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為何死前要吃一口燒餅?

Devon000


看歷史不要相信野史,野史只是歷史的一個補充和附會。歷史上的劉伯溫並非你想象的那麼牛逼。“什麼前世諸葛亮,後世劉伯溫”都是扯淡!

既然說劉伯溫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怎麼就沒看透朱元璋是一個冷酷的皇帝?怎麼沒算到自己被他害死的結局?

說實話,真實的劉伯溫(1311~1375)年輕時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最高官職不過是元朝的一個縣令。

劉伯溫是元朝青田縣南田鄉(今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從小聰慧,12歲考中秀才。14歲即赴省府讀書,學習努力刻苦,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古代這樣的人不鮮見)

元統元年(1333年),劉伯溫趕往元大都參加會試,金榜題名,考中了進士。這一年劉伯溫22歲。



劉伯溫踏入仕途的時間點沒“算”對,此時正值兵荒馬亂、戰火紛紛的元末。朝廷哪顧得選官,因此劉伯溫在家閒賦了三年。

公元1336年,25歲的劉伯溫才被元朝政府選授為江西高安縣縣令。他在基層一干就是5年,在任上兩袖清風,他的座右銘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位卑不敢忘國。”

劉伯溫剛正不阿,稜角有餘,圓滑不足,勢必得罪了一些權貴。

伯溫受到了貪官汙吏的彈劾,面對腐敗的官場,潔身自好的他憤然辭官,之後返回了青田縣。

古語云:“三十而立”。30歲正是人生黃金時代,正是為國家效力的時候,然而,元末的黑暗統治卻不給伯溫機會,伯溫就像當初的諸葛亮一樣,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



難道劉伯溫和諸葛亮一樣,在等待一位明主“三顧茅廬”嗎?

公元1360年,正是元末群雄爭霸的時候,元朝行將就木,誰來執掌牛耳?

朱元璋和強大的漢王陳友諒的火拼達到了白熱化。誰勝出誰來當皇帝。(秦失於鹿,群雄逐之,得之得天下!)

此時朱元璋招賢納士,請劉伯溫出山做了自己的謀臣。這一年劉伯溫50歲。

換言之,劉伯溫在“知天命”時才輔佐了朱元璋。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稱帝后,為何只授了劉伯溫一個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低級官職的原因。伯溫出道太晚,想當年諸葛亮27歲就做了劉備的軍師。

假如劉伯溫功高蓋世,輔佐老朱經過8年的時間建立了大明,至少得封個丞相吧?(腦補諸葛亮)。別給我說劉伯溫不慕權勢,如果他像漢朝張良那樣急流勇退,也就不會被朱元璋的“新貴”胡惟庸害死了。你說是不?



歷史說明一切,從老朱稱帝開始(此時劉伯溫58歲),到劉伯溫去世(64歲),僅6時間就被朱元璋默許下毒毒死了。伯溫到死也不過是個誠意伯,俸祿只有240石,假如他功高蓋世,怎麼也得封為公吧!(公、侯、伯、子、男),想想和老朱一起打拼的徐達、胡大海等人,哪個沒封“公”?

劉伯溫在明朝只做了6年的官,最後被朱元璋選中的新丞相胡惟庸下毒毒死了,臨死前,劉伯溫向兒子要了一個燒餅,對著燒餅狠狠咬了一口,為何臨死前他要吃一口燒餅呢?

(以下皆為傳說)原來劉伯溫曾為朱元璋寫過一本讖書,名叫《燒餅歌》,劉伯溫臨死前吃一口燒餅和這事有關。

寫《燒餅歌》這本書的起源是這樣的:有一天,剛做了皇帝不久的朱元璋召見劉伯溫,他想考考老劉,於是提前把咬了一口燒餅扣在了碗下。



劉伯溫來到朱元璋的面前,老朱一指碗,說道“軍師知道這裡面是什麼嗎?”劉伯溫心中暗罵:“我的眼又不是x光射線,我咋知道呢?”如果這樣說顯得自己沒有水平。於是老劉眼珠一轉,計上心頭。

原來伯溫知道老朱早上愛吃燒餅,飯碗下面還能扣什麼呢?劉伯溫搖頭晃腦,掐指一算。朗聲說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燒餅也。

朱元璋一聽哈哈大笑道:“果然神人也,堪比姜子牙和諸葛亮”。既然你知過去未來,你就為朕算算,大明江山有多久?傳多少代?

這次劉伯溫犯難了,於是對老朱說。“陛下,天機不可洩露,臣恐言語有失,冒犯陛下”。老朱說“恕你無罪,儘可敞開心扉”。

這才引出了《燒餅歌》一書的問世。



《燒餅歌》書中從明朝一直推到了大同世界,劉伯溫的《燒餅歌》和姜子牙的《乾坤萬年歌》,諸葛亮的《馬前課》,袁天罡和李淳風的《推背圖》並稱於世,《燒餅歌》一書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讖書之一。

劉伯溫一看推辭不過,於是對老朱說:“臣的答案只有4個字”。朱元璋一聽,急忙問道,“哪4個字?”劉伯溫答道:“萬子萬孫。”

朱元璋聽了哈哈大笑,心想,這“萬子萬孫”不就是千秋萬代嗎?這說明我大明江山永傳萬世。朱元璋一高興,當場賞了劉伯溫1萬兩銀子。

劉伯溫臨死前想起了這件事,既然你朱元璋如此不仁不義對待我,默許胡惟庸下毒毒死我,我要破了你的“萬子萬孫”這句讖語。

“萬子萬孫”最初是劉伯溫保佑大明江山永傳萬代的讖語,劉伯溫臨死要打破這個局。



他掐指一算,只要把一個完整的燒餅咬一口,明朝圓滿的結局就破了,這就是劉伯溫臨死前為何非要吃一口燒餅的原因。

劉伯溫狠狠咬了一口燒餅,註定了明朝亡於“萬曆子孫”的格局。

明朝命理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由原來的千秋萬代,最後亡於萬曆的兒子朱常洛及他的兩個孫子——“超級木匠”朱由校和“苦命天子”朱由檢之手。大明江山傳到“萬子萬孫”戛然而止。

結語:這不能怪劉伯溫,誰讓朱元璋做人不厚道呢!


秉燭讀春秋


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宮裡吃燒餅,剛咬了幾口,就有奏報說劉伯溫來了。

都說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朱元璋想看看劉伯溫能掐指會算到什麼程度,於是將吃過的燒餅用大碗給蓋住,他想以此考考劉伯溫。

劉伯溫一到,朱元璋便拉著劉伯溫的手說:都說先生能掐會算,你可知我這大碗下面是什麼東西?

其實朱元璋愛吃燒餅的事兒沒幾個人不知道,加之滿屋子的燒餅味兒,這根本不用掐指算,就知道,劉伯溫向來細緻,看見朱元璋牙縫子裡還有燒餅渣渣呢。就說:

金龍咬過一彎月。

朱元璋問:怎麼講?

劉伯溫說:皇上剛剛在吃燒餅,才下口呢。

朱元璋聽著劉伯溫說自己是一金龍,心裡高興,哈哈大笑起來說:先生真是不凡。朕能得先生助我,真是天賜良臣啊。既然先生如此神算,那請先生算算我朱明王朝國祚多長?

這可是一個難題啊,劉伯溫就算在世神仙,也難以答對啊。於是他跪在地上說:皇上,天機不可洩漏。若是洩露了天機,臣死期即至。

朱元璋道:我堂堂天子,可以賜你丹書鐵券,免於一死。

於是,就有了洪武帝朱元璋與劉伯溫一問一答的《燒餅歌》,其中很多內容精確的預測到了後世發生的事,可謂天書一本啊。且列舉幾句如下:

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
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

北方胡虜殘生命,御駕親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諫,舊靈遮掩主驚魂。
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
相送金龍復故舊,靈明日月振邊疆。

說的是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還有個禿頂和尚姚廣孝。再如:

天下飢寒有怪異,棟樑龍德乘嬰兒;
禁宮闊大任橫走,長大金龍太平時;
老揀金精尤壯旺,相傳崑玉繼龍堂;
閹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

說的是魏忠賢和客氏亂政。還有:

"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傑總無春;
戊子已醜亂如麻,到處人民不在家;
偶遇饑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

說的是李自成起義和吳三桂。諸如此類含蓄的預測一直說到滿清。

這都是不是真的呢?很顯然,這是後人編造的故事,千萬不可相信劉伯溫真有這本事,後世對劉伯溫的誇讚言過其實。

故事接著往下講:劉伯溫是個心直口快的諫臣,因為捲入到淮西和浙東集團的政治鬥爭,辭職回家,一病不起。臨死之際,劉伯溫叫家人烙了一張燒餅,吃了兩口,並囑咐兒子一定將此事奏報朱元璋。

為何他一定要讓家人奏報朱元璋呢?因為他想提醒朱元璋,《燒餅歌》含蓄,希望朱元璋能夠解其中之意,對很多事情防範於未然。關於繼承人的問題就是其中一件。


青燈問史


劉伯溫的一生,似乎和“燒餅”結下了不解之緣。猜中朱元璋碗裡的“燒餅”,坐實了他“神算”之能;一首《燒餅歌》,成就了他預知未來的神通;臨死前又因吃一口“燒餅”,免遭客死異鄉,終得落葉歸根,並保全了家小。

據說,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聞知劉伯溫、宋濂等人有大才,隨禮聘而來。但他又擔心劉伯溫的才名傳言和真實才能名不副實,便心生測試之念。一天,朱元璋剛咬了一口燒餅,就聽內監來報,劉伯溫求見。隨靈機一動,心生一計,將咬了一口的燒餅放進碗裡,並用碟子蓋上。

這時,朱元璋笑著對走進來的劉伯溫說:“你猜猜這個碗裡是何物,如若猜中,我便會如同劉備對待諸葛亮那樣信任並重用於你。”

劉伯溫看了一眼碟子蓋住的碗,眉頭微皺,心中便有了結果,隨之胸有成竹道 :“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聞聽這言,朱元璋大驚:“先生,真神人也!”

後來,朱元璋便對劉伯溫倍加寵信,在平定張士誠、陳友諒以及北伐中原等重大軍事上,多采納劉伯溫的謀劃,從而一統天下,建立大明王朝。也因此,民間流傳有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劉伯溫”的說法。

但是建國後,朱元璋又開始擔心起了大明的國運,所以又向劉伯溫請教,這才引出了那首精準預言800年之後的《燒餅歌》,全文共有一千九百一十二字,由四十餘首隱語歌謠組成。

例如:“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暗指燕王朱棣起兵謀反;“八千女鬼亂朝綱”,合成一個“魏”字,暗指魏忠賢欺主專權;“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暗指李自成造反;“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暗指大明遇到大順亡國,崇禎煤山上吊;“偶遇饑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暗指明末農民起義,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等。

只是,當朱元璋看到《燒餅歌》後,卻感到脊背陣陣發涼,對劉伯溫愈加忌憚,隨心生殺機。

因此,當朱元璋看到胡惟庸與劉伯溫矛盾頗深,便想借助心胸狹隘的胡惟庸之手來除掉劉伯溫。果然,到了1375年5月,生病的劉伯溫吃了胡惟庸安排的太醫送來的湯藥,身體更感不適,病情愈加嚴重,特向朱元璋上書,請求回鄉養病,並隨書呈送一塊自己吃過一口的燒餅。

當朱元璋看到這塊咬過一口的燒餅後,想起劉伯溫當初“猜燒餅”時的情形,而心生愧疚,當即准許劉伯溫回鄉養病,還特遣官員一路護送。接著,劉伯溫就在長子劉璉的陪同下,平安返回了家鄉。他自知已難活命,隨拒絕了親人和鄉里為他請來的郎中診治。因為,傳言胡惟庸曾命太醫在劉伯溫的湯藥中加進了毒藥,本就難以活命。當月16日,劉伯溫便因病(有說中毒)身亡,死後葬於青田縣南田鄉夏中之原。

假如,劉伯溫臨死前沒有吃那一口燒餅,也沒有送給朱元璋,不但自己會客死異鄉,可能還會連累到家人。因為,朱元璋對待猜忌的功臣,可都是本著“除惡務盡”的原則。例如:胡惟庸案和藍玉案。

雖說劉伯溫因“燒餅”名揚天下,而又因“燒餅”黯然落幕,或許有人認為他智謀不足,連給自己謀劃一個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都做不到。想想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還不是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可見,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自己的命運又被別人掌控之時,也就如同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已難逃脫“我為魚肉,人為刀俎”的命運。因為,一切取決於持刀者的心情,心情不好,手起刀落,性命不保;心情好,也許可多活幾日。

但是,無論是劉伯溫臨死前要吃一口燒餅,還是猜出來朱元璋碗中的燒餅,或是流傳的《燒餅歌》等燒餅事件,多出現於民間傳說或野史,而在正史上並沒有記載,因此是不可信的。


祥子談歷史


1375年,65歲的劉伯溫感染了風寒,身體不好。朱元璋派右丞相胡惟庸帶御醫前去探望以示關心。他照單抓藥,可是病情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嚴重。他自知已時日不多,因此臨終前要吃一口燒餅。

因為他慪氣呀!慪什麼氣呢?

想當初我為什麼要去測中朱元璋吃的是燒餅呢?為什麼要寫《燒餅歌》。如今我劉伯溫將死於燒餅之禍。真是悔不當初呀!今唯有將燒餅吃到肚子裡去而後快,讓燒餅隨自己一起死去吧。

劉伯溫越想越來氣。

劉伯溫考中進士後成為元朝官員,但官場黑暗腐敗,道之不同,不與謀,故而辭官隱居。

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禮賢下士,劉伯溫激情回報,八月十五殺敵軍,起兵滅元定金陵!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幫老朱平定張士誠,陳友諒,北伐中原定大計,奏請設立軍衛法,肅正綱紀,上諫建都鳳陽,終助老朱奪取天下。故有流傳於民間的“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之美言。

可是大明建立後,開國皇帝之病也就顯現出來了。多疑的老朱大封功臣時,只把劉伯溫排在第36位,封為“誠意伯”,別說公爵,連侯爵都沒有。劉伯溫知道老朱心裡的思路,因此劉伯溫於洪武四年,請求居鄉,隱形蹈跡,唯飲酒弈棋,口不言功,不幹朝政。


請辭當天早上,老朱正在吃燒餅,忽聽劉伯溫覲見,於是把咬了一口的燒餅用碗扣上。等伯溫進來後,老朱說“常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裡為何物?”劉伯溫思索片刻說道:“疑似日兮疑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故為燒餅。”老朱聽了佩服不已。

燒餅引來殺身之禍。

於是朱元璋讓劉伯溫預測明朝的未來,劉伯溫深知此等事不能亂說,否則會引來殺身之禍,便向老朱要了一塊免死牌後,寫下了《燒餅歌》,預言了500年後的事情。


裡面預言了土木堡之變等等,比如:“八千女鬼”合成一個“魏”字,意指魏忠賢,只恐燕子飛來,指的是燕王朱棣謀反,等等……

朱元璋研究了多日《燒餅歌》,看出了其中一些奧妙,不禁後背發涼,因此動了殺機。

所以劉伯溫悔不該當初,是“燒餅”引起了殺身之禍,於是死之前吃一口燒餅。

期待關注!歡迎評論。


史裡淘聲


說到劉伯溫,很多人都知道他能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在民間形象和諸葛亮差不多,至於他的死,民間也有很多說法,相傳他在死之前要吃一口燒餅,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承載著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段慢慢長路中有很多能人志士、有勇有謀的人不斷湧現出來,說到神機妙算、未卜先知我們就會想到劉伯溫。

劉伯溫自幼聰明但年少不得志,他也曾跟隨過別人,因不被重用就隱居了,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也是非常尊重和賞識有才能的人,於是經人介紹後他認識了劉伯溫這樣一個儀表堂堂、滿身正氣的人,再加上兩個人多次交流以後,朱元璋覺得此人可以重用,於是劉伯溫就成了朱元璋非常得力的助手。


果不其然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劉伯溫展現出非常過人的軍事才能,後來在治國上劉伯溫也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劉伯溫非常瞭解朱元璋的為人,於是就急流勇退,自行辭官隱退了下來,但是還是遭到了胡惟庸的陷害,劉伯溫自知時日不多,所以在臨終前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要吃一口燒餅,而劉伯溫為何要在死之前吃燒餅呢?

原來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眾所周知他曾寫過一本預測書叫做《燒餅歌》,這本書詳細記載了明朝之後800年將會發生的重大事件,而劉伯溫之所以會在臨死z前要吃一口燒餅,就是為了告訴世人,自己的預言一定會成真的,希望世人能早一些做好準備。


劉伯溫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並非空穴來風、空口無憑的事情,因為朱元璋曾經通過一個小小的測試確認了劉伯溫的能力。

有一次朱元璋拿燒餅咬了一口,用碗扣住,讓劉伯溫猜裡面是什麼,劉伯溫不加思索就說裡面是金龍咬過的東西,像太陽又像月餅,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皇帝就是龍的化身,劉伯溫說是龍吃過的,就等於說是皇上吃過的,朱元璋聽後覺得很舒服。

既然劉伯溫知天文地理,能掐會算,又有預測能力,朱元璋就想讓劉伯溫預測一下明朝的未來,劉伯溫深知這樣的事一句話說不好,就會遭來殺身之禍,於是就向朱元璋要了一塊免死金牌才敢預測,如此也就寫成了這本有名的《燒餅歌》,寫了明朝開始之後800年所要發生的大事件。


皇帝是無情的,特別是朱元璋權力慾與猜忌心又非常嚴重,胡惟庸在朱元璋的默許下,下毒傷害劉伯溫,胡惟庸來過之後,劉伯溫就抱病去覲見了朱元璋,稟告了御醫探病吃藥後,病情更加嚴重的事實,朱元璋心知肚明,輕描淡寫的寬慰了幾句。

劉伯溫回家之後,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也明白皇帝想要自己的命,就不再吃藥了,65歲便去世了,至於死前吃一口燒餅,在正史上並沒有記載,或許是野史中的故事,可能是有些人熟悉劉伯溫的《燒餅歌》,就與燒餅聯繫起來了。







遺產君


劉伯溫為什麼死前會吃一口燒餅?因為劉伯溫與朱元璋之間有一個關於燒餅的故事,死前咬一口燒餅,一來提醒朱元璋,自己與他的舊情以及為大明江山立下的功勞,讓朱元璋善待他的家人;二來就是自己與燒餅間的淵源。



據說劉伯溫與朱元璋之間有個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天,朱元璋心血來潮,想要考考劉伯溫的預知能力,就把一個燒餅咬了一口,然後用碗蓋起來,叫劉伯溫猜一下里面到底是什麼東西。劉伯溫答道:這個東西一半像太陽,一半像月亮,被真龍咬了一口。全中!朱元璋從此認可劉伯溫的能力,重用劉伯溫。那麼劉伯溫在臨死前吃一口燒餅,這個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一個缺口燒餅得到重用,改變人生軌跡。同時也在暗示朱元璋自己以前為他打下江山所做的汗馬功勞。



另外,通過一個燒餅,劉伯溫編了那首為人稱道的燒餅歌,預知了800年後的朝代更迭,當然是否真有這樣的神預測,這裡就不作深究了。可能也因為有這樣的能力,朱元璋始終對他不放心,劉伯溫申請退休後,回到老家養老,最後還是被朱元璋召回了京城,客死他鄉。



劉伯溫死前咬一口燒餅,不管是出於怎樣的原因,都能肯定燒餅在他的人生中有著重要意義,不然為何臨死了還要掙扎著啃燒餅呢?也許也有可能因為餓了吧!


瘋狂電磁爐


劉伯溫是中國歷史上被神化得最厲害的一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有計謀,能推算,更會預知未來,他已經不是人了,而是神。一看題目所問的劉伯溫為何死前要吃一口燒餅,就是野史杜撰,試問劉伯溫去世時吃什麼東西是誰傳出來的,有那本史書有明確記載,即便是他兒子關於對他父親懷念的文章估計也不會記錄他父親死前要吃一口燒餅的事情。


之所以野史會如此記錄,說白是為了更進一步神化劉伯溫罷了,因為世間所流傳的《燒餅歌》是朱元璋與劉伯溫君臣之間的你一言我一語,預言大明江山的未來,甚至是幾百年之後的事情。後人根據君臣之間的對話整理成書為《燒餅歌》,起因就是朱元璋讓劉伯溫猜自己桌上碗中扣的是那種東西,因為碗中扣的是板塊燒餅,所以因板塊燒餅印出來的對話,所以後世將這本書叫《燒餅歌》,尤其是其對於明朝萬子萬孫的預言。

朱元璋畫像


實際上就《燒餅歌》本身就非常的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疑問!

【1】劉伯溫如此牛,為何當初在朱元璋請他出山的時候他是拒絕的態度。

既然劉伯溫能夠預知未來的事情,那麼當朱元璋請他出山的時候,他就能夠通過朱元璋的面相和言談舉止可以看出他是帝王之相,能夠建立新的帝國,如此牛人作為劉伯溫他為何要拒絕呢?他自身在元朝也是走仕途的,為何遇到能夠推翻元朝建立新王朝的朱元璋反而拒絕呢?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和劉基


【2】劉伯溫如此牛,在輔佐朱元璋之後為何不用自己的預言來規避朝中一切對自己不利的事項。

以劉伯溫預測幾百年的能力來說,對於朝中的一切事情的掌握和預判簡直是小兒科的事情,那麼他就完全可以依靠這種能力來規避一切對自己不利的事項,甚至可以說主動出擊將對自己不利的事項提前消滅在萌芽之中,以成功保全自己不受排擠,但他並沒有做到。

影視劇中的劉基


【3】劉伯溫如此牛,為何不能保全他的後代。

如果劉伯溫預言精準,他看到了大明王朝的未來,而自己又不能當著朱元璋的面說明情況,如果說出實情則性命不保,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何對自己的後代的命運不提出規避的意見呢?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預判到在自己去世後,兩個兒子的命運結果,但是他並沒有對兩個兒子如何規避最終惡果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在他死後,最終他的兩個兒子最終結果也是蠻悲慘的。


所以說,劉伯溫作為一位謀士,他確實具有很高的才能,他看的事情比別人看的深一些、遠一些和全面一些,考慮事情也是非常周到,但是遠遠達不到那種似神非人的境地,只不過後世的一些小說家或者筆記作者,為了增強自己小說、筆記的吸引力,故意對劉伯溫的故事進行了加工再加工,使得劉伯溫不斷失去了本來的面目,最終達到了神人的狀態。而所謂的劉伯溫死前要吃一口燒餅,正是為了呼應他的那本所謂的《燒餅歌》,也許在劉伯溫吃最後一口燒餅的時候,還在為幾百年後的大明江山感到憂慮吧!



那是在提醒朱元璋,曾經問過他明朝的江山如何,許過劉伯溫免死金牌後寫的《燒餅歌》。意思是讓皇帝說話算話。

對於劉伯溫的死,民間一說是:劉伯溫知道皇帝想除掉他,借胡惟庸下毒裝死,瞞天過海,回鄉不允許家人請醫生醫治,假借中毒死亡,藉故逃生,家裡老少都被矇在鼓裡。這樣保全了家人,自己也留得一條活命,從此隱名埋姓流落他鄉,直至終老沒再與家人聯繫。他家鄉那個墳墓實際上只是個衣冠冢。以致於這段故事後來也不可能在歷史裡出現了。劉伯溫跟著朱元璋鞍前馬後,皇上的為人,他很瞭解。從火燒慶功樓的時候,他能夠救了大將徐達,在皇帝不待見他的時候,他也一定會早想到自己的下場是什麼,因此,當發現胡惟庸給他下了毒,他就藉故告老還鄉,讓家人為他料理後事。保全了家人,自己也死裡逃生。這是幾年前我去蘇杭那邊旅遊的時候,聽導遊講解的這段故事。


o8o8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曾經出現過很多卓爾不群、博通古今、神機妙算的奇人。要說神機妙算其中劉伯溫絕對算其中一個。他精通象緯之學,有未卜先知的才能。

在劉伯溫死之前有一個很奇怪的請求,就是要吃一口燒餅。這是為什麼呢?

劉伯溫曾寫過一首燒餅歌,相傳這首歌預言了未來800年會發生的事。據現在學者分析解讀後發現確實精準的預測了很多明朝和清朝甚至到現代的歷史變故,讓人匪夷所思。

而劉伯溫死前咬一口燒餅就是為了提醒朱元璋《燒餅歌》的內容。關於這首神秘的燒餅歌,這裡給大家解讀一下。

燒餅歌的由來

有一次朱元璋在內殿吃燒餅,剛咬了一口劉伯溫就前來覲見。於是朱元璋靈機一動,用碗遮住燒餅問道“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 劉伯溫回答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這碗中之物是燒餅。對劉伯溫的神通,朱元璋讚歎不已,於是讓他推測明朝的國運。君臣二人的對話被記錄成文字,被稱為《燒餅歌》。

燒餅歌的內容

燒餅歌全文1900多字,其中有40多首預言歌謠。其中文字像謎語一般晦澀難懂。推測了從明朝初期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國運。也就是說它不僅預測了明朝後續的300多年,也預測了清朝的興起。最為神秘之處是甚至預測了清朝民族之間的爭鬥導致國家分裂,然後民國的興起 共產黨跟國民黨的爭鬥和最後的國家大一統。

燒餅歌預測內容

1. 燕王篡位

劉基預測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朱元璋死之後,燕王朱棣篡位。他提醒朱元璋“臣見都城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只恐燕子歸來”。燕正是指的燕王,朱元璋死後燕王篡位。

2. 明朝內亂、清朝崛起

“閹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

這是歌詞裡的一句,看上去很奇怪,毫無章法。但用拆字法一看便能看出深意。女鬼加一起就是魏字,說道魏我們就知道了閹人魏忠賢。

“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戎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傑總無成,戊子己肚亂如麻。到處人民不在家。偶遇饑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

木下一了就是李字,目上一刀就是自,一戎丁。這不就是李自成嗎?平安鎮守好桂花更好理解就是平西王吳三桂了。

3. 清朝的滅亡

“草頭加上石頭女,又抱孩兒作主張”

說的是慈禧太后抱著光緒皇帝垂簾聽政的事。

4. 八國聯軍侵華

“四面八旗難避日,遼陽思念舊家鄉”

指的就是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而光緒帝逃亡熱河後思念家鄉。

當然在當時朱元璋並不沒有想那麼遠,也看不出其中的深意。所以也沒有太重視。這首《燒餅歌》被解讀後確實讓我們大吃一驚,到底是誤打誤撞還是真的奇門異術呢?如果是誤打誤撞未免也太巧合了一些。如果是真的,那麼劉伯溫可真是奇人,既然劉伯溫這麼厲害怎麼就預測不到自己的死呢?

也許是因為再有才能的人也逃不過生死,劉伯溫雖是預言者但他並不能改變歷史,也無法改變朱元璋之後殘暴,即便是他也無法改變命運的安排吧。


歷史湮滅的足跡


劉伯溫——明朝開國功臣,以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著稱,人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劉伯溫雖然曾經是元朝官員,但是後來投靠朱元璋,一直在為他出謀劃策。它的作用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左臂右膀。

但是民間常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代王朝處理開國大將,基本上都是一個頭痛的事情。好一點的可以杯酒釋兵權,差點的只能趕盡殺絕了。

當時征戰陳友諒時,劉伯溫還救過朱元璋一命。但今非昔比,朱元璋是君,而劉伯溫只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洪武八年,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御醫探望。據說劉伯溫自從喝了胡惟庸帶來的御醫開的藥後身體卻每況日下。劉伯溫跟朱元璋談起了此事,但朱元璋卻冷漠回應,使得劉伯溫甚是寒心。

當年同自己九死一生救的君皇,如今對自己也不過如此,加上劉伯溫早已揣測到朱元璋定是對自己起了疑心,之後便拒絕吃藥。

劉伯溫在臥床期間,還命自己的長子劉鏈在自己死後一定要將天書(《燒餅歌》)奉送給朱元璋,又對自己的兒子教以處國之法、忠君之道。


劉伯溫心繫國家,可惜朱元璋卻不再信任自己,劉伯溫深知自己時日不多。但卻有個念想吃一口燒餅,而這個燒餅卻著有著原由,到底是什麼呢?

原來劉伯溫吃燒餅是對往事的回憶,可謂是痛徹心扉。當初朱元璋登基不久,便想方設法從劉伯溫口中探出自己子孫是否能千秋萬業。

一日把自己咬了一口的燒餅扣在一個碗下,問劉伯溫碗底下是什麼?劉伯溫答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朱元璋大喜,趁勢問大明江山的根基能立多久?

劉伯溫也是個機智之人,回答不好可是死罪,便推辭說天機不可洩露,唯恐冒犯。朱元璋金口一開說免他死罪,劉伯溫便開口道:“萬子萬孫。”朱元璋更是歡喜,賞劉伯溫萬兩。

人在臨死之際最是留戀人間,最是能回憶起往昔的情誼。在戰場上,他與朱元璋情同手足,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保朱元璋周全,如今朱元璋卻這般對待自己,劉基心如死灰。

也許是劉伯溫看透了朱元璋的不仁,不論是他有意還是無意,胡惟庸都已害了自己,而他卻不動聲色,於情於理他都已經無情無義。



劉伯溫掐指一算,如果自己將完整的燒餅咬一口,明朝萬子萬孫的基業將被打破,於是他狠狠地在燒餅上咬了一口,讓朱元璋的夢想徹底變為白日夢,這就是野史中他為何要臨死前一定要吃一口燒餅的原因。

野史歸野史,正史並未有記載,就算是劉伯溫臨死前吃了一口燒餅,於情於理他都不會詛咒大明江山。

因為他心繫天下百姓,江山改是戰爭的結果,他是不會留下詛咒使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

再者劉伯溫在臨死前命自己的兒子將天書交給朱元璋,那麼於他那份情感依舊在,他也不會因朱元璋的無情而變得無義,更何況他並未擺脫君命難為的封建思想的束縛。

在者我們退一步講,其實朱元璋的後代達到了萬子萬孫的地步。都是因為後來出臺的各種政策,皇室後裔每多生一個孩子,將會多一份俸祿。因此當時朱家的王公貴族,開始拼命的生孩子。

朱元璋在他幾個兒子出生的時候,曾經給後人定下過起名字的要求,也就是我們所講的輩分。第2個字是朱元璋欽定的輩分,第3個字是由金木水火土為偏旁組成的字。


在前三代的時候,朱元璋的後人直接把所有常見的帶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用光了。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去重新造字。後來徐壽翻譯元素週期表的時候,偶然之間發現了明朝皇室名字的特點,有的時候就拿來利用了一下。

舉個例子就知道了:朱公錫 朱慎鐳 朱同鉻 朱同鈮 朱安汞 朱在鈉 朱均鐵 朱成鈷 朱成鈀 朱恩鈉 朱恩銅 朱勤烷 朱孟烷 朱悅烯 朱定烷 朱瓊烴 朱顒炔 朱厚烷 朱厚烴等。

劉伯溫的神機妙算是被神話了的,但是他的聰明才智流傳於千秋萬代,終究也是一位擁有政治才華之人,值得後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