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真實的這樣子嗎?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國郭嘉出道很早,大約十六七歲的樣子,開始他心儀的人物是袁紹,四世三公,家道顯赫,袁紹也廣有名聲,所以他就投奔袁紹去了。但是,郭嘉很快就發現,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人看起來很聰明有計謀,實際上名不副實缺乏把控能力,根本就不是成就霸業的料,於是辭官歸隱靜待天時去了。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真實的這樣子嗎?


三國中,曹操是求賢若渴、廣納賢才的明君雄主,他麾下人才濟濟,其中武以典韋、許褚最為勇猛,而文以郭嘉、司馬懿最為出色。特別是郭嘉,曹操稱讚他 “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並給了他“鬼才”的高帽子。更令人稱奇的是,世人還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樣的8字說法,如果單從這8個字的表意來看,一方面“棒高”了郭嘉,另一方面“貶低”了諸葛亮,那麼,郭嘉究竟有多厲害?諸葛亮真的跟郭嘉不在一個檔次嗎?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真實的這樣子嗎?


鬼才郭嘉,出生於有著人才寶庫之稱的潁川,師從水鏡先生,少年時的郭嘉就表現出和常人不一樣,只喜歡與年齡比他大的智者談天說地, 20歲因為不願意與世俗之人交往,就選擇隱居山林,結交世間的英才豪傑。

21歲的時候,同辛評、郭圖等人一起投奔當時的“大英雄”袁紹,雖然得到袁紹的厚禮相待,但是很快,郭嘉就發現袁紹是一位不能成就大事之人,便離袁紹而去。之後一直閒賦在家談經論道。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真實的這樣子嗎?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說:“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他原為袁紹的幕僚,認為袁紹“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後經荀彧推薦,成為曹操的首席謀臣。曹操賞識他,認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曹操與呂布作戰,打了三次,呂布敗退固守,當時士卒疲憊,曹操也想退兵。郭嘉認為呂布已成強弩之末,建議“急攻之”,遂獲勝,擒呂布。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真實的這樣子嗎?


這邊在說臥龍是什麼樣!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這一點無可爭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十幾年,整頓吏治,執法公平,發展農耕,安撫百姓,把蜀漢治理得井井有條,得到了生前、身後的一致肯定和好評。比如,與諸葛亮同時代的謀士賈詡就曾說過:“諸葛亮善治國。”劉曄也曾說:“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而南宋的思想家陳亮則說:“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

我們從頭說起。當時,郭嘉投奔曹操以前,先投的袁紹。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真實的這樣子嗎?


但是,他一眼就看出,袁紹非英主,所以離開了。當時諸侯有不少,他卻沒有再投,而是賦閒在家。他的目的和孔明一樣,等待一個雄主的到來。他等到了,孔明也等到了。他等來了荀彧的力薦,投了曹操。那麼,荀彧和郭嘉好友多年,不早點推薦,等到幾年後才推薦呢?因為曹操起家時有一位謀士叫戲志才。他的能力非常強,不過死得太早。他死後荀彧才推薦了郭嘉。所以這句話就是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