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雅克38是一款比較失敗的艦載機,為什麼採用類似佈局的F35艦載機卻獲得成功?

528321145829


雅克38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受蘇聯海軍奇葩的使用思路拖累。

雅克38是前蘇聯於上個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一型垂直起降戰機,主要裝備“基輔”級載機巡洋艦。

雅克38是蘇聯第一型實用的垂直起降戰機,很大程度上受英國“鷂”式影響。

英國”鷂“式的研發成功使得蘇聯海軍認識到發展一款垂直起降戰機作為艦載機的可能性。雅克38在整體佈局上也深受”鷂“式影響。

雖然雅克38採用了主發動機+升力發動機的佈局,但是主發動機噴口採用了與鷂式相似的偏轉方式,有左右兩個偏轉噴口。

相比之下,雅克38的後繼機雅克141與F35的佈局更像,尤其是發動機偏轉噴管的工作方式非常相似,坊間傳聞洛馬公司購買了雅克141噴管的設計資料。

說回雅克38,作為前蘇聯一款使用的垂直起降戰機,它的整體飛行性能與”鷂“式相近,但是在服役生涯中卻有著大相徑庭的表現。鷂式戰機在整個服役生涯中大放異彩,不但被英國空、海軍裝備,而且還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西班牙海軍、意大利海軍中作為艦載機,而馬島海戰中創下的21:0的空戰交換比更是奠定了鷂式傳奇戰機的地位。

相比之下,雅克38則暗淡了許多,在短短的服役生涯中不但沒有什麼像樣的表現,一直沒有形成可靠戰鬥力,而且事故頻發,早早退役。

雅克38暗淡的職業生涯既有其本身性能的原因,也與蘇聯海軍落後、奇葩的使用思路有關,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雅克38載荷航程性能差,作戰半徑極小,戰術意義有限。

雅克38曾被蘇聯海軍寄予厚望,作為”基輔“級的艦載機,承擔著艦隊防空、偵察以及攻擊任務。但是由於雅克38採用耗油率較高的渦噴發動機,以及面積較小的機翼,使其載荷航程性能非常差。而且,與鷂式滑躍起飛的方式不同,蘇聯海軍愚蠢的讓雅克38以垂直起飛的方式在“基輔”級上運作,進一步惡化了其原本就非常差的載荷航程性能,使得雅克38在實際運用中的最大作戰半徑僅為100公里左右,最大載彈量約1噸,被譏諷為“桅杆保衛者”。而且,雅克38航電系統落後,不具備使用的反艦、對地打擊能力,實際作戰能力還不如卡-25艦載直升機。

2、雅克38可靠性差,服役期間屢發墜機事故,基本沒有形成可靠戰鬥力。

雅克38在十幾年的服役生涯中總共墜毀了36架,而其總產量也不到200架,墜機率高的嚇人。不過傳奇的是,雖然發生了36起墜機事故,但是沒有任何人員傷亡。雅克38可靠性極差主要原因源於其主發動機+升力發動機的佈局方式。

雅克38機身前部的2具升力發動機向下噴出的高溫氣流與飛機進氣口很近,高溫氣流被吸入後容易引起主發動機推力驟然下降,在垂直降落階段極易引發墜機。鷂式戰機也飽受高溫氣流影響,墜機率也較高,只不過沒有雅克38那麼誇張。

這個問題在F35B上得到了較好的解決,F35B採用升力風扇+主發動機的動力方案,機身前部的升力風扇由主發動機壓氣機上的一根軸驅動,向下噴出的是常溫空氣,不會引起發動機推力劇烈下降。

總之,雅克38是蘇聯在航母艦載機方面的第一次嘗試,也是一次不成功的嘗試。縱觀蘇聯海軍在航母之路的曲折探索,雅克38只是一個縮影而已。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也不看看雅克38艦載機是五十年前的東西~

雅克38是在1967年的雅克36垂直起降試驗機的基礎上倒騰出來的。

(果然濃濃的蘇式審美,佩奇 是你嗎?)

雅克38是蘇聯海軍第一種也是唯一一種服役的垂直起降戰鬥機。雅克38是為基輔級航空母艦(艦載機巡洋艦)而搭配設計的

雅克38在甲板上“旱地拔蔥”垂直起飛,駕駛艙後方的蓋打開,內裡的兩部升力發動機啟動,同時在機尾的發動機其噴管向下,三部發動機同時工作將飛機推離甲板,到達一定高度後駕駛艙後的升力發動機關閉,機尾發動機噴管向後運轉。飛機即可向前飛行

垂直起飛時又太燒油,開始平飛時升力發動機變成了死重,還特別佔機體空間(導致油箱太小)。老毛子又是極端注重火力密度的,不到20平小小的機翼還要掛載導彈火箭彈

死重加上掛載,小小的油箱撐死2.75噸的內油量,註定了雅克38是個跑不遠的小短腿。為了省油,採用滑行起飛的情況下作戰半徑也才195KM,於是蘇軍親暱(頭大)的稱呼雅克38“桅杆保衛者”~

老毛子的雅克38結構太複雜因此可靠性實在是太差了,1976年一甲板的雅克38乘基輔號航空母艦出巡遊街,在出發不久即有近一半故障不能飛行,在一個月後更只有一架可以繼續飛。蘇軍還無奈的叫他“和平鴿”

而老毛子正著手改進雅克38,在1987年鼓搗出了升級版雅克141,

可是沒幾年,蘇聯就莫得了~而碩果僅存的幾家雅克141雖然在90年代經常露臉,但最後都無疾而終。

要是老毛子活到了現在,估計雅克141連兒子都有了吧


瘋狗的輕武


兔哥回答這個問題,雅克38是前蘇聯研製的一款具備垂直/短距起降能力的戰鬥機,由於前蘇聯對於武器裝備的保密性原因,這款戰機露面較晚。這款戰機從六十年代中期就開始研製了,七十年代初入役,雅克38有幾種改性,如雅克38M型。雅克38北約給起的綽號是“鐵匠”。應該說這款飛機研製的比較倉促,效果並不好,不能和同時期的英國的“鷂式”垂直/短距飛機相比。更不能和現代的F35B戰鬥機相提並論了。(下圖雅克38)



雅克38研製的目的是裝備當時的基輔級航空母艦,作為該級航母的標配作戰飛機,由於基輔級航母起降甲板較短,並沒有滑越起飛角度,因此,只能採用短距/垂直起降的飛機,這也是雅克38“鐵匠”飛機的由來。(下圖雅克38噴管原理)

和F35雖然都屬於短距/垂直起降的飛機,但有本質上的區別,也不同於同時代的英國的“鷂式”雖然雅克38,鷂式,F35B都是相同功能的戰鬥機,但在設計理念上完全不同,英國的“鷂式”採用的噴管旋轉技術是一臺發動機帶四個噴管旋轉噴嘴,機身兩邊前後各兩個。需要垂直起降時,四個噴嘴向下旋轉,平飛時在變成水平向後噴氣。(下圖英國鷂式)



雅克38似乎沒這麼聰明,由於技術落後,又時間緊,所以就採用了土辦法,前面座艙後面直接裝了兩臺提供升力的發動機,後部用了一臺大的發動機,等於是兩小一大三臺發動機四個噴嘴。另外,還有機翼兩端和尾巴下面用於調平時小型噴嘴。(下圖雅克38噴管原理)



F35B由於和前兩種有代差,技術也最先進,所以佈置也有很大不同,F35B採用了更直接的前一後一的佈局,用一臺發動機帶動前後兩種噴管,後部為發動機噴管,可向上旋轉,前部則是風扇,靠風力推動飛機的起降飛行,同時,F35B採用了隱身設計,一體化的液晶顯示器,這些在雅克38時代都屬於夢中的技術。(下圖F35B噴管原理)


從佈局上看,雅克38並不和F35B相同,到是雅克41更接近些。無論是哪種,性能差太大了,雅克38更是一箇中看不中用的“擺設”。只所以說雅克38並不實用,是由它的性能決定的,首先就是起降性,由於是三臺航空發動機,因此,噴出的火焰氣體都是高溫,而且相互作用,因此,炙熱的火焰把航母的甲板燒蝕非常嚴重。第二性能,我們看看它的基本數據,機長(A型)15.50米,(B型)17.68米,最大速度(高空)M0.9馬赫。(海平面)M0.8馬赫。實用升限12000米。作戰半徑約240公里左右(1000公斤載彈量時)。這個實際上並達不到,通常約200公里左右。載彈量2000公斤時作戰半徑100公里多點點。從上面數據看,靠 2,000 公斤的載彈量,100 公里的作戰半徑和有限的機載電子設備, 想和當時的F-14、F-18過招,顯然是去送死。充其量也就是各 S-3“北歐海盜”和 A-6“入侵者”以及 P-3 之類的低速飛機過過手,或者攻擊一些小型艦艇。(下圖雅克38座艙)


作為一款具備短距/垂直起降性能的作戰用的艦載機,雅克38無疑是失敗的,入役即落後顯然是不能勝任其職責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技不如人。而F35B則不同了,時代變了,加上美國本來就是先進武器的研發強國,一直是世界武器裝備的領跑者,F35B自然要先進的多,也實用的多,即便這樣,F35經歷了這麼久的改進卻依然毛病不斷,並不能說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作戰飛機,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需要用時間來檢驗。(下圖F35B)

F35B這款用金錢打造出來的二十一世紀,所謂的先進短距/垂直起降戰機,到底是否是最成功的一款戰鬥機還真不好說。只能用時間來檢驗了。

以上論點僅代表兔哥個人的看法,不代表平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雅克38同F35沒有什麼聯繫,只是外形有些接近而已。

雅克38有3臺發動機,分別是機尾的發動機的1部和在駕駛艙後方的2部發動機。

駕駛艙2部發動機,只是用來起飛。

尾部的發動機則用來起飛和向前飛行。

當雅克38起飛時,3部發動機一起產生向上的推力,同時主發動機有3個噴管向後產生推力,使得飛機向前飛行。

F35B採用了不同佈局,用1臺發動機帶動前後2種噴管,後部為發動機噴管,可向上旋轉,前部則是風扇,靠風力推動飛機的起降飛行。

雅克38受到70年代的技術限制,性能很差。

它的機械機構複雜,協調3部發動機一起工作很容易出故障。

同時,有兩部發動機只是用於起飛,飛機向前飛行時這些發動機就毫無作用,成為增加重量的廢物。

雅克38還有很多設計缺陷,在當年來說倒是很正常的。

雅克38的發動機在垂直升降時,向飛行甲板噴出灼熱氣流而把甲板燒穿,所以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加上厚厚的隔熱鋼板並且用鈦合金鉚釘固定。

這問題還不算誇張。

雅克38最大的問題是可靠性差。

比如1976年基輔號航空母艦的演習,出發以後不久就有一半的雅克38無法起飛。

演習持續1個月,只有1架雅克38還可以訓練。

200架雅克38服役15年期間,事故不斷,據統計一共墜毀了 36 架。

另外就是雅克38的航程太短,一說滿載的話只能有200公里的作戰半徑。

蘇軍送它一個非常形象的外號:桅杆保衛者。

這個航程太短,只能用於艦隊的防空,很難襲擊敵人的艦隊。

實際上,雅克38最初的目的,也是掌握戰場制空權。要不然,基輔號航母就不會裝備那麼多反艦導彈了。

當時蘇聯紅海軍,因長期忽視航母,出現了嚴重的防空問題。面對美國強大的航母艦隊,依靠軍艦自己的防空導彈和火炮,顯然不足以防禦,也是完全被動挨打的局面。

當時蘇聯海軍司令曾經說:哪怕艦隊上空有1架艦載戰鬥機,也比沒有要好得多。

雅克38也就是這個目的,所以無需對它苛求。

實際上,這種觀點是很有道理的。馬島海戰中,如果英國艦隊沒有海鷂戰機,還不知道會被阿根廷空軍打成什麼樣子。

雅克38主要用來防空,雅克141才是具有攻擊力的垂直起降戰機。


薩沙


因為雅克38在其所屬的時代確實是落後的,但是如今的F35B畢竟是能垂直短距起降的五代機,本身在這個五代機裝備量極為有限的時代就已經十分先進了,而且應對的目標更多的還是三代機、四代機,所以更是佔據全方位的優勢。 雅克38戰鬥機於60年代才開始研發,70年代才進入蘇聯海軍裝備序列,但是和同時期的戰機相比,雅克38幾乎一無是處。雅克38可以說是為基輔級航母定做的,可是為了兼顧垂直短距起降能力,其在各個方面都做了很大的犧牲,最終其實際性能堪稱雞肋。

雅克38戰鬥機出現時,二代機早已成為了主流裝備,而美國的三代機都已經距離正式服役不遠了,但是雅克38的性能幾乎就是一代機的水平。雅克38存在有載重量低、作戰半徑小、航電設備簡陋等缺陷,其最大速度還不到1馬赫,作戰半徑只有240千米。更嚴重的是,其掛載能力也很差,最初僅能裝備機炮、火箭彈、炸彈等武器,後期的雅克38M才具備了發射AA2環礁和AA8蚜蟲兩種近距格鬥彈的能力,面對二代機為主的敵機幾乎就是待宰的羔羊。 因此總的來說,雅克38只是一款聊勝於無的飛機,解決了蘇聯海軍航母沒有固定翼艦載機的問題,其本身作為一款戰鬥機放到當時是很失敗的,要知道當時美國海軍裝備的已經是F4艦載戰鬥機了。而與雅克38同時代的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機,性能要比雅克38好得多,並一直服役到本世紀初,連美軍都從英國進口了一部分,而雅克38則早已退役進了博物館。


戰爭之王


雅克-38失敗在作戰距離和可靠性方面,F-35B在設計上進行改進調整,可以較好避免這些問題

作為蘇聯第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雅克-38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作戰半徑和可靠性兩個方面。其最大作戰半徑只有110公里,實用性太差,所以被蘇聯海軍官兵諷為“桅杆保護者”。另一個方面在於可靠性太差,雅克-38總產量143架,在15年服役時間裡共墜毀36架,基輔號航母帶14架雅克-38從黑海艦隊出發,調往太平洋艦隊報道,等他一路航行加訓練到達時只有3架還能飛。

雅克-38是前蘇聯1976年服役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機長16.37米,翼展7.32米,空重7.38噸,配備一臺可矢量偏轉的最大推力6.8噸的圖曼斯基R-28 V-300渦噴發動機為主要動力,另有兩部最大推力3.25噸的RD-38渦噴發動機作為中央升力發動機協助起降。雅克-38的發動機佈局形式,雅克-141也基本沿用這種佈局形式

所以討論雅克-38失敗問題,首先要了解他的失敗原因。因為發動機推力不足垂直起降戰鬥機起飛重量限制,英國的鷂式實際上更低,其空重6.34噸,垂直起飛時最大起飛只有重量9.41噸,作戰半徑更是隻有98公里。但是英國人創造性的發明了短距離滑躍起飛的方式,起飛重量可以增加到14.1噸,可以帶多的多的燃油,作戰半徑可以增加到556公里,極大增強作戰能力。鷂式戰鬥機的成功離不開英國人發明的短距離滑躍起飛的方式,極大的提升作戰能力

但是雅克-38就悲劇了,作為專門為基輔級載機巡洋艦研發的艦載機,其搭載平臺基輔級設計艦艏前面是玄武岩大型反艦導彈,佈置斜角跑道增加起降平臺面積,根本無法進行滑躍起飛。因而只能採用垂直起飛,垂直降落的模式。其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1.3噸,留給武器和燃油的重量只有4噸,最大武器攜帶量是2噸。

基輔級載機巡洋艦艦艏密佈武器系統,跑道是斜角跑道,設計時壓根沒往這方面考慮,導致連短距起飛都不行。前蘇聯曾計劃90年代大修時拆掉艦艏武器系統,也改成滑躍甲板,然後使用雅克-141,但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老毛子轟然解體。

在安全可靠性方面,跟蘇聯航空技術較為薄弱,自動化控制較差有一定關係,但更重是設計佈局上的問題。雅克-38採用中間渦噴發動機佈局,飛機中部噴出的是燃燒後的尾流熱空氣,這些廢氣燃燒後含氧量低,距離進氣口近,很容易從進氣口重新吸入導致發動機燃燒不充分,推力發生變化,從而引發墜毀事故,這也是鷂式等垂直起降戰鬥機最主要的事故原因。

雅克-38的發動機佈局和起降時的升力結構

所以F-35B看似佈局跟雅克-38和雅克-141較為相似,但雙方其實有很大不同,他充分借鑑了之前諸多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經驗和教訓。在起降方式上,完全以短距起降為主,加上牛逼沖天的發動機,從而可以實現最大27.2噸起飛重量的能力,不僅可以塞滿機內6045公斤油箱,還有7噸左右重量用於掛載武器或副油箱,作戰能力得到充分保證。F-35B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進行滑躍起飛試驗,需要注意的是F-35B的27.2噸最大起飛重量已經要比法國陣風M(22.5噸)和俄羅斯的米格-29K(22噸)還要大的多!

另一個方面就是F-35B中間是採用升力風扇,而非升力發動機。這臺由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研發的升力風扇是通過發動機主軸延伸出來驅動機械齒輪進行轉動,像電風扇一樣直接將上方的空氣向下吹從而產生升力,這樣可以較好保證機身下方空氣含氧量,避免因發動機吸入廢氣引發推力衰竭問題。

所以說,F-35B雖然其動力佈局跟雅克-38和雅克-141比較接近,但兩者在使用中有非常大的不同,F-35B較好的吸取了前輩們(包括鷂式、雅克-38、雅克-141)的問題和不足,再加上美國出色的發動機和飛控技術(這點很重要……),目前可以說最出色的垂直起降戰鬥機。甚至在F-35項目整體不順時,有美國元老院議員提出取消F-35B項目以省錢的想法時,美國海軍陸戰隊乾脆提前關閉AV-8B鷂式的生產線,意思是要不給我F-35B,要不什麼垂直起降戰鬥機都不裝備。


五嶽掩赤城


首先,雅克-38和F-35B沒有多少血緣上的關係,當初什麼“美國從雅科夫列夫設計局買圖紙,發展出來了F-35B”那純屬是胡說八道,因為在F-35B之前西歐和美國已經有很多類似的設計了。

1966到1968年,美國,英國,聯邦德國聯合開發的AVS垂直起降戰鬥機計劃

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這個概念本身並不是為了艦載機提出來的,歐美和蘇聯各自的理由不盡相同。歐洲是為了在蘇聯核打擊機場摧毀的情況下保證戰機升空,而蘇聯是為了在遠東基礎設施較差的機場能夠起飛大型戰機。而後期發展成艦載機只不過是一個附帶效果罷了。

同理,蘇聯的米格-23PD短距起降戰鬥機,也只是為了少用點跑道罷了

雅克-38的動力結構採用了一臺主發動機+兩臺升力發動機的模式,兩臺RD-41升力發動機單臺推力 41.7千牛頓,而主發動機土曼斯基R-28V-300推進/升力渦扇發動機(持續推力108千牛,開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可以達到151千牛。雖然名義上說,雅克-38的設計由雅克-36技術驗證機發展而來,但是這個結構卻比較類似英國AV-8鷂式的結構,尤其是後端的2個可轉向矢量噴管,從佈局上很類似於AV-8的飛馬發動機尾噴口。而後期,這個結構持續發展之後就發展出了雅克-141的那種單個的3BSD尾噴管的技術,儘可能降低能量損耗。

雅克-38的動力佈局和雙轉向尾噴管

而F-35B採用的是主發動機+升力風扇的結構,也就是說很類似於雅克-141將兩臺RD-41升力發動機改成一個升力風扇。但這種結構不是從雅克-141的結構上發展來的,而是從70年代康維爾M200發展而來,從俄羅斯買過來的雅克系列的研發圖紙只能說是用來證明歐美當時的研究方向沒有錯。

F-35B用到的勞斯萊斯升力系統

回到主題,雅克-38的問題出在哪兒,主要是那兩個升力發動機導致的,一個是消耗了大量的燃油,再加上本身起飛載油量就低,導致航程短;一個是升力發動機排出的廢氣容易被吸進主發動機當中,導致主發動機停車。而這個問題就在F-35B上解決了,F-35B只用到了F135發動機,前端力矩則由發動機主軸連接前面的升力風扇實現,效率遠比單獨的升力發動機要高,而且沒有廢氣影響,自然要比老舊的雅克-38要好些。


鐵匠工坊


蘇聯主要發展過兩款垂直起降戰鬥機,分別是雅克-38和雅克-141,它們都算不上是成功的戰鬥機。和今天美國的F-35B垂直起降戰機相比,它們在設計佈局、起飛場景方面的確是比較類似的。但仔細深究就可以發現,其實它們的區別還是相當巨大的,在有些設計上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它們最終擁有不同性能、命運的一大原因。

當初雅克-38為了在實現垂直起降的同時擁有常規戰鬥機的飛行能力,選擇了裝備兩臺RD-38升力發動機+一臺R-28V-300升力/推進發動機的發動機組合模式。在進行垂直起降時,三臺發動機都同時工作,幫助平穩起降。在正常飛行時,只有R-28V-300升力/推進發動機工作。

而F-35B垂直起降戰機採取的動力組合方式明顯不同,它採用的是常規推進系統(F135-PW-600發動機)+升力風扇的組合方案。機體前部提供升力的不是升力發動機,而是升力風扇。

在進行垂直起降時,尾部的F135-PW-600發動機的噴管將會向下偏轉90度,提供機體的後部升力。同時發動機還會輸出大量功率驅動座艙後部的升力風扇,升力風扇負責提供機體前部的升力。此外F-35B在機體兩側翼下還各設置有一個滾轉噴管,它們可以幫助F-35B維持平穩姿態。

實際上,F-35B和雅克-38並沒有什麼技術相似的地方,和雅克-141也只有一個相似之處,F-35B的F135-PW-600發動機採用的三軸承旋轉噴管,噴管可向下偏轉90度的這個設計。就是跟雅克-141學到的。

垂直起降戰鬥機最難的地方就是垂直起降發動機系統,無論是採用什麼升力風扇,升力/推力發動機,三軸承旋轉噴管、滾轉噴管等,它背後都隱藏大量技術風險,需要一個國家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雄厚的資金投入。

今天F-35B的成功,和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經濟實力是分不開的。在某種程度上說,如果F-35B不是出生在美國,那麼它將難以實現當初的性能指標,難逃被迅速淘汰的命運,在這一點上,雅克-38和雅克-141顯然沒有更好的出生環境和機遇,導致它們最終來去匆匆。


科羅廖夫


雅克38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是上世紀冷戰時期蘇聯研製出來的一款先進的艦載戰鬥機,它的氣動佈局與垂直升力系統都極具特色。雖然很多人說雅克38是一個早產嬰兒,什麼垂直起降動力系統用的是三臺發動機了,發動機尾焰容易焯傷曱板了;垂直起降作戰半徑短了;載油量少了;電子設備落後了等等等等。儲多的不是,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雅克38是一款定性為垂直/短距起降的艦載戰鬥機,它的垂直/短距起降在航母都做到了,並打破了西方在此軍事技術上的壟斷和封鎖。而不是和美帝的F35一樣是一款三軍多用途聯合攻擊機,有趣的是F35暫時只能佈置在兩棲攻擊艦上。再則,沒有雅克38的研發成功,怎麼會有蘇聯後期的雅克141驗證機,這才有了後來美帝的F35。時間跨度之大,爺爺老朽了,孫兒正年少如何比得?那時候說雅克38這不好那不行一定是北約與華約之間冷戰的說辭,雅克38那麼不近如人意,也沒有看見北約的鷂式把雅克38打得一敗塗地的報告,甚至北約對裝載雅克38的基輔級航母有些害怕呢?雅克38在當時開創了了垂直/短距起降艦載戰鬥機的新技術應用,值得點贊。





鮑爾金vs巴特爾


現在說F-35B能夠成功還太早,F-35B才剛剛服役,現在還不能說是不是成功,而且拖F-35整體後腿的就是這個B型,也就是垂直起降型。
F-35現在剛剛服役,說是非常成功為時過早,美國人可以用廣告的手法把35吹的天花亂墜,但是實際使用情況還是要看一段時間,不能現在就下結論。


雅克38鐵匠是和蘇聯的基輔級航母配套的艦載機,如果用鐵匠和當時美國的艦載戰鬥機F-14去空戰,那就不是空戰是鐵匠去給雄貓送人頭去了。


雅克38鐵匠是多少年前的東西,它和英國的鷂式飛機是世界上最早的2種實用的垂直起降飛機,它的出現只不過是蘇聯解決了一個有無的問題,其實就像是英國的鷂式飛機一樣,問題多了去了。而且鐵匠的問題更多,本身鷂式飛機和它的衍生型號就是以難以操作和容易摔飛機而著稱,鐵匠還要加上一個更字。

和鷂只有一臺飛馬發動機不同,鐵匠是用2臺升力發動機加上1臺轉向噴口發動機,這樣做的好處是相對升力相對比較均衡,但是這樣做控制更加複雜,而且那兩臺升力發動機向下噴的是熱氣,這些廢氣經常被後邊的轉向噴口發動機吸進去,結果是後邊的主發動機經常是出現停機,喘振等故障。這也是鐵匠的可靠性不佳的一個主要原因。

F35B頂多是參考了一下雅克141,說什麼
抄襲太可笑了,本身雅克141只是到了原型機階段,距離定型還早著呢。
F35B是F-35系列中最拖後腿的一型,垂直起降時複雜的氣流變化,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搞清楚。

而那兩臺升力發動機除了在起飛降落的時候用一用以外,其他的時候就是沒有用,這就是一個叫做死重的東西。其實,F-35B是借鑑了鐵匠的佈局,但是在機身中部提供動力的不是升力發動機,而是升力風扇,是從後邊的發動機接出來一個傳動軸驅動升力風扇,這樣就避免了吸入發動機廢氣的問題,加上通過各種飛控軟件緩解了起降時的操作問題。

但是,說F35的垂直起降型是一型成功的飛機還太早,對於垂直起降時的空氣氣流影響以及這個時候的空氣流體問題,現在各個國家的技術儲備和理論研究都是比較滯後的,對於這些氣流造成的影響,各個國家基本上是不太清楚的,象V-22魚鷹,到現在也是可能會出各種說不清楚故障。魚鷹已經服役多年,都沒有完全解決安全問題,F-35B只不過通過了驗收,但是新的飛機在服役初期還會出各種各樣的故障,象我最喜歡的F-15在服役初期就被叫做機庫皇后,就是由於服役初期發動機出現了設計上的問題,導致F-15大面積趴窩,後來經過改進以後才有了F-15的赫赫威名。

F-15原來由於發動機的問題,造成大面積的趴窩,一度有機庫皇后的美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