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入深水区,地勘单位怎么改?100万事业编地矿人何去何从?

21世纪2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号角已然吹响。开弓没有回头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实话实说,当前的整个地勘行业处于寒冬,因为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已少有勘探盲区。

改革进入深水区,地勘单位怎么改?100万事业编地矿人何去何从?

如今的地勘单位,主要痛点有三点:

改革进入深水区,地勘单位怎么改?100万事业编地矿人何去何从?

一是地位直线下降。半个世纪的奋斗,中国矿产资源家底已经基本摸清,找矿已不是当前的重点,在这种形势下,以找矿为主业的传统地勘单位地位直线下降。

二是任务少效益差。以2012年为拐点,地质勘查投入逐年下滑,传统地勘任务减少,部分地勘单位效益和地勘人员奖金收益下降。

三是改革动力不足。地勘队伍庞大,接近退休或已退休人员占比大,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革必然要破坏目前的稳定状态,面临阻力且风险大,各地以维持现有局面为主,改革动力不足。而且100万地矿人以观望等待为主,中国经济压力也很大,地矿人需要保证基本收益。

改革进入深水区,地勘单位怎么改?100万事业编地矿人何去何从?

那么,地勘单位将会怎么改革呢?

改革进入深水区,地勘单位怎么改?100万事业编地矿人何去何从?

一是早改革早受益。指望继续承接大规模基础地质和找矿工作已经无望,不管你愿不愿意,地勘改革是必然的,区别只是早晚的问题,早改革比晚改革好,因为早改革还有调整的余地,早改革有抢占红利的先机,被逼到山穷水尽不得不改的时候那就晚了。

二是分流精简人员。保留少部分公益性地质队伍,主要精力放在转企上。公益性地质队伍作为事业单位仍由国家拨款;其他地勘人员全部隶转地矿相关企业,这些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开拓业务。

三是紧跟热点政策。紧跟热点政策,比如地质灾害防治和绿色矿山建设是热点,地勘单位要紧跟政策开展业务。

四是经营矿权矿山。过去地勘单位找到矿后很少开发利用,今后地勘单位要发挥手中矿权矿山优势,经营矿权和矿山。在经营合作过程中,企业得到了效益,地勘单位盘活了矿权。

五是输出技术服务。地勘单位与资源需求量大的下游企业合作,或与矿业公司等上游企业联合,为上下游企业找矿,并提供办证、申报、评估及建设、矿山开采、矿山复垦等专业服务,这些项目稳定,收益不菲。

改革进入深水区,地勘单位怎么改?100万事业编地矿人何去何从?

作为为共和国工业化、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立下汗马功劳的地矿人,抛家别子数十载、风餐露宿一辈子的他们,即将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

改革进入深水区,地勘单位怎么改?100万事业编地矿人何去何从?

但愿他们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练好内功、转型发展,不要经历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垂降人生,再次成为某些社会名言的悲情印证者!

改革进入深水区,地勘单位怎么改?100万事业编地矿人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