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下,什麼資產最能保值

通貨膨脹下, 貨幣和房產將貶值, 什麼資產最能保值?


通貨膨脹下,什麼資產最能保值


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當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貨幣所得增加,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下,什麼資產最能保值


其實通俗點就是,大家手裡的錢為啥值錢,就是因為這錢能買吃的用的,紙幣就是個紙,要是市面上紙幣加印了一倍,原本兩塊錢一斤的大米就得要四塊錢一斤了,你的實際資產自然就縮水了。

通貨膨脹下,什麼資產最能保值


其實正常情況下,社會上的通貨膨脹是緩慢的,有益於經濟發展的。像我們國家經濟體制改革以來三十年,就是一個通貨膨脹的過程。簡單地說,90年的時候,一碗素面就兩毛錢,要是家裡是萬元戶,可以買到五萬碗麵。我們要是把這一萬塊存進銀行定期五年,複利滾複利,大概就是五萬塊。可現在一碗沙縣的素面都起碼五塊錢,我們也就是買到一萬碗麵條。這中間差的四萬碗麵,就是這三十年通貨膨脹後的結果,當然這並不是不好,我們工資也翻了很多倍的。

通貨膨脹下,什麼資產最能保值


那為啥會出現惡性的通貨膨脹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鈔票印刷過多。當國家引發的鈔票遠高於社會所需要的,而短期內全社會生產的產品數量是不會有太大變化的,我們每個人手裡的鈔票卻增多,才會導致物價上漲。

通貨膨脹下,什麼資產最能保值


就好像49年民國時期,國民黨在中國發行金圓券引起的通貨膨脹。國民黨政府由於經濟發展導致的財政問題,國家稅收不足,而大打國內戰爭的情況下,鉅額的軍費開支讓軍隊戰鬥力低迷,為了解決軍費開支,政府只能開足印鈔機印鈔票。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大家可能有看過三毛流浪記,裡面就有個很經典的片段,從家到米鋪往返一次的時間,米價就漲了一倍,可算是粒米百元吧。當時賣窗花的姑娘發現,賣了得來的鈔票還沒窗花紙貴,乾脆用鈔票剪窗花。越是超發人民對於政府就越不信任,而政府越沒有公信力就越得超印貨幣,從而形成死循環。

通貨膨脹下,什麼資產最能保值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用什麼東西才能保值呢?小編以前曾經認為是黃金,但是關注財經的朋友就會發現,這幾天全球黃金價格伴隨著美元暴跌。黃金已經不是成為取代現金最好的替代物了。有說要買房子的朋友,小編認為在短期通貨膨脹面前,其實並不是很好的保值資產,以49年民國通貨膨脹為例,當時的房價是暴跌的。


其實面對短期惡性通貨膨脹,最堅挺的就是糧食。面對糧食,什麼貴金屬,古董,藝術品都放到一邊去,只有糧食才是最不可或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