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為什麼是文學史上的奇葩


詩經為什麼是文學史上的奇葩


名稱由來

《詩經》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一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因為後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

產生年代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為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生地域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佈在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經文史專家考定,《詩經》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後產生的。

《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部分描寫農業生產。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時期的產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關於《大雅》這十八篇的創作年代,各家說法不同:鄭玄認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時代的詩,《生民之什》從《生民》至《卷阿》八篇為周公、成王之世詩。朱熹認為:“正《大雅》……多周公製作時所定也。”但均認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詩。

《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

《魯頌》和《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句意:孔子說:為什麼不學詩呢?學詩可以激發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團結群眾,可以抒發不滿。近可以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王;還可以多知道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風”是各諸侯國的樂調:

《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一些地方(齊、韓、趙、魏、秦),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是經過潤色後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藝術價值也是最高的。

“雅”是宗周地區的正樂:

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佈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為貴族所作,小雅為個人抒懷。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穀風、何草不黃等。

“頌”是宗廟祭祀之樂:

頌是祭祀用的宗教音樂,內容為讚美神靈,祖先的功德。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

一般認為風、雅、頌是詩的分類和內容題材;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 。其中風、雅、頌是按不同的音樂分的(詩經其實就是歌詞),賦、比、興是按表現手法分的。

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誌,也開啟了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關於賦、比、興的意義,歷來說法眾多。

簡言之,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相當於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

例.《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讀作fú yǐ,即車前草


詩經為什麼是文學史上的奇葩

採了又採車前子,採呀快去採了來。採了又採車前子,採呀快快採起來。

採了又採車前子,一枝一枝拾起來。採了又採車前子,一把一把捋下來。

採了又採車前子,提著衣襟兜起來。採了又採車前子,別好衣襟兜回來。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

例.《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譯文:手像春荑好柔嫩,膚如凝脂多白潤,頸似蝤蠐真優美,齒若瓠子最齊整。


詩經為什麼是文學史上的奇葩


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現在的象徵,以情寓於象中。

例.《衛風·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就是興。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在文學史和文化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不學詩,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突然想到了老版《三國演義》中,劉關張結拜時候,關羽文采斐然,滔滔不絕,而張飛只能在一旁說:俺也一樣)”《詩經》以其豐富的內涵與深刻的思想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無比生動的社會歷史畫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是綻放於世界文學巔峰之上的藝術奇葩。

後記:

最近打算好好學習閱讀詩經,在此算是給自己學習前做個功課吧,至於為什麼想要學習詩經等東西,特別贊同一句話就是:有用的知識是讓你活著,無用的知識讓你活的更美,但真的就是無用的知識嗎?七堇年在《塵曲》中寫道“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意思是“凡是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便穿著草鞋也要前往。生命猶如逆行之旅,即便一葉扁舟也要向前”,心之所向,如同徐霞客一人走遍中國大好河山,風餐露宿,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做這件事;心之所向,如同英國探險家馬洛裡在回答記者的問題:“你為什麼要去攀登?”他回答“因為山就在那裡。”;心之所向,如同《月亮和六便士》中思特里克蘭德放棄優裕美滿的生活只為追尋內心真正渴望的畫一樣

2019讀了很多書,但是影響最深的兩本應該還是《月亮與六便士》和《明朝那些事》了,2019馬上要結束了,你們是否找到了讓自己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東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