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種病證鍼灸最常用穴位統計,供臨床選穴或進一步深入研究參考

為了探討現代針灸處方用穴的基本規律,我們以建國以來,尤其是80年代以來國內有關醫學期刊的臨床針灸文獻為研究對象,共選出文獻5733篇,將其全部病證的處方用穴,逐一編碼並輸入電子計算機,建立數據庫,通過用FoxBase語言編制的相應程序,進行統計分析,現將50種病證的針灸最常用穴位統計結果報道如下,供臨床選穴或進一步深入研究參考。

1、腦炎後遺症: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200多個,計1510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8個穴位(依次數大小為序,下同)依次是足三里、陽陵泉、合谷、曲池、三陰交、大椎、環跳、懸鐘、肩髃、腎俞、風池、外關、啞門、委中、內關、崑崙、百會、太沖。

2、小兒麻痺後遺症: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180多個,計100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3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環跳、懸鐘、陽陵泉、曲池、合谷、肩髃、腎俞、大椎、風市、三陰交、解溪、外關。

3、腮腺炎: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50多個,計15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合谷、角孫、頰車、翳風、曲池、少商、耳尖、外關。

4、菌痢: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70多個,計30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天樞、足三里、氣海、曲池、合谷、關元、中脘、上巨虛、大椎、神闕。

5、肝炎: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50多個,計62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肝俞、三陰交、膽俞、陽陵泉、中脘、太沖、脾俞、大椎、期門。

6、心律失常: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203穴次,其中最髙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內關、心俞、神門、足三里、膻中、三陰交、厥陰俞、太溪。

7、高血壓: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26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曲池、百會、風池、合谷、太陽、太沖、三陰交、行間、內關。

8、哮喘: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777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3個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足三里、大椎、定喘、天突、腎俞、風門、豐隆、膏肓俞、太淵、合谷、尺澤。

9、(支)氣管炎、咳嗽: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70多個,計387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3個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腎俞、定喘、天突、足三里、大椎、風門、心俞、豐隆、膏肓俞、脾俞、魚際。

50種病證針灸最常用穴位統計,供臨床選穴或進一步深入研究參考

10、呃逆: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70多個,計280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內關、足三里、中脘、膻中、膈俞、天突、太沖、翳風。

11、胃下垂: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30多個,計15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胃俞、中脘、脾俞、氣海、內關、梁門、中樞。

12、胃痙攣、胃炎、胃脘痛、胃扭轉、十二指腸潰瘍: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110多個,計83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中脘、內關、胃俞、脾俞、天樞、上脘、太沖、三陰交、下脘、梁門、梁丘。

13、腹瀉: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90多個,計737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天樞、神闕、中樞、長強、關元、內關、脾俞、氣海、大腸俞。

14、遺尿: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38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9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關元、中極、腎俞、百會、氣海、足三里、膀胱俞、陰陵泉。

15、尿瀦留: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70多個,計566穴次,其中最髙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中極、關元、陰陵泉、足三里、氣海、曲骨、腎俞、膀胱俞、次髎。

16、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2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6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足三里、內關、間使、神門、風池。

17、減肥、高血脂: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21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足三里、豐隆、曲池、內關、陰陵泉、內庭、天樞。

18、肩痛: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110多個,計873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4個穴位依次是肩髃、曲池、肩貞、天宗、臂臑、條口、合谷、外關、肩前、肩髎、肩井、後溪、巨骨、承山。

19、腰腿痛、坐骨神經痛: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130多個,計1268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5個穴位,依次是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崑崙、秩邊、懸鐘、殷門、腎俞、大腸俞、風市、承扶、足三里、夾脊、次髎。

50種病證針灸最常用穴位統計,供臨床選穴或進一步深入研究參考

20、頭痛: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130多個,計78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風池、合谷、太陽、百會、印堂、頭維、太沖、足三里、三陰交、上星、率谷、內關。

21、面神經麻痺: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160多個,計260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4個穴位,依次是地倉、頰車、合谷、陽白、四白、太陽、下關、攢竹、迎香、翳風、風池、水溝、魚腰、顴髎。

22、三叉神經痛: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360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下關、合谷、頰車、太陽、陽白、四白、攢竹、地倉、魚腰、迎香。

23、偏頭痛: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323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太陽、風池、率谷、合谷、太沖、足三里、絲竹空、百會、頭維、懸顱。

24、中風: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240多個,計3414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8個穴位,依次是曲池、合谷、足三里、陽陵泉、肩髃、環跳、外關、太沖、懸鐘、三陰交、廉泉、百會、風池、內關、地倉、頰車、風市、手三里。

25、癲癇: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的用穴共110多個,計513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1個穴位,依次是大椎、百會、足三里、豐隆、內關、腰奇、鳩尾、水溝、長強、間使、合谷。

26、神經衰弱、失眠: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27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7個穴位,依次是內關、足三里、神門、三陰交、風池、百會、心俞。

27、癔病: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263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合谷、內關、水溝、湧泉、足三里、中脘、曲池、太沖、神門。

28、落枕: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31穴次,其中最髙頻次的7個穴位,依次是風池、懸鐘、後溪、肩井、外關、肩中俞、養老。

29、頸椎疾病: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90多個,計39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1個穴位,依次是夾脊、大椎、風池、肩髃、曲池、天柱、合谷、後溪、天宗、肩井、外關。

50種病證針灸最常用穴位統計,供臨床選穴或進一步深入研究參考

30、腰痛、急性腰扭傷: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110共多個,計630穴次,其中最髙頻次的11個穴位,依次是委中、腎俞、後溪、水溝、腰陽關、大腸俞、崑崙、命門、環跳、殷門、次髎。

31、泌尿繫結石: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9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1個穴位,依次是腎俞、三陰交、京門、陰陵泉、足三里、關門、膀胱俞、中極、太溪、水道、天樞。

32、男性不育、陽萎,遺精、精少: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90多個,計84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3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關元、腎俞、中極、命門、次髎、足三里、太溪、氣海、太沖、神門、曲骨、內關。

33、腸道病、(急)腹痛、腸梗阻: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70多個,計282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足三里、中脘、天樞、內關、神闕、合谷、氣海、三陰交、上巨虛、關元、大腸俞、陰陵泉。

34、膽石病、膽絞痛:涉及該病證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68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9個穴位,依次是陽陵泉、膽俞、日月、足三里、期門、太沖、肝俞、膽囊穴、丘墟。

35、乳癰: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3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7個穴位,依次是膻中、肩井、乳根、內關、足三里、少澤、曲池。

36、痔: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30多個,計83穴次,其中最高頰次的5個穴位, 依次是長強、承山、次髎、二白、大腸俞。

37、月經病、崩漏: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80多個,計49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關元、足三里、腎俞、氣海、中極、太沖、血海、次髎、地機、內關、隱白。

38、胎位不正: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5個,計33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2個穴位,依次是至陰、三陰交。

39、缺乳: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9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5個穴位,依次是膻中、乳根、足三里、少澤、合谷。

50種病證針灸最常用穴位統計,供臨床選穴或進一步深入研究參考

40、疳積:涉及病證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8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3個穴位,依次是四縫、足三里、內關。

41、瘡癤: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10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5個穴位,依次是委中、合谷、曲池、大椎、足三里。

42、粉刺、痤瘡: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06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5個穴位,依次是肺俞、合谷、曲池、足三里、大椎。

43、蕁麻疹: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50多個,計222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9個穴位,依次是曲池、血海、足三里、大椎、合谷、風池、三陰交、委中、風市。

44、帶狀皰疹: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50多個,計192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曲池、陽陵泉、太沖、合谷、足三里、支溝、內關、肺俞、血海、三陰交。

45、麥粒腫: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20多個,計4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6個穴位,依次是太陽、曲池、合谷、肝俞、睛明、四白。

46、近視: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31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0個穴位,依次是睛明、承泣、風池、攢竹、太陽、四白、合谷、光明、瞳子髎、絲竹空。

47、耳聾、聾(啞):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90多個,計49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翳風、聽宮、聽會、耳門、合谷、中渚、啞門、風池、百會、廉泉、外關、太溪。

48、鼻衄、鼻(竇)炎、嗅覺缺失: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90多個,計43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12個穴位,依次是合谷、迎香、上星、印堂、足三里、少商、風池、百會、太沖、肺俞、攢竹、列缺。

49、失語(音):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231穴次,其中最高頻次12的個穴位,依次是合谷、廉泉、啞門、湧泉、內關、金津玉液、水溝、天突、照海、神門、通裡、列缺。

50、咽喉病: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328穴次、其中最高頻次12個穴位,依次是合谷、少商、曲池、大椎、天突、人迎、廉泉、照海、太溪、內庭、魚際、尺澤。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