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雷丸片——戰時“超級”醫院

河西雷丸片關注到

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武漢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表示,在國家統一調度下,

武漢市先後確定了十餘家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床位9000多張。在這些重症醫院,集中了90多支國家級、省級醫療隊,約1.3萬名高水平醫務人員。他們與當地醫務工作者密切配合,一步一步將重症患者治癒率從不足15%拉昇到超過60%。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累計確診病例逼近7萬人,其中有相當比例的重症患者,這大大超出了該省的日常醫療服務能力。就患者病亡率而言,湖北省遠遠高於全國其他地區,1月24日最高峰時達5.35%。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市,這個數字只高不低。


河西雷丸片——戰時“超級”醫院


1月23日,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監護室內,一名護士在為患者換好藥後,抬頭對監護室窗外的同事豎起了大拇指。健康報記者黃徵宇 通訊員馬遙遙攝


★ 一個尷尬的事實 ★


曹彬、安友仲、杜斌、童朝暉、邱海波、康焰,全國重症醫學、呼吸與危重症醫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幾乎悉數來到武漢。他們的名字已難以一一列舉,很多人是經歷過非典的抗疫老兵。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王辰院士、喬傑院士,也紛紛帶領團隊馳援武漢。在新中國的醫學救援史上,從未有過如此力度的專家大集結。


但一個尷尬的事實是,在專家雲集的武漢,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亡率還是一度居高不下。


“武漢的高病亡率是有客觀原因的,全國其他地方的情況跟武漢沒有可比性。”面對記者關於高病亡率的發問,國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呼吸危重症專家童朝暉似乎沒有感到意外。


“集中隔離跟不上,床位儲備跟不上,大量的確診輕症患者、疑似患者被要求居家隔離,很多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住進醫院時已經發展成重症。”童朝暉說,1月18日抵達武漢後的一段時間,他每天都要在第一批3家重症患者定點醫院,也就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間來回奔忙。很快,他發現了此前判斷上的一個錯誤。


在不斷轉到定點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專家看到了這種疾病有些奇怪特點。“新冠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具有極高的同源性,起初我們以為兩種疾病的臨床表現應該差不多,但實地查看患者後發現並不是這樣。”


重症SARS患者以青壯年為主,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多為老年人,一般都有多種基礎性疾病。很多患者的臨床症狀並不嚴重,但影像學的肺炎表現已經很重;少數患者嚴重累及心臟、腎臟等其他臟器;個別患者病程兇險、進展很快,救治難度很大。在武漢市的各家定點醫院,很多病情較重的患者,都在接受高流量氧療和無創呼吸支持,血氧濃度能夠維持,但肺部呼吸功能遲遲不見好轉。患者機體長期處於缺氧狀態,很容易對全身各系統造成損傷。


很多臨床專家還注意到了發生在危重患者體內的“炎症風暴”。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專家組組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安友仲指出,從臨床實踐看,新冠病毒除了侵犯肺部,還會侵犯胃腸道、心臟、血管等組織和器官,患者糞便中檢出病毒核酸,心肌酶計數升高,凝血因子紊亂,這些現象都可以證明全身性損害的發生。


“我現在完全能夠理解這個數字。”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曾對高病亡率耿耿於懷,但後來發現,由於沒能得到及時確診和治療,武漢市各定點醫院早期收治的患者,很多都已經進展至重症、危重症,甚至奄奄一息。“如果確診一例收治一例,武漢的死亡率不會這麼高。”



2月29日下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已經看不到戰時狀態的緊張。“開始收治患者那天下著雨,連續戰鬥了10多個小時,所有人都被淋透了。”武大人民醫院副院長、東院區疫情防控指揮長張丙宏,在該院指揮部向記者講述了醫院迎戰疫情防控的坎坷經歷。


1月25日,武大人民醫院接到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通知,東院區被確定為第三批定點醫療機構,要準備400張床位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當天召開的東院區中層幹部動員會上,張丙宏說,從今天起,東院區已經沒有其他專科,只有新冠肺炎一個專科。


“6000元一個工都找不到人,當時全院都急壞了。”張丙宏說,用了3天時間,該院轉移分流了原有的800多名住院患者,但27個病區的病房改造讓他焦慮不已。知道醫院已經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後,第一批工人全嚇跑了。最終由區政府出面,向火神山醫院工地借人,才完成了病區改造。


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這一針對重症患者救治的“四集中”原則,是我國自2003年非典疫情以來,在多次疫情和自然災害醫學救援中摸索出來的寶貴經驗。從2020年第一天開始,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在不停地向武漢調兵遣將,集中全力調動一切資源,支援武漢打贏疫情防控保衛戰。


2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佈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公佈新開設的3家重症患者定點收治醫院——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從北京、江蘇、山東等10餘個省份的委屬委管醫院、省級大醫院、大學附屬醫院,抽調負責人和3000餘名重症醫學科骨幹力量組建醫療隊,整建制接管新的重症患者收治病區。


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400張病床全部收滿,新的挑戰很快又來了。“想盡一切辦法,3個小時內完成病區準備、轉移輕症患者,隨時準備接收重症患者。”張丙宏說,2月5日,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向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下達了“設800張危重症床數”的指令。


2月5日傍晚,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率隊來到該院指揮部,召開現場調度會,要求該院成立聯合專家組,統一指揮,加強救治能力。“馬曉偉5天內3次來督戰,這是第二次,每次來他都強調‘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降低病亡率’。”張丙宏回憶。


2月6日零時,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開始向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轉運重症患者。經過連夜奮戰,該院一下收治了268名患者。張丙宏連續30多個小時沒有睡覺,一夜接了300多個電話,直到手機電量耗盡。


★ 質控小組的一天 ★


“左肺幾乎完全實變、右肺產生氣胸,患者脊柱畸形不能配合引流。”“馬上打電話,有沒有呼吸科醫生在病區,趕快在超聲引導下引流,不能等。”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2月28日早交班時,聽完管床醫生對18床患者的病情彙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療隊隊長、華山醫院呼吸科主任李聖青立即做出佈置。


“您還有什麼意見嗎,祝偉老師?”李聖青詢問的祝偉,是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聯合醫務處處長、質控督導小組組長,也是一名重症醫學專家。“床旁超聲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患者的心臟還是好的,但目前炎症因子有些高,可以考慮短期使用激素,及時上CRRT。”祝偉補充道。


ICU是重症患者救治的最後一道防線,ICU失守,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提高治癒率,將成為一句空話。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3區5樓病區,被臨時改造成了一個擁有30張床位的ICU病區,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療隊整建制接管,成為托住其他16個病區危重症患者的最後希望。


“遇到什麼困難隨時溝通,能解決的一定解決,不能解決的就拜託大家一定克服。”祝偉每天都會準時參加華山醫院醫療隊的早交班,與醫療隊一起詳細討論每一名患者的病情,解決ICU病區遇到的困難。


“您負責哪幾位患者?”“43床至54床。”“46床情況怎麼樣?”“基本情況正常,鼻導管吸氧,稍微咳嗽。”“上了哪些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口服藥物8天。”交班會一結束,祝偉帶領質控小組不打招呼直接來到病區抽查醫療質量管理情況,蘇州第二醫療隊的腎臟科醫生顧曉霞剛交完班,不看記錄本、不看信息系統,雖然有些緊張但仍對答如流。


“這個危急值的處理是在接報後13分鐘落實的,已經很好了,但病情不等人,我們還是希望儘量縮短報告後的處理時間,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救治時間。”在E3區2樓病區,寧波第二醫療隊的危急值處理也得到了質控小組的讚許。


2月28日上午,祝偉要巡查各醫療隊的交接班和危急值處置情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情變化很快,各醫療隊在24小時內會有4次~6次交接班,如果交接班沒有記錄清楚、危急值沒有及時處理,就一定會出問題。”祝偉說,質控小組到病區開展巡查不是無的放矢,每天梳理全院近100名報告病危患者的病歷,發現的問題就是病區質控督導的重點。


下午2點半,質控小組來到C1區10樓學術報告廳,參加死亡和疑難病例討論會。六七十名醫生把臨時搭起的會議區坐得滿滿當當,還有很多剛換完班的醫生陸續來到報告廳。


“這名患者氣管插管5天,自主呼吸已經恢復得非常好,各項監測指標也都不錯,但在我們拔管後很快出現呼吸驟停,血氧飽和度很快降至0,心率也逐漸下降。經過大約3分鐘的全力搶救,才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在講臺上,管床醫生給出了患者呼吸驟停前30分鐘各項監測指標的具體數據,供大家討論以尋找其中原因。


3只話筒不停地在醫生們手中傳遞,許多人從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見。經過近1個小時的充分討論,大家並沒有找出確切的答案,痰栓突然堵塞氣道的推斷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雖然沒能得出一致結論,但至少提示要警惕拔管後的呼吸驟停,而且我們通過討論瞭解了很多需要關注的地方。”武漢同濟醫院副院長、光谷院區院長劉繼紅說,醫療隊能把這個病例拿出來講,值得感謝。


“病危患者需要整個院區全神貫注地緊緊盯住。”病例討論會一結束,祝偉和質控小組就回到了臨時辦公地點,通過HIS系統進一步梳理全院報病危患者的治療方案和流程。


★ 成立插管小分隊 ★


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一間病房裡,麻醉醫生逯東石在正壓通氣面罩的防護下,左手拿著可視喉鏡,俯身做好了氣管插管的準備。從2月14日起,由十幾名麻醉醫生組成的“插管小分隊”,每天都會在各樓層的重症病房裡日夜奔走。


同事拿掉患者呼吸面罩的同時,逯東石立即將喉鏡探入患者口中,順利找到聲門位置;右手接過同事遞來的氣管導管,迅速從患者嘴角的另一側沿著喉鏡插入,導管送至聲門,拉出管芯塑形導絲,慢慢將導管插入患者氣道,直至導管送至合適深度,右手捏住導管固定,左手撤出喉鏡,即刻示意同事將導管接通呼吸機,啟動供氣。


摘掉面罩前,這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只有40%。啟動機械通氣後,監護儀上顯示的數字逐漸從30%上升到90%。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醫生們互相鼓勵著豎起大拇指。


“慣常的治療理念需要改變,把患者救治過程中各項關鍵措施的關口前移,及早插管,及早上ECMO(體外膜肺氧合),防止輕症變重症、重症變危重。”童朝暉說,專家的臨床觀察和研究在逐版更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得到了體現。在武漢市各家重症患者定點醫院,國家衛生健康委還主導實施了院士巡診制度、多學科綜合治療制度、整體護理制度等一系列醫療救治工作制度,加快落實對重症患者的規範治療。


2月13日,馬曉偉一天跑了3家重症患者定點醫院。這一天,他的工作安排只有一項,與各醫院及各醫療隊召開座談會,督促研究落實提升醫療質量,降低病亡率、提高治癒率的有效措施。


針對加強重症患者救治,馬曉偉向各定點醫院明確了3點具體要求:把握治療關鍵環節,通過關口前移爭取搶救時間;組織聯合醫務處對全院危重患者進行評估,提高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比例,加強抗病毒治療;針對基礎疾病開展多學科聯合診療,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救治患者。


“麻醉醫生都是掐著秒錶工作的,接到通知一刻都沒等,立即在科室落實。”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麻醉科主任陳向東說,2月13日的座談會一結束,該院黨委書記張玉馬上撥通了他的電話,要求立即成立插管急救工作組,參與各病區危重症患者管理。


陳向東很快拉起了一支由10名麻醉醫生組成的插管小分隊,10個人都是年輕骨幹。男醫生剃了光頭,女醫生剪了短髮,他們在2月14日一早進入了重症病區。


從插管前準備器械、藥品,到插管後觀察調整患者狀態,完成一例氣管插管往往需要一個多小時。一般情況下,插管操作的過程需要3分鐘~5分鐘,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缺氧耐受力更差,這個時間需要儘量控制在2分鐘以內。從摘掉患者面罩,到呼吸機順利啟動供氣,是氣管插管操作中的核心環節,一系列動作要在幾十秒內完成,儘可能地縮短患者失去供氧的時間。


這短短的幾十秒,每一秒都驚心動魄。“從打開聲門的那一刻起,患者的氣道就暴露了,極高濃度的病毒很快就會散播到空氣中,這就是為什麼氣管插管是最危險的操作。”逯東石說,每次插管,醫生都必須與患者面對面,距離不足20釐米。


用陳向東的話說,插管小分隊第一天就“全軍覆沒”了。24小時完成了17例氣管插管,每一位進入病區的隊員都連續工作了七八個小時,大家出了病區就癱坐在辦公室裡,身材魁梧的逯東石累得沒有力氣吃飯。第二天,陳向東就將插管小分隊的成員擴大到了19人。


★ 病亡率正在下降 ★


3月4日,經過20多天治療,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收治的“方艙三姐妹”順利出院了。此前在方艙醫院時,三人同樣持續高燒不退,血氧飽和度掉到了85%以下。很快,她們就被轉運到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重症病房。


在2月20日召開的武漢市輕症患者治療管理工作會議上,馬曉偉要求武漢市建立專家巡診指導和評估轉運制度,發揮聯合專家組的作用,到隔離治療點、方艙醫院進行巡診,評估重點患者的病情。對於存在病情加重傾向、有基礎疾病的輕症患者,及時轉運至定點醫院進行治療。加強對輕症患者的醫療救治,真正落實醫療救治關口前移。


2月22日,馬曉偉繼續到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督導調研。他在調研中提出,對重症患者治療,要堅持“四個結合”,即基礎醫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前方臨床救治與後方多學科支持相結合、醫療與護理相結合、醫療與管理相結合,力爭對每位病人的救治都能夠體現出我國各臨床重點學科的技術優勢,體現出中國水平。


“這裡的確是‘戰時’醫院,但打仗要有章法、有策略,戰時的工作要儘快過渡成平時的常態。”祝偉說,他每天帶著質控小組往各病區跑,就是了解病區的實際運行情況,督促各病區儘快建立並落實各項醫療核心制度。經過初期磨合,各家“戰時”醫院的工作逐步穩定,紛紛成立聯合醫務處,將工作重心轉向了提升醫療救治質量。


針對重症患者可能出現的多臟器損傷,為了配合各醫療隊真正落實關鍵救治措施關口前移,各家重症患者定點醫院都成立了多學科、專業化醫療小組。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陸續成立了心臟、腎臟、肝臟專業醫療小組,組織本院相關科室骨幹醫生24小時排班,隨時響應各病區的支援需求。


在每一家重症患者定點醫院,醫生、護士都在奔波忙碌。儘管在密不透氣的防護服下,透過滿是霧水的護目鏡,他們的每一次觀察和操作都變得十分吃力;但鎮靜鎮痛、營養支持、拍背吸痰,針對患者的每一項治療,他們都在努力地向平時的工作狀態看齊。


第38場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湖北省副省長楊雲彥介紹了武漢市的重症患者救治情況。截至3月2日,武漢10家重症患者救治定點醫院共開放床位7286張,其中負壓、層流ICU病床245張,共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3728人。在疫情壓力最大的武漢,重症患者救治也已經由“人等床”變為“床等人”,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亡率正在逐漸下降。


3月1日,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副組長、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指出,武漢疫情最嚴重的階段已經過去,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壓力還不小。加大患者救治力度是當前需要著重開展督導的工作之一,重點是督查救治關口前移落實得怎麼樣,在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上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武漢目前仍然是全國疫情流行中心,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決不可盲目樂觀、麻痺大意,不獲全勝不輕言成功。


河西雷丸片——戰時“超級”醫院

2月5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張笑 春和同事一起察看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健康報記者高翔攝


河西雷丸片感謝您的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