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檢查——需要做哪些?檢查哪些指標?需不需要空腹?

血液檢查是體檢、入院常規或診療過程的必要操作。在體格檢查之前或之後,醫生通常會告知患者進行血液檢查,以協助診斷及評估特定狀況。

今天介紹一些最常見的血液檢查類型以及每種檢查所要檢查的內容。


血液檢查——需要做哪些?檢查哪些指標?需不需要空腹?

常用的血檢種類

在每年進行體檢時,醫生可能會讓你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電解質

血常規

血常規可測量各種血液成分,例如: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

血小板平均紅細胞體積(MCV)——紅細胞的平均大小

血細胞比容(HCT)——紅細胞在血液中佔據多少空間

血常規檢查可幫助醫生確定血液疾病或疾病,例如貧血,凝血,炎症,感染或免疫系統疾病等問題。血常規一般不用空腹,除非醫生特殊交待。

血常規解讀參閱

血液檢查——需要做哪些?檢查哪些指標?需不需要空腹?

血常規化驗單

血液酶學檢查

血液酶測試可測量體內特定酶的水平,體內的酶來幫助控制體內的化學反應。

血液酶學檢查可以幫助醫生確定特定的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肝臟疾病。如果醫生懷疑有心臟病發作,他們將檢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的水平,這種酶在心肌細胞損傷時會釋放到血液中。

凝血檢查

凝血檢查用來評估血液中凝血因子功能,血栓性疾病如肺栓塞時,還會尋找那些有助於血液凝結的蛋白質。如果醫生懷疑該人可能患有凝血障礙(血栓或出血),可以進行此項檢查。

瓣膜病或房顫患者需要服用抗凝藥(華法林)抑制血液凝固,如果某人正在服用華法林,醫生可能會在常規監測中使用特定的凝血試驗。

血液檢查——需要做哪些?檢查哪些指標?需不需要空腹?

凝血檢查單

血脂檢測

如果醫生想評估一個人患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就需要進行血脂檢查,包括一下幾項:

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水平

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水平

總膽固醇水平

甘油三酯水平

為了排除進食對檢查結果的影響,血脂檢查需要空腹,也就是禁食8至12個小時。如果結果表明膽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異常,則表明該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血液檢查——需要做哪些?檢查哪些指標?需不需要空腹?

血脂檢查單

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

這些反應人體基本代謝狀態,醫生會告訴你在進行此項檢查之前是否需要禁食,以及持續多長時間。

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血清鈣:鈣水平異常可能表明一個人患有與腎臟或骨骼,癌症,營養不良或其他疾病有關的潛在疾病。

血糖:高於正常血糖水平可能表明某人患有糖尿病或有患糖尿病的危險。有些人可能需要在血糖測試之前禁食。

腎臟:血液中存在多餘的廢物,例如血液尿素氮(BUN)和肌酐升高,可能表明腎臟有問題。

電解質:電解質水平異常可能表示脫水,腎臟或其他潛在疾病。

血液檢查——需要做哪些?檢查哪些指標?需不需要空腹?

為什麼有些測試需要禁食?

進食後會影響血液中特定成分的水平。例如,血糖水平,特別是葡萄糖水平,在進食後會暫時升高。

通常,在血糖、血脂、肝功檢測前幾個小時不吃東西。如果不確定可以諮詢醫生是否需要在測試前禁食。

誰應該接受常規血液檢查?

一個人應該與他們的醫生討論他們需要哪些常規檢查。醫生一般只在對相應疾病有疑慮的情況下開具相應的血液檢查,或者在年度體檢時開具這些檢查。

服用某些藥物的人可能需要定期進行血液檢查,如他汀類、華法林等需要定期檢測血脂、肝功、凝血。醫生可以根據他們的風險因素和個人需求為他們提供有關檢查頻率的建議。

結果需要多長時間?

結果時間可能會根據進行的測試類型而有所不同。對於某些測試,等待時間為幾分鐘,如血常規一般半個小時就可以出結果,肝功能、血脂一般當天下午可以出結果。而其他測試,如甲狀腺功能,等待時間為幾天或更長時間。

血液檢測有沒有風險?

驗血一般是安全的,在驗血部位感染的風險很小。任何在注射部位出現感染跡象(例如發炎,腫脹,發紅和發燒)的人都應聯繫醫生。很少會發生大量出血,服用抗凝劑的人或患有其他導致大量出血的潛在疾病的人更有可能遇到這種情況。

血液檢查通常是常規預防保健、疾病診療中的一部分。醫生通常會建議您將血液檢查作為身體檢查的一部分,或者如果他們懷疑一個人可能患有基礎疾病時,也會開具相應檢查。血液檢查幾乎沒有風險。一個人可以與醫生討論他們是否應該在檢查前禁食以及何時可以預期得到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