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建城两千三百年(二)

  辽阳(古称襄平)的始建,标志着东北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有效统辖的开始,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我们要搞清楚辽阳的建置史究竟是2300年还是2400年,必须要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武王灭商之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先后分封了大小70多个诸侯国,建立了以周天子为核心、诸侯分治、拱卫王室的奴隶制国家,史称“西周”。燕国的封地在今北京及河北的中、北部,都城在“蓟”(今北京房山区),燕的北部是被称作“山戎”、“东胡”的北方游牧民族。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的大小诸侯和睦相处共尊周室的统治格局大体稳定地维持了300年。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败,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酿成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的战乱局面,经过200多年的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为减少。到战国时期,终于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

  燕国,从西周初立国后,始终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弱小国家,因地处北方,远离战争频起的中原地区,才得以勉强自保。春秋战国时期,山戎、东胡和齐国分别对燕国构成了来自北、南两个方向的威胁。先有东胡骑兵南下侵扰,后有齐国军队攻城略地,迫使几度濒于灭国境地的燕国要么向齐国乞求保护,要么向东胡送人质,委屈求全地在两大强敌之间苟存。直到公元前3世纪初,被称为“中兴之主”的燕昭王在位时,燕的国势才为之一振,一举击败东胡、箕氏朝鲜和齐国,洗雪了几百年的国耻家恨,并在北方自西向东横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从此,燕国领地延伸到东北地区南部。可惜好景不长,燕昭王之后的几代燕王大都昏聩无能,很快断送了一时的强势。公元前227年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屡战屡败。公元前222年燕国最后一个城堡襄平被秦攻破,燕王禧成了秦军俘虏,至此燕国800多年的历史宣告结束。

  纵观燕国历史,唯燕昭王时北方五郡的开辟算作燕国的最大作为。五郡中辽东郡治所设在“襄平”,其时间已基本明确。

  为了加深对襄平及其统辖的辽东郡的了解,我们需要对郡县制作一点说明。郡县制,与奴隶制度下的世袭罔替的分封制有着本质的区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新生事物。春秋时期,秦、晋、楚等国相继在内地人口集中的地区设县,而在地方人稀的边远地区设郡,驻军设防。郡县平级,由国君委派官吏治理。这种设置直接将土地纳入国家的控制之下,彻底改变了大小诸侯逐级分封的统治格局,于是各国纷纷效仿。战国时期,随着边郡人口的增加,各国开始在郡下设县,开成郡、县两级行政建制。但郡县制的最终确定是在秦朝,此后成为两千多年我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建制的基本形式。(刘南方)


辽阳建城两千三百年(二)


辽阳建城两千三百年(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