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伙被指偷钱包,拒不承认,留下信后离开,真相竟是新老板布的局

故事:小伙被指偷钱包,拒不承认,留下信后离开,真相竟是新老板布的局

配图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大李庄出门到南方沿海打工的不下千余人,但都没有小青年李东有出息,他和同村的一百多人进了一家工厂后,不到一年就被厂里破格提拨为生产主管。可谁知没几天,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这天,李东正在厂里指导生产,就看见厂里的工会主席老王走了过来,老王阴沉着脸,什么话也没说,递给李东一封信,只见信封上写着:

李东,我亲眼看见你协助外人偷了别人一只钱包,虽然你不是主谋,但也算是作错了一件事,如果你愿意赔偿我一百元钱,并写书面检讨向我认错的话,我会向你们的总经理求情,保证不处罚你。否则的话,再过三天厂里开全厂大会,我会当面让你出丑的。孰轻孰重,你自己选择吧。 一个知情者

看完信后,李东呆住了,他不知道这封信从何说起,也实在想不起来自己在哪儿帮助过什么人偷了别人的钱包。他迷茫地抬起头,刚要去追问这封信的来源,这时,老王气呼呼地说话了:“李东,你到底偷没偷别人的钱包?”

“我没……”

李东刚说出这两个字,就被老王打断了:“你没作坏事,难道别人会诬陷你不成?你自己看看,人家已经把告发信直接寄到新上任的总经理手上了,总经理是个外国人,她最讨厌这种小偷小摸的人了。现在,总经理非常生气,让我来作你的思想工作。依我看,你还是照别人要求的那样,赔偿一百元钱并写封书面检讨就算了。”

“我……”

李东刚要分辨,被老王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了:“你还不想认错?我劝你老老实实地照别人的要求去做,否则,撤消你的职务。你好好考虑吧。明天我还来找你。”说完,老王气呼呼地走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迅速在厂里传开了。

休息时,李东的同乡们全都挤到他的寝室里来,可不管大伙怎么说怎么劝,李东就是不肯答应赔钱认错。大伙都急了,其中有一个是李东的本家大伯,他气得脸都白了,指着李东的鼻子骂道:“好你个李东,如今眼看刀压在脖子上了,你还不急不燥,你不看看现在,为了能当官谁不是削尖了脑袋住上蹿,赔个礼就当官不赔礼就罢官,这一上一下多大的差别,不就是赔个礼道个歉吗,又不少一两肉掉一根骨头……”

第二天,老王又来了,他见了李东,二话不说就问:“认不认错?”

李东低头不语。

老王说:“咱们总经理又收到一封信,这封信上的要求比上封信上的要求低了不少,只要你赔偿一元钱并说声‘对不起’三个字就行了。”

李东还是低头不语。

“好你个鬼迷心窍死要脸面的李东,昨晚上,你的同乡把钱和检讨书都交给了我,但我没收。既然你执迷不悟,等明天开全厂大会,有你好看。”说完,老王气冲冲地走了。

这一夜,李东面对一屋子的说客……

第二天,厂大礼堂里挤满了人。人们都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来参加这次特殊的会议。坐在前台中央的是一位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中年妇女,她就是新上任的总经理菲格女士。

中午九点时分,主持会议的老王刚要宣布大会开始,就看见和李东同住一寝室的李玉林急冲冲地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李东不见了。只在桌子上发现了这封信。”

老王急忙从李玉林手上接过信,只见上面写着:

我走了。但我再次声明,我没有帮助别人偷钱包,没有,绝对没有。

我来自农村,是个农民的儿子,我的祖辈世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的生活是清苦的,但他们却是最善良最质朴的人,他们的骨头是硬的。别说让我赔偿一元钱,就是一分一厘我也不能照办。毕竟,我没有偷。同乡们,在你们的劝说下,我差一点就屈服了,但最终还是良知战胜了懦弱,忍耐战胜了妥协。我还要去远方闯荡,虽然我肩上还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但我不怀疑:太阳会出来,血总是热的。我没有折腰,对得起生养我的父母,对得起生养我的土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李东即日

等听完李东的这封信后,总经理菲格用生硬的中国话对老王说:“对李东,我很抱歉,我,太难为他了。”

此话一出,全场的人都用吃惊的目光看着菲格,不知道这位刚上任的外国老总为何说出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菲格接着说:“我.有个不好的毛病,喜欢挤公汽,不喜欢坐小轿车。前些时,我挤公汽,有个青年人给我让座位,这令我很感动,因为,这是我到中国,几个月来,第一次有人,主动给我让座位,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让座位给我?他说,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个让座位的年轻人在我手下作事,他就是李东。为了验证李东是否真正地诚实、立场坚定,所以,我就想出了这个不光彩的办法来试探李东。”说到这,菲格显得有些激动,语气中也透露出些内疚,但这种情绪在她脸上只一闪就过去了,继而恢复了她那女强人特有的姿态,用命令的口气对老王说:“你一定要把李东给我找回来,这样的人,现在,太少了。我一定要重用。”

老王先是一惊,等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时,他赶紧冲着台下还呆愣着的人们喊:“大伙听明白没有,李东根本没有偷东西,这是老总故意在试探他,大家赶快分头去找,一定要把李东找回来!”

“哗”,人们如潮水般四散开去……作者陈克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