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清明节提前几天上坟比较好?在传统文化习俗中,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

迟到小姐姐影视推荐


即是传统风俗,为什么要提前上坟?不想上坟不上也没人去指责你,对已故老人上坟是儿女对老辈的尊重与怀念!按节日来就是尊重传统!说实话,任何时间上坟都能表达爱心当孝心!特殊情况下上不了坟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董新献逸石



用户826912038760


传统清明节提前几天上坟较好?在传统文化习俗中,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

清明节具体哪天上坟就好,没有严格的规定,提前几天推后几天都可以,主要看上坟人员的时间安排。

清明节上坟还是有讲究的,现在的上坟和古代的祭祖是一个道理,在古代祭祖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要通知整个家族,有组织有纪律的去进行,程序繁琐场面宏大。相对今天的上坟来说,那就简单的多了。现在的上坟祭祖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有组织的去上坟祭祖。清明节上坟祭祖是一个家族的事情,而不是一般的个人行为。所以说上坟前一个家族的人要互相商量,统一时间地点集合统一去上坟祭祖,这样表现了一个家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是一个家族和睦相处的象征,大家一同热热闹闹地去给老祖宗上坟,又拿铁锨的,又拿祭祀品的,有扛柳枝的,到祖宗的坟前一跪一大片,坟上填土时,你一锨他一锨,有烧纸的,有放炮的,有哭泣的,若有条件的大家上完坟后还可以在一块吃吃饭聚一聚,老祖宗在天之灵也会知道他的后代们是和睦相处的。

如果说一个家族去上坟互相不商量,各行各行其事那是对老祖宗的不敬,老祖宗也会知道他们的后代之间闹矛盾了,一盘散沙,合不到一块。就是旁人看到也会笑话,这一个家族不团结。

第二上坟祭祖要按长幼有序的方式去祭祀。上坟要按先给长辈烧纸,再给晚辈烧纸,同辈的先给年龄大的烧纸后给年龄小的烧纸,烧的阴币也必须大小面值都要有。让去世的人在阴间大钱有大用处,小钱有小用处。在世的长辈一般不去给去世的小辈上坟烧纸。

第三上坟烧纸要注意安全严防火灾发生。每年清明节都逢天干物燥的季节,好多坟塚都靠近山林,一不小心就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方面必须注意。我们的老家在山区,去年清明节上坟期间,就引起三起大型火灾。国家的直升飞机都派来了灭火,引起火灾的人员,有的丢了公职,有的被罚了款,还有的蹲监狱。上坟祭祖是大事,防火更是大事,如果由于上坟祭祖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那是得不偿失的。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清明节也是鬼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说清明节是一个沉重的日子。一般拜山时间5-7点。最晚11点,下午基本上没人去了。祭祀顺序应先上香再上酒,上其它供品,然后烧纸钱祭拜。祭拜顺序由老到小,由大到小,按辈分排,不能祭拜错了。清明节祭拜不能穿大红大紫衣服,不准蓬头垢面,那样表示对先人不尊重。外人不要跟从,孕妇,体弱虚病人不能去。因为阴气太重,怕产生不好的影响。不要在坟前拍照,戏笑怒骂,非议先人。如买花环尽量买白色。清明节和中元年(7月15日)都是鬼节,清明节是祭奠亡人自已的先人,而中元节是祭拜孤魂野鬼。二者意义不同。


健康长寿A66


岁岁清明今又至,秉烛化纸寄哀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我给大家说说清明节祭故人的一些常识和注意事项,因各地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1、做好上坟前准备工作。如农村上坟要提前剪好白纸条(信阳农村叫“翘钱紙”,这“翘钱紙”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是给死者添砖加瓦,有的说是给死者添加的衣服,那种说法正确,也没必要去追求明白,第三种说法是让世人看到坟头上挂白纸条,显示这坟是有主的,有后人的。有的坟头压上一叠烧纸,也显示此坟不是孤坟)。

除了买烧纸外,还有鞕炮、阴钞(冥币)。

如有近几年安葬的亲人想立碑的,也要提前把碑文刻好。需要在坟前砌“拜台”的(坟前烧纸烧冥币用的水泥平台),坟要是在别人山地上,砌“拜台”要占地皮,要提前和山主商量好再行动,避免矛盾和纠纷。以上都是要提前做的准备工作。至于上坟或扫墓时间,提前一周进行,一般不推迟。

2、上坟那一天穿什么衣服。上坟人穿的衣服不能大红大花,因为上坟是件的悲哀事,要显得庄重严肃。有的让认为红色可以避邪,就穿件红衣服。所以遭到人们的说三道四,但现在有的人为避嫌,就穿红内衣、红袜子,外表不显露。

关于上坟的程序是,先挂“翘钱紙”、然后烧钱紙、敬酒、放鞕炮,后人用树棍在纸灰堆四周划个留有开口的圆圈,意思是烧的钱紙让故者进来领走。如果是上坟的后人多,可以分工,同时进行。

3、为什么过去有的坟头上白纸条一头是红色的。其区别是死者有儿子坟头挂的纸条全是全白色,死者有女无儿的 ,挂在坟头白条纸上部是红色的,别人看到就知道这家老人死前没有儿子。实际上是旧社会留下来的陈规,对没儿子的家庭是一种岐视。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儿女都一样,所以,现在也就看不到红头“翘钱紙”了,女儿在其父母坟头上也都是全白色纸条。

4、立碑问题,有父母双亲的坟在一起紧挨着的坟墓,碑要立在两坟中间,不能偏向哪个坟。我在乡镇工作时就碰到这么一件事,老人活着时,两个儿子各养一个老人,老大养父亲,老二养母亲,双老死后,老大(在城里工作)拿钱让老二给父母立碑,老二心眼有点歪,没有立在双亲坟中间,而是偏向母亲坟,引起老大两口子不满,闹起矛盾,最后才重新立中间。

5、包坟和迁坟问题(由于风吹雨淋,坟土流失),农村也有讲究,润年润月是不立碑、不包坟、不迁坟的,至于有什么说法,还不得而知。

在城市不叫上坟,叫“扫墓”。人死了都安葬在公墓或陵园,死者都立有碑文,拿 些水果、鲜白花及酒,和失去的亲人或战友说些思念的话,撒酒寄哀思。

2019年春节为防控疫情都是在家里度过的,憋在家里很长时间, 不能探亲访友,好多人期盼着清明节期间回家乡上坟 ,探亲看望父母,不知能否实现。到时候还是要听从党的号召,从国家大局出发,服从当地政府规定,令行禁止。即使疫情解禁了,还是要少聚会,不吃请。坟在山上的,烧纸一定要把纸火烧尽,无明火星再走人,以免发生火灾。


yunan申城


明时处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而到处生机勃勃,是春游和郊外娱乐的好时光,所以清明前后自然成为人们乐于到户外、郊野嬉游的的好时光。但清明中扫墓的习俗却继承于已经消失的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增加扫墓、游乐活动的准确时间,目前尚未见到明确的记载。但从北宋王溥所撰《唐会要》的记载,可以得知唐朝初年民间在寒食节扫墓并郊游的习俗已经蔚成风气并引起朝廷的注意。唐高宗李治龙朔二年(622年),朝廷发布了一道诏令,禁止民间“临丧嫁娶”和“送葬之时,共为欢饮”,也禁止寒食节上坟,更不许在悲伤地扫墓之后又欢快地郊游:“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唐会要》卷二三)显然朝廷认为民间这些做法是矛盾、不可思议的行为,是对亡灵、鬼神的不恭,是不严肃的、伤风败俗的。但是,民间习俗并不因朝廷的禁令而衰减,反而越来越兴盛。所以,过了一百多年,到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年(732年),朝廷又颁布敕令,准许寒食上墓行拜扫之礼,并定为常式。

但同时也规定扫墓之后不得就地饮食作乐“食馀馔任于他处,不得作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又下敕令:“凡庶人之中,情理多阙,寒食上墓便为燕乐者,见任官典不考前资,殿三年,白身人决一顿。”(《唐会要》卷二十三)而在坟前享用祭品本是民间自古以来的习惯,虽有朝廷严令也难以禁除。

从此以后,寒食扫墓之俗更为盛行。后来,因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朝廷又颁布几个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按大历十二年(777年)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到贞元六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由此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全国性节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节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年终蜡祭。宋代的寒食节也放假七天。

那么,这时的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什么关系呢?如上所述,此时寒食节的习俗主要有三项:禁火、扫墓、郊游。唐宋时期人们所过和所说的“寒食节”其实是现在所说的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混合。寒食与清明只差一天,三日禁火完毕,到清明这一天要换新火,以柳条或榆木乞取新火。这样清明与寒食就连在一起,清明的换新火活动成为寒食活动的一部分。其实,唐宋时期清明前后的一系列活动是连成一片的,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清明节是寒食节的一部分,作为换取新火的一天也被当作重要的日子。因为清明前几天是禁火的,到墓地上烧纸上供也应该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些诗文所记载的寒食扫墓烧纸的事其实是在清明之日。在名称上,称“寒食”的居多,如唐梅尧臣诗《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写郊外游春的盛况;有称“清明”的,如杜甫《清明诗》描写唐代大历五年长沙清明节游春的热闹场景:“着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媚,争道朱蹄骄啮膝。”也有并称“寒食清明”的,如白居易《寒食野忘吟》:“乌嘀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有些诗文将二名混称,有的诗题为“清明”,下面的诗句又说成“寒食”;或题为“寒食”,诗句说成“清明”。据《唐会要》,在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朝廷有敕令:“自今以后,寒食同清明”。晚唐、宋代以后,禁火食冷之俗转衰,到元代此俗大体消亡,“寒食”的名称自然越来越少被人提及,而本来是节气名称的“清明”突显出来,以之概括这一段节期的人渐多。到明清,“清明”之称多于“寒食”,成取代后者之势。到现代,大多数地方的百姓只知“清明节”,不知道“寒食节”之名了。但还有少数地方有禁火或食冷之俗,如山西、山东的一些地方。

清明节与原本意义的寒食节在习俗内容上共同之处并不显著,二者主要的联系有两点:一是时间相连,二是都有怀念、祭祀前人的情感诉求。这两点联系最终使清明节置代或兼并了寒食节。由寒食节的禁火到清明节的祭奠的置代,是民众在时间邻近的条件下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完成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碓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古代中国没公历,却有阳历。清明节本来就是按农历中的阳历部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算的。首先农历不是的简单阴历,而是阴阳合历。所以古代中国早就有阳历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其实是地球公转规律)制定的。所以属于太阳历。要知道这个太阳历是世界已知最准确反应太阳规律的历法。而公历(格里历)也是太阳历。所以看似“以公历计算”了。其实二十四节气对季节反应更准确。它每个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分秒不差。而公历因为闰年的关系前后会有一两天误差。首先最先能确定的是“两至”,即冬至与夏至。冬至太阳到达南回归线,昼最短;夏至太阳到达北回归线,夜最短。冬至、夏至那两天比较好测,一年中圭表表影长最长的一天是冬至,表影最短的一天是夏至。规定从冬至点开始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年(回归年)。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那时由于天文的知识欠缺,采用按时间等分的平气。从冬至开始,每隔一个气,如: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从清代时宪历之后采用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


行者天下行


清明节,是活人痛心节,这一天我们要去追思去世的亲人,一般来说,去世三年以上是没有条件限制的,前三天,后三天都没有事的,限制的时间是去世的人,三年中必须上坟要在清明节当天!我们这里的惯例,新坟要清明正天,上三年。

最要记住一点,清明上坟时,千万不要在亲人坟墓拍视频,拍照片,这样不好,对亲人不忠,对自己也不好。

个人观点,请理解![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撒花][撒花][撒花][握手][比心]


七色彩虹0K


清明节确实是提前几天上坟的。从问题来看,各地都是差不多的。我们这也是。

我们这对于给先人上坟,是这样几个时间节点。清明节、阴历十月初一、春节,平时还有如果家门内谁家需要娶媳嫁女,也是要去上坟的。

对于这几个节点,上坟的时间是这样的:清明节在前不在后,十月一在后不在前。至于说,清明节在前应该是多少天,这个没有定规,只要提前个三两天即可。也有的人因为急等着出远门,提前个月把半月的。

反正,清明节上坟,只要是在节前,何必拘泥于多少天呢?


一株吊兰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一度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之意的节日,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在清明扫墓的时候,有些禁忌与忌讳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1、清明祭祀为何说“清明拜山”

此处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

南方一些地方将扫墓称之为“扫山”或“拜山”、“拜清”,出于对祖先的礼敬,又或“去恶字而呼为美”的修辞习惯。例如清明节扫墓,北方叫上坟,南方沿海一带为了避开“坟”、“墓”二字,婉称为“拜山”。把扫墓叫做“拜山”显得更古雅,“山”字的古义之一便作“坟茔”解,如今风水师仍然称墓地的坐向为“山向”。

拜的“山”分两种:一种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内的祖辈,称“家山”,拜祭家山称“家祭”;另一种是对宗族祖先的拜祭,称 “祖山”、“大众山”,拜祭祖山称“扫大众山”。

2、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中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中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也有些民族会在其它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3、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财帛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财帛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也就是:修正墓地—上香—上供—敬酒—拜祭—放炮-彻供。

4、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

过去有民谚“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甚至两周都可以进行,不要全赶到清明节这一天。

5、怀孕的妇女能清明节去扫墓吗

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扫墓活动。

6、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供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财帛。

7、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通常是菊花,因为中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8、扫墓之前需禁食吗

扫墓之前不一定要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最好吃饱食物别饿着肚子,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9、扫墓为何需要奉香给山神土地

扫墓时,除了将带来的香烛炮、鲜花果品、财帛、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东西(祭祀礼品多寡随意),摆放在墓前外,还要燃点香烛,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护神。此后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献花,然后烧化金帛,奠酒(即将酒洒在地上,这代表向先人敬酒),后即可撤供离开。

10、扫墓时可不可开心嘻笑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外,还有踏青等一系列风俗活动。既有肃穆扫墓活动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11、为何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郊外踏青照相无妨,别对着墓地拍照即可。

12、选择清明时期结婚好吗

结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开选择清明节时期结婚。当然,结婚的择日讲究还很多。

13、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

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就是去踏青,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无可厚非。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因此清明节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说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14、清明节穿衣配饰有讲究吗

忌穿到大红大紫花俏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

15、清明节拜祭辈分有讲究吗

可讲究,亦可不讲究,一般不讲究这次序。如果需要讲究,拜祭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16、清明节拜祭会将阴气带回家吗

这种事情不一定会发生,不过当你运势低落时,就有可能遇上这种状况,当然可以佩戴一些佛像、护身符。其实只要你做人厚道,同时怀着尊敬先人的心情,对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应当不会有问题。

17、丈夫去世妻子能去扫墓吗

坊间有一说法:丈夫去世前3年,妻子都不能去扫墓。这个是习俗问题,只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即可,如果当地有此习俗,那么,最好回避之,否则日后会带来诸多的心理麻烦。如果当地没有此习俗,则无关此禁忌。

18、能陪朋友去扫墓吗

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可能会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扫墓的问题,比如女友陪男友去扫墓吗,下属陪同上司去扫墓,甚至生意场上陪同客户去扫墓。有认为是可以的,扫墓只是一种悼念活动,不应该相信这些无依据的说法。也有人认为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扫墓,因为各自的气场是不一样的,如果实在不能避免,那么这需要佩戴避邪吉祥物。

19、为何清明节前忌买鞋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节过生日,因此有时难免就在清明节买双鞋。有些所谓“大师”说法:“岂不知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时买鞋,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你只要留意鞋店为何清明节生意不好就明白了。”——因“鞋”与“邪”同音就不能买鞋,是荒谬的说法;况且“鞋”与“邪”同音只是存在于部分语言中,多数语言都不同音,比如在粤言中就不同音了。这些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20、祭祀时间

扫墓时间尽量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傍晚时分,不利扫墓人,应尽量避免扫墓,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通常为扫墓最佳时段。

21、头发不能盖住额头

按照古人的说法,清明节也是“鬼节”。如果需要在此期间走夜路的朋友,一定要记得随身携带护身的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同时要亮出你的额头,不能因头发而盖住,因为,那是你的气运命门所在。

22、生病或精神不佳者不宜去扫墓

扫墓那天,生病或精神不佳者不宜去墓地,另外孕妇和6岁以下的小孩也谨慎去扫墓。

23、清明节忌讳探视亲友

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不吉利。

24、清明节扫墓回来要净身洗衣

与清明节前忌买鞋类似,清明节扫墓回来,一定要清扫你的鞋子,同时将鞋子的鞋尖朝里,同时勿忘将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净晾晒为宜。

25、清明节踏青注意言辞

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就是去踏青,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晚上活动要谨慎。

26、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27、不宜在坟前添置或摆放新的物件或种植小树等

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不主张在坟前摆放一些大物体的东西,或种植一些小树。因为风水讲求的是龙、穴、砂、水、向,一个坟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将好的龙气、以及砂、水、峰收入坟中,如果一个坟有好的山峰或当运的水,本来能出贵发财的,但是出于你的好心,在坟前摆放了某些物件或种了小树而遮挡了,反而会起到一个破坏的作用。因此,这些东西尽量少摆,忌乱摆放。

清明节传承了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时节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清明节充分体现了人们“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至于近年来流传的清明时节诸多禁忌,并无科学依据。




诗词与美文欣赏


按清明节的前三后四做没错。

尽量规避孕妇、婴儿、逝者长辈等参与祭祀,同时,不要在墓前拍摄视频、照像。注意文明上香、烧纸、圆坟(或扫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