給我媽媽,注意,送的時候不要說是我送的,一定要說是兒媳婦送的,但是兒媳婦在上班,讓我先拿回來給您,並祝您母親節快樂,她永遠愛您。

然後我老婆生日的時候,我就會買點金銀首飾(感覺媽媽們都喜歡送這種給兒媳婦),以媽媽的名義送給我老婆,雖然她並不一定喜歡這個首飾,但她收到後還是會很開心。

這一波操作下來,雖然費點錢,但是卻換來了兩個你最愛的女人的歡心和家庭氣氛的融洽,你說值不值。

2,我和我老婆是跟父母一起住的,所以就算婆媳關係再好,兩人相處久了,總會有意見向左的時候,偶爾發生點小爭執也很正常,但是這種問題一旦出現,我就會很重視,因為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容易讓這種負面情緒積壓,一旦到達一定程度,就會如山洪爆發,到時候就非常難辦了。所以每當媽媽跟老婆發生爭執的時候,我都會即使制止,我制止她們的方式就是拋出一個更無理,更過分的要求,讓她們一起吐槽我,這樣她們又站回同一戰線了,然後私底下再各種做她們的思想工作,說說好話哄一鬨,讓她們理解對方。畢竟大家都不是不講理的人,把道理講通了就好了。

3,多帶她們一起出去玩。生活是需要新鮮感的和激情的。如果整天除了上班就是宅在家,那麼時間長後,人的情緒得不到宣洩,就變得比較易怒,就很容易起衝突了。所以趁著週末有空,一家人多出去走走,如果假期長的話,可以選擇到別的城市或者國外,看看當地風土人情,給大家換換心情,一來有助於增進家人間的感情,二來也是給自己放鬆身心。

其實在我做了這麼多後,我母親和老婆都能感受到我的良苦用心,所以接下來很多事情她們自己都會主動去做,主動為對方著想。一家人和和睦睦比什麼都重要。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是老劉,如果對我的回答有不同見解,歡迎評論區交流。





劉一水的牆角根兒


婆媳關係是老生常談的事兒!兩方面都要懂得維繫才好。首先得要知道為什麼都對對方有敵意,換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婆婆,你的兒子在結婚前媽媽是他最親近的女人,突然有個女人和她分享了自己可以用生命保護的兒子,你會是怎樣的心情!我雖然沒有兒子但我有個視如己出的侄子,連他要是以後和其他女人恩恩愛愛,我也會心裡不舒服。何況千般寵愛的兒子!

如果你是媳婦,覺得老公應該是我最親近的人,我們融為一體。他必須只對我一個人好,我之外的女人都只是其他的女人。我也會這麼想!但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應該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寬容體諒!

婆婆含辛茹苦把你的老公養大,你才有了這個愛人。你要讓婆婆知道她是多了一個人孝順她,贍養她,誰會因為多了一份愛而遷怒於他人呢!

媳婦將用後半生陪伴你辛苦養大的兒子,何樂而不為呢。作為媽媽不能完成的照顧,另一個愛他的女人會替你完成,做婆婆的應該用感謝地心態看兒媳婦的付出!

有時候問題很簡單,就看你願不願意換個角度,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了。不要再為一個蘋果是紅是綠爭論了,你們換個位置再看看,就知道答案了!


Einstein的夢


婆婆不是媽,媳婦也不是女兒,必須把這個界限弄清楚了,這姻親關係是社會關係決定的,它不是血緣關係,你記住這個關係不是母女關係,可中國人有個傾向就是喜歡把一些社會關係變成家庭關係和人情關係在人情角度來講黏黏糊糊不分你我的,結果在利益出現爭執之後分道揚鑣,婆婆兒媳就是這個道理,就是我不想像孝順我媽那麼孝順你,但是我希望你像我親媽這麼對我,我不想像對我女兒那麼不隔心但是我希望你像我女兒似得,不切實際的期望值嘛。

所以婆婆對兒媳應該像老師,該管但那畢竟不是自己家孩子,兒媳對婆婆應該像領導,得尊敬甚至溜鬚得維護這關係,可心裡得有份距離感,

認清經紀社會的基本規律,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經濟單位,不要以為爹媽不求子女回報,凡是爹媽在兒女面前腰桿特別硬的,你的婚姻都是父母資助的,那麼必然會干預你的生活,就有了一定的話語權。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你也不能奢望花了老兩口一輩子的積蓄就讓他們愛哪兒哪兒,這也是不道德的。

所以,降低期望值,經濟獨立,是解決矛盾的最好方式。


一人帶倆寶


很榮幸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與想法,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這樣的煩惱我也遇到了,請教了很多朋友看了好多關於這樣的文章,總結一下也就兩大類。

一:不注重融合兩者的關係,缺少正面的調和.\r 在婆媳關係中,男人是一個紐帶和橋樑,因為他,兩個素不相識的女人才走到一起,成為一個大家庭中的兩個成員,而且其中還含帶了不可動搖的管理關係:婆婆必須是領導,媳婦就應該是下屬。這可不帶商量和含糊的,就算你是一個多麼神通廣大的人物,只要進入婚姻,你就得接受這種天然的安排。\r 當然,有的婆婆比較軟弱,被媳婦佔了上風的情況也是有的,但對於一般人來說,你永遠需要在表面或者形式上敬重婆婆幾分,凡是有教養的人都得這麼幹。\r 於是婆媳關係就永遠不可能是雙邊關係,而永遠是三邊關係。因為大家都是為了一個男人這樣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的,不管是婆婆和媳婦,在男人面前都有一種“我要是對她好,你就欠我人情”類似這樣的心理,潛意識中很善於觀察在相處過程中男人的反應。比如婆婆要是對媳婦好,就希望兒子能把這個信息傳遞出去,讓媳婦知道,同時兒子也要感恩;媳婦對婆婆好,也特別喜歡丈夫能掛在嘴上,在精神上支持和鼓勵自己。\r 女人,即使到了八十她也是女人,都喜歡甜言蜜語,喜歡恭維和鼓勵,喜歡傾訴自己的委屈,尋找精神安慰。可有的男人不懂得這些,平時不注意在兩頭傳遞正面信息,總覺得都是一家人自己誇誰都不好意思,結果有時候兩頭其實都為對方做了一些友善的事情,但都被他“貪汙”了,“截留”了,本來是很精心的安排,結果什麼好的效果都沒有出來。\r 尤其是剛結婚的男人,正處於剛剛體會婚姻的感覺的時期,自己的老婆還沒熟悉起來呢,根本不知道怎麼去處理這兩者的關係。他本能地就認為只要這兩個人都愛自己,自己也都愛她們,她們就會自動相愛,或者相處起來不會有問題。男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媽(我媳婦)是一個好人,你一定會喜歡她的。但生活中的相處和好人壞人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就算殺人犯可能在殺人之前還“五講四美”呢,人家一輩子除了殺個人之外一點劣跡沒有。我們生活中常見那些在單位家庭都賢惠的女人,就是和自己婆婆“犯相”(相剋的意思),這就說明關鍵還是相處的技巧決定了相處的質量,而男人是其中關鍵的環節。\r 打個比方,婆婆過生日,兩個人商量著買點什麼,媳婦建議給婆婆買副金耳環,婆婆愛美,丈夫很高興,於是買了。可是壽筵上,男人什麼都沒有說就給婆婆了,做媳婦的也不好意思自己跳出來表揚自己有孝心,有想法,於是整個過程和心意都被淹沒了。婆婆也許會感動,也許覺得很平常,總之沒有起到應該起的效果。要是丈夫能主動一些,回家就對媽媽說:“這禮物是您媳婦給您買的,她知道您時尚,有品位,特地找了好多家才挑到這副金耳環,說您戴上肯定好看,我說貴了怕媽心疼,她說媽過生日多貴都值得。”你說這樣效果能一樣嗎?媽也高興了,媳婦也表現出來了。就算媳婦沒有這樣說過,有什麼關係,效果好就行啊。\r 換成是婆婆為媳婦做事,也是一樣的道理。男人有時候不知道,這兩個人的感情不是自動生成的,不僅要在後天中培養,而且非常脆弱,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破壞,而修復它,完善它,卻非常艱難。如果不能趁著兩個人都還處於客客氣氣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努力鼓勵她倆的積極性,鞏固感情,而是用自己的木訥和被動去破壞雙方的耐心,那麼以後想要達到這個境界就非常難了。等矛盾形成,就像天山上的冰雪,不經歷地殼變遷這樣的重大變化,是不可能融化了。

二:感覺在矛盾中無所適從,選擇逃避的心態\r 沒有不吵架的夫妻,也沒有不鬧矛盾的婆媳,你就是讓雷鋒變成女的嫁人,他也未必能完全處理好這個關係。有了矛盾其實很正常,要看雙方怎麼用自己的修養和處世能力去處理,去解決。但經常是有能夠處理好的,也有處理不好的。當兩個人自己不能解決和平衡好的時候,往往就會把目光轉向兩個人生命中共同的男人,把戰火轉向他,也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和理解。\r 婆婆和媳婦有矛盾了,會和兒子嘮叨嘮叨,未必就是想讓兒子回家就打老婆一頓,無非就是想讓他站在自己一邊;媳婦對婆婆有不滿了,也會和丈夫抱怨抱怨,未必就是媳婦怎麼恨婆婆,無非就是想讓丈夫理解自己的苦衷。但男人天生就不擅長處理家庭問題,他們思維比較簡單,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像這種站在不同的角度兩個人都有對的地方,也都有不對的地方,完全怪誰都是不公平的,把責任推給誰自己都吃不了兜著走的情況簡直活要人命。\r 其實,婆媳關係遠沒有那麼複雜,尤其是當兩個人之間沒有原則性分歧,而且矛盾沒有尖銳到桌面上時,大家還能維護表面平和的時候,只要男人採取兩頭敷衍,互相安慰的“兩面三刀”戰略,就能繼續保持這種和平的態勢。\r 有的男人屬於一條道跑到黑的那種,腦子都不知道轉個方向。一聽老婆說他媽點不是就馬上跳起來,根本不管女人有沒有什麼苦衷,也不管自己媽是不是真的有錯誤,像捍衛國家領土完整一樣捍衛自己媽。這種反應實屬過激。誰人背後不說人呢,誰人背後不被人說呢。從古到今連聖人還發牢騷呢,更何況普通人?那就是天性。只要能控制,就屬於正常現象。男人越不讓說,反而會激起老婆的逆反,如果客觀些,老婆也就沒有那麼多怨氣了。男人不能逃避矛盾,逃避到最後你也躲不過。和煩人老媽、煩人老婆一起過的還是你,你過不下去了,換個主,也都是這些事,還是迎難而上,主動化解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