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能取天下,并不是因为吴三桂,根本原因是1629年“己巳之役”

1644年,清军入关,占据北京后,清朝权贵内部就是否要迁都北京,还是仍旧退回关外产生过争执。

多尔衮认为“京师乃天下之根本”,执意迁都,但阿济格等人表示反对,认为满汉无法齐心,不如任取财富,满载而归。

多尔衮抬出了皇太极生前说过的话“若得北京,当即徒都,以图进取。”否定了阿济格,立即送出奏折给盛京的顺治。

顺治于当年九月甲辰日下午进入紫禁城,标志着清朝经营天下的正式开始。

在此之前,无论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即汗位之初,并不敢考虑入主中原。

努尔哈赤在1622年迁都辽阳之后,就认为“大业已成”,建立八王共治制度,以让子孙“大福永享”。皇太极则说得更明确:以山海关为界,以西归明朝,辽河以东归后金,各自立国。

《圣武纪》:昔我师既克广宁,时诸贝勒将帅咸请入山海关,我皇考以昔日辽、金、元不居其国而入处汉地,易世之后,皆成汉俗,因欲划山海关以西汉人制之,辽河以东我制之,满、汉各自为国,故军未入关而返,原无争主中原之心也。

这点,在他们子孙康熙的实录中也有记载:“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

什么原因让皇太极之后发生了转变,并影响了多尔衮等人呢?转变开始于1629年的己巳之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