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民宿需謹慎 行業隱患逐步顯現

“住百家”這個名字算不上響亮,然而最近卻頻繁被業界關注。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版Airbnb”住百家被曝解散,甚至拖欠員工數十萬離職款。住百家曾在資本市場上斬獲頗多,可惜之後其發生管理和負債等問題,從2017年5月起,住百家爆發高管離職潮。

對於上述事件,住百家方面表示,目前該公司各項業務均正常開展。此前公司北京分公司有部分員工離職,且離職員工與公司簽訂了《離職協議書》,公司將根據《離職協議書》中商定的賠償機制支付補償金。目前大部分補償金已履行完畢,剩餘部分公司正積極解決中,預計近期履行完成。

儘管住百家有自己的說法,但這幾年大量資本湧入民宿和相關產業後,我們看到了這個行業存在的隱患正在逐步顯現。

筆者瞭解到,眾籌可分為產品眾籌、收益權眾籌、股權眾籌和公益眾籌四種模式。綜合來看,民宿眾籌一般集中於收益權眾籌和股權眾籌。有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國處於運營狀態的眾籌平臺共有294家,包括4家新增平臺,其上多款民宿眾籌產品被搶購,多彩投、眾籌網、螞蟻短租、京東眾籌等多家平臺佈局民宿眾籌項目不斷湧現。據國家旅遊部門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民宿53852家,而在2014年和2015年,我國客棧民宿的數量則為30231家和42658家。預計到2020年,民宿市場能達到300億規模。

然而,具有個體特色的民宿在管理方面很難統一。很多民宿都是分散式經營,在安全性和統一化管理方面很難控制,有不少民宿甚至缺乏住客身份登記體系,一旦出現問題,則業主和預訂平臺會陷入糾紛。

正因為缺乏統一化管理和住客身份登記體系,因此民宿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住客的素質,但是住客的素質是良莠不齊的,其中還蘊藏著道德風險。

比管理更難的是證照齊備問題。酒店是成熟業態,常年來對於需要的證照和手續都有明確規定,但民宿是新興業態,因此與公寓類似,這類業態在具體的證照方面很不明晰,有很多無證甚至不進行報備的民宿都在運作。筆者獲悉,曾經就發生過因為缺乏證照和報備手續而被停業的民宿。

此外,分散式的民宿擁有諸多不同的業主,如何投資、開發和分成等也是投資者和諸多業主、平臺之間的問題。因為背後具有投資者的利益訴求,因此平臺會短期內發展很多合作民宿,甚至自己以重資產模式發展線下業務,然而越多項目就越難管理。且加速擴張也需要更多成本投入,尤其是平臺的投入非常巨大,這會給平臺商帶來很大的經營和財務壓力。

根據2015年的年報,住百家當年實現營收4569萬元,其中78.52%的營收均來自短租服務,2016年公司營收翻倍,達到9396.9萬元,但短租服務營收佔比卻下降至44%。以短租起家的住百家,短租服務在2016年陷入了幾近停滯增長的境地,僅較2015年增長了555.78萬元。

過多的資金和項目投入也會造成競爭加劇,讓部分區域市場趨於飽和。

根據筆者的瞭解,民宿的投入成本有很大差異,單間客房投資可能從數千元到十多萬元不等。民宿一般單體項目的規模不大,30間~50間客房是最優收益管理的規模。從民宿經營角度而言,民宿業者要會設計、會講故事。所以設計感、成本控制和營銷是讓民宿盈利的“三大法寶”。但是為了加速擴張佈局,實現短期內的規模化,如今很多民宿並不完全擁有上述“三大法寶”,在競爭加劇的狀況之下,讓不少業者難以生存,甚至只能退出市場以止損。

公開資料顯示,近兩年來,大量民宿品牌入住率增長減緩甚至出現降低的趨勢,多地客棧民宿數量大幅下降。比如,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裡,雲南的客棧民宿由2016年末的8000餘家降至5090家,僅在大理一地,就減少了近700家客棧民宿。

在筆者看來,隨著非標化住宿業和共享經濟的崛起,民宿和相關平臺等產業都是具有潛力的,但不能盲目投資。而在獲得注資後,業者更加應該保持清醒,謹慎發展,必須看到民宿業目前所存在的諸多問題。住百家的風波給了業界一個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