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老師 您是我們心中一座最聖潔的山


伍老師 您是我們心中一座最聖潔的山

伍全山(中)被授予“湖北省感動荊楚民辦教育工作者”稱號。


您是我們心中一座最聖潔的山

——記“湖北省感動荊楚民辦教育工作者”伍全山


漢水自西北來,由鍾祥入天門浩浩蕩蕩奔長江而去。她流淌到天門、仙桃、漢川三市結合處,漢水之南是繁華的仙桃市區,漢水之北是天門和漢川偏僻的農村。14年前,天門市江漢學校(簡稱“江漢學校”),這所農村民辦學校在這裡創立。

每天早晨天剛亮,校園裡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鑠的老人,從宿舍走進高中分校教室開始了工作,晚上學生宿舍熄燈了,他才步履匆匆回到宿舍休息。這位老人就是被人們稱讚為“卓越化學教師”的伍全山。寒來暑往,晨起暮歸,他這樣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間來來去去,已度過了13個美好春秋。

伍全山從省級重點高中退休以來,不斷地有人以優厚待遇邀請他合作辦學和辦補習班。面對金錢的誘惑,他不為所動,選擇了紮根地處邊遠、條件艱苦的農村民辦學校支教助教。他為國育人堅韌不拔,因成績卓著而榮獲天門市“優秀教師”“優秀高中教師”“優秀班主任”等多項榮譽。

在這裡,他教過的學生有1500多名,培養出300多名考上一本和“雙一流”大學優秀人才;在這裡,與他結對組班教學的中青年教師有100多名,都成為教學骨幹或走上領導崗位;在這裡,他寫出50多篇、250多萬字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教改建議、教學總結,被教師們譽為“指路明燈”……

在這裡,老師和同學們對伍全山說:“您是我們心中一座最聖潔的山!”

2019年12月上旬,數十名學生得知媒體在江漢學校採訪伍老師時,紛紛通過微信向記者講述他們心中“最難忘的伍老師”“最敬愛的伍爹”。

2020年1月3日至4日,“湖北省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協會2019年年會暨幸福教育學習交流會”在隨州市召開,伍全山被授予“湖北省感動荊楚民辦教育工作者”稱號。

伍老師 您是我們心中一座最聖潔的山

伍全山 (前右二)和他的學生們在一起。

他用愛心、耐心、細心,融成激勵學生向上的“催化劑”

身高158㎝、體重90多斤的伍老師,在老師和學生的眼裡,就是一個可敬可愛的“老頭兒”“老爹爹”。

學生陳利利在《我們眼中的伍老師》一文回憶道,初見班主任“伍爹”,給人一種短小精悍的感覺。他用辛勤的付出和認真負責表達對我們的殷切期望。他嚴謹認真,授課有條理有重點,非常關注學生的錯題。印象最深的就是課堂上可以直接點出哪位同學哪裡出錯了,他認為在錯題本上改錯是十分重要的。事實證明,認真改錯的錯題本是我們進步最好的體現。

“硅酸親不親水?”有一天,伍老走進課堂,突兀地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要他們馬上回答。

“不親水!”大多數同學回答。

只有黃金蓉一個人回答:“親水。”實際上硅酸是親水的,因為其難溶於水而被誤認為不親水。伍老輕輕地拍著他的肩膀說:“你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學生,一定會有光明的前途。”

當年,黃金蓉果然以全市“理綜”屈指可數的高分考上一流大學。

伍全山常說,做一名好老師一定要讓學生服你。學生不服你,說一千道一萬也是白搭。班主任與學生對話要實打實。工作要認真做細做勤,要求學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

學生劉為,家住多祥鎮漢江邊的一個灣子裡,父母在北方打工。2012年的一個寒冷的夜晚,他突發急性闌尾炎,伍全山立即和學校領導一起開車把他送到仙桃市第三醫院連夜做手術治療。伍老守在學生病床前護理,24小時沒有閤眼,按照醫囑,他自己掏錢為劉為買來能吃的食物,直到病情穩定了才安排班幹部到醫院換班輪流護理。為了不讓劉為的父母擔心,伍老每天及時向家長告知治療進展情況。三天後,劉為的父母從外地回來看到伍老和同學們把兒子照顧的妥妥帖帖,感動得熱淚盈眶。

班上有個學生睡眠時磨齒已成為習慣,響聲嚴重影響到同寢學生休息。伍老在自己的宿舍加了一張床與他同寢一年而化解難題。該生以600多分考進湖南大學,現在重慶大學讀研。

每到吃飯時間,伍老總是要到學生食堂觀察,從學生的食慾狀況分析影響學習的思想情緒問題。2013屆女生劉謙剛到學校時飲食吃不慣,總到小賣部買零食吃。一天,這個學生走進食堂打了個轉,又皺著眉頭離開往小賣部方向走。伍老發現後立即三步並作兩步追上去,把她帶到小餐館買了她喜歡吃的飯菜給她改善生活,鼓勵她克服困難勇往直前。這個學生2014年考上“985”東北大學,大學畢業後到武漢工作一年,又考上北航讀研。

愛心助學子,師恩永綿延。2015年8月25下午3時整,江漢學校劉振華校長率師生代表來到小板鎮範嶺村六組,給正在武漢讀大二的學生羅陽陽送來了10249元學費和生活費。這筆錢是學校全體教師和部分學生捐助的。這是羅陽陽高三的班主任伍全山倡導發起的特殊援助行動。這是江漢學校踐行“教學生一天 想學生一生”的辦學理念的新舉措。

羅陽陽是江漢學校2014屆高三畢業生。她五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改嫁,年幼的陽陽由爺爺奶奶撫養。2013年,爺爺因病去世後奶奶靠撿破爛供陽陽讀書。學校不但給她減免了部分學費,還在當年的“江漢母親節”組織全校師生為她捐款5000餘元。

一年後,愛生如子、工作細心的伍全山在和學生交流中發現,羅陽陽仍然面臨能否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的經濟困境。於是,他與英語、生物教師和幾名班幹部捐助了620元交給校長劉振華,用行動發出了為羅陽陽募捐的倡議,並立即得到正在參加暑期教師培訓的全體教師的響應。

孫女讀大學了依然受到母校的關愛呵護,陽陽的奶奶激動得老淚縱橫,她哽咽著對陽陽說:“如果不是江漢學校,你哪裡還能上學讀書啊,你有今天,要一輩子記住學校的大恩大德!”

學生劉雅麗說,“相比園丁,我更視伍老師為指路的明燈。他不僅在授課,更在育人,是他教我明白我應該做什麼以及如何去做。我很感激在我成年的那一年遇到他這樣一位老師,我會永遠感恩他。”

伍老師 您是我們心中一座最聖潔的山

伍全山在課堂外給學生釋疑解難。

學生劉昌勝,本是以600多分的總分考上省級重點中學的優生,後來因為沉迷於網吧,成績總分下降到350分左右,自己喪失信心,家長喪失信心,老師也對他喪失信心。

原來的環境呆不下去了,他想換個環境脫胎換骨,再造人生,竟然求學無門。一家人到處打聽、尋找拯救孩子的名師,聽說伍全山轉化差生很有藝術,慕名帶著他輾轉來到江漢學校,學校和伍老慷慨接收了他。

伍全山認為,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過程,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生動的獨立的個體,他們是主動求知與積極探索的主體。教師是這個變化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即教學展開過程中的各個教學環節,必須使自己的教學思路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

劉昌勝按照伍老精心的設計和指導,主攻發展潛力最大“理綜”,然後在找回信心的同時對數學和英語實行各個擊破。在這裡,他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每天早上第一個進教室讀背英語、生物,晚上同學們都入眠了他還把自己關在廁所裡繼續學習。一年後高考,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地質大學。他把伍老培養的這種自律和堅持帶到大學,如今又考上了華南理工研究生。

劉昌勝說,在閒暇之時,我時常想,如果沒有與伍老師相遇,我的人生又會是什麼樣子?或許在某個地方賣苦力,終此一生;或許成為無業遊民,虛度光陰。千言萬語,也說不盡我的感恩之情,非常慶幸能夠成為伍老師的學生。

伍全山改造這些網迷、頑主們的手段也真是十分了得。他的引導方法同樣是交心談心。但他講的不是空話、大話、套話,不是父母們常在耳邊嘮叨的話,也不是原來的老師常講的那些聽膩了的話。

伍老和學生聊路遙的《人生》,聊自己走過的路,語重心長地說:“你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可塑之才,要實現夢想必須有脫俗之舉。”伍老師的一席話令聽者動容,原來自己在“伍爹”的眼裡有這麼高的價值。

“如何脫俗呢?其實做起來並不難。就是要告別網癮,不沉迷於早戀,不要沒有節制地貪玩,要有獨特的定力。”

在伍老的啟迪下,一個個自認為是差生的農家子弟,通過努力發生了質的飛躍:杜雲峰告別貪玩和網癮,以600多分考上華科大而後進入中科院;胡寬考入了華科大並繼續讀研,徐順如願以償考上武漢大學,劉謙、王科、周振宇、周俊快、周力等一個個進入了優秀人才序列……

伍老師 您是我們心中一座最聖潔的山

伍全山在課堂內對學生循循善誘。

他用傾注、傾囊、傾情,編就幫扶新手成長的“方程式”


2009—2010學年,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成績突出,被授予天門市“先進班主任”榮譽稱號。

2011—2012學年,愛崗敬業、務實創新成績優異,被授予天門市“優秀高中教師”榮譽稱號。

2013—2014學年,教育教學成績顯著,被授予天門市“先進班主任”榮譽稱號……

退休之後,仍能夠獲得如此多的殊榮,在天門市唯有伍全山。

江漢學校是一所年輕的學校,學校的教師團隊以剛走出高校的年輕人為主體。他們在這裡開好頭、起好步、紮下根,如何扣好為人師表的第一顆釦子,對江漢學校的持續發展和教師個人的成長進步非常關鍵。伍老為此傾注了滿腔心血。

青年教師李紅亮永遠忘不了2016年三月的那一天。那天,初到江漢學校的他,是在走廊裡認識伍老的。身穿白色襯衫的伍老手拿試卷,步履匆忙的從高一走廊走過,他的第一感覺就是聯想到“春蠶”和“蠟燭”,欽佩之情不覺油然而生。

當時學校正在探索和推行高效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如何讓自己班上的學生迅速的適應這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如何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的氛圍,如何有機的平衡教與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常常讓小李陷入苦思。

5月份的教學比武,李紅亮作為實習教師全程參與了整個過程,伍老高超的教學藝術讓他受益匪淺。

伍老的一番話,讓初為人師的小李如醍醐灌頂,感受到教學的魅力。伍老對他說:“我一輩子都在追求課堂的高效,關鍵在於結合學生的實際,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改不是對傳統課堂的否定而是發展,辯證地去看待問題,思路就會更加清晰。”

“課前自學,課上對學,小組討論,學生展示,當堂質疑,教師點評”。師徒之間頻繁交流進行時,伍老一整套教學流程規範細緻,幫助他迅速地熟悉教學模式,快速成長。

伍老師 您是我們心中一座最聖潔的山

伍全山的部分獲獎證書。

江漢學校是一所具有傳承和創新精神的學校,更是一個充滿激情和催人奮進的集體。每當年輕教師在教學和課改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伍老總是告訴他們要“慎獨”,教會他們處理問題要細緻,在繁雜的班級事務中常常給予及時點撥。

2018年,是李紅亮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學校派他代表高中化學組參加天門市中小學教學比武。作為一個新老師首次參賽畢竟經驗有限。迷茫之際,伍老和高中分校的黃老師、郭老師等一起幫他選方向、定環節、審內容,給予關愛和鼓勵。最終,小李獲得了天門市化學教學比武一等獎。

高中分校校長黃從新說,伍老是一位教學有方經驗豐富的優秀化學教育工作者,他提出的很多理念都是通過實踐檢驗的真知灼見,並能給後輩們提供建設性的意見。青年教師們通過自己對伍老師教育感悟的初歩認識,由剛從高校出來的學生化繭成蝶快速進入老師角色,從學生觀、教育觀和教學反思等角度摸索教學方法和途徑。伍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教育教學經驗豐富和為人謙遜。

黃從新校長還這樣評價伍老:無論當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他總是早起晚睡,中午也不休息。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從不過夜,試卷質量分析總是閱卷一結束,分析報告隨即而出,不僅分析所帶班級的考試質量,還分析整個年級的考試質量。每天午休批改作業、備課、培優補差,發現學生不足事不隔夜當天補正。作為學者型、導師型、探究型的教師,他從不放過每一個難點,總是誨人不倦,及時破解難題拿出權威性答案。

伍老傳幫帶青年教師,總是循循善誘,鼓勵年輕人相信課本不倚賴課本,尊重權威不迷信權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社會科學,要注重從實踐中得到答案。他自己從不沉溺於過往的經驗,注重活到老學到老,注重新知識前沿問題,提倡並虛心向年輕人學習。自己拿不準的問題虛心向年輕人請教。學習用電腦下載資料、編輯整理資料,精編試題試卷,熟練地運用網絡教學,功夫超過了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在教師辦公室,伍老專注學習、潛心工作,身正為範。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教師紀律好、專注度高,工作效率高。

伍老關心關愛同室的每一個教師,工作、學習、婚戀、家庭困難,無微不至,教師生病住院幫忙聯繫社會關係排憂解難,青年教師考試面試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剛畢業走上崗位的青年人,錢不夠花是常態,他總是主動掏錢“請客”為年輕人改善生活。

2008—2009學年,剛剛走出大學來到江漢學校工作不久的黃從新,就被學校委以重任帶高三畢業班。他心中忐忑不安,生怕出現差池。

伍老鼓勵他勇敢地扛起責任,把自己的課表複印一份給他,請他隨時進班聽課。黃從新聽了伍老師的示範課再獨立去給自己的學生講課,這種學習事半功倍,避免了走彎路。這一年,黃從新累計聽了伍老100多節示範課,經驗倍增;這一年,黃從新在伍老的指導下獨立做了200多套試題試卷交給伍老點評,功底倍增;這一年,伍老和黃從新師徒結對助他進入把關教師角色,信心倍增。黃從新在帶好班級的同時先後擔任校團委書記、招生辦主任、年級主任、教研中心主任,2018年走上了高中分校校長領導崗位。

他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貴人相助。伍老就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就是幫助我事業取得成功的貴人。

黃從新的話發自肺腑。和伍老搭檔多年的英語教師李娟、2018年的搭檔語文教師鄭彩霞也有同感。

前幾年,學校復讀班的學生都是來自天門、仙桃、漢川的見過世面的“老油條”。入校之初,他們還要對老師來一番翻轉考核,滿意就留下不滿意就立馬走人。作為班主任,伍老把他們馴服得乖乖的,高考每生平均漲分80分以上,一本上線一半以上,許多“頑主”通過努力考上了武大、華科等“雙一流”大學。

鄭彩霞第一次擔任高中班主任時,信心不足。伍老知道後,用自己幾十年積累的班主任經驗指導她加強班風和學風建設,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她把班級事務交給班幹部主持管理,把宿舍紀律交給學生自主管理,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交給學生自律。宿舍的紀律和清潔衛生不用老師和管理員操心,教室桌椅整齊、地面整潔,做衛生只用拖把不用掃把,因為地面沒有垃圾不需要掃帚,班級面貌煥然一新。

伍老師 您是我們心中一座最聖潔的山

伍全山在批閱學生考試試卷。

他用堅定、堅實、堅韌,詮釋紮根鄉村教育的“化合價”


出生於1950年的伍全山,至今已致力於化學教育45年。退休前,他是省級重點高中功勳卓著的化學老師、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研究會會員,出版專著《電解質溶液》,參編《中學化學解題教程》《化學知識寶庫漫遊》《高中化學專題詮釋》等教科書11部,被華師大教科所聘為“中學化學考試題庫命題人員”並因成績顯著而獲獎。1991一1992年,他出色完成國家教委下達的“863”計劃《中學化學題庫》的命題任務並獲獎。1996年參加國家教委下達的“863”計劃高中化學課本第二冊光盤腳本的創作工作,2003年擔任湖北省學習使用全國新出版中學化學教材主講。他為“雙一流”高校培養出眾多優秀學生,獲得過“為清華大學培養輸送最優秀學生獎勵”。

伍老師 您是我們心中一座最聖潔的山

伍全山編著出版的部分教科書。

伍全山有個幸福的家,這個家裡有四個省級重點高中的把關教師。農村出身的他,深知讀書對農村孩子的重要,深知農村孩子讀書之不易,深知農村的孩子比城裡的孩子更需要他。在退休後的何去何從路口,有許多更好選擇的他,卻出人意料痴情地來到了江漢學校。

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見了伍全山總是說他“憨得要死”,“看到憨冒有看到像這樣憨滴!那麼好的條件,自己如果辦班辦學,早就是大老闆了。如今給別人打工不說,還跑到那麼遠的鄉下去……”對此,伍老總是淡淡的一笑。10年前,他義無反顧來到江漢學校這所農村學校,至今從來沒有後悔過。

走進伍老的宿舍,除了一些普通的衣物,全是與教學有關的資料和設施。他的個人生活近乎苦行僧。然而,他卻感恩江漢學校給了他的用武之地。他說,江漢學校是我耕耘的沃土,在這裡我延續了人生的夢想,可以為國家發現人才,培養人才。

初創的江漢學校,沒有政策優勢,沒有環境優勢,沒有師資優勢,沒有生源優勢。條件之艱苦,非常人所能想象。教師們辛苦工作一天了,想舒心地洗個澡,只有到仙桃城區去。從學校到天門市區的道路是一條建設中的毛坯路,顛顛簸簸塵土飛揚,伍老從天門來學校往返60多公里要轉幾次車。這樣艱苦的條件,直到天仙一級公路完全達標通車後才好轉。

環境艱苦難不倒伍全山,年逾花甲的他工作起來比小夥子更勤奮。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只有儘快拿出辦學效果來扭轉被動局面,他常常在節假日步行到偏遠農家去家訪,瞭解教學學生和他們的家庭狀況,掌握學情分析的第一手資料,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案,優化教學過程,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2009—2010學年,伍老帶出的第一屆學生高考,全班50人,有26人考上一本,有人進入了“雙一流”大學,有個學生在全市復讀生中名列第一。從此,江漢學校在江漢平原名聲大振,生源問題迎刃而解。

伍全山從教45年,就有30多年擔任班主任,這與他善於進行學情分析,具有整體協調能力是分不開的。

作為化學教師擔任班主任,他堅決反對“各人自掃門前雪”,要求學生研究邊緣知識,如語文與化學、數學與化學、物理與化學、生物與化學、地理與化學、化學史、現代科技與化學及化工與化學、日常生活與化學、社會與化學等,注重整體進步。每次考試,他不是隻分析自己所教的學科,還分析全班每個學科;不但要關心部分學生,還有研究每個學生。

伍老執著奉獻農村民辦教育的情懷感動著江漢學校的每個人。55歲的楊老師教語文課,和伍老一起同班教學10年。他感慨地說:“伍老是我教育生涯中所遇見的最優秀的化學教師,最優秀的班主任。”

伍全山說,教師在決定教什麼與如何教時,應當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的需求、認知規律與學習興趣,著眼於輔助、激發、促進學生的學習。也就是說,教師要進行學情分析。

有功不自傲,謙遜而低調。他常常對剛入職的教師們說,作為中學教師,我們應恪守《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使自已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靠近。教書育人,首先是立德樹人。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

伍老在江漢學校教改中倡導做學者型教師、做導師型教師、做研究型教師。他撰寫的《我的班主任工作》《課改—當前教育的必然》等總結和論文,被作為青年教師的遵循和指南。

江漢學校校長劉振華說,伍老在這裡紮根10多年來,渾身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沒有他的無私奉獻,江漢學校不可能很快就走出困境,打響品牌;沒有他的以身示範,那些青年教師不可能快速成長,紮根江漢;沒有他的人格魅力,那些農村學子不可能相約成功,夢圓高校。

七十載人生旅程,四十五年教書育人。退而不休繼續為國育人,不求所有,不求所在,只求所為,甘願到偏遠的農村民辦學校無私奉獻十餘年。

伍全山,一座聖潔的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