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考预测、作文引路:《动人以行不以言》


故事:高考预测、作文引路:《动人以行不以言》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故事:高考预测、作文引路:《动人以行不以言》

【优秀作文】

动人以行不以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以及各位辩友们:

大家好!

“孟春三月,盛德在木。”自然环境需要我们保护,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行动。动人以行不以言,我方以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蚂蚁森林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个公益环保项目。迄今为止该项目己在荒漠种下1.22亿真树,生态效益显著。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社会效应。参与其中的5亿人里有超过2亿是青少年,他们深受绿色发展理念影响。将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为荒漠披上绿色的外衣。

故事:高考预测、作文引路:《动人以行不以言》

这群青少年正是中国的未来。他们从自己开始,用行动感染身边的人。直至“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理念在中国在世界蔚然成风,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环保方式吗?行动的力量远比语言大。在中国,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双脚丈量着荒漠的土地。他们是塞罕坝的开拓者。这片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是实干出来的中国奇迹。塞罕坝的开拓者们不需只言片语。他们的辛劳成果自会告诉世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们的劳动与实践胜过千言万语!

对方辩友说呐喊比行动重要,我方以为这是不正确的。这并不是否认呐喊的作用——呐喊固然可以提高大众的意识,但是,它绝不可能取代行动,他更没有行动重要。格蕾塔·通贝里的“呐喊”也许对环保事业确有贡献,可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其个体的特殊性,而不是环保本身。缺乏实践与行动的呐喊很容易流于形式,内容空泛,从而缺少感染力与实践动力。所谓“知易行难”“光说不做假把戏”也正是这个道理,而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我们固然是格蕾塔·通贝里的勇气,可也不得不承认动人以行不以言,实践胜过千言万语。

故事:高考预测、作文引路:《动人以行不以言》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原名叫陶知行。有一次他的学生在留言本上写道:“先生常说先行而后能知,为何叫陶知行而不叫陶行知呢?”陶先生看完不但没有生气,还将名字改为陶知行,他说:“科学以无知之行始,以能行之知终。”“能行”是“知终”的目的。也是“知终”圆满的标志。哪怕你耗尽口舌,他人心中也可能不会泛起半点涟漪。可是如果你以行动代替无谓的呐喊,随手捡起一片纸屑,离开房间时及时关灯,一定能带动更多人、感染更多人,你的一点善意,一种绿色的小种子,就可能会播撒到天地间。

动人以行不以言,绿色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行动,需要“说的少一些,做的多一些”。所谓绿色的种子需要用行动播撒。种在田野里,荒漠上,更种在每一个人的心间,让环保之花开遍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