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零距離”較量的採樣人

“來,別緊張,張大嘴巴,發a”

“張開口,對,再大一點,別緊張,放鬆”

採樣人員迅速用拭子對咽喉兩側的扁桃體和咽後壁擦拭。

這就是廣饒縣疾控中心衝鋒在“戰疫”第一線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的疾控採樣人—檢驗科的鏗鏘玫瑰:王麗平、牛海玲、劉素玉。她們用柔軟的肩膀扛起了“三高”—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

与病毒“零距离”较量的采样人

咽拭子採集,是檢測有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一項重要檢查。她們要與被採樣人近距離面對面接觸,一個簡單的操作其實“危險重重”,採集過程容易引起噁心、嘔吐、咳嗽,產生的飛沫就可能直接濺到她們的身體或護目鏡者上,她們是離病毒最近、處境最危險的人,但是她們仍迅速逆行而上,為病例確診、密接人群劃分等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一錘定音”的實驗室診斷;為開展密切接觸者調查疫情防控工作爭取寶貴的時間。

与病毒“零距离”较量的采样人

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檢驗科的採樣人員就在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的特殊崗位上,展開了一場和時間的賽跑。只有以最快的時間確診,才能讓患者更早的接受治療,更好的開展接下來的防疫工作。從1月29日採集第一例樣本,採樣人的任務不斷加重,有時一天要採集70份、80份。她們全力以赴,有的同志丟下需要照顧的老人、需要餵奶的孩子,在工作崗位不分晝夜“連軸轉”。有的同志說她們是疫情面前的“三高”—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她們說:別看我們長得弱,關鍵的時候我們一定能衝上去!這正是,女本柔弱,與“疫”鏗鏘。

与病毒“零距离”较量的采样人

為了節約防護服,也便於工作,常常連續幾個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去廁所,直到當天的工作任務全部結束才能脫下,而且時間一長口罩勒得鼻樑發疼,疲憊的臉上壓滿了“皺紋”;防護面罩戴到頭上就像上 “緊箍咒”;頻繁的按壓消毒劑,手已經粗糙不堪;高姿勢的採集,胳膊早就痠痛難忍;外面還在下著雪,汗水卻溼透了衣背。工作忙的時候,檢測人員經常一晚只能休息兩三個小時。實在累得不行了,就趁實驗間隙在椅子上靠一會兒。

与病毒“零距离”较量的采样人

30多天了,他們連續作戰,無論陰晴雨雪、白天黑夜,只要有需要,立即穿好防護裝備,全副武裝的迅速趕到現場。都是血肉之軀,哪有不知疲倦,誰又會在病毒前不畏懼。然而,職責讓她們一次又一次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她們毫無怨言,一直、一直堅守,她們似鏗鏘玫瑰,在戰“疫”一線綻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呂增霞 通訊員 劉彩霞 賈金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