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宴饮中的酒文化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发展繁荣的时期,国力强盛,社会风气开放,较为宽松的酒政策使得唐代的酿酒技术日益精进,酒的种类和质量不断提高,唐代酒文化亦在发展中日渐繁盛。酒文化的繁盛离不开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与参与,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宫廷宴饮。


唐代宫廷宴饮中的酒文化


唐代宫廷宴饮的类型主要包括节日宴饮、皇帝游宴、庆功宴会、因祭祀活动而举行的宴会、皇帝迎接外来使者的宴会等。唐代宫中守岁时,常大摆宴席,侍臣应制作诗。初唐诗人杜审言的《守岁侍宴应制》中写道:“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此为节日宴会。

在公元 637 年,唐太宗到洛阳巡视,阳春三月于洛阳宫西苑宴请随从大臣,酒酣之时,唐太宗让群臣赋诗以助酒兴,群臣只好请先作诗。唐太宗稍一沉思,即朗声念道:“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夏康既逸豫,商辛亦流湎。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后魏征亦和诗:“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唐太宗听后大加赞赏,认为魏征一说话,都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自己。此则宫廷宴饮中的皇帝游宴。


唐代宫廷宴饮中的酒文化


唐代宫廷宴饮一般都是场面豪华盛大,鼓乐齐鸣、歌舞升平。宫廷宴饮中所用的酒是御用酒,即专供皇族或国事宴会所使用的酒。徐彦伯在《侍宴韦嗣立山庄应制》中写道:“御酒瑶觞落, 仙坛竹径深。”而诗人陈子昂也有《登泽州城北楼宴》诗中写道“且歌玄云曲, 御酒舞熏风。”美酒伴着歌曲,令人沉醉。边塞诗人岑参在《送郭仆射节制剑南》中写道:“玉馔天厨送, 金杯御酒倾。”美食由最顶级的厨子制作,美酒倒在金酒杯里喝,展现了宫廷酒宴的盛况。在这些诗句中提到的酒即是宫廷中的御用酒。

唐朝的酒器百花齐放,其制作工艺更加精巧。唐代宫廷使用的器皿主流是大量的金银器,采用鎏金、錾花等技法,主要是受到西域和北方胡人影响。酒器主要是杯和觞,分别用不同的原料制作而成。取酒器称为“杓”,多用木材制成。盛酒器主要是“樽”,樽多用铜制,又称“樽”为“金樽”,如李白曾有“莫使金樽空对月”之感慨。唐朝的酒杯制作工艺巧夺天工,如唐明皇与杨贵妃使用的饮酒杯,酒杯中一龙头,下面的托物是一个高足盏盘,盏盘中的凹处用来存酒,工匠利用水平原理只要龙头杯中的酒超水平线时就会自动流进盏盘的凹处,而杯中则滴酒不洒。

唐代宫廷宴饮中的佐乐活动主要有行酒令、乐舞表演、游艺节目表演等,这些活动一方面起到了调节宫廷宴饮气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唐代的宫廷宴饮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喝酒必行酒令,宫廷宴饮也不例外。宫廷宴会中同样也少不了音乐,《霓裳羽衣曲》的诞生,就可以充分说明音乐在宴会中的重要作用。


唐代宫廷宴饮中的酒文化


唐玄宗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婆罗门曲》,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宴饮之时,忽闻仙乐缭绕,遂据所闻仙乐对《婆罗门曲》加以改造,一支描绘虚无缥缈之仙境《霓裳羽衣曲》就这样诞生了。唐代宴饮进入高潮时,人们会唱歌以及自我舞蹈的方式进行娱乐,宫廷宴饮中也会有这种情况。如《旧唐书·高宗诸子传》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燕王李忠出生以后,太子李治在弘教殿宴请百官,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也参加了此次宴会,“太宗酒酣起舞,以属群臣,在位于是遍舞,尽日而罢”。这种在席间起舞的风俗是前代“以舞相属”习俗的继承。正如李白《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所云:“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当然在唐代宫廷宴饮中更多的是专业歌舞人员表演,主要供参加酒宴的宾客欣赏,表演者多是年轻貌美、技艺高超的舞妓和乐师,演出效果往往精美绝伦,使人如痴如醉。

在盛大的宫廷宴会中常常出现一些新鲜的创意,如唐代宫廷中开始出现“自来酒”,即美酒可经由管道不断地输送到宴席上,流入酒杯之中,非常便利。唐太宗就曾经用这“自来酒”招待少数民族部族,场面非常盛大。贞观三年,为招待“献方物”的回纥使臣,在宝殿之前搭起一个高台,台上放着大银瓶,下面埋着地下管道,美酒先通过管道直通台下,再往上通向高台的银瓶之中。银瓶下有管道引出,将美酒注入到饮者酒杯之中,使得赴酒宴的游牧部落使团开怀痛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