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壓力從哪來?爸媽的焦慮“轉嫁”,對孩子影響最大

我在機構就餐時,經常聽到許多初中生、高中生說:“我這次又考砸了,我媽又要甩臉色給我看了”“月考又沒考好,我爸又會指責我一年到頭花那麼多錢補習,到底補哪去了?”

也常聽到朋友跟孩子說“你能不能爭氣點,為了讓你讀實驗學校,我們大人省吃儉用,你看你就考這麼點?”

孩子的這些話,無不透著父母對他們的期望,他們實在壓力山大;父母的話,無形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孩子考不好,實際上是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他們自己的成長停滯下來,對自己能否適應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焦慮,但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成長去解決問題,而是將希望更多地寄託在孩子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雙倍的壓力。

爸媽用轉嫁壓力的方式控制住了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發展,他們覺得如願以償了。


孩子的學習壓力從哪來?爸媽的焦慮“轉嫁”,對孩子影響最大

但是,這樣的行為會引出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1.加 劇孩子的學習壓力

我的不少學生也曾跟我聊起,在他們的學習生涯中,他們最怕的就是爸媽的嘮叨。

爸媽一嘮叨,他們就覺得壓力特別大,所以,他們承受的壓力不只是雙倍,有時是三倍的壓力。

但是爸爸媽媽不是當事人,他們根本體會也感受不到孩子們的學習壓力,只會一味的給孩子施加壓力。併到了失控的地步。

2.侵犯了孩子的個人空間

教育家徐博士說,在父母密切監控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容易缺乏邊界感,成人後要麼特別依賴別人,要麼特別容易去控制別人。

就是由於父母長期不尊重他們的個人空間,他們也學不會去尊重自己和別人的個人空間。

我的同學小可是獨生女,從小到大,學習、工作到結婚,全是父母安排。就連她什麼時候跟男友在一起,媽媽都要插手。導致她現在對老公的事,也是件件要操心,由此爆發出很多夫妻矛盾。


孩子的學習壓力從哪來?爸媽的焦慮“轉嫁”,對孩子影響最大

3.容易讓孩子形成外在評價系統。

小時候,孩子太在乎爸媽的評價。長大後他就會容易在乎同學,老師,領導,同事等對他的評價。

當他整日活在別人的評價中時,做事情的初衷就不是從自己的內心需要出發,而是單純地為了得到別人的好評價。

像這樣活在別人評價中的孩子,是被外在評價系統控制的孩子。他們的學習動機是為了父母而學習,他們會過多的去在乎別人的稱讚,也會在乎考試成績,也更容易產生考試焦慮

朋友的孩子小凱就是。一路來,收穫的都是掌聲,學習好、顏值高、有才藝,他說他絲毫不敢鬆懈,他怕讓那麼多人失望。所以,他一直很拼命。

而有內在評價系統的孩子,他們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是發自內心的、主動的、自覺的學習。這是激勵他努力學習的最大動機。

事實上,當爸媽把壓力轉嫁給孩子,孩子的壓力無限大時,這就是一種“雙輸”的局面,對孩子的危害也是很多的。


孩子的學習壓力從哪來?爸媽的焦慮“轉嫁”,對孩子影響最大

這時候的孩子不但不會感激爸媽,還會出現焦躁等情緒,家長看到孩子這樣也會傷心,會抱怨孩子不懂得感恩。

怎麼改變這種“雙輸”的局面呢?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

很多家長以孩子“孝順”為榮,那什麼才是孝順呢?孝順就意味著要尊重父母。在爸媽的眼裡,就是“什麼都聽爸媽的”。

可是,我們要想一想,爸媽的意見就很對、很成熟嗎?

現實中有很多爸媽慪起氣來,就跟孩子一樣缺乏理智,總是按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去要求孩子。

可是他們提的要求要麼太過時,不符合這個時代。要麼就是為了捍衛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

教育家徐博士說,如果父母太包辦孩子的成長,什麼都替孩子決定,孩子是學不會自己做決定的,是沒有主見的。

爸媽應該給孩子留出充裕的個人空間,孩子才能發展出完整的獨立人格。


孩子的學習壓力從哪來?爸媽的焦慮“轉嫁”,對孩子影響最大

2.自我成長。

生活中,太多的爸媽都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來塑造自家孩子。一旦理想中的跟現實中的相差太遠,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出現強烈的叛逆心,他們不再聽從父母。

如果父母自己也在成長,他們就不會把所有的期望壓在孩子身上。不容易對適應社會產生焦慮。會把更多的心思放在關注自己的成長上,不會去幹涉孩子的成長。

聽過一個做學生心理諮詢的老師說,如果孩子的問題只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其實是很容易解決的。

而往往我們忽略了很多孩子的問題背後是父母的問題。這一點比較難解決。

那就需要父母先做出改變。當父母從自己身上去尋找原因時,孩子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所以,爸媽與孩子一起成長,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的辦法


孩子的學習壓力從哪來?爸媽的焦慮“轉嫁”,對孩子影響最大

3.進化愛的方式。

在我們小時候物質比較匱乏,父母對我們的愛,集中表現在犧牲自己的物質,來改善我們的物質生活。

而現在不一樣,物質匱乏已經居於次要的位置了。作為父母應該進化愛的方式,從關注物質進化到關心孩子的人格成長和心理需求。

更多的去考慮孩子需要什麼,考慮到底是誰在焦慮?

寫在最後的話:

爸媽別輕視孩子的壓力,重在關注自己的成長,切忌把焦慮轉嫁,讓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