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家哪兒的,最有意思的習俗是什麼?

雲鶴人家


去年年底,我們小巷裡又迎來了一位"新郎子"。也就是上門女婿。這種婚配的方式,在我們當地被稱為"倒插門"…

那天一大早,這條小巷子裡就擠滿了看熱鬧的人們…,他們大多是新娘子家裡的親戚鄰居,是特地侯在這裡,準備一睹"新郎子"的"芳容"的…

大慨上午十點半左後,隨著一陣"電子炮"的響聲,去接"新郎子"的車隊回來了。眼看著那掛滿裝飾品的"婚車"緩緩的停了下來,而那個隨車去接"新郎子"的新娘子,也忽地一下從婚車上跳了下來,她手捧著一棒鮮花,為"新郎子"打開了車門…

意外的是,那"新郎子"卻扭妮著不敢下車。後來經看熱鬧的人們拍著雙手,齊聲喊著"下車、下車",才勉強的下了車…,只見他雙手抱著新娘遞來的鮮花,躲在新娘子舉起的一把小紅傘下面,急急的向新娘家中的新房走去…

誰知中途又被圍觀的人們攔了下來,大聲的喊道"親一口,親一口"!新娘子無可奈何,只好在"新郎子"的臉上親了一口,又親了一口,才被允許放行。有人看到,那個"新郎子"的臉上,已經是滿臉的淚花…

據說這"新郎子"的家在船上,是位船民。與新娘子是大學同學。由於家裡沒有準備婚房,婚後要住在新娘子家準備好的新房裡。所以就要按照我們當地的,女娶男嫁的風俗,要舉行一些繁瑣的倒插門儀式…

很同情這個男孩子,不想再繼續寫下去了。請網友們評論一下,這種接"新郎子"的風俗,是屬於新生事物呢?還是移風易俗呢?或者本身就是一個陋習呢…?


邀你看夕陽


這個難度很高,但是我外婆做到過:

在我小時候,我們那裡有個迷信做法,如果家裡遇到啥禍事或者諸事不順,就要求神,方法就是,端一個碗,盛滿水,求神的人拿四根筷子,跪在地上,直到把四根筷子完全立在只有水的碗裡,立起後磕頭。筷子保持碗中立起的時間越長越好,當然這是迷信,老年人信的比較多。



侃談文史


我說一個我們老家這兒的習俗,你看了肯定覺得非常有意思。

正月十五元宵節全國人民都很重視,要全家團圓了要吃元宵了,中央電視臺、各地方臺還會十分隆重地特別舉行元宵節聯歡會,我們這兒反而不太重視這個,這一天,甚至於不用特意回家,家人們該幹啥幹啥。因為我們的重點戲是在第二天——正月十六,就是我們特別重視的正月十六“祛病節”。

正月十六一大早,家家戶戶門口用各種柴火燒起一堆火,有的還貼心地在火堆旁邊放幾個小凳子備用。最地道的應該是用柏樹枝兒燒火,因為柏樹枝兒燃燒起來不僅很旺,而且還會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又紅火又喜慶,簡直是一場視聽盛宴。

這個時候,老人會特意把家裡面小孩子常穿的一件衣服拿在手裡,然後帶領一家子老老小小互相攙扶牽引著就浩浩蕩蕩地出門了,走到街坊鄰居門口的那堆火前面停下,先喊一聲:“烤火嘍祛除百病嘍!”然後所有的人都去烤火,烤完前身之後轉過身子去烤後身,烤完手了又趕緊伸出腳去烤腳,每個人都是一邊烤火一邊口裡唸唸有詞:“正月十六祛病嘍!烤完全身,百病不侵!”拿著小孩子衣服的老人更是把小小的衣服翻來覆去地烤來烤去,以求得神仙的護佑,讓家裡的小寶貝一年裡可以健健康康,遠離病痛。

烤完這一位鄰居家門口的火,我們又趕緊到下一家街坊門口烤火祛病,從早上一直烤到中午,忙得不亦樂乎,經常會有人烤火烤得太投入了,或者孩子故意調皮,不小心糊了鞋子或者燒了褲腿兒,大家就都看著他哈哈大笑,特別開心,而家長絕不會因為孩子今天燒壞了衣服而呵斥他,因為孩子是在祈福嘛!

怎麼樣,我說的這個習俗有意思吧?



豐文豐語


我老家廣西梧州岑溪的,我地最有意思的習俗是正月初十飲“上燈酒”,形成村村寨寨全民皆飲,有的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去飲不徹。

我地習慣,凡上年家中生有男丁的戶,到次年正月初十,都要辦個“上燈”儀式,祭祖拜社,設宴請酒,報請親朋好友來喜,大飲一場。要是村寨中,生男丁的多了,都是同一日懸燈請宴,那是非常熱鬧的,寧少債也不少人情,親朋鄰舍有燈酒是不可不去道賀的,人無法分身,禮數不可不到。最近幾年,錯開日期,從正月初六就有的提前開始了,一直延到十六“落燈”才結束。今年因為“疫情”要防疫抗疫,一切酒宴才停辦,但主家不設宴,不請親友來賀燈飲酒,大聚集一場了,而花燈還是照上的。往年上燈,人脈關係好的,酒宴有超百桌的,那排場喜慶場面有多熱烈,自可想象了。



生男有燈上,要請酒宴慶賀,生女是沒有這個機會的。這明顯是女尊女卑,重男輕女的表現。生男的是添丁算有後,後繼有人可續香火了,生女外嫁是了算的,所以生男,到了來年正月的初十要在祖堂,社廟裡懸燈報喜,祭拜祖先社廟,上燈有後,燈火不滅,後繼有人了,香火可以延續了,這是十分喜慶的事,當然也要報知親朋戚友來賀喜飲宴了。


樹德漢碩


我老家是陝西的。要說最有意思的習俗,我首先想到剛剛過去的二月二。

二月二不是個大節,一般是正月快要過完了才想起來有這麼個重要的日子。但這天的講究不輸端午、中秋這樣的大節日。可能幾乎全國都一樣,正月裡不理髮,好容易等到二月二就可以理髮了,這天理髮店生意都好得不得了。

我們這比較特別的是,二月二要燒乾鍋,吃炒豆子、棋豆饃、攤煎餅。我問過外婆這是什麼講究,外婆說正月裡鍋不做乾的,只是蒸饃吃,不做餅,出了正月就可以做乾的了,所以特意在二月二這一天做炒豆子、棋豆饃、攤煎餅。

炒豆子做法很特別,不知道別的地方是怎樣,我小時候見外婆做炒豆子,要用到白土。白土是從村附近的山坡挖來的。白土光滑、細膩,在我們這邊土方子裡作用可大了,通常有小孩的人家會挖一點白土,碾細,夏天天熱容易長痱子,白土就當作痱子粉用。我們這邊農村裡用的是柴火大鍋,鍋口直徑得有一米。所謂炒豆子並不限於豆子,還有玉米粒。豆子或玉米和白土混在一起炒,是為了受熱均勻,不容易炒焦,炒熟後用篩子把白土篩掉就可以了。鑑於白土在大家心目中重要的藥理作用,一點也不覺得粘著土的豆子不衛生,也不用再洗,直接就吃了。如果用玉米炒,用的是普通的玉米粒,但技術高超的人能炒得爆出好多玉米花來。每年二月二,孩子們兜裡裝上豆子出門和小夥伴們分享,豆子的火候樣子都體現了各家女主人的功力。

棋豆饃,顧名思義是像棋子一樣的饃,實際是比棋子要小得多,直徑大約釐米的不規則小圓,捏起來特別硬,吃到嘴裡很酥脆。和麵的方法和做普通的饅頭或餅是一樣的,不用太講究。有放雞蛋的也有不放的,放雞蛋能更酥一點。麵糰揉好後擀成一張扁圓的麵餅,用刀切成小條再切成小方塊,為免黏在一起,稍微撒上些乾麵粉。接著是造型美化:用手在案板上把這些小立方體搓一搓變得更圓些。之後就可以入鍋炒了。鍋裡不用放油,慢慢翻攪,得慢工出細活,心急不得,靜候美味出鍋。

小時候對這些傳統習俗感受最深,成天盼著過節,盼著吃到過節才能吃到的特色美食。長大後,什麼都容易了,卻都不如小時候那麼有意思了。


張晴柔


問習俗答習俗而不是節日,我老家是雲南嵩明人,我地最有意思的習俗是,討媳婦,結婚那天夥伴們會百般刁難新娘新郎,在路上除了要吃喜糖外,有的脫掉新郎鞋子,讓他光腳走路,有的做得更過份,把全身的衣褲全脫光,叫他在街上走,邊走邊喊我結婚了,當天飯前更有意思的是,把老公公同新媳婦用塑膠捆在一起,抹成花臉手提沙鑼,邊走邊敲邊喊我結婚了,鬧了白天晚上同樣在鬧,真是很有意思,很開心快樂的事。


人和萬事成


我的老家是赤峰的,個人認為,赤峰最有意思的習俗,就是,春節前後的一些習慣和風俗。

在我小時候,家是農村的,從小年(臘月二十三)那天開始,各家各戶就開始忙活開了,在印象當中有這幾件事還記得比較清楚,下面就簡單的給朋友撈一撈這些有意思的事。

一、做豆腐

小時候,農村是沒有專門做豆腐的,過年的時候,都是各人家自己做,因為那會每家都自己種小黃豆,前一天晚上要把小黃豆用涼水給泡上,第二天早上,用扁擔挑上兩個水桶,送到加工廠,把黃豆粉碎,然後把豆汁水在挑回家裡,那會,我們村裡只有一個加工廠,所以各家各戶都早早的去排隊,等到開始打豆汁的時候,你幫我,我幫你,你幫他,那會,感覺真的是很開心,很興奮。

把豆汁挑回家,然後,倒在大鍋裡開始往開燒,等到把豆汁燒開了,往裡面點滷水,這個滷水點多少,是有比例的,加多了不行,加少了也不中,那時都是我父母點滷水,具體點多少,我還真不知道[呲牙]等到點上滷水,豆汁就變成一塊一塊的,這就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大笑]然後把一塊一塊的散豆腐,撈在一大塊籠布里,包好,放在一塊平平的木板上,然後在包好的籠布上,在壓一塊平平的石板,等到半個小時,一塊豆腐就做好了,我記得小時候,每年新做出來的豆腐,我都切一塊,然後沾著醬油吃,真是太香了。

二、蒸饅頭

我記得,饅頭要蒸很多,把蒸好的饅頭裝到纖維袋子裡,放到糧倉裡,然後饅頭要吃很長時間,那會很奇怪,為什麼要蒸那麼多的饅頭,後來才知道,這表示,年年有富餘,過完年東西都吃不完,明年得生活會更好。

蒸饅頭的時候,要蒸好多樣式,有糖包、豆包、棗包,我說的棗包,不是面裡包上大棗,而是,在麵糰上點綴兩三個小紅棗,在蒸出來,還有,蒸麵龍等,反正那會覺得很有意思,父母在那幹活,我也揪一塊麵,在那捏來捏去,真是從心裡感到高興。

三、掃房子和糊屋子

先和大家說一下,我小時候農村的房子是什麼樣的。

小時候我們村子的房子,不像現在,都是磚瓦結構的,很漂亮,那時的房子都是土坯房,進門是中間的屋,這個屋是做飯、放櫃子、水缸、麵缸、油缸等,然後,左右兩邊個有一間屋子,叫做東西屋,是睡覺的地方。

每到過年的時候,都要把屋裡,從上到下打掃一遍,那會屋頂高,就把掃帚綁上一根長長的木條,然後從上到下把屋子掃一遍,這個活,記憶中很累,每次掃完,都是滿頭大汗。

糊屋子,就是把報紙上面刷上“醬子”,“醬子”就是用白麵和水攪拌成的糊糊,然後一張一張的貼到牆上,那會沒有什麼刮大白,好一點的家庭,就是買來的報紙,差點的家庭,就是用孩子上學用完的書紙,我那會負責刷“醬子”爸爸負責往牆上貼,等到把屋子貼完,就感覺屋裡明亮很多。

四、殺年豬

殺年豬是很快樂的一天,這一天,親戚、左鄰右舍,都會來幫忙,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開始把豬抓起來,用繩子把豬的四隻蹄子給捆住,把豬嘴也捆住,同時在繞一根不長不短的鐵棍,然後把豬放到木板上,我記得在殺豬之前,我母親要在院子裡燒一住香,還要念叨幾句,然後在往豬的耳朵裡倒一些酒,應該是豬喝醉了就不會亂動,也感覺不到疼了,接下來就是捅刀的那個人,一隻手抓住豬嘴上繞的鐵棍,一隻手拿著刀子,從豬的脖子就捅進去了,沒到這個時候我是不敢看的。

聽說這個殺豬的人,都是老手,新手是殺不出血來的。

每次我的工作就是,殺完豬,放到盆裡的血,我要用筷子來回的攪拌,不能讓血凝固成塊,因為要用豬血灌血腸的。

很快,一隻豬就被大夥給解體了,骨頭是骨頭,排骨是排骨,肉是肉,油是油,都分類整理出來。

接下來就是把肉和乾白菜(之前曬好的)燉一大鍋,這個工作就是女人乾的活了,男人們這會,就是,到屋裡,抽菸、說話,等肉上桌了。

肉、菜,上桌以後,大人們開始喝酒、閒聊,反正就是一些,家長裡短的話,小孩則,跑跑鬧鬧,這抓點吃的,那摸點吃的,一天就,這樣開心的過去了。

五、貼春聯

三十這一天,人們早早的起來,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大人們一般都不買新衣服,因為那時的條件不是太好,能給孩子買身新衣服算是不錯的了,大人就是穿前一年的衣服,都是提前洗乾淨的,吃完早飯,就開始貼春聯了,記憶當中,那會有對聯、掛錢、窗花、福字,而且,像掛錢都是自己刻出來的,對聯,是找人給寫,記得,當時我們村有一個是專門給寫對聯的,到了這一天,他是很忙的。

那時的農村,地方也多,有牛圈、馬棚、糧倉、雞窩、場院,這些地方都要貼上對聯的,每一處,對聯的內容還是不一樣的,我記得比較清楚的兩副對聯是這樣寫的。

“上聯,牛似南山虎,馬似北海龍,橫批,牛馬滿圈”這是貼在,牛圈和馬棚上的。

貼在雞窩上的是“金雞上架”就是這一句。

把對聯貼完就是一上午的時間,跑來跑去,也是樂此不疲啊😄

六、守歲

赤峰地區三十晚上的飯,要在十二點接完財神以後才吃,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個習俗,十二點接完財神,放完鞭炮,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煮餃子、炒菜,這才開始吃飯、喝酒,最有意思的是,今晚的餃子裡包著錢,大人們告訴,誰吃出來的錢多,誰就有福,為了往出吃錢,真是每年都吃撐著[呲牙]

吃完飯以後,小孩們,要去給長輩們拜年,老爺、爺爺、大爺、叔叔等,到了長輩家裡,在屋外就要跪下,然後大聲說,給老爺磕頭了,然後,老爺會說,好好好,快起來進屋,到屋裡,桌子上有糖,給你抓一把,然後給你一塊錢,說,來給一塊錢,給外甥壓壓歲,大家不要笑,那時的條件,一塊錢就很不錯的了,轉一圈,回家給父母說,這是我掙的壓歲錢,父母說,來我給你存起來,到後來一直沒見到自己的壓歲錢[大笑]

其實就是這樣,別人來給我父母拜年,我父母也得給人家壓歲錢。

這一夜大家都不睡覺,就是守歲!

氣、迎財神

這是初一早上,各家各戶都把自家的牛、馬趕上,拿上炮,到村外的樹林裡,放炮,燒香,大人們互相問好,在樹林裡停留一會,各自回家。

八、正月十五撒燈

那時的撒燈和現在的花燈意義是差不多的,那時沒有這麼好的條件。

那會的撒燈是怎麼回事呢?

就是正月十五那天晚上,用“糠”就是豬吃的,把麥秸稈用機器粉碎,和柴油攪拌起來,然後用報紙把油糠包起來,上面擰住口,做成一個一個的,然後放到框裡面,從自家門口開始,點著當到地上,十來步點著放一個,就這樣開始往山上去,然後轉一圈回來,然後你站到家門口,往山上看,滿山遍野的燈火,閃閃發光,真是很壯觀,應為每家都會去撒,我們村子有三十多戶人,你想想,那場景是多麼漂亮啊!

這是我印象當中,赤峰過年最有意思的習俗。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兒時那些刻骨銘心的習俗,有很多已經不在了,只能是化作美好的回憶了。

今天給大家簡單說了一下赤峰過年的習俗,不知道,有沒有,那一情節勾起了你兒時的回憶。





能量學堂


本人老家江西的,在我老家有種特別的節日"過神(過社火)”,一般是一片區域(幾個村莊或十幾個村莊)一個時間過節日(時間按農曆算的),比如A片區域農曆九月十五,B片區域九月二十六,這種模式的。節日這天每家每戶都很熱鬧 第一、不過節日的親朋好友都會過來玩的,家家戶戶都會煎糯米丸子給客人飯前吃,吃飯時也是滿桌子的各色菜餚,客人多的得招待好幾桌呢。第二、遊神。把小廟中供的神像抬出來遊村,叫幾個壯漢用轎子抬著神像在村裡走一圈,後面跟著吹打樂隊。 總之節日那天村裡特別熱鬧。這個節日一般從農曆八月初六開始,陸陸續續過到農曆十一月初三,所以這段時間時不時的可以去親朋家熱鬧一下。



花頭予


我老家山東煙臺,當兵離老家55年了,我對老家印象,待客熱情,真執。改革開放以來發生重大變化,但有個習俗至今沒改變,重大的婚喪嫁娶取,比較隆重請客吃晚飯,要分男客女客,男女不同卓,一家人也分坐二個卓子吃飯,不被按排在一起。二十幾年前兒子結婚,老家親戚隨禮,按排兒子媳婦回去招待親朋沒來


用戶9794267763299


我老家江蘇鹽城的,我說個小時候的吧,因為慢慢的這個習俗就沒了好像,只留在記憶裡,就是兒時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我記得外公會提前幾天給我製作燈,而且可以放在地上推的燈,然後裡面有蠟燭,在農村裡,推著它,特別的好看,然後蠟燭快燃盡的時候可以去商店說一句什麼,我至今不會,然後店家就免費為你續上蠟燭,不過那天晚上好像最後要把燈燒掉,也不知道為啥,每次總是捨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