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堅守綠色底色 襄陽奏響“漢江之歌”

195公里流長,蜿蜒旖旎;985條河流,潺潺而行;1210座水庫,波瀾不興……水是城市的生命線,因為有了它們,襄陽更加靈動。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兩年,襄陽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加強水系治理與水資源保護,大力實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修復漢江自然生態,紮實推進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以生態環境保護倒逼高質量發展,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如今,漫步襄陽古城,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一线|坚守绿色底色 襄阳奏响“汉江之歌”

規劃先行 打造“襄陽樣板”

漢江保護,責任重大。

2018年11月5日,根據國務院批覆,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規劃》提出,“支持襄陽鞏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32處提到“襄陽”,6處提到境內事項。

如何搶抓機遇,高質量發展是一道必答題。襄陽市委、市政府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積極對接國家《規劃》,精心編制《漢江生態經濟帶襄陽沿江發展規劃(2018- 2035年)》。今年3月經市政府批覆印發,共策劃生態環保、水利發展、交通運輸等6大類74個項目,總投資2432億元。

《規劃》指出,要構建生態環境“共抓大保護”新格局。構建“三線一單”管控體系,通過“三水統籌”來嚴保一江清水,重點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與修復,聯防聯控開展環境綜合治理,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襄陽沿江規劃開漢江流域城市之先河,在國內沿江城市也尚屬首例,是襄陽探索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加快形成了襄陽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的新經驗,促進了長江經濟帶向縱深發展的重要實踐,為爭取更多項目、資金落戶襄陽打下了基礎,力爭把漢江襄陽段建設成為國家沿江生態經濟發展樣板區、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先行區、漢水文化集中展示體驗區。

《規劃》發佈以來,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搶抓機遇,超前謀劃,精準對接,爭政策、爭項目、爭資金取得新突破,為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了強大動能。

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87.1億元,同比增長7.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全市經濟運行呈現高開穩走、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轉型升級加速推進,運行質效不斷提高,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一極兩中心”建設取得新成效。

修復保護 構築“最美岸線”

生態修復,“非知之難,行之惟難。”

半年前,柿鋪磷石膏堆場白灰漫天,磷石膏像山一樣高。如今,這裡搖身一變成為江灘公園,漫步走來空氣清新,漢江的美景盡收眼底。

這處磷石膏堆場是原襄樊市化工廠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堆放化工廢料而形成,全長1445米、總重量約108.564萬噸。去年,這個磷石膏堆場被湖北省環保廳“清廢行動2018”列為突出問題掛牌督辦。

由於堆場歷史形成原因複雜、體量大、治理難度大、資金投入多,樊城區《樊城區柿鋪磷石膏堆場環境整治與環境風險防控調整方案》中明確將迎水面30萬方磷石膏全部清運後再進行整治的新方案,總投資9867.36萬元,佔地70畝。2019年1月開始施工區域內附著物徵遷,2019年2月開始施工,2019年5月通過了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組織的聯合驗收。

與此同時,襄陽市為解決磷石膏處置利用問題,設立了磷石膏綜合利用專項資金,每年3000萬元人民幣,用於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磷石膏綜合利用及產品研發。

磷石膏堆場治理和利用只是襄陽市對漢江生態修復的一個縮影。漢江樊城區牛首段曾是非法採砂“重災區”,灰塵滿天,兩岸千瘡百孔。經過2個多月的艱苦奮戰,河灘內10多萬平方米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全部拆除,非法採砂船全部搬走,岸線復綠100多畝。

如今,漢江襄陽段、唐河、白河及唐白河襄州段已全線實現禁採,拆解非法船舶1113艘,18個砂石集並中心已完成選址規劃方案,7個臨時集並中心已初步建成投產,沿江騰退5000多畝土地正在復耕復綠。

保護漢江,襄陽市的步履從未停歇。近年來,襄陽市利刃向內、精準出擊,下決心清除一個又一個頑疾:樊城區三江口片區迎水面灘地內因歷史遺留原因,居民棚屋遍地開花,去年已騰退岸線5.1公里、灘地570畝;佔地200畝、侵佔河道近20年的漢江遊樂宮(漢江漁村)違法建設被全部拆除……

據統計,2018年以來,在漢江195公里兩岸1000米的範圍內,襄陽市全面關閉搬遷規模養殖場、汙染企業、非法碼頭600多家。完成47.1公里岸線復綠工作,復墾土地359畝,並結合堤防護岸工程建設進行徹底修復,岸線生態明顯恢復。同時,國家儲備林項目一期工程進展順利,已營造國家儲備林6500畝。

建立機制 守護一江碧水

漢江“母親河”滋養著襄陽這片沃土。守護穿城而過的一江碧水,永葆它的清澈和活力,是襄陽兒女的責任和使命。

為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強力推進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襄陽市從立法制定、橫向補償機制、區域協作、汙水智慧監控等多方面入手,持續不斷的狠抓落實,讓水環境治理不斷提升。

《襄陽市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是襄陽市具有地方立法權後,頒佈的首部地方性法規,《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職責,為襄陽市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支撐。

2018年10月,襄陽市發佈了《關於建立市內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率先選擇漢江流域襄陽段小清河、滾河、蠻河三條支流流域涉及的7個縣(市、區)、開發區,探索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共同籌集保證金1.2億元,促進“上下游、左右岸”齊心協力保護流域生態環境。

唐白河作為漢江的最大支流,對漢江水質的影響舉足輕重。襄陽市與河南南陽市建立了“南襄唐白河流域水環境聯合監管聯防聯控機制”,經過共同努力,唐白河水質明顯好轉,摘掉了多年劣Ⅴ類的“黑帽子”。

為實現鄉鎮汙水處理的統一監控、科學調度、精細管理,襄陽市鄉鎮汙水收集處理項目配套建設市級智慧水務運營總中心和7個縣級分中心,目前已建成試運行,實現了92個廠站建設點的實時監測,建制鎮廠站在線監測已接入省住建廳監測平臺,後期將對各鄉鎮汙水處理廠站、管網統一運維、智慧化管理。

在機制的引領下,企業在減排方面也下了大力氣。2018年,襄陽市共完成涉水減排項目165個,削減化學需氧量約3256噸、氨氮約442噸,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8.15%、8.31%,完成省定化學需氧量下降7.9%和氨氮下降8.2%的減排目標。

數據說明一切。2019年漢江干流襄陽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水平,主要支流水質總體趨於好轉。

漢江是長江最大支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未來,襄陽將堅定不移地打好十大標誌性戰役,奮力當好長江大保護主力軍,扛起“最大支流”的保護責任,為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貢獻襄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