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元璋的百般刁难,他靠着装疯卖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面对朱元璋的百般刁难,他靠着装疯卖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袁凯

袁凯,字景文,号海叟,生卒年不详,明初著名诗人,祖籍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奉贤区),元朝末年为松江府小吏,洪武三年(1370年)出任监察御史。

名士杨维桢阅读袁凯的诗作《咏白燕》,对其中的“珠帘十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的诗句大为赞赏,“维桢大惊赏,遍示座客”,袁凯因此声名大振,被时人称作“袁白燕”。

明朝建立不久,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猜忌手下的文武大臣。

朱元璋当过和尚,也曾造反为“贼寇”,很忌讳别人说“僧”、“贼”、“则”、“秃”之类的字眼儿,一些人因为犯了皇帝的忌讳而糊里糊涂送命。

如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写过“垂子孙而作则”,被诛杀;常州府学训导蒋镇写过“睿性生知”,其中的“生”和“僧”谐音,被诛杀;某僧人写诗“金盘苏合来殊城”,其中的“殊”拆开来是“歹朱”,朱元璋认为是在骂自己,于是这僧人也丢了脑袋……

面对朱元璋的百般刁难,他靠着装疯卖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

《北窗琐语》记载:中山王徐达的夫人谢氏“膂力过人,持铁器重百斤”,曾追随朱元璋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

谢氏是个粗人,没啥文化,更不知道啥叫君臣之礼。

有一天,谢氏到宫中看望马皇后,冷不丁冒出一句:“我家不如尔家。”

按说这是女人之间唠家常,顶多算是胡乱攀比。

朱元璋听了却极为刺耳,对马皇后说:“枕边之言,中山宁不动心乎?”这娘们儿要是在枕边吹风,中山王徐达岂能不动心?

不久,朱元璋召徐达入宫宴饮,席间,朱元璋亲自为徐达斟酒,同时说了一句令人莫名其妙的话:“今日卿免赤族之灾。”

今天徐爱卿你躲过了一场灭族之灾。

徐达听得一头雾水,宴席结束,徐达回到家中,得知夫人谢氏已经被皇帝派人砍了脑袋,徐达顿时毛骨悚然,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面对朱元璋的百般刁难,他靠着装疯卖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徐达

《明史》记载:明朝初年,武将大多居功自傲,明太祖朱元璋采取诛戮灭族等残酷手段,对一些武将进行惩罚,袁凯曾委婉劝谏:“诸将习兵事,未悉君臣礼,请于都督府延通经阅古之士,令诸武臣赴都堂听讲,庶得保族全身之道。”

——诸将精通兵事,却不熟悉君臣的礼仪,请求皇帝在都督府办个班,找来博古通今的学者,给武将们讲讲课,让他们也知道知道规矩,从而保护自己的家族不受牵连之苦。

明太祖朱元璋采纳了袁凯的谏言,“敕台省延名士直午门,为诸将说书。”

又一次,朱元璋批阅关于处斩死刑犯的奏章之后,让袁凯把奏章送交皇太子朱标看一遍,以此让太子学着处理政务。

太子朱标就把其中大部分死刑犯改成了有期徒刑,袁凯回来复命,朱元璋看过奏章,突然问袁凯:“朕与太子孰是?”

——朕和太子谁做得对啊?这话比脑筋急转弯还难以回答,令人陷入两难绝境。

袁凯立即跪下磕头说:“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陛下执法公正,太子有慈悲之心。

这种回答实在是巧妙,既不触怒皇帝,也没得罪太子。

面对朱元璋的百般刁难,他靠着装疯卖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对袁凯的回答并不满意,认为袁凯说的模棱两可,太过狡猾,此后开始厌恶朱凯。

《金台纪问》记载:袁凯的回答惹怒了皇帝,“太祖怒,下之狱”,朱元璋大怒,就把袁凯抓捕入狱。

袁凯知道皇帝大为不满,心生畏惧,为了保全性命,他开始装疯卖傻。

三天后,皇帝命人释放袁凯,依旧做御史。

袁凯走到金水桥的时候,突然“仆地不起”,被人扶到大殿开始装疯。

朱元璋听说袁凯突然中风兼疯癫,于是对身边的大臣说:“风疾当不仁。”

中风的人身体没知觉。于是命人用木匠使用的锥子猛扎袁凯,袁凯“忍死不为动”,忍着疼痛一动不动。

朱元璋见袁凯果真“没有”知觉,只好放过了袁凯,令其返回老家养病。

袁凯回到松江府,依旧没有放松警惕,每天“铁索锁项,自毁形骸”。

面对朱元璋的百般刁难,他靠着装疯卖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果然还在怀疑袁凯,派使者送去诏书,令袁凯在郡中任职儒学教授。

袁凯直勾勾盯着使者,竟然哼唱小曲儿——“那西丁丁来丁丢,猴急无尾巴,闺蜜一丢困境怕……”使者返回京城向皇帝汇报,说袁凯真的疯了。

朱元璋还是怀疑,又派人暗中监视袁凯,袁凯让家人把炒面拌上砂糖制成面糊,放在竹筒中,躲过监视,倒在篱笆墙的水边上,摆成一坨狗屎的形状。

袁凯则故意在监视的特务面前,像猪狗一样,“匍匐往取食之”,朱元璋听后,干呕了一下,这次彻底相信袁凯真的疯掉了。

袁凯就这样躲过了灭顶之灾,得以寿终正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