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前他就是正军级,张国焘当过他的副手,开国大典时他最先讲话

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林伯渠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后,由孙中山指定,林伯渠担任了第一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

1925年8月,林伯渠递补为国民党中央常委,成为三名常委之一,位居国民党的领导核心。

1926年,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林伯渠再次当选为中央执委、常务委员,兼农民部长。任职期间,林伯渠代表国民党农民部,聘请时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的毛主席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当时,林伯渠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为何这么高?

这是因为林伯渠的革命资历太深了。

林伯渠是湖南常德临澧县人,生于1886年,与朱德、董必武、谭平山同龄。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赤坂区成立时,林伯渠就参加了这次会议(林伯渠是1904年春天赴日留学的),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与孙中山的关系非常好。(1925年,孙中山去世,林伯渠扶柩至北京碧云寺。)

1920年8月,林伯渠经李大钊推荐、陈独秀介绍,加入了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孙中山见共产国际代表以及李大钊、陈独秀,都是通过林伯渠联系的。

林伯渠在军界的地位也很高。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只有八个军,而林伯渠就是其中第六军的党代表(军长是程潜)。也就是说,在我军建军之前,林伯渠就是正军级干部了。

建军前他就是正军级,张国焘当过他的副手,开国大典时他最先讲话

林伯渠(左)与毛主席、陈云在一起

我军建军之始的南昌起义,林伯渠也参加了,担任革命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主席。林伯渠后来忆及这段历史:“英雄城市首南昌,火种燎原不可当。棋争一着局全活,风识正邪帆好张。”

南昌失败后,受党中央派遣,林伯渠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2年冬,林伯渠回国,1933年3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并于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在中央苏区,林伯渠与徐特立、董必武、、何叔衡、谢觉哉被尊称为“苏区五老”。

谢觉哉同志在中央苏区时期,与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和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被尊称为“苏区五老”。

苏区“五老”中之所以没有吴玉章,是因为吴玉章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派往苏联学习和工作,当时并不在国内,直到1938年4月才回国到了延安。此时,何叔衡早已牺牲,于是林伯渠、徐特立、董必武、吴玉章、谢觉哉又被称为了“延安五老”。

“苏区五老”中,何叔衡年龄最大,他生于1876年,比林伯渠大整整十岁。由于受王明“左”倾路线的排斥,何叔衡与瞿秋白一同留在了根据地,没能参加长征。在与战友分别时,何叔衡将二女儿为他编织的毛衣送给了林伯渠,供他在长征路上御寒。林伯渠特写了《别梅坑》一诗,其中有四句是:“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诗,写得真好。

长征路上,每次行军,林伯渠总是一手提小马灯,一手拄着那根从瑞金带来的拐杖,照顾着同志们。红军女战士李坚贞回忆说:“他的小马灯从来不个人占用,一定要把光亮照着大家。”

长征到达陕北后,林伯渠先任中央政府财政部长,继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一职,林伯渠一直当到了1949年。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告正式成立,林伯渠、张国焘、秦邦宪、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郭洪涛、马明方、高岗等9人为边区主席团成员,

林伯渠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张国焘是副主席。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林伯渠领导边区军民,积极贯彻中央的十大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领导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

在陕甘宁边区,惩贪条例得到坚决彻底的执行。1937年至1938年短短两年时间里,边区司法部门就判处了180起贪污腐化案件。

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肖玉璧案。肖玉璧是老红军,作战英勇,身上有90多处伤疤,可谓劳苦功高。在他养伤期间,毛主席见他骨瘦如柴,特批将每天供应自己的半斤牛奶让给他喝,为他增加营养。上级认为肖玉璧是有革命觉悟和革命贡献的可靠老战士,便安排他担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谁知肖玉璧上任之后蜕化变质,贪污公款3050元,根据惩贪条例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区高等法院依法判处肖玉璧死刑。而肖玉璧自恃对革命有功,向毛主席写信,请求念他过去作战有功,希望能让他上前线,在战场战死。为慎重起见,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带着肖玉璧的信面见毛主席。毛泽东询问了肖玉璧贪污的数额,并征求林伯渠的意见。林伯渠回答道:“目前干部队伍贪污腐化犯罪占案件总数的百分之五,这股风非刹住不可!”毛主席当场表态:“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

《解放日报》专门就此案发表评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允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杂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这种语言风格,一看就是出自毛主席之手。

经过林伯渠等人的数年努力,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当时中国最廉洁的政府。

建军前他就是正军级,张国焘当过他的副手,开国大典时他最先讲话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林伯渠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中央让年岁大的老同志东渡安全地区,林伯渠认为他是边区主席,应当留了下来与陕北人民共渡难关。于是他就留在了陕北,后于1948年12月12日才告别陕北,抵达了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

胡宗南进攻延安时,林伯渠的儿子林用三当时正在干部子弟学校读小学,他以为父亲会来接自己转移。结果父亲并没有来接,而是让警卫员送来一些边区币,并转告他,要听老师和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话,希望他争当转移中的行军模范。7岁的林用三谨记父亲林伯渠的嘱咐,硬是用双脚走完了2000多公里的路程。在行军途中,他还参加了儿童团,被评为行军模范。第二年,父子重逢,林伯渠高兴地说:你长大了,懂事多了!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林伯渠作了新政协筹备工作报告,并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在10月1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林伯渠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下午3时,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成为第一个在开国大典上讲话的人。

建军前他就是正军级,张国焘当过他的副手,开国大典时他最先讲话

林伯渠和夫人朱明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林伯渠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59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林伯渠再次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60年5月29日,林伯渠病逝于北京,享年74岁。(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