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习惯

大王叫我来巡山,听听三刀侃大山。


酒席上有一种罚酒游戏极富生活哲理,发人深省。不是游戏人间的两只小蜜蜂啦。

而是,每人轮流报数,凡逢7、带7和7的倍数不得说出,以击桌代之,否则罚酒。同时,凡说出“喝”“你”“我”“他”几字的也在被罚之列。

因数字被罚者均缘于反应不快,往往在所难免,而说犯禁那几个字的被罚者则纯属多嘴。

在见到别人被罚时,绝对有人按捺不住下意识地叫喊“哈哈你输了!喝!喝!”“你说喝字了!”“他说你字了!”“我没说!”之类极易犯禁之语。

要想不被罚,就得强制自己守口如瓶,嘴巴装拉链。

因为多嘴,是有代价的。


多嘴,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习惯

有时候,代价还蛮沉重的。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想当年司马迁如若不多嘴替变节降敌的李陵辩护,便不会被处以腐刑;清廷的小太监在和慈禧太后下棋时,如不多嘴喊一声“我杀老佛爷一匹马”,便不至于惹出一声“我杀你全家”的懿旨,累及许多条亲人性命。魏晋时代,篡逆成风,万一站错队,说错话,便有杀身之祸。


历史上最难当的官,谏议大夫当属其一。专门向皇帝提意见,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人人都得是心理学家,否则不小心触了逆鳞,不死也是半条命。


多嘴,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习惯


与此相反,竹林七贤的阮籍经常故意醉酒,一睡半个月,以致上级派来刺探他的人钻不到空子。

阮先生的朋友,美男子嵇康修炼功夫就差了一些。钟会奉命前来观察他的政治态度,他正卷起袖子打着铁,话说这项业余爱好还蛮特别的。

再话说如果主客均缄默不语,相对无言,那也就好了,算是过关。然而,他最终忍不住问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听了这句清高的话,钟会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后来终于找机会把他杀了。


多嘴,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习惯


基于种种血的教训,国人历来奉行慎言。

孔子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石阶之前立有青铜人像,他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荀子《劝学》中说,人们交谈,有问有答,不问而告,谓之傲慢,问一告二,谓之多嘴。

话说如果当年竹林七贤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也玩上述那种罚酒令,嵇康就会懂得智者寡言,更懂得不能喝就闭嘴,就不会死于非命,钟会就没有机会……历史就可能改写,你我就可能不复存在。

所以呢。有的酒令,还是不能乱行。

您比方,旧时的店铺,从来都不陈列贵重的货物,店主们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

做人也是这样。藏而不露,谓之分寸。知而不言,谓之慎言。


多嘴,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习惯


慎言的最好防卫就是缄口。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都会遇到各种烦恼,但不可随时挂在嘴边。

虽然你有权利采取对别人诉苦的途径来缓解自身的压力,但更多的时候,保持沉默,才是一种自我消化和自我沉淀的过程。

不语,有时是大德。慎言,是一种修养。

打个比方,张三和李四是同事,平时有事没事一块喝喝酒,吹吹牛,办办小事,关系处得还算不错。

张三新买了房子,李四前去参观。李四像领导一样背着手,挑着刺儿:我说老张啊,你这背景墙谁设计的,土!一个字。两个字,真土!这石头怎么能摆这里呢?坏风水,真坏!这地缝,宽!真宽!这砖铺的,颠,真颠!

你以为你是谁?马后炮,不嫌事儿大的思维模式,让人窝火。


多嘴,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习惯


如此看来,多嘴,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习惯。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言行似一缕阳光,照亮自己,也明媚他人。

不恰当的言论,不合时宜的说法,有时会像一把无形尖刀,在不经意间刺伤别人。

正所谓伤人的话,总出自温柔的嘴。话一旦说出了口,就像离弦之箭,覆水难收。

你觉得的“没有关系”“没心没肺”,恰恰是别人眼里的“火上浇油”“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时候,在别人身上找茬儿,证明不了别人的愚蠢,往往暗示了自己的无能。

多嘴,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习惯

否定别人,潜意识里是在安慰自己。

唯有心中播下善良和怜悯的种子,才能盛开清风徐徐步步莲花。

话说本刀经常有满火车跑嘴巴的表达欲望,话不足还与文补之,想想真是过分之极。

与同病者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