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丧命的木门道在甘肃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何在此设伏?

自从蜀汉进入诸葛亮时代后,诸葛亮就一直为实现先主刘备一统中原的遗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平定南中之乱、恢复蜀汉国力后,自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在之后的六年间连续组织了五次北伐战争,在关陇地区留下了大量的足迹,也同样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

张郃丧命的木门道在甘肃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何在此设伏?

​据《三国志》载,诸葛亮于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天发起了第四次北伐。当时,曹魏大将军曹真身染重病,无法统兵,魏明帝曹叡任命司马懿为西北战场最高统帅,都督关中诸将出兵迎战。在此次北伐之战中,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上邽县东南的卤城(即如今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展开对峙。司马懿命下令依城坚守,拒不出战,却受到了部将的讥讽。无奈之下,司马懿只得领兵出战,结果遭遇惨败,伤亡惨重。从此之后,司马懿更加坚定了据险而守的战术计划,再也不与北伐大军进行战略决战。尽管诸葛亮绞尽脑汁,却无法诱使司马懿出战。就这样,双方在上邽一带僵持了数月之久。

张郃丧命的木门道在甘肃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何在此设伏?

​不过,上邽战场的短暂宁静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所打破。镇守汉中的蜀汉骠骑将军李严为掩盖督办粮草不利的过失,假借后主刘禅的旨意,命诸葛亮全军撤退。诸葛亮虽然对撤退的命令有所怀疑,但对天子之令又不敢不从,只得结束对峙率部撤回汉中。为保障顺利撤退,诸葛亮在撤回途中的木门道设下了伏兵,阻截魏军的追击。诸葛亮回到汉中方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向后主刘禅上表弹劾李严,李严随即被罢官免职。

在得知蜀军撤退的消息后,向来用兵谨慎的司马懿一反常态,竟然下达了追击的命令,时任曹魏车骑将军的名将张郃曾提出劝谏。张郃认为,诸葛亮并未在战场上失利,撤退过程也井然有序,必然会提前做好周密部署,防止被曹军追杀。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匆忙发动追击,必将遭遇失利。

张郃丧命的木门道在甘肃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何在此设伏?

​不过,张郃的建议不仅没有得到司马懿的采纳,司马懿反倒下令让坚决反对追击的张郃领兵发动追击。结果魏军追至木门道时遭到了伏击,曹魏名将张郃也在此战中殉职。

后世对司马懿的这一决策非议颇多,究竟是他决策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呢?这个问题至今也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但结果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曹魏名将张郃在木门道丧命。那么,木门道究竟在哪里呢?诸葛亮为何会选择木门道作为伏击曹军追兵的战场呢?

张郃丧命的木门道在甘肃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何在此设伏?

​按照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记载,“木门道”是一条起自于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止于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的一条古道,这也是古代自天水经祁山返回汉中的一条主道。该道从天水市秦州区沿河西行,经过秦州区的铁炉乡后向南,翻越秦岭进入西汉水的支流峁水河的河谷地区,然后再经天水市秦州区的杨家寺镇、草坝乡至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盐官镇的邓家上磨,在邓家上磨又折向西南顺西汉水行进,经盐关镇、祁山堡至终点长道镇。这一整条曲折的古道,称之为木门道。

张郃丧命的木门道在甘肃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何在此设伏?

​曹魏名将张郃的葬身之处,就是位于该道前半段上的“木门谷”中。也正是由于张郃在此丧命,这条古道才为后人所熟知。那么,木门谷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据《水经注》载,耤河的支流南沟河与金水河在汇入耤水前,有四股溪水汇入两河之中,分别为乱石溪水(今天水市秦州区的芦子沟)、木门谷水(今天水市秦州区的普岔沟)、罗城溪水(今天水市秦州区的韦家沟)、山谷水(今天水市秦州区的平峪沟)。由此可以得知,木门谷的大致位置,即在如今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普岔沟一带。

张郃丧命的木门道在甘肃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何在此设伏?

​另据清代的《西和县志》载,在该县东北方向的一百多里处,有一个地方叫木门里,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张郃就是在此处遭受伏击中箭身亡。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的记载又较为模糊,张郃的具体葬身之地仍旧不是很明晰。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当地的相关考古工作者在秦州区牡丹镇一带发掘了大量文物,其中有一部分是三国时期的甲胄、兵刃、强弓及箭矢。经相关学者实地考察、考证和分析,最终达成了共识,木门谷及张郃葬身的具体位置就是如今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木门村一带。该地离天水市市区有六十多公里,而大致位置也与《水经注》、《西和县志》中的记载较为相符。

木门谷地形较为复杂,两头开放中间较窄,左右有毛牛墩梁与王家梁山,木门古道由山间通过。谷地全长约一公里左右,最窄处约有五十多米,该地犹如一道天然的关隘,是一处打伏击的绝佳场所。据《三国志》载,张郃率部追击至木门谷后,早先埋伏好的蜀军发起了突然袭击。蜀军使用强弓万箭齐发,张郃躲避不及,被箭矢射中了腿部,最终葬身于此。

张郃丧命的木门道在甘肃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何在此设伏?

​虽然时过境迁,该处的地形地貌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依然可以发现部分当年留下的痕迹。时至今日,木门谷两侧的山川丘陵上仍留有大小不等的山洞,据当地村民说,这些山洞就是当年诸葛亮设置伏兵时用的“藏兵洞”。如今的木门村也成了当地的一处旅游名胜,周边还建有武侯祠、张郃墓等纪念性建筑及以张郃命名的张家坪等村落。

参考书籍:《三国志》、《水经注》、《西和县志》、《天水市文物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