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生有的从早忙到晚,而有的却天天在寝室无所事事?


大学就是一个自由迷茫的时期,从紧张的半军事化的高考进入开放自由的大学,很多人不适应,我们本身习惯了被安排,已经不知道怎么规划自己的生活。

1、没有自己的规划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对一群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进行跟踪调查。

调查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十年后,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人,

那些占27%的没有目标者,几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的艰难,贫穷、失业、抱怨一切。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一辈子普普通通。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剩下的3%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者,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精英、社会精英。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一个清晰且长期的目标有多重要。

进入大学有清晰目标的人,知道自己毕业后是出国、工作、考研,就会分析目前阶段自己要做什么,自然是有规划和忙碌的。

那些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就每天无所事事,越来越习惯这种睡到自然醒,没有压力的生活。

2、周围的环境对你的影响

如果你的宿舍都是积极向上爱学习的人,自然就会带动你去寻找自己的目标。曾经有报道一个宿舍6个女生,大家都在努力学习,每个人都获得了奖学金,这就是环境的力量。

如果你处于全宿舍都在打游戏,睡到自然醒,那么你除非有着极大的毅力,否则你终将被这样的环境吞噬掉你的毅力。

就像我自己在周末的时候,永远没有在工作日效率高,没有工作的气氛和工作的环境,自然就不愿意去努力。

3、我们自己的大学规划

我们可以颓废、迷茫、无所事事,但是不要持续的让自己陷入其中,长期的不思考没有想法,人就害怕改变和成长。让自己的生活规律起来,只有忙碌之后的空闲才会值得珍惜,当你的空闲变成日常,生活就失去意义了。


张小桐2019


为什么大学生有的从早忙到晚,而有的却天天在寝室无所事事?

这是实干派和空想派的对比现象;或者是得道的早晚,成熟快慢的问题;或者是彪哥版养精蓄锐,一直养到毕业的目标。

我做大学工作多年,说说我的调研结果:

一、从早忙到晚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是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激情,不愿意浪费宝贵的大学时间。在越好的大学里,这样的学生越多,有的甚至什么忙通宵,就像网上说的,哈佛、清华、北大的学生才能看到早晨4、5点钟的太阳。

1.忙学习

尽管大学里对成绩的考核没有那么找重要了,但是学习仍然是大学学校的主题。只是有人降低了要求,只想60分万岁!

好的大学里面,学习任务是很重的。这里的学习不光是专业课专业,还包括社科知识学习、科研资料学习、兴趣爱好学习。

在能保研的学校里,学习是很疯狂的,有一种学习目的就“刷分”,你只要觉得自己那门课考的分数不高,那你可以持续的参加这门课的考试,直到把这门课刷到90分以上。等到毕业的时候,保研概率就会很高了。

我还见过刷“大学英语六级”的,一般人觉得考过425分就可以了,但是爱学习争优秀的同学居然连刷了三年,直到考过600分。

2.忙社团

大学里面社团活动很多,像学生会、舞蹈社团、话剧社团、联谊会等等,有很多学生同时参加多个社团,天天参加社团活动。当然也有好处了,能开阔视野,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并能交到男女朋友。

我的舍友就入了学生会,天天忙的不行,当然最后也是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拿到各种荣誉、入党、找到好找工作、手握好几个学妹,成为大学赢家。

还有一个同学喜欢话剧,这个就更忙了,天天参加排练,在宿舍也忙着背台词,一口话剧腔,让他烦死了。最后也进了一个地方的话剧社团,结局挺好,就是不太景气,我看最近玩直播了。

3.忙打工

大学有很多同学开始做兼职,即参与了社会实践,又能挣到生活费。我班大部分都是做家教,能充分利用大学优势。但是漂亮的女生还是要注意安全,我班的班花在做家教的时候,就被男老板盯上了,有一次做完家教后不让走,非要拉出去吃饭喝酒,最后喝多了给同学发信息去接,结果还是晚了……那时候学生都比较胆小,也不懂事,最后拿了几万块钱也就没追究了,现在想想真是气愤!

二、无所事事的学生:

1.堕落了

从高中上到大学,突然进入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很多同学开始迷失自我,报复性的堕落玩耍。我的高中同学就是这样,高中被老师压的好好学习,经常拿大学那种宽松环境诱惑我们,等考上后就当真了!你高中老师有没有这么诱惑你???

我这个同学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结果第一年天天逃课、上网吧、挂科,最后被劝退了!

2.眼高手低

现在大学生普遍眼高手低,觉得很多事都没有意义,也不愿去做。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有事可做,先不管它有没有意义。


大学里的环境,和遇到的大学引路人非常重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

古人把话都精炼的说完了,我也没得说了!


牵牛花牵牛郎


因为大学生们的课余时间都是自己安排的,所以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很忙,而有的学生无所事事的差异。

一、忙的

1.社团、学生会.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学校里面是忙于社团学生会事务。比如说当时我们大学宿舍里面的舍友有几个大一的时候是在巷子里面的某些人社团干活,有两个舍友在大二的时候是在学院的学生会里面干活,其中有一个还做了部长,然后这个室友就在大三的时候做了学生会主席;当时见他们在学生会的时候,有时候也是挺忙的,甚至有时候中午的时候我们在休息的时候他们还在外面干活,晚上的时候有些还要写材料什么的。



2.专业课学习.

有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特别强调自己的专业课学习成绩,所以这部分学生在没课的时候,基本上是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度过的。他们的大学生活基本上和高中没什么两样,这样的学生一般能拿到奖学金,甚至有一部分在大四的时候还能得到保送研究生的资格。

3.第二专业学习.

有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选修第二专业。因为这些课程都是提前一个掏一部分的学费的,他们不想浪费这个钱,并且也想拿到第二学位的证书,所以说在他们在大学期间对于第二专业的那些课程学习也是比较刻苦的,因为要同时学习两个专业的课程,所以要学好的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4.兴趣学习.

有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是培养了自己的兴趣,所以有时候也是挺忙的。比如那时候班上有个学生是在学校的某个网站做网页运营做完运营的时候,需要涉及一些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知识,所以说它提前需要看大量的关于网页编程方面的书籍,感觉那时候他大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网站编辑是那里忙着。


5.兼职.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希望通过做兼职得到一定的收入,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6.班级事务.

班上的班干部,特别是班长团支书这样的职位,在大学期间其实也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的,因为班上的主要班干部是学院活动和班级之间的一个纽带,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务是比较多的。记得那时候班长团支书这也不经常需要打电话联系其他的宿舍来完成一些类似于填表格之间这样的事情。


7.考研.

对于那些大学期间想考研的学生来说,大概几天有多长时间是在考研自习室里面度过的好像是个比较辛苦的事情,需要有很强的毅力来完成,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说那些考研的学生,大学期间在特定的时间里面是显得比较忙的。

8.留学.

那些想留学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去考托福,雅思,还要去办理一些其他的事情,所以想的也是比较忙的。

9.考证.

有一些特定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考必须证件,才能在大学毕业以后找到合适的工作,比如说法律、英语、会计、医生、护士之类的职业。


二、闲的

1.如果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什么目标的话,那么他们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就是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的,假如没有课的话咱们基本上是在宿舍里面玩游戏看电视指的事情。

2.有些大学生在大学开始的时候也有目标,但是慢慢的会被宿舍里面的其他室友带的你在宿舍里面瞎玩。


饕餮视听


从早忙到晚的学生在忙什么?

1.忙着恋爱

我的神仙室友,大一就开始谈了恋爱,整天都跟对象腻在一起,寝室里根本见不着人。后来其他室友受到了他的影响,也开始疯狂的追起了女生,现在4个室友已经脱单了三个了,就剩我一个单身狗......

2、忙着社交

大学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看似能够广结好友,但实际上对我们屁用没有的社交!比如说:某社团的周年庆活动、社团聚餐、社团联谊.....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大学生平日里看似很忙,毕了业却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的原因。

3、忙着学习

这类大学生不是在争取保研就是在准备考研,他们把每天都安排的很满,每天都忙到没时间打游戏、没时间谈恋爱,但我相信这样的大学生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大学生活。



整天呆在寝室的学生都在干什么?

1、睡觉

都说寝室是大学生的坟墓,太特么真实了。我们隔壁寝室有个人才,晚上玩手机、打游戏,白天睡觉,课是能不去上就不去,挂不挂科对人家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2、打游戏

大学比高中舒服的一点就是可以不用去网吧也能打游戏了,现在的许多网瘾大学生每天呆在寝室只需泡面、电脑、wifi三样东西便可以一天不出寝室门,不服不行......

3、玩手机

手机真的太能占用我们时间了,有时我们根本不知道用手机做了些什么,却能在它上面每天花费十几个小时。刷抖音、看小说、追剧、打王者农药......想要挣扎出舒适的泥沼,不放下手机是不可能的


因为有目标所以每天过的忙碌且充实,因为迷茫而躺在舒适区中不愿踏出。希望现在的大学生能对自己狠一点,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更严格一点。


阿存漫谈


举个🌰!

我舍友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上课时候就去,吃饭时候就吃,其余时间,没人叫就在宿舍看游戏直播或者电子书,也不兼职,也不参与活动,也没有什么体育爱好。

我们班长,首先是班级职务,其次是文艺部部长,最后还是院合唱团团长,大二那一年巨忙,宿舍基本找不到他。

可能有的人会在意自己的课余生活,有的人就没什么大的追求,两者都无可厚非,毕竟有些事儿,需要有人做,有些性格,需要有人承受,也强求不得啥,大家都知道搬砖辛苦,还是得有人做,无所事事的人,也会有人去做。

至于忙啥,也就大概是下面几个方面。

一:一心一意投入学习

有些人从入学开始便有打算。高绩点,国奖,综评等等,大学的课几个容易高分难,要想成绩好,大量的时间付出必不可少,上课认真听,课下及时复习,周末早出晚归复习是常有的事,这一类人比较自律管得住自己,大学的方向也是很明确的。

二:专注于学工

学工就是学生工作,从班级职务到学生会干部再到社团管理等等,一旦有活动必然是忙得不可开交,而事儿也是不知道啥时候来,忙的时候早出晚归也是常态,更何况做学工的人成绩不能不及格,平时耗费大量时间在学工上,学习上再一占用时间,那更加忙了。

三:兼职赚钱

我一同学在徐州上学,上课基本不去(学校也不是很好),就去送外卖,毕业论文也是花钱请人写的,宿舍只是他睡觉的地方,不过,去年,在我们县城最好的地而付了首付,今年毕业自己买了个车,只能说比不了比不了。

无所事事的人,我并没有太多理由去责备啥,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吧,我每次打球都会叫我舍友一声,他总不去,但我仍然会叫,可我并不觉得有啥啊,在这方面也对他没什么负面的评价,他做事还是很靠谱的,不过我比较讨厌人品差,好吃懒做的人,要是连无所事事到衣服也不洗,宿舍也不收拾,那就是懒,对于懒的人,批评都是浪费精力。


爱喝柠檬汁的小橙子


无所事事是大学生迷茫期的典型表现。

你在大学的生活态度,是高中时学习状态最真实的反应。

不同学校的挂科率不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自律与否。

这也只是外因。

主要原因是这些无所事事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被高强度学习压迫惯了,进入大学需要自我规划时,便进入了迷茫期。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干什么,读研、工作还是去哪里。

想要在大学自律,首先得为自己造个梦,给自己找个爱好,然后坚定的冲着梦想出发,不管路上有什么,可以停歇,但永不放弃。

关注我,北大毕业,专注高中教育十五年的振宇老师。


北大振宇数学


总的来说,是因为大学的时间是比较自由的,而且大学的整体环境并不会像初中和高中一样,背后有老师或者是家长监督着你学习,推着你往前走。上课也是一样的,有的同学一节课也不敢落下,有的同学宁愿被处分也不停地旷课。

一、忙碌的三种表现

1、忙着学好专业知识争取考研或出国留学

很多有明确目标的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早早地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的侄女丽丽平时成绩非常优秀,可是高考期间感冒发高烧,发挥失常,最终去了一所一本院校。为了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她下定决心要考上研究生,上大一开始,就报了考研培训班,每天除了上课的时间,几乎都在图书馆里学习或者是博览群书,最终考上了一所985院校的研究生。

2、忙着社团与学生会

有的大学生将人际关系看得非常重要,所以他们会花比较多精力在社团和学生会上,因为这两个地方有利于大家认识新同学,拓展人际关系。

参加社团和学生会也挺考验一个人对时间的安排以及组织能力。闺蜜刚上大一的时候就参加了学生会,并且成为了部长。她每周都要主持一次例会,每个月都要组织一次集体活动。为了每周的例会内容不重复并且让人感兴趣,她大量阅读了与口才相关的书籍,为了顺利地举办活动,她总是努力地思虑周全。

3、忙着创业

有的同学一上大学就追求经济独立,于是在大学期间就是自主创业。

蜜雪冰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便宜和好喝做出了口碑,如今已经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创始人张红超,就是大学期间自主创业的。

1998年的时候,张洪超还是河南财经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他一直对做生意感兴趣,有一次偶然发现了一个新产品刨冰,他立刻发现了商机,趁着放暑假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人生,开启了蜜雪冰城的时代。

二、无所事事的三种表现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在说,正确的事情都是相似的,比如大学生在校园里忙着考研、找实习或者创业,虽然这些事情不一样,但性质上是相似的——有一个充实的生活,努力地为自己打拼。而错误的事情往往千差万别,就像那些无所事事的大学生,消遣时间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1、追剧,生活里只有恋爱

小琳对学业的要求就是能及格就行。因此,没课的时候就在宿舍睡觉追剧,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谈恋爱上。没有证书,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实习经历,毕业以后的半年,她都没找到工作。男友因为无法承担两个人的经济压力,提出了分手,双重打击让她对自己的大学时光充满了悔恨。

2、沉迷于打游戏

沉迷于打游戏的大多数是男生,他们追求于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存在感。我的大学同学小王,只要没有课,他就在网吧打游戏,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和网吧老板达成协议:每个月支付老板一定的费用,网吧给他提供吃和住的服务,方便他可以节省吃饭睡觉的时间打游戏。

3、没有目标感

没有目标感的忙碌更加可怕,因为这种假忙碌会让你有一种“生活很充实”的错觉。大学期间,我认识的一位沈同学就是典型的没有目标感。刚进入大学,他就发奋要考托福,结果大二的时候连四级都没过,还收获了不少重修证。大三的时候,他决心考研,却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白白耽误了八个月的时间,最后因为四级没过延毕一年。

三、过来人的建议

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保证顺利毕业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有充实忙碌的生活,但无论是创业也好,考研也好,大学期间,顺利毕业是你做一切事情的前提。

我的一位学长从小就对反黑客非常感兴趣,因此果断填报了计算机专业,在大一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学校百里挑一的IT工作室,留在了网络技术组并且担任组长。他进入工作室之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项目上,眼高手低,不把必修课程当回事。

结果到了大四的时候,他准备考研,却还有不少需要重修的课程,他四处求老师高抬贵手,说自己是要考研的人,根本就没时间去重新听课还有准备考试。老师们当然明确地拒绝了他,最终研究生也没考上,勉强毕业。


2、在大学期间多考一些证书

很多人在大学期间是非常迷茫的,尤其是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刚刚从高考的炼狱里解脱出来,突然到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自然是有些无所适从。如果还没想清楚努力的方向,那就争取多考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证书吧。

前段时间朋友小刚去大学里招聘,回来以后非常无奈地对我说:“我们这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作,虽然底薪很高,但是非常辛苦。所以在校园招聘的时候降低了要求,对专业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没有挂科,四六级通过就可以到公司参加面试。结果,一大堆简历当中,六级通过的都没几个。”

央视主持人董卿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同样的,多考一些证书,或许在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的收获,但一定能够在未来的某个场合帮助到你。


总结一下,大学生忙碌与无所事事的原因是因为大学期间的时间大多数是自己安排,有的人勤奋、有明确的目标,也愿意为之持续付出努力,就表现得忙碌。有的人没有目标,混吃等死,自然就表现得无所事事。


简屋


身为在读大学生很高兴能回答“为什么有的大学生从早忙到晚,而有的却天天在宿舍无所事事?”

大学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主安排的,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与大学生本人的心态有关的。

一、从早忙到晚的学生。

这样的大学生往往心态都是积极向上的,想要在大学里真正成长起来的,他们可能是在图书馆里畅游书海,可能是在部门里锻炼自己,也可能是在做小兼职提前接触社会。无论是忙于那种事情,他们的大学生活都是多姿多彩,充实饱满的。他们会给自己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去做,不甘于待在宿舍那片小天地里。



二、天天在宿舍无所事事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在大学里也是很常见的,他们除了该上的课程之外,不会也不想主动给自己找事情做,成天待在宿舍,堕落打游戏、看小说、刷视频、追电视剧,当然是无所事事了。事情都是自己主动找出来的。

所以在这里我真的有句话很真诚的跟现在的同样就读于大学或者即将上大学的同学说一句和:不要常待在宿舍,那样很容易堕落,一定要走出去,你总会找到事情做的。

欢迎点击“关注”,和阿思一起了解更多成长、教育信息!

阿思成长日记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大学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分水岭。而这种区别的产生就在于懂不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计划。

在上大学以前,几乎所有的学习时间,内容,方法都是由学校和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学习就好,差别只体现在学习效率上。而到了大学后,空余时间很多,且都需要大学生自己来安排。这时候家长离得远,几乎管不着;在校除了辅导员,其他老师在课余基本见不到,绝大部分时间处于自由状态。


对于这样的自由,一部分学生发展成了散漫,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用来充实自己。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上大学本身并不想虚度,但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习惯了被安排的学习生活节奏,有了时间反而不知道要干什么,这时候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随大流。而这个大流本身就分为不同的人群,面对不同选择,相当一部分盲目的人都会选择轻松的方式进行跟随。在一部分本身就崇尚玩乐的人的带动下,慢慢也发展成安于享乐的人,于是蹲在寝室里打游戏,刷剧,睡懒觉就成了空余时间最大的乐趣,上课反成了他们最不重要的事情。

反观大学里优秀的人,绝大部分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的优秀,表现突出的人往往在各方面都很优秀。


大学里有很多种发展的选择,很多有追求的学生会感觉自己的时间都不够用。因为可以做,想要做的事情太多。

学习型:大学课堂的内容其实非常有限,老师一般会让同学通过阅读文献,实验研究等来充实拓展自己,如果愿意,可以整天泡在图书馆或者实验室,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甚至都不需要老师来安排,想尽办法也会来充实自己。我身边就曾有一位同学,大学四年要求160学分毕业,他用了三年时间就修读了200个学分,只要他觉得感兴趣的,都选来修读,自然就会比一般人忙得多。

考证型:大学里往往也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为了将来能够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比较热衷于考取各种职业证书,法律,经济,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等等,只要对将来就业有帮助的都会有大批追随者。也还有很多同学是为出国考英语,为考研复习准备等,总之是为将来而奋斗。


班团干部:在大学里也有比较多的同学热衷于社会能力的锻炼,申请成为班团干部成为了他们最佳的选择。策划,组织,宣传,直到活动举办完成,每个环节都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否认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在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

发展兴趣型:这部分同学多穿梭于各类社团组织,通过兴趣爱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花在了感兴趣的事情上,也不失为一种充实自己的方式。

大学里的选择实在是太多,最主要的还是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计划,忙的人和闲的人在大学毕业时就会有明显的差别,错过了大学四年的黄金时期,今后发展的差距可能会越拉越大。


象牙塔里讲故事


经历过大学生活的同学应该知道,在大学没有了高中老师天天跟在耳边的督促和教育,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安排,所以,在自由的环境下,从同一起跑线上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会在短时间内分成很明显的三类。

1、成绩好、能力强

这些学生从刚入学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又愿意抓住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你会在学生会看到那些成绩又好、又当学生干部、拿到各种奖学金的学生,这些都源于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和上进心。

2、成绩一般、尝试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还有一些学生成绩并不好,他们不追求高分,只要不挂科就好。同时,他们又愿意在大学尝试各种有意思的经历,比如各类社团活动,比如各种兼职等等,虽说成绩不好,但不至于影响学业,总能在广泛的兴趣中找到大学的意义。

3、成绩很差、在游戏中荒废青春

还有一类学生,因为太过于放纵,完全忽视学习,等到挂了很多课程后才后知后觉,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旦养成坏习惯很难自我纠正过来,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地度过,毕业才发现青春早已荒芜。

大学是一片沃土,更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生最美好的四年青春,笔者建议即将入学的新生朋友好好珍视,不留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