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先民,在古代是怎么战胜疫情的?

1927馆


中国最早的疾疫记录是在周代。春秋时,鲁庄公二十年夏,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疫情,此后关于疾疫的记录不断增多。根据记载,死亡人数最严重的一次是金朝开心元年1232年,汴京大疫,50日间,‘’诸门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可见,在古代疫情的破坏力是极强的。那么在古代人们是怎样战胜疫情的?中国人民很早就开始进行了各种预防和控制,具体措施主要有六个方面:一、顺应节气,注重不能阴阳失位,寒暑错时。二、巫术的精神控制。由于古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采用迷信的办法,比如:疫情发生后,作法驱鬼免疫、用纸船送瘟神等。当然这种办法是不会起作用的。三、强化公共卫生。古人也逐步认识到疫情和公共卫生存在关系,这是认识上的很大进步。四、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这一点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到了宋代对疾疫的治疗更为重视,每当有疾疫发生,朝廷多命太医局及翰林医官前往救治,药费免。五、处理尸体。从先秦开始,就有了处理无主尸体的做法,凡遇大疫,官府一般都有掩埋尸体的做法。六、病人隔离。先秦以前,人们对疾病的传染性问题还不大了解,东汉以后开始有了隔离病人的记载,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传染性问题。即使这样,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每一次瘟疫的死亡人数是触目惊心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战胜疫情的办法措施也越来越成熟。


草原文化站


我们的先民,在古代是怎么战胜疫情的?

疫情自古有之,比如瘟疫、天花等等有可靠数据记录的达到500多次。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方面说一下:

第一、古代的医学对疫情的控制还是有帮助的,中医药在应对疫情方面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神医喜来乐》中就有过描写。

第二、古人也是懂得隔离,况且古时候人口流动性及流动范围都很有限,只要控制好水源及各处驿站,基本就能有效的实现隔离。还有重要的一点,作为农耕社会,古人自给自足能力还是很强的,自我隔离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第三、古人在防疫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智慧的。例如在防治天花方面,古人很早就发现天花痊愈者就会有免疫力,因此其他人就会借痊愈者的衣服来穿,古时候称之为“痘衣”,以此来起到防疫的作用。

病毒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我们不可能消灭病毒,但是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会让人类掌握更多的防疫控疫的技能。





奇石梦想MyDream


疫情是关于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的情况。复杂难测,传染快,感染强,不易控制,治愈率低。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灾人祸不断,防不胜防,不可抗力。瘟疫,疟疾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古人对疫情的出现很难做出科学的判断,人们通常会认为是逆天道而行,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通过送瘟神,驱疫鬼,拜佛求经念咒,巫师做法,道家画符等来制止瘟疫的发生。

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疫情有了新的认识。《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

1. 兴工清理沟渠,注重公共卫生。

2. 采取隔离,并设有隔离机构,有效收治患者。设立避痘所。

3. 撒石灰,除瘴气,去病灾。

4.焚烧香草香料药草来净化空气。像艾灸,藿香等

5.佩戴药囊,香囊,进行药熏,药浴,喝药酒,中药抹粉,烧烟消毒,蒸煮病人衣物,针灸艾灸。

6. 见面不握手,只行拱手礼,行为上进行约束。

7.博采众方,寻求良药。发放药物,普济汤药。比如叶天士与吴鞠通的银翘散,余师愚清瘟败毒饮,王清任解毒活血汤。

8.古人重视内求,认为正为本,邪为标,手中扶正,正旺则邪不能侵。

9.对感染病疫的死者尸体尽快处理和火化。

10.古代医生救死扶伤,牺牲和探索的精神,出现了医生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药圣李时珍等。

11.饮食卫生,吃熟食,饮热水;环境清洁,打扫室内庭院,疏浚河道,广凿井泉,沐浴;接种免疫,早期的人痘接种术





亭夏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古人战胜疫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说起来我们现在应对疫情的措施很多方面都是学习古人的。

1、切断传染源、进行隔离

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疫情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惨痛的灾难。当时一旦爆发疫情,人们首先要进行的措施,就是设法防止疫情扩散。所以切断传染源,进行隔离就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手段。

宋代的虔州瘟疫,爆发原因就是河流上游的水源被污染导致的。当时的知州刘彝重新修建水渠,让被污染的水源远离生活区,这才将当地的瘟疫给治理好的。

同时政府在当地会开设专门的隔离区将得病的村民隔离治理,宋代时期已经开始了许多管办的养病机构,在清代政府还制定法律,只要发现天花患者,就必须将其隔离开来。对来往人员进行严格排查。

2、古代有完整的医疗体系

我国的医学博大精深,经过多年的发展,各个朝代都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的防疫经验,并且出版了许多相关的医书,比如药王孙思邈有《千金翼方》、吴又可的《瘟疫论》、苏轼的《圣散子方》、就连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专门的医药学内容。这也让当时的统治者能够及时科学的寻找治疗瘟疫的方法。

当时的官府都会出手救济百姓,派遣医生、免费提供草药等。在平时古代政府就十分注重医疗卫生,也有完整的医疗体系,比如宋代就设立有翰林医官院,还设置有太医院、惠民局、方剂局、药局等专门机构。还经常给百姓普及瘟疫知识。

3、对受灾百姓进行救助

在发生瘟疫时期,往往伴随这人口大量死亡、天地荒芜、民不聊生等现象。当时的政府往往会对疫区的百姓进行救助,汉代时期,发生瘟疫政府就规定:

凡是在瘟疫里一家死掉6 人的,赐给葬钱五千;一家死掉4人以上的,赐给葬钱三千;2人以上的赐二千。这些钱名义上是丧葬钱,其实就是对亲属们的一种经济救助。

同时还会开仓放粮,减免当地的赋税,《后汉书》记载:染上疫疾之家,一年可以不交租税。汉宣帝也曾在大疫之年下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

四、总结

这些都是比较科学的防疫方法,可见当时古人对瘟疫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了,对防疫工作也有了相当的经验。同时皇帝还会进行祭天,祈祷上天保佑。


登哥读历史


在古代这种疫情统称温病。

温病是急性外感热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因此,认识和防治温病对保护人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长期以来,温病学一直有效地指导着温病的临床治疗。此外,温病学的基本理论对内、外、妇、儿及五官等学科的某些疾病,也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因此温病学是学习中医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萌芽时期(战国—晋唐时期)

据医史考证,温病学起源较早。古代由于生产水平、科学水平低下,再加上其他社会原因,诸如战争、饥荒等,使许多温病广泛蔓延,温邪日益猖獗,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祖国医学的温病学说便在与疾病斗争中产生出来。从现存医著分析,从战国到秦汉时代,可以作为温病学说的萌芽时期。在此时期中,虽然还没有堪称温病学专著的医籍出现,但是人们对温病怎样进行防治的认识已经开始萌芽,有不少科学设想和具体经验散见在有关医书中,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葛洪《肘后备急方》:“岁中有厉气兼挟鬼毒相注,名曰温病。”认识到温病的病因是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不同于其它病因,这种特殊的物质疠气,致病传染性强。至于鬼毒,葛洪出生于道家,故认为有鬼毒作用。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识到:温病是“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不同于一般病因的致病因素也是一种特殊的致病物质。以上这二种认识,对后世吴又可“疠气学说”有很大指导意义。

方剂的创制从治疗学方面丰富了温病学的内容

葛洪《肘后备急方》、孙思邈《千金要方》、王焘《外台秘要》记载了许多预防和治疗温病的方剂。



我与你的约定


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最早发现了有“疾疫”“疾年”等文字记录。根据中国中医研究院最新编辑出版的《中国疫病史鉴》, 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

对于瘟疫,古人并非束手无策。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祖先们是如何防疫的吧!

一则,隔离

在古代经书、史书、小说、笔记、地方志等文献之中,记载了很多预防与治疗温疫疾病的方法,其中“隔离”,是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最佳的预防疫病办法。

二则,养正

《内经》明确地讲:“……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古人重视内求,认为正为本,邪为标。预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则邪不能侵。这个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三则,艾灸

前人重视艾灸防疫。

前人已经认识到,艾灸的作用甚大,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所以古人非常重视趁未病时艾灸,以扶避免感染疫毒。预防永远大于治疗,今人知道,古人也知道。

四则,药囊

古人认为,疫毒是偏性极重一种邪气。可用药物的偏性来克制疫毒的偏性。比如,可用药物悬挂或佩戴的方法,或悬挂于门户、帐前或佩戴于手臂、头顶,可以有效预防疫毒感染。

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五则,药浴

通过中药药浴来避邪,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内经》提出:“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如,清代刘松峰在《松峰说疫》一书中记载:“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药浴后不再次冲水,直接擦干穿衣即可。唯洗浴后要马上擦干,以免毛孔打开后易受风寒。另外,古书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预防疫病,保持健康。

六则,粉身

身上抹粉,也能预防温疫邪毒。

七则,服散

今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中医人及中医院都提供了预防药方。其实,古人也有预防方。

八则,烧烟

古人面临疫病时,不但有隔离、养正、服散等等方法,还有空气消毒法。古人是用中药烧烟给空气消毒,这样可以干扰病毒,祛毒祛疫,调和环境,使人不病。

九则,消毒

古人的消毒,一般是针对病人用过的所有衣物。大多用蒸煮的方法,进行高温灭菌。

古人没有一次性衣服,更没有防护服。这种衣服蒸煮消毒的方法很有价值,远比今人的方法经济、实用,减少浪费。

由此可知,古人非常重视疫毒的防范,古人所采用的预防疫毒的方法多种多样。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以上这些预防疫毒的方法仍可借鉴。





子聪师姐


这个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自然,身体,思想!

第一、自然方面,简单论述下,古代人与自然基本是和谐相处的,天地孕育的自然环境,我们“人类”与“生灵”是包含其中的,就好比父母孕育的子女,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深度思考一下。再有,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克”,出现一物必有另“一物”来克制,以此来维持平衡,这“一物”也许是病毒瘟疫,也许是不起眼的小植物,也许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在这种万物发展的格局中,为了发展前进,必定会战胜,在这里补充一句,假如,是“外来”病毒感染,自己理解,后果可想而知,幸好,都是地球内的,都能解决!相对于现代来说,近代工业化至今,真心希望与呼吁人类能够真正的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二、身体方面,古代不管男女老少,劳动力都大,尤其是少年与壮年,所以身体内在抗病毒素质比现在强,再有就是,吃的食物基本没有人工合成的,都是源自大自然。大家可以翻阅历史资料或是中医治疗瘟疫资料,古代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军队治疗瘟疫,都是以“温凉”来去“瘟疫”,古人吃药少,再加上本身抵抗细胞就强,所以,身体在一接触合适的克制药物,自然而然就激发了体内自愈机制,康复的人就多了!大家可能会说明朝那次瘟疫,怎么死了那么多人,真正了解历史的可以看下推敲下,原因很简单,人在做事的时候本身已经抵抗或是心里反抗,心就好比人的发动机,发动机工作慢了,怎么能行!当然古代欧洲地区死亡率高,这个原因也很简单,他们不取之于自然界来治病,懂了吧!

第三、思想方面,封建社会都是压迫剥削的社会,大部分人们想的只是种地,努力吃饱,养家糊口,缴税粮,在这种思维的统治下,人得了严重些的病,大部分人都还是积极硬抗的,尤其是大规模的瘟疫,更是积极,更是能激发身体的自愈,人们都是自己想办法来治疗,或是一些经验来治疗,加上中医的治疗,自然能有大部分人治愈!

愿人类通过这次疫情的考验,以后能够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的平衡!


云顶哲学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与瘟疫的斗争。我国历史上,从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先后发生了300多次瘟疫流行。古人防控疫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防

防控疫情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立完善的防疫管理系统,战国时期就有逐级报告传染病和对可疑病例调查的制度。宋时规定,所有被派往到边塞的将官,都要带随行医官负责防疫和健康。元朝设立了民间的医户制度,医护是政府许可能从事医疗活动的民户,户籍由太医院管理,一旦发生瘟疫,医护要参加治疗。清朝政府还设有“查痘章京”官职,专事痘疹的防疫检查。清朝刊行的《海录》记载“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二.免疫

随着人们对疫情认识的深化,免疫也被应用到疫情防控中。明朝初年,预防天花接种就在民间流传了,即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这样让人体自然产生对天花免疫力。清朝时,这种人逗接种发引入宫中,后来还传到欧洲,为最终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并且促进了现代免疫预防医学的诞生。中国古代医家在2000多年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原则,这种未病先防的治疗方法已被现代医学证明是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三.药物

中医药逐渐发展成熟,在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东汉时期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日本汉方医的经方派至今还用张仲景的原方治疗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神医华佗也有关于治疗各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的记载。他发明了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胆病”的疗法。吴瑭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被称为治疗瘟疫的三宝。可以说,中医药对古代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隔离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疫病的传染性。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为隔离场所。从汉代开始就出现了隔离病人的方式控制瘟疫传播的措施。设立“病迁坊”,用来隔离麻风病人。唐朝时,有佛教会设立的“病人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类似于慈善机构。清代宫中专门设立了避痘所,并规定隔离九天后亲人才能探视。可见古代人很早就开使用隔离的方法,切断疾病的传染途径。

除此之外,古代应对疫情还有许多举措。例如加强宣传饮食卫生,普及医学知识,政府减免税负,积极赈灾,妥善安葬病亡者等等。不发达的交通也有利于疫情的控制。然而,古代的疫情防控也有很多局限性。古代没有建立起系统的防控体系,对感染者多是临时收容。而且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古代不可能发明出有效的防护用具,没有办法从跟本上阻断疫情的传播,这也不利于疫情的控制。

现在,和古人相比,我们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科学的防控措施,有强大的团结力量,有古人留给我们的历史经验,一定能够担起防控疫情的责任,取得战疫的最后胜利!


卉说文史


古人将瘟疫会看成是老天发怒在惩治人间,因此在瘟疫爆发之后,家都会重点治理贪官污吏,而各地官员也会躬身自省,并且赶快祭拜上天,希望上天能够饶过百姓。在发生疫情之后,地方官府会免费发放预防作用的药品,比如说会将一些中药直接投入到井水里面,让老百姓打井水喝从而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在古代也有一些专门抗瘟疫的中药方,比如说现在很多抗病毒口服液都是纯中药制剂,通过提前饮用这些药品来达到预防的目的。

  对于那些已经得了瘟疫的村子,会让军队强制隔离封锁村子,尽量不让村子里的人出来,以防疫情到处传播。

  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凡是接触的那些得过瘟疫的人都会被传染,所以会强制将得了瘟疫的人给隔离开来。

  当时人们也非常自觉,若是村子里有人得了瘟疫,其他的人都会藏在家里不出来,除了必要的打水或者说买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待在家里。

  对于一些因瘟疫死亡而且无人埋葬的尸体,官方也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比如说火烧或者说用生石灰掩埋放水杀毒。


南叔NH


2020年这个新年绝对会是中国人永生难忘的新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全国人民都在家闷得挺难受,昨天看到疫情确诊人数涨了2000多,比之前的增长速度少了许多,还以为胜利的曙光要来了呢,结果今早看数据变成确诊人数增长一万多,心凉了半截,不知道是统计口径改变了还是潜伏期的携带者集体爆发了,总之,“战疫”之路漫长且艰辛,同胞们还要坚持再坚持。

在医疗如此发达的现代文明,我们还会被疫情困住手脚,可想而知,在医疗技术落后、信息传播缓慢的古代,人们势必经常遭受瘟疫的侵袭,且古代一旦爆发瘟疫,就是一场大灾难。

中国古代大多政权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牢牢地将人民绑在土地上,底层百姓只能靠几分薄田的收成来糊口,若是风调雨顺的年头,全家人或许还能填饱肚子,若是赶大旱、洪水、蝗灾的年景,大多数百姓就吃不上饭了,那时候粮食够当年吃的就算富户了,根本别指望能囤余粮,没有收成的年景只能去乞讨、逃荒、卖儿卖女了。

冯导的电影《1942》讲河南大旱,河南人民逃荒寻活路的苦难故事,连地主都要卖女儿了,看得人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时候都民国了,面对天灾人们还那么无能为力,就更别提古代社会了。

古代有句谚语“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劳动人民根据历史事实总结出来的规律,因为在大规模自然灾害出现之后,百姓就没有了食物,为了活命,顾不得尊严体面恶不恶心了,一切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往肚子里塞,草根树皮挖没了,就吃老鼠,甚至人吃人。

灾荒之年,老鼠也没有吃的,只能吃人的尸体,本来老鼠就脏,是各种病毒的宿主,还以尸体为食,身上的病毒就更多了,它们穿行在人群生活区的时候,都有将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更不要说还有人吃老鼠,还有更恶心的请自行脑补,这样一来,不爆发瘟疫才奇怪了。

明朝末年就爆发了一场规模相当大的瘟疫,起因就是连续四年大旱,颗粒无收、灾民逃窜,以鼠为食,爆发鼠疫,感染者身上会有血疙瘩隆起,口吐鲜血,发病快者几刻钟就能身亡。

最可怕的是那次鼠疫传染得极快,往往一人病发后,全家感染,接触者也难幸免,用十室九空来形容当时的情况是很贴切的。瘟疫很快就传到了京城,每日出殡的队伍就挤满了城门,最可悲的是为亲人送行的队伍,回来就会多出几个感染者,甚至直接陪亡者长眠在那块墓地了。

那场瘟疫也波及了朝廷大员和京城的驻军,搞得人心惶惶,因此也有人将大明朝的灭亡归结于这场声势浩大的鼠疫。

那么,在物资和技术有限的条件下,古代人是如何控制疫情的呢?

其实方式和现在也差不多,主要得先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减少蔓延。

在《汉书》中就提到,民间一旦发生疫情,就让患病的人与健康的人分开居住,由朝廷免费给患病的百姓提供药物。在晋代,朝廷还规定了,官员如果家里有人感染时疫,即使官员自身没有感染,也要在家待着观察,不能上朝。

不过古代瘟疫一般都是从民间兴起,一村一县的感染,若发现是瘟疫,官府就直接封村封县了,只进不出,政府供应白粥和草药,也会派大夫来察看疫情,出应对之策。

瘟疫去世者的尸体,必须焚毁,这时也顾不得入土为安的观念了,还是要先顾活人,控制瘟疫,连死者生前用的器物都要一起销毁,防止病毒传播,那种全家死光的,直接就把房子一起烧毁了,全村死光,就一把火把村子烧了。

要是情况特别严重,十室九空,又传播风险较大,不排除直接烧村子的情况,这就有些残忍了,即使说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

古代村落距离的相对较远,交通不便,人员流动性小,向外扩散的几率相对较小,若是发现得早、隔离得好,瘟疫在一村一镇,顶多一省就控制住了,毕竟像明朝末年那样席卷全国的瘟疫是不常见的。

古代针对瘟疫也没有特效药,不过针对一些常见的疫情,已经产生了疫苗,比如在清朝经常盛行的天花,天花在今天是可治愈的,可在古代基本是必死无疑的病,康熙皇帝体质比较好,小时候得天花挺了过来,虽然也变成了麻子脸,但好歹保住命了,还因为身体好被选为皇位继承人。

康熙深感其害,执政期间命令用人痘接种法,有概率地预防了疫情,1796年英国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805年传入了我国代替了人痘接种法。

这次肺炎疫情目前也是这样,没有特效药,只能靠自身免疫的抵抗,我们没有能力奋斗在第一线,起码也尽量待在家里,算是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战胜疫情之日不久就会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