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不踏實,家長應該怎麼辦?

曾經聽過一個初為人母的媽媽開玩笑:“自從當了媽,就沒睡過一個好覺。”一晚上要起來餵奶好幾次,還得經常起來哄睡突然大哭的孩子,有時候晚上都十一二點了大人都困得要死可孩子就是鬧騰的不睡覺……孩子不好好睡,當家長的也身心俱疲。

寶寶睡覺不踏實,家長應該怎麼辦?

你們家的寶寶有沒有出現過這些情況呢?

寶寶晚上入睡困難,

怎麼哄就是不睡覺;

睡得好好的,

半夜突然大哭起來;

一晚上得醒好幾次,

一會兒得換紙尿褲

一會兒要喝奶

一會兒乾脆就是鬧騰;

晚上睡得早,

但是凌晨三四點就醒了,

睡眠時間不固定;

……

寶寶睡覺不踏實,家長應該怎麼辦?

跟成年人一樣,嬰幼兒也會出現很多睡眠問題,比如難入睡、夜間多醒、夜間進食、睡眠週期提前和延遲(即睡得早、醒得早;睡得晚、醒得晚)等。每當孩子睡不好,父母總會憂心忡忡不知所措;同時孩子的睡眠不好也會直接影響到父母的睡眠狀態,有孩子的媽媽們總是抱怨睡不好覺,孩子的睡眠不分晝夜,連帶著父母也得時刻照顧,睡覺也不踏實。

如何才能讓孩子睡個好覺呢?

只有瞭解孩子的睡眠需求,找到適合他們睡眠的最佳時間,遵循孩子的睡眠節律並採用科學恰當的解決辦法,才能有效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給孩子和自己一個好的睡眠。

睡眠質量差,影響孩子正常發育

對嬰兒而言,睡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生長。因為只有熟睡之後,他的體內才能分泌較多的生長激素。另外,腦細胞的發育和完善幾乎都在睡眠中進行,良好的睡眠有利於腦細胞發育,對促進嬰兒智能發育十分重要。嬰幼兒睡眠質量直接關係到其未來發育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據研究,兒童在熟睡時比清醒時生長速度要快3倍。這是因為,在孩子入睡後位於大腦底部的腦垂體能分泌較多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的作用就是促進骨骼、肌肉、結締組織及內臟增長。因此,睡眠對於兒童不單純是休息,更是促進身體發育的催化劑。老人說“孩子是一邊睡覺一邊長個”,就是這個道理。在晚上10點至凌晨1點就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嬰兒睡眠不好或睡眠時間太短,生長激素就會分泌不足,這就會讓孩子矮於同齡人。而且睡眠不足的嬰兒反應能力、學習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引發語言及抽象思維功能缺陷。睡眠不足使腦疲勞長時間得不到恢復,將會導致反應遲純、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和理解力下降。嬰兒就會有過度壓力反應,表現的易怒、暴躁以及難以平靜。另外,睡眠不足還會使孩子的胃飢餓素分泌增加,抑制瘦素的分泌,導致孩子變得肥胖。

寶寶睡覺不踏實,家長應該怎麼辦?

睡眠是每個人正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孩子成長的最佳時間,良好的睡眠能調整體況,消除疲勞,有利於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髮育。但是在不同一年齡階段,對睡眠的時間要求是不一樣的。父母如果能夠理解孩子的睡眠需求,並且能夠認識到孩子的睡眠模式,就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第一時間尋求幫助。

不同年齡階段,睡眠需求不同

從出生開始,每個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睡眠需求和模式。睡眠模式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且改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儘管存在個體差異,但相同年齡的孩子有著相近的睡眠需求和模式。2015 年,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發布的一份報告,列出了不同年齡階段的睡眠時間。


寶寶睡覺不踏實,家長應該怎麼辦?

No.1 新生兒

在人生最初幾個月,睡眠模式有非常顯著的變化。在一天 24 小時裡,新生兒會經歷很多的睡眠週期。大多數會持續 0.5 ~ 3小時。新生兒由於無法分辨白天還是黑夜,所以他們在晚上也會多次醒來。大概 6 周左右,新生兒夜晚的睡眠週期會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多的規律睡眠模式開始出現。新生兒平均會睡 14.5 小時左右,正常的範圍是 10 ~ 18 小時。新生兒 50% 左右的睡眠時間是快速眼動睡眠。在這個時期,他們會經歷抽搐、咕噥,男孩子也有可能出現勃起,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2 ~ 12 個月大的嬰兒夜晚睡眠週期會變得越來越長。這期間,4 ~ 6 個月大的嬰兒可能會在晚上醒來,但是他們會自己繼續睡,不需要父母的干預。另外,兩個月左右的嬰兒會在 24 小時的時間裡小睡 2 ~ 4 次。1 歲以上的大多數孩子每天只小睡兩次。

新生兒可能會讓家中的每個人都失眠,尤其是父母。特別是夜間餵食的父母可能會睡眠不足。這是正常現象。父母可以通過幫助新生兒儘早培養正常的睡眠習慣來縮短這段時期,幫助於新生兒晚間長時間安睡。

①為新生兒制訂每天相同的睡眠時間表;

②形成與睡眠時間相一致的睡前常規;

③在新生兒昏昏欲睡但還未睡著時將其放到睡床上。

一旦新生兒在睡前學會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入睡,他們在晚上醒來時也可以自己睡著。

如果 1 歲以下的孩子的睡眠時間低於 10 小時或超過 18 小時,清醒時異常睏倦或反應遲鈍,或者在睡眠時發出很響的鼾聲,或者出現呼吸困難或阻塞,有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在如此小的年紀出現這樣的問題,可能是多種原因引起的,比如扁桃體腫大,或呼吸道不暢等。如果父母覺得孩子有異常,應該儘快帶他們去看醫生。如果孩子面色慘白或者發青,這是血氧飽和度低的一種表現,要立即送醫院就醫。

No.2 嬰兒

1 歲左右,孩子依然會小睡,但是大部分睡眠都在晚上。小睡通常也比較規律。他們一天通常睡眠 11 ~ 14 小時。3 歲左右,他們小睡的時間減少。而這個時期也是孩子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階段。

一歲大的嬰兒可能會出現一些嚴重的睡眠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胃絞痛。大約兩週大的嬰兒,10%左右會有哭鬧現象,每天都可能發生,原因不明。哭鬧可能會持續數小時,並且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這種行為通常是胃絞痛的信號。

兒科醫生經常用3條法則來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有腸胃感染:

①嬰兒持續哭泣時間3小時以上;

②每週出現3天以上;

③這種情況持續3周以上。

建立一個健康的睡眠模式至關重要。父母應確保嬰兒每天早晨大致在同一時間醒來,並且每晚大約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一些患有胃絞痛的嬰兒甚至在疼痛消失後也難以入睡,這可能與父母沒有幫他們形成正常的睡眠模式有關。這種情況下,父母即便難以忍受嬰兒的哭鬧,也千萬不要劇烈搖晃他們,這樣會對他們造成傷害。

No.3 幼兒

5 歲左右,孩子基本上就不需要小睡了。4 ~ 13 歲的孩子,每天通常比成年人需要多睡 2 ~ 3 小時。儘管對一個成年人來說7 ~ 8 小時的睡眠已經足夠了,但對孩子來說是不夠的。所有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理解,孩子從出生到青春期,需要比正常成年人更長的睡眠時間。

大多數年幼的孩子的睡眠都很規律,通常都會整夜安睡,因為他們的父母已經幫他們建立了正常的睡眠模式。但有些孩子會出現睡眠問題,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父母不在身邊時,孩子自己睡不著。

已經學會將睡眠與擁抱或搖晃聯繫起來的孩子,可能會很難獨自入睡。有些孩子會爬到父母的床上或堅持睡在父母的房間。如果這個問題在孩子小時候不能得到解決,就可能會產生長遠的不良影響,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到10多歲也不能單獨睡覺。

教孩子自己入睡的3個關鍵步驟是:

①睡前給孩子建立一套夜間流程。可能包括洗澡、搖床、給孩子唱歌,或者以講故事或睡前讀書的方式結束一整天;

②在孩子仍然醒著,但已經表現出瞌睡的跡象時,讓他們去自己的嬰兒床上或自己房間裡睡覺,這可以讓孩子們學會自己睡覺;

③孩子上床後,父母要離開房間。這是最困難的部分。如果孩子哭,父母應該等一會兒再進屋,進屋待的時間不要太久,不要抱、喂或搖動孩子。父母在進入孩子房間之前等待的時間應該越來越久。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會逐漸得知哭泣只會讓父母短暫探望,慢慢地他們會學會自己睡覺。

一貫堅持這樣做的父母通常會發現,在1~2周後,孩子會形成在規定時間睡覺的習慣。

孩子有睡眠問題時,他們的看護人通常也會失眠。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可能產生睡眠問題,只是問題會有所不同。孩子的看護人幫孩子解決睡眠問題後,自己也可以更好地入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