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里的鲁肃?

金大谝


如何评价三国里的鲁肃?

鲁肃是孙吴政权继周瑜之后的又一重要人物。

孙权对鲁肃劝他称帝感到快意;对鲁肃劝他对曹操开战极其感激;对鲁肃劝他借土地给刘备有些怨言;对鲁肃驻防益州,姑息项羽有怨气。

依据以上孙权对鲁肃的印象做判断,鲁肃是个有理想、有主见、有胸怀,也有过失的谋臣。

为什么这样评价鲁肃呢?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 建议孙权称帝,遭遇谋臣中伤。

二, 建议孙权开战,享受分外殊荣。

三, 建议联刘抗曹,却是内外受气。

具体分析如下:

一,建议孙权称帝,遭遇谋臣中伤。

鲁肃是由周瑜引荐,加入孙权集团的。鲁肃与孙权见面,就建议孙权,不能只想做当今齐桓公、晋文公。因为当今社会,汉朝不可能有中兴的机会,曹操也不可能很快消亡。将军应该有长远的打算,现在曹操正忙于北方战事,将军应趁此难得的机会,消灭盘踞在长江中游的黄祖、刘表,统一长江中上游流域,作为称帝的基业。

孙权听了很高兴,但表面上却说:“我现在还没有那样的想法。我现在只想管理好我占领的这块土地,尽力辅佐朝廷,您的那个规划我一时还办不到。”

几年以后,孙权称帝,回忆此事,还非常得意,说:“今日之事,当年鲁肃就曾经对我言过。鲁肃的这一想法,很高明,看的很远!”

鲁肃建议孙权称帝,虽然孙权表面上很平静,但内心的喜悦是掩饰不住的,其表现在对鲁肃的亲近,对鲁肃家人的关照。糟糕的是以张昭为代表的一些老臣,对鲁肃有想法,经常在孙权面前中伤鲁肃。

张昭曾经对孙权说:“鲁肃年纪轻轻,没有多大才能,不可重用!”

孙权对此不置可否,但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鲁肃的家人。

二,建议孙权开战,享受分外殊荣。

曹操南下,占领荆州。刘表死后,又整编了刘表的军队,实力强大。写信给孙权说:“要与将军会猎于无。”

由此孙权内部一片恐慌,都纷纷劝孙权投降曹操。特别是以张昭为首的文臣更加“响震失色”。

当时鲁肃在场,只有鲁肃极力主张迎战,并建议孙权迅速调回还在鄱阳训练水军的周瑜。之后鲁肃又协助周瑜战胜了来势汹汹的曹操。

战后,鲁肃首先离开战场,提前回到京城。

孙权带领百官迎接,并颇为得意地对孙权说:“鲁肃,我为你扶鞍,请你下马,这对你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吧!”

鲁肃笑着说:“这还不算让我足以感到荣耀!我真心希望您统一天下,那时再用软轮装的车子来迎接我,我才感动十分荣耀!”孙权听了鼓掌大笑!

三, 建议联刘抗曹,却是内外受气。

大家知道,借荆州,辅助刘备发展,就是为了结成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曹操,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张。但是在孙权内部,有这种想法的人,仅仅就是鲁肃一人。后来刘备得了益州,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讨回荆州。刘备推辞说:“等我得了凉州后就归还荆州给你们。”

孙权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气愤,派鲁肃驻守益阳,与江对面的关羽对峙。

关羽经常在边境上制造摩擦,这让鲁肃十分难堪。

鲁肃为了孙刘联盟,对关羽的短视行为一忍再忍。这让孙权很生气,孙权最后决定派吕蒙带着军队进攻南部,准备武力收复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

就是这样的环境下,鲁肃还一心想维持孙刘联盟。

为此,鲁肃邀请关羽相会,商讨收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事情。

关羽没有丝毫让步,鲁肃指责关羽说:“我们国家在你们无处安身的情况下,借土地让你们发展。如今你们强大了,我们要收回荆州,况且我们只要其中的三郡,你们不但不还,还要以强欺弱,这不是有仁义之人能做的事情。”关羽无言以对!

后来孙权登基做了皇帝之后,与陆逊谈及此事时说:“我让鲁肃迅速驱赶关羽,他却写信给我说,‘帝王的兴起,都会有人为之扫除障碍’。这是鲁肃内心知道自己办不到,表面又说大话,我也宽恕他,不责怪他。” 说是不责怪,孙权内心还是有想法的!

综上所述:鲁肃一生都是独行者。

鲁肃怀抱统一天下的理想,希望为孙权统一天下做出贡献,但是现实很无赖,孙权本人还没有准备好,内部谋臣暗中捣乱。在这件事情上,鲁肃虽然有同盟军,但是声音很小。尽管如此,鲁肃也不气馁。

鲁肃坚持借土地扶持刘备发展,共同对付曹操。在这件事情上,鲁肃是彻底的独行者!尽管孤掌难鸣,内外受气,也不气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与曹操在赤壁开战,在一片反对声中,鲁肃仍然我行我素。最初,鲁肃仍然是一个独行者!尽管如此,鲁肃仍然不气馁,负重前行!最后赢得胜利,赢得孙权的褒奖,这是鲁肃最自豪的事情。


山野老人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之一,周瑜的继任者。他生性乐善好施,目光长远,是三国时期顶尖的战略家。

乐善好施

鲁肃家中富有,经常给别人施舍钱粮。周瑜当居巢长的时候,军中缺粮,想让鲁肃帮忙接济一下,鲁肃家中有两囷米,各三千斛,鲁肃指着其中一囷,十分大方地送给了周瑜,此举博得了周瑜的看重。

可以看到,鲁肃的性格,就像战国时期的孟尝君一样,仗义疏财,是个好男子。正所谓财散则人聚,生于乱世,钱粮再多,你得有能力保护才行,鲁肃的乐善好施让他有了足够的威望和名声,深得百姓拥戴,少年游侠都争先依附于他。

战略眼光

论战略眼光,鲁肃在东吴可以排第一,在整个三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1、榻上策

鲁肃第一次见到孙权时,就提出了“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的观点,建议孙权趁着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抓紧时间占有荆州,全面占有长江以南,割据一方,以观变化,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这个策略是鲁肃和孙权在塌上对饮时提出的,所以又被称为“榻上策”,成为东吴的基本战略思路。

2、孙刘联盟

按着鲁肃的思路,孙权在之后的几年里,数次讨伐黄祖,但终究慢了一步,没能实现抢占荆州全境的计划,被曹操抢先南下。曹操占领荆州以后,以泰山压顶之势,想要进攻江东,给孙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面对咄咄逼人的曹操,东吴群臣早已慌乱,纷纷主张投降。关键时刻,唯有鲁肃力排众议,说服孙权不要投降,并和诸葛亮一起促成了孙刘联盟,共同抗曹。

孙刘联盟是三国时代最伟大的战略构想,是鲁肃、诸葛亮两位战略大师的努力成果,终鲁肃一生,他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脆弱的联盟关系。刘备入川,关羽留守荆州,由于关羽盛气凌人,双方屡有摩擦,鲁肃每次都用好言安抚关羽;后来由于争夺长沙等三郡,双方差点兵戎相见,鲁肃又和关羽单刀赴会,据理力争,消弭了一场兵灾。

鲁肃死后,东吴再无这等高瞻远瞩的人物,做事鼠目寸光,为了眼前的利益,悍然袭取荆州,尽管从表面上看,此举扩大了东吴领土,壮大了自身实力。但是宏观上看,孙刘联盟的整体实力遭到削弱,和曹魏差距进一步拉开,自此已经丧失了进取中原的实力,进入了慢性死亡阶段。

所以对比之下,更能看出鲁肃的伟大。鲁肃虽然不像周瑜、陆逊那样英勇善战,但他行事稳健、目光长远,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维护大局,眼界上始终高人一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战略人才。


历史都付笑谈中


鲁肃,字子敬(172--217),个人认为他很有能力,不但有治国之能,而且见解独到,这可能得益于从小家境殷实,经常召集伙伴习武谈兵,而且也善于施舍他人。真实的鲁肃并不完全是《三国演义》里那个老实巴交的人,还有他足智多谋的一面,从周瑜把他推荐给孙权可窥一二,并且周瑜死后,水军都督一职由他继任。为孙权的称帝之路出谋划策有很大功劳,比如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帅军南下,东吴上下为战还是降而争论不休时,鲁肃私下给孙权说:我们做臣子的投降曹操,或许还能得个一官半职,而作为主公您投降后,就无安身之地了!孙权醒悟,决心抗曹。并且在孙刘两家抗曹的过程中,鲁肃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对孙权说:您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势力太大了,我们刚刚占得荆州,恩德信意尚未广兴于众,不如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来安抚百姓,是为上策,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却多了一个朋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建议,以至于正在写信的曹操听到把荆州借给刘备时,震惊得笔都掉到地上。

所以说,鲁肃是东吴时期可以和周瑜比肩的帅才和政治家、外交家,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七刀也是刀


是个智者,但是不是成大事的人,可以做个好兄弟,好导师,好部下,但不是一个好领导,能言善辩,仁义礼智,但是缺少果敢狠辣,如果配合一下周瑜早点干掉诸葛亮,然后东吴取回荆州,在取川蜀和汉中,天下岂不两分,历史都会改变



天路8024


答:《吴书》: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孙权对严畯说:“我过去把鲁子敬比作邓禹,当时你们争论没有停止过,现在又觉得如何呢?”严畯退席说:“我不明白这个意思,觉得夸赞鲁肃太过了吧。”孙权大帝说:“过去邓仲华见到光武帝,当时光武帝在更始帝手下,抚河北,行大司马事,光武帝最初并没有帝王的志向,是邓禹劝说他光复汉业,追索源头,开端是邓禹之议啊。子敬为人豪爽有奇略,与我最初相谈,便涉及帝王基业。这点与邓禹相似,我才这么比较。这是有原因的,不是我偏爱他。”严畯于是佩服。

继而又说:“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孙权对鲁肃的评价,无人能出其右。


中行偃1


鲁肃,东吴第二任大都督,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赤壁之战前夕,力主联刘抗曹,坚定了孙权信念,为赤壁大战联络、周旋、献策尽心尽力,劳苦功高。一贯坚持孙刘联盟,保持局势平衡,以大局为重,不记个人得失。鲁肃一直乐善好施,支持周瑜的军事决策,支援军队建设,在东吴以长者的身份受到尊重,看似仁厚,外交政策老道毒辣,始终以国家利益为主。与孙权是君臣加朋友情谊,是东吴的栋梁之才,于217年因病去世。


刘坤忠120


除陈武之外,鲁肃是第二大善人,他有两大粮仓,一仓送周瑜养兵,一仓接济百姓,真善人也!与陈武将军一样,一生贵贱无欺,生活节俭,憨厚诚恳,助人为贤!十分建谈,常有高论,学识渊博,兵机透彻,以不战屈关公之荆州兵马,索回三郡。孙权手下第一谋臣,四大都督之一,东吴栋梁之大材也!


静里水声1


和事佬一个,两边不得罪人。


小母指风水师


鲁肃一生致力于孙刘联盟,如果不是他,也许三国的历史会改写,变成曹操的天下。


视角趣谈


鲁肃是东吴名将,有勇有谋,堪与周瑜相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怕比周瑜还要略胜一筹。《三国志》作者陈寿赞他“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吴书》说他“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引自《三国志•鲁肃传》注)这些都是对他的真实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