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迎最重大改革:未来保障房比例要占6成

6月5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意见稿中明确表示,深圳将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专业人才等各类群体,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

其中,保障房用地和房屋供应比例不低于60%的举措引起广泛关注,同时针对人才住房、安居房和公租房,文件对相应的买家和租客、售价和租金也做出了范围界定,将大大低于市场价格。《南方都市报》报道称,这是继98房改之后,深圳住房体制迎来“二次改革”。

深圳楼市迎最重大改革:未来保障房比例要占6成

以下为本次意见稿的几大重点:

01、明确指标:保障房占比高达6成

在住房供应制度方面,商品房占总量的40%左右,人才住房、安居房和公租房各占20%,也就是政策房总量占比达到60%左右;

在住房用地供应机制方面,优先安排人才住房、安居房用地,从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确保人才住房、安居房和公租房用地比例不低于60%。

02 、关于人才住房、安居房和公租房

人才住房:重点面向各方面人才,可租可售,面积以小于90平方米为主,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价的60%左右。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安居房:对户籍居民的收入和财产有限额要求,面积不大于70平米,可租可售、以售为主,租金、售价为同地段商品房的50%。

公租房:主要面向户籍中低收入居民、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行业人员、先进制造业职工等群体供应,面积30-60平米,只租不售,租金为届时同地段市场价的30%左右,特困人员及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租金为公租房租金的10%。

面向符合条件的基本住房保障对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人才安居补贴;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实施购房贷款贴息。探索采用住房租赁券的形式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和人才安居补贴。

03、2035年新增住房170万套,保障房占100万套

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提供市场商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住房租赁经营机构提供各类长租公寓;市、区政府为主,提供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对于未来十七年的住房工作目标,意见稿表示,到2035年,深圳市计划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共170万套, 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

第一阶段(近期),2018—2020年建设筹集各类住房42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25万套。

第二阶段(中期),2021—2025年建设筹集各类住房45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25万套。

第三阶段(远期),2026—2035年建设筹集各类住房83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50万套。

04、人才房先租后购、以租抵购

探索人才住房先租后购、以租抵购制度,在深圳工作满一定年限、取得本市户籍且符合相关规定的人才,可申请购买人才住房。

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以申请在一定年限内免租入住相应面积标准的住房;在深全职工作满5年以上、符合条件的可以按优惠政策购买人才住房或者申请获赠住房产权。

点评

1、《买房成功说》认为,本次改革对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政府强力介入到住房共举的领域,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带有产权性质的人才安居房,另一种是租赁为主的保障性住房。

2、目前,各个城市都在掀起抢人大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深圳,同样不例外。但由于深圳房价过高,大大提高了新进入深圳人才的居住成本和生活成本,在房价无法下降的前提下,政府只能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用政府的手段来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从而提高深圳城市的竞争力。

3、可以预见,在多渠道供应(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的背景下,深圳的商品房的价格将进一步企稳,同时,商品房的投资属性将进一步削弱,居住的属性将被进一步强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