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蘇雪林為何用了半輩子辱罵魯迅?他們之間有何恩怨?

祗樹


在大家的傳統認知裡有著這麼一個觀念,那就是要尊師重道,這是最基本的道德問題。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可是蘇雪林就不同,她反其道而行之,在魯迅先生死後,她發表了許多,為其不敬的言論,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要知道蘇雪林可是魯迅先生的學生啊,怎麼會有如此的行為呢?難道是魯迅先生做的太過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魯迅先生的人品當然沒有問題。

可是為什麼蘇雪林會有這一異常的表現呢?其實這是與她的性格和受到的遭遇有關。首先咱們先來研究下其本人的性格,此人性格有些偏激,且還善妒。要知道在民國時期,魯迅先生可是頗受國人愛戴的,他發表的那些文學作品頗受當時人的喜愛。蘇雪林此人自認為其文學作品不比魯迅的差,但其文學地位卻遠遠比不上他,心中難免有些哀怨。再加上魯迅先生此人為人處事有些不太懂得變通,蘇雪林就覺得魯迅有些孤傲。

再加上她本人婚姻不幸,可以說是對生活充滿了絕望。畢竟對於女人來說,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遇到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要想遇到那樣的人,哪有那麼容易,因此蘇雪林便覺得命運對她不公。她公開發表言論去辱罵魯迅先生,她其實是知道會受到公眾不滿的。可是為了奪人眼球,她依然這麼做了。

我個人認為蘇雪林此人道德上還有些問題。在魯迅先生還在世的時候,她可半點沒有表露出對魯迅先生不敬的行為。在人家剛剛死去後,她就跳出來捏造一些事實來抹黑自己的恩師,這樣的無恥行徑確實讓人無法接受。這可就搞笑了,明眼人都知道魯迅先生之所以棄醫從文,是因為當時的國人精神非常麻木。她還說魯迅先生特別喜歡懷疑別人,老是覺得自己會遭到迫害,於是在枕頭下面藏了一把利器。愛惜性命本就是正常的,沒有人不會不怕死。

更何況由於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效果確實絕佳,讓很多國人精神都得到了洗禮。這讓那個時候的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者非常的不滿,派了很多的臥底去刺殺他。所以我認為蘇雪林此人思想有些偏激,胡言亂語的編排自己的恩師,委實稱得上是個小人。


歷史課課代表


蘇雪林是魯迅的學生,但蘇雪林用半輩子罵魯迅,言語非常惡毒。她將“罵魯迅”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和事業,令人啼笑皆非。那麼,蘇雪林為何要這麼做呢?她和魯迅之間又有什麼樣的恩怨呢?

蘇雪林在魯迅生前沒罵過魯迅

蘇雪林罵魯迅,始於1937年,那時候魯迅已經死了。1936年,魯迅的死引起了社會各行各業的哀悼和震驚,在魯迅死後不久,蘇雪林就開始公開謾罵魯迅。

而在魯迅還活著的時候,蘇雪林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給予魯迅的作品非常高的評價,她說:“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蘇雪林對魯迅先生的態度忽然轉變,令所有人大為驚訝。

社會各界的反應

蘇雪林此文一發,引起社會厭惡。她給胡適先生寫信,胡適勸蘇雪林說,人們對於魯迅,都是“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魯迅沒你說的那麼不堪。況且魯迅剛死,你就來這麼一出,魯迅還是你的老師,你怎麼能這樣呢?

她又給北大校長蔡元培寫信,當時蔡元培身患重病,不能受刺激,遞信人說這封信寫得太氣人了,就沒給蔡元培。不久後,蘇雪林將信直接發表在報刊上。胡適過了二十天才看見這封信,又給她寫信,說“你能不能正常一點”。

蘇雪林究竟罵魯迅什麼?

然而這並不能阻止蘇雪林對魯迅的謾罵,到魯迅去世三十週年的時候,蘇雪林又發表文章罵魯迅。主要內容是:

1.魯迅小時候窮,連學費都籌不起,後來決定行醫。

2.魯迅回國後當了老師和教務長,想謀個翻譯的活,被人拒絕了

——蘇雪林由此推斷:可見魯迅此人喜歡跳槽,不是一個忠誠的人!

3.魯迅的心理是病態的,因為他童年常常到當鋪典當東西,當鋪的夥計嘲笑過他個子矮,後來魯迅又到親戚家“乞食”。

——蘇雪林的結論是:由此可見,魯迅是個要強的人,而對比之下,胡適小時候也窮,但人家的心理怎麼就不變態呢?魯迅為什麼沒有胡適的胸襟呢?

4.魯迅曾經懷疑有人想殺他,曾在枕頭下藏了一把小刀,枕著刀睡覺。這證明魯迅此人非常多疑,做人實在是做得太苦了。魯迅授化學課程的時候,做氫氣實驗,忘了拿火柴,就回去取,離開教室前千叮嚀萬囑咐讓學生千萬不要亂動氫氣瓶,混入空氣後會爆炸。結果他回來以後氫氣瓶果然爆炸了,而原先前排的學生跑到後面去了。所以魯迅認為有學生動了氫氣瓶子。

——蘇雪林認為:這充分證明魯迅是個多疑的人(她說:魯迅先生你忒多疑了啊!)。

5.……

好吧,蘇雪林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還在罵魯迅,絮絮叨叨,翻來覆去,抓住魯迅生活中的細節,來得出疑神疑鬼的結論,最後她誇獎自己“我寫得太精彩了”。

結論

從上面的梗概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魯迅此人究竟怎麼樣,姑且不論,但蘇雪林此人,腦子是有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