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人經濟”和“宅經濟”會是新一輪的紅利期

“紅人經濟”和“宅經濟”會是新一輪的紅利期 | 李檬相對論


“宅經濟”是近期一個熱詞,不僅新聞媒體談了很多,資本市場也有所反應,甚至出現了“宅經濟概念股”。


“宅經濟”的紅利期背後,主要有兩大商業生態作為支撐——“移動工具生態”和“紅人社群生態”。


什麼是宅經濟?


過去的文章裡,我多次拿電影《頭號玩家》當中的場景舉例,你只要戴上VR設備就可以進入一個叫“綠洲”的虛擬宇宙,那裡人們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他所有重要事情(包括教育、上班、購物、旅遊、戀愛、婚禮等等),都可以在遊戲場景中進行,這裡面的場景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區別。


“紅人經濟”和“宅經濟”會是新一輪的紅利期 | 李檬相對論


但是,我想特別強調一點:現實中的“宅經濟”不同於《頭號玩家》之處,在於這個事情不是一家公司、一個平臺甚至一個天才所能主導,而是眾多一線網絡平臺+紅人粉絲社群共同構建的一個商業生態。


這個商業生態包括遠程辦公(阿里釘釘、騰訊文檔、華為雲WeLink),網購電商(京東、淘寶天貓、拼多多),社交社區(微信、陌陌、西五街、小紅書),資訊服務(頭條、百度、騰訊新聞),外賣生活(美團、餓了麼、58同城),娛樂視頻(抖音、快手、優酷),網絡遊戲(騰訊遊戲、網易遊戲),在線教育(學而思、新東方、簡書),金融理財(螞蟻金服、東方財富)等等……


這個商業生態更是包括眾多頭部、腰部和精緻的納米網紅大V,以及背後的7億粉絲群體,構成了線上最具人氣的商業流量中心。


2020春節期間,因為眾所周知的特殊情況,國內民眾宅在家裡的時間拉長很多,這個線上商業生態(各類APP+各類紅人大V)與用戶實現了空前廣泛的深度接觸。


不是各個平臺要培育消費市場、用戶習慣,而是民眾主動去適應線上的商業生態——幾乎所有網絡平臺的獲客成本空前降低。


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機會窗口嗎?


我認為不是。


我相信,這是全面引爆“紅人經濟和宅經濟”雙重紅利的一個起點。


01

宅經濟的真正驅動引擎不是這次疫情


目前看來,可以從部分行業的狀況看到宅經濟正在獲得很大的發展:


01、網遊行業


有關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下載量上升最快的50款app的前三類是休閒遊戲、視頻影音和醫藥相關類。


尤其是據中國證券網報道,大年30當天,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流水是20億左右,去年同期是13億,王者榮耀官方隨後確認了上述數據。


“紅人經濟”和“宅經濟”會是新一輪的紅利期 | 李檬相對論


02、視頻娛樂行業


除了電影《囧媽》已經在1月25日上線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抖音火山版和歡喜首映APP,均為免費獨播。


各家視頻平臺在春節期間也都有所行動,比如芒果TV開放春節期間的免費會員,用戶可以免費獲得芒果TV的付費內容權益和免費去廣告權益;愛奇藝放出6部免費電影及熱門獨播劇《愛情公寓5》、《絕代雙驕》、《大主宰》;騰訊視頻主要推出熱門獨播劇《三生三世枕上書》和《將夜》來吸引用戶。


“紅人經濟”和“宅經濟”會是新一輪的紅利期 | 李檬相對論


03、外賣行業


春節期間,為了滿足人們對外賣和生鮮方面的配送需求,美團外賣、餓了麼、盒馬鮮生、每日優鮮、京東到家、便利蜂等平臺均宣佈配送服務不打烊,為被迫“宅生活”的市民輸血。


其中,每日優鮮數千名配送員堅守一線,用戶更是自發通過APP對配送員進行打賞,打賞金額也將全部給到配送員本人。


“紅人經濟”和“宅經濟”會是新一輪的紅利期 | 李檬相對論


04、物流行業


國家郵政局組織中國郵政、順豐、京東等13家企業,開通救援物資綠色通道,全力保障對武漢等重點地區的救援及生活物資的運輸寄遞。


很長時間,APP和物流都會是大眾商業的唯一安全出口。


“紅人經濟”和“宅經濟”會是新一輪的紅利期 | 李檬相對論


05、大型平臺要肩負社會責任


目前,阿里巴巴在全球採購的醫療物資陸續集結,正在源源不斷運回國內。


美團宣佈啟動七項商戶幫扶措施,包括針對武漢地區商家推出免除佣金、延長年費、給予特殊保障金措施等。


這既是一場應對大環境變化的組織動員,也是一次適應宅經濟新生態的大練兵,考驗了線上商業生態的效率和韌性。


新聞媒體習慣將這波宅經濟的大發展,與這段特殊時期聯繫起來。


其實,宅經濟的真正驅動引擎不是這個,即使沒有這次疫情的影響,新世代消費者、科技和商業創新,也將驅動宅經濟的大趨勢。


注意:宅經濟是一個大趨勢,不論是不是特殊時期。


1、孤宅社會,是宅經濟背後的社會學因素


從90後開始,單身和孤獨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政府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比例大概是118.23:100,其中男生783萬,女生662萬,男生比女生多121萬。


此後幾年,男女比例一直在120:100左右,這一數字遠超90後水平(110:100)。


00後人口當中男生比女生多了將近1300萬。可見。單身和孤獨的比例會有多高。


所以,包括單身公寓、一人迷你傢俱、智能家居、寵物經濟、泛娛樂內容產業、社交商業等等,都將成為這種人口結構(新世代消費者)的受益者。


而且,高房價、工作不穩定,都將成為年輕人交往的障礙。


不是有一句老話嗎,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各種難以拆解的城市病,加劇了孤宅社會的現狀,是宅經濟的源動力。


2、科技商業創新,是宅經濟的長期催化劑


2020春節期間,有一家叫“烏龜海岸(美股代碼:HEAR)”的美國公司,成了華爾街新寵(年度第一牛股),基金經理們對烏龜海岸的關注甚至超過了蘋果、谷歌和亞馬遜。


烏龜海岸公司與“烏龜”、“海岸”都沒關係,而是生產一種高敏感度的遊戲耳機。


用戶戴上這款耳機,打遊戲如同加了合法的外掛,總能領先一步聽到遊戲對手的聲音,將其幹掉。


這款產品(售價超過3000元人民幣,要比蘋果Airpods貴兩倍多)賣得如此火爆,可見,宅男宅女們的消費規模有多麼驚人。


3000元耳機背後的新世代消費者,即新生代的“宅男女”,幾乎顛覆了美國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


新世代消費者往往宅在家裡,責任輕,更注重自身感受,特別享受APP解決一切的孤樂主義。


看看美國的“宅經濟概念股”——亞馬遜(電商)、奈飛(流媒體)、烏龜海岸(遊戲耳機)、達美樂披薩(網紅外賣)、Paypal(線上支付)、Shopify(電商解決方案)……最近三年的股價表現要領先標普500綜合指數2倍-20倍。


02

紅人經濟和宅經濟靠什麼深度下沉


過去20年的互聯網流量,主要源於“擊中人性弱點”或者“擊中用戶的癮”。


你想想看,遊戲、直播、短視頻何以會讓人沉迷,微博讓人充分體驗八卦的樂趣,外賣、網約車使人變得更懶……


可是我認為,未來更長遠的紅人經濟和宅經濟生態,不是靠“順著人性弱點”,而是靠“擊中人們最微妙的心理需求”。


比如,新世代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注重個人感受;晚婚或者不婚,崇尚自由;社交至上,品牌信任只會在小圈層當中產生;特別願意花錢在自己關注的事物上,比如養花、寵物,對喜歡的東西容易形成剛性需求,比如3000多元的遊戲耳機和Airpods。


曾經,沒多少人在手機APP上買東西,界面都顯示不全;在手機上玩遊戲不夠爽,顯示效果太差。


但是過去5年,增長最快的幾大平臺(包括騰訊、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其實就是解決了這兩個痛點。


2020春節特殊時期,又有兩個痛點充分暴露出來——線上教育,學生自制力太差(影響學習效果);線上辦公,員工儀式感太差(影響工作效率)。


可以大膽預期:未來新的巨頭,很可能就是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注意: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剛剛突破了一萬美元關口,人們長期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的方方面面,本來就在發生各種變化。只是近段時期的劇烈變化更加明顯,痛點也暴露得更加明顯。


我始終相信,中國經濟、中國企業有著驚人的韌性,這段特殊時期過後,必將是新一輪的“紅人經濟和宅經濟紅利期”。我認為,應該更多去考慮如何提前佈局。


在此,我提供一個具體的思路——重構服務鏈+重構社群。


01、重構服務鏈


最近10年中國線下商業的中心地帶在哪裡?shopping mall。


不錯,國內的餐飲、零售、休閒娛樂很多都是以shopping mall為中心的。


中國的電商規模牢牢佔據世界第一,但國內70%-80%的零售市場還是在線下。


前幾年,馬雲和王健林之爭甚囂塵上。阿里巴巴似乎沒將京東商城、拼多多當作主要對手(相反,這些同行還在幫它培育市場)。


電商平臺的主要對手始終是線下商業,如同阿里巴巴要跟萬達地產賽跑。


所以,如何抓住宅經濟的長遠紅利期,你就看看阿里巴巴如何去開發新的技術、模式、消費場景,如何在線上替代shopping mall的功能。


抓住“宅經濟紅利”,不是要你做一些以前沒做過的事情,而是建立更加成熟的服務鏈,將做過的事情更加體系化、立體化。


比如,通過手機APP從互聯網電子商務、傳媒、社區、物流、通信、食品和藥品配送的集合作為一個完整的服務鏈。


其中,京東到家打造便捷、小倉的物流及商家資源共享服務體系;名創優品快速反應,立即上線了“無接觸配送”,滿足大家日常所需的同時也確保接觸安全;永輝超市、家樂福、物美超市利用自身社區服務資源提升物流及倉儲週轉靈活性。


02、重構社群


2019年底,“錢大媽”宣佈完成10億元的D輪投資,計劃在2020年新增1000家店。“錢大媽”的核心武器就是網紅導購員。


每一個導購員就是一個“帶貨網紅”。


1.每天早上都有“超划算的爆款產品”用於鞏固鐵粉,用戶的復購率也因此提高;


2.每天晚上7點,準時發佈打折信息,尤其是“包場價”信息——即剩菜可被低價打包拿走。


3.有意思的日常群運營,比如上午發天氣預報、本地新聞早報;中午飯點發做菜小視頻,美食等內容…...


4.定時發問候紅包(現金+菜品折扣),用於培養用戶習慣。


不是頭部大V才叫網紅,將導購這個職位網紅化,是最靈活的紅人經濟和宅經濟。


依靠網紅導購策略,消費者心智逐漸被錢大媽深度滲透。


我絕對相信,中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在這段特殊時期壓抑很久的消費需求,終將會集中爆發。


現在,很多創業者、投資人抱怨沒有風口了,都在存量市場裡艱難競逐。我看,新的風口(宅經濟紅利期)正在醞釀當中,就看你的眼光和準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