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扫屋和扫天下有没有根本性联系?

鹏友程


“一屋”与“天下”表面上看去毫不相干,其实他们存在微妙的联系。梦想的实现要靠实现身边的每一件事,也只有做好每一件事,才有可能实现梦想。否则,你将一事无成。一个人要有所追求,有所上进,要想干一番事业,要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更要战胜自我,就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奋斗的过程,他有打好的基础,所以他成功了。没有人是不经过努力就能成功的。就如一个人连自己的屋子都不去扫,那他又有什么本事去扫除天下呢?

做繁琐的小事,为创大业培养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当她还是个小姑娘时,她父亲没告诉过她“你将来一定要改变这个国家或世界”之类的话。只是告诫她“事事争第一”。小撒切尔做到了“事事争第一”。日后她也做到了让她所治理的国家在世界格局中占据制高点。而汉武帝则通过“推恩令”一步步削弱藩王的权势,终于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许多人则认为“一屋不扫能扫天下”,认为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一个人连小事都懒得去做,他能做好大事吗?就如小孩子一样,不先学会走,他怎么能学会跑呢?凡事要一步步的来,并不是一口就能吃个大胖子,这样子你会消化不良的。

做艰苦的小事,为创大业磨练兼任的意志品质。李白不怕辛苦,终于把铁杵磨成针。美国卡耐基说:“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他们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欲扫天下必先扫一屋”。

现在的人们都在梦想着有一天成功,却并不去付出努力。整天做着白日梦。试问一下,不付出何以有收获。如果你从小事做起,那么你离做大事也不远的,也就是离实现梦想的时候不远了。所以同学们要为了收获去耕耘,不要等到日后后悔。要做好每一件事,那样,你会成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沐椿风水命理


你好,我作为一个运动员,站在在我的观点上看这句话我觉得就是自律,扫一屋是对于小事的自律,只有养成每一天的自律,才可能做成大事,我第一次跑马拉松是经过了两个月的锻炼,每天都按量训练,累,但是更多的是坚持


河洛之神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扫屋和扫天下有没有根本性的联系?

题主好,非常高兴回答你这个提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根本性的联系,这个成语典故出自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能好高骛远。

扫天下和扫屋是有根本的联系。“一屋不扫”可以理解为,我们平时做事不论大事小事,都要脚踏实地,从细节做起,一点一点向前进步。“何以扫天下”可以理解为我们做事要从基础做起,把基础做好才可以成就大事。

当下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侃侃而谈,着有远大抱负,想扶摇青云,干一番大事业出来。从商要赚很多的钱,从政官位显赫,其实不然。这些人小事不干,光想着干大事。人生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潜心地修炼自己,像雄鹰一样待羽毛丰满了才能一飞冲天。

想想看,自己连居住的环境都不能打扫干净,给你个官干,你又能治理好城市?让城市清洁卫生吗?!小事都干不好还能干大事吗?这就是扫屋和扫天下道理的根本性联系。切记凡是要从小事做起 ,不能空谈妄想,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才能有好的结果!

好了,今天的悟空问答就回答到这里了,不妥之处给予指正。






奕媛传统文化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扫屋和扫天下有着一定的联系。

“屋”和“天下”,是由小到大,由一件小事到一件大事。如果“屋”指的是一间房屋,一个家庭,一个小的元素,那么“天下”即是指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如果一间房屋都打扫不好,整理不清洁。那么给以更大的场所,放到更好的位置,让其做更大的事,能做好吗?若想实现由小到大的目标,应做到:

一、正确的处事态度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里指的是你愿不愿意做,想不想做的问题。就像陈蕃,自己独处一室,庭院和房间杂乱无章,荒草满地。他父亲的朋友薛勤问他,你怎么不把院落打扫干净迎接客人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应以清除天下祸患为己任,为什么在意一间房子呢?

通过陈蕃和薛勤对话,可以看出陈蕃对扫屋的态度问题,很显然,他对打扫自己的庭院不屑一顾,满脑子装的都是所谓的“大事”。诚然,一个人有远大梦想是好的,可是若一个人空有梦想,不脚踏实地,好高骛远,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也将一事无成。

但凡做大事者,必是有一个高的目标,更你有一个好的心态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怀有乐观、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心态,微笑面对生活或工作的一切,做人谦逊,做事认真,才能一步步达成目标,实现梦想。

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扫屋”和“扫天下”不是矛盾对立的,两者之间是一个由小到大,积少成多的过程。为人处世既要宽阔的胸怀,俯瞰全貌的眼界,理性周全考虑问题,也要把一件件小事情做好。

从自我做起,做一个自律的人,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先管理好自己再管理更多人、更多事,担当更大的责任。因此,明确当下该做的事,给自己一个洁净、有序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身心自然愉悦,做事自然顺手、顺心,事半功倍。

每当走进教室,看到地面上有纸屑杂物时,随口说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给学生讲把教室打扫干净,把小事做好的道理。

从小事做起,未雨绸缪,思路周全。从底层做起,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阶往上攀登。虽然未必达到“平天下”那么高的境界,也将会有一个较高的平台,让你一步步实现目标,继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渴望中的人生。


靜听花解语


《你的家,决定着你的远方和未来》

家,是我们忙碌一天后让身心放松休息生活的幸福所在,也是治愈心灵、承载情感的港湾。

你的家是垃圾满地,杂乱无章,还是窗明几净,整洁优雅呢?

还记得那个“”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么?你的家,不仅决定着你的心情,也决定着你的生活层次。

东汉有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并且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 陈蕃回答:“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感悟之余,劝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激励他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

《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可见,干净整洁的环境是有利于人进步和成长的。

生活中很多时候就像破窗效应一样,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比如:你分别到两个朋友家做客。在干净整洁,地板上一尘不染的朋友家,如果他忘了给你准备烟灰缸,你一定会在点烟之前请他帮你找一个烟灰缸,而决不忍心让烟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而在果皮纸屑随处可见的朋友家,估计你也懒得要朋友给你找烟灰缸了,而是任由烟灰飞散,或是直接把烟蒂扔到地上。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说:“清洁是信仰的一部分”。

不要让一个脏乱差的家,来粉碎你对生活的所有想象。

你有没有发现,在杂乱无章的环境,要想找一件东西是非常困难。当你凌乱的环境变得整洁,会让人积郁的心情也瞬间豁然开朗了。除了环境的清洁以外,身心清洁同样有助于去杂除尘,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从而变得更加阳光与积极。

其实你的家,不但体现了你的生活状态,更决定着你的远方和未来。

这与家的大小、贫富无关,只与你想要的生活有关。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勤于打扫、讲究生活质感的人。一个家能长期保持一尘不染、井井有条的面貌,那里必定也住着用心对待自家的生活空间,认真对待生活,极度自律的人。

没有经过整理的家庭环境,其实也就是没有规划的人生。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标的地随风漂荡。 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谈到人生规划,是关乎到一个人的兴衰成败、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有"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是"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前苏联革命导师列宁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文人士大夫毕生的理想信念;也充分体现了"扫天下"与"扫一屋"的哲学关系,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

你对待生活的样子,就是你对待人生的样子。

你潦草对待生活,生活必定精致不到哪里去,人生也只是浑浑噩噩和将就凑合。

你用心对待生活,让家里时刻保持舒适与温馨,人生也会处处充满惊喜,给予你更多意外的回馈。

所以,今天就立即把你的家打扫干净,并用心维持干净整洁吧!

你想要的远方和未来就藏在你的生活状态里!


云寄锦书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看看它的本意是说,一个屋子都扫不干净弄得乱七八糟的怎么能把天下那么大的地方扫干净整的整整齐齐呢?

引深下,你家里的事都搞不定,怎么能搞定外面的事呢?

再引深一次,你家事都整不清楚,你怎么能管理国事呢?

最后引深一次,你小事都干不好,怎么能做大事呢?

从意义上来说扫屋和扫天下有根本联系。

第一,他们都是扫嘛,扫哪里不是扫。扫屋子少花点时间,扫天下多花点时间。

第二,处理家里鸡毛蒜皮的事需要烧脑,处理外面的事也需要烧脑,都是烧脑,那里不是烧。

第三,国家的事是事,家里的事也是事,做好了家里事,国家的事就专心的做。一心不可二用,专心做一件事才有可能成功。所以才分家事国事天下事,每事关心。

第四,小事是事,大事是事,都是事嘛,分个大小而已。

(现代人做大事的都不用做扫屋子这种小事了,科技进步,人也进步了,把扫地这种小事都外包,用心做大事)

从成语本身出处来说,他们没得关系

扫屋就是扫家里的地方,收拾屋子

扫天下,用的是比喻手法,比喻以天下为己任。

  • 典故

东汉时期,有个读书人叫陈蕃,喜欢读书,学识渊博,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好基友薛勤来看他,发现他家里乱七八糟,院里杂草丛生,就说他:你咋不扫屋子,招待宾客?

他回:大丈夫以扫除天下大事为己任,在意一个屋子干什么?

薛勤反问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觉得特有道理,于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扫好屋子,继续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终成一代名臣。

最后寄语

要想做大事,得先做好小事。

做小事得从小做起,培养习惯。

不要借口说我是将来做大事的人,对小事视而不见。

做好小事,可以从中收获一些经验为大事做准备,大事是由一个一个小事构成的,做好了一件小事就向大事靠近了一步。

随时提醒自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年之计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 刘蓉(清) 《后汉书》中第五十六章《陈王列传》 《孟子》中也有记载。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解释

译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

引申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无章。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

可以看出薛勤对陈蕃“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一观点的反应是“奇之”,联系前面“清世志”的言论,这里“奇”当然不是“奇怪”的意思,而应当是“惊奇”的意思。可见薛勤对陈蕃的观点根本就是赞赏的态度,怎么可能去反驳呢?


胡说八道陈老师


个人愚见,权当笑谈——我认为一屋不扫,也能扫天下。

一屋是指小事和生活琐事,属于次要矛盾,并不是指基础性的东西。

扫天下是指事业上获得公众认可的成功,是主要矛盾。

当然,我并不排斥先扫一屋,再扫天下。我的意思是,扫一屋并不是扫天下必然经历。

首先,在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今社会,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然选择了扫天下,何必拘泥于扫一屋呢?  

其次,扫一屋和扫天下肯定是有一定联系的,但是两者的联系并不是必然联系。

当然,关注细枝末节本身没有错,但是为了扫天下的目标,过度强调扫一屋是扫天下的必要条件就显得十分牵强,难道一个人扫一千个屋子就能去扫天下了吗?

然后,“一屋不扫,也能扫天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分工合作也就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现在社会,没有必要事必躬亲,管理者就该有管理者的气概,能力及指挥他人的霸气。

所以,我认为一个可以扫天下的人,完全可以把扫一屋的任务分配给专业部门,从而个人专注于扫天下的重任,由此适应时代发展。




耕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此语出自东汉名臣陈蕃小时轶事。

该轶事的情节是:陈蕃15岁时,曾独居一屋读书。父亲的好友薛勤、见到他室内龌龊,问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听到此语,觉得陈蕃志向远大,十分喜爱,但仍然发出了第二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至于题主所问,"扫屋和扫天下有没有根本性联糸"。我认为,房屋事小,天下事大,二者差异本很悬殊,但陈蕃与薛勤之间的两问一答,却使二者之间建立了紧密联係。例如:

①,陈蕃的辩答,将"扫"字含义引伸,以小喻大,把天下比拟成了房屋般被打扫对象。

上述轶事中,薛勤两问,陈蕃一答,都说到了"扫"字。"扫"字本义是打扫卫生,是用扫帚去除灰尘、垃圾等龌龊之物。薛勤第一问,范畴在"扫"字本义之内,问陈蕃为什么不打扫室内卫生,陈蕃的辩答,却说他的志向,应该放在扫除天下奸臣弊政等大事上,岂可去干打扫室内卫生这等小亊。这就把"扫"字含义引伸,把为国除奸去弊,比拟成了去除灰尘、垃圾等龌龊之物,把天下比拟成了与房屋般的被打扫对象。

②,薛勤第二问,以小促大,鞭策陈蕃从实干扫屋等身边小事开始,提高自己将来扫天下的实力

陈蕃的辩答,引出了薛勤的第二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其意思就是,你如果连打扫一间自己居室卫生这等小事也不去干、懒得干、干不好,将来有什么毅力、用什么能力去扫天下?实质上就是教育陈蕃,为人不仅要有大志向,而且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干起,从身边事干起,从小事干起。否则,大志向就只是好高骛远的空想,届时就会缺少实施大志向的实力。

由于此话说得十分在理,被教的人后来又成了东汉名臣、诤臣,官至太尉、太傅等职。所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语,后来成了我国教子育人名言。


跛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本身来历就很值得寻味,至于扫一屋与扫天下究竟关系大不大,我们先来看两个故事。


《后汉书》中《陈王列传》写了东汉名臣陈蕃少年时的一件事。陈蕃十五岁时,曾独自住在一处房子,即使整天无事可做,也不动手打扫,房屋内外十分脏乱差。他父亲的朋有中有位叫做薛勤的,也住在这个郡,和他距离不远,有天过来看看他,瞅着房屋内外这副样子,就问陈蕃:“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打扫干净房屋迎接客人呢?”陈蕃坦坦荡荡地说道:“大丈夫在世,应当以扫平天下为己任,哪能拘泥于打扫一间屋子这样的小事呢?””薛勤听他如此说,深感这小伙子志向远大,非常赞赏他。

长大后的陈蕃果然践行少年时的壮志,他在动荡的朝局中始终以扫平天下祸患为己任,不畏强权、直言敢谏、刚正不阿,确是大丈夫风范。


清代作家刘蓉在他的一篇文章《习惯说》里写了自己的一件小事:刘蓉少年时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便抬头思索,想不出答案就踱着步子。他常常读书的这间屋子地上有个坑洼,最初直径一尺,而后慢慢变大。最初他每次踱步经过都会被绊一下,但渐渐习以为常,也就不打算收拾这处坑洼了。有一天,他的父亲来这间屋子看到了这处坑洼,对刘蓉说:“你连一间房子的坑都不去平,日后还怎么去为国家做点事呢?”随即命仆人将这坑填平了。

刘蓉记录这件小事,重点是在后面,坑填平后反而令他不习惯,总感觉这处地方比别处要高好多。由此感慨习惯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里看到刘蓉父亲认为“扫一屋”和“扫天下”有着莫大的关系。


上面这两个故事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两个典型,可以看出对于这句话,两个故事明显持有相反的态度。前者认为大丈夫当抱定大志向,不拘小节才能成气候。后者认为小事上尚且看不出行动力,大事上更无法让人抱有指望。这其实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待同一事情向来容纳不同的声音,没有绝对的对错。

事由人做,话由人说。一个人的特点并不是由一两件事情就可以全面形容的。也有时候,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伟人之所以为伟人,在于他的所有言行举止都带着光辉。而一个道德败坏遭人唾弃的人,他可能连呼吸的姿态都有问题。

如今能让我们“扫天下”的机会不多,还是应该做好“扫一屋”,让自己身心愉悦,也让他人看着顺眼点。因为我想,像薛勤那样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话说得又漂亮的人真的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