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近日,約翰遜就任英國新一屆的首相,並強調"脫歐"沒有"如果"和"但是",會盡快完成脫歐事宜。"脫歐"鬧劇已經進行了兩年,圍觀群眾不禁感嘆,英國為何鐵了心的"脫歐",瞭解這個問題就不得不瞭解英國和歐洲大陸國家在歷史上的恩怨情仇。

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不是一家人難進一家門

英國人(特別是英格蘭人)自詡盎格魯-撒克遜人,而歐洲大陸的法德等國是日耳曼人,雖說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日耳曼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畢竟那是很遙遠的事情,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歐洲大陸的日耳曼人把盎格魯-撒克遜人視為異類。

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法國和德國雖也是宿敵,但卻頗有淵源,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罷黜,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建立法蘭克王國,843年帝國分裂為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這三國成為今日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領土的雛形。

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法德等國既不算遠親,也談不上近鄰,難以在一個鍋裡吃飯。

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大陸擴張失敗,孤懸海外

英國作為一個歐洲國家,中世紀時代曾經長期致力於向歐洲大陸擴張,隨之而來的是英法百年戰爭,可戰爭結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反而失去在歐洲大陸上全部領地。從此之後,英國徹底退回了英倫三島,不再試圖向歐陸擴張。

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英國作為一個典型的島國,本土全部領土(殖民地除外)都在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兩個島上。這種孤懸海外、與歐洲大陸相隔離的地理位置使得英國人和其他歐洲國家的人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英國人經常把去歐洲大陸國家如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說成是"去歐洲",有一種深入骨髓的"疑歐主義"傳統,現在英國"脫歐"也與此不無關係。這樣的地理位置也使得英國對於歐洲大陸的事務可以持一種比較超脫的態度,基本上能不介入就儘量不介入,即使介入很多時候也是以扶持盟友或資金援助等方式介入,儘量避免引火燒身。

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奉行"離岸平衡"戰略,打擊歐洲大陸強國

英國放棄向歐洲大陸擴張之後隨之實行"大陸均勢政策",這種政策用英國著名政治家溫斯頓·丘吉爾的話說就是"英國四百年來的對外政策,就是反對大陸上出現最大、最富於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國家。用英國另一位政治家帕默斯頓的話說,英國的外交政策則是"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不變的國家利益"。

在西班牙帝國哈布斯堡王朝(1556~1700)稱霸歐洲大陸時期,英國極力支持尼德蘭革命(1566~1609),並且在1588年"英西大海戰"中大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在尼德蘭聯省共和國(1581~1795,即"荷蘭共和國")崛起成為近代史上著名的"海上馬車伕"後,英國又轉而同法國結盟,經過四次英荷戰爭最終徹底打垮了荷蘭,成為海上霸主。

此時,法國實現了統一和集權,成為歐陸首強。英國轉而同法國進行了一系列的爭霸戰爭,時間也是長達百年。最後英國依靠聯合沙俄、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等歐洲強國擊敗了軍事天才拿破崙一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5),終結了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權地位。

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在擊敗法國後,俄羅斯成為歐洲大陸東部的翼側大國,將勢力範圍推進到了多瑙河和易北河之間,有"歐洲憲兵"之稱。英國在感受到沙皇俄國建立環北冰洋帝國的勃勃野心對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威脅之後,迅速同自己的世仇宿敵法國結成了暫時的聯盟,在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5)中重創了不可一世的沙俄,將其推下歐洲霸主的寶座。

1871年,在普魯士領導下德國完成了統一,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1871~1918)。由於德國實力的顯著增強,德國人要求向海外擴張,對大英帝國的世界霸權提出了明確的挑戰。英國很快就放棄了所謂"光榮孤立政策",與法國、俄羅斯結盟,組織了協約國軍事政治聯盟集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擊敗了德國,勉強維持住了英國已經搖搖欲墜的世界霸權。

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二戰後英國雖然喪失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是仍然和美國維持著相當特殊的關係。戰後丘吉爾提出"三環外交"理念,第一環是英聯邦國家和前大英帝國殖民地,第二環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為主體民族的英語國家,第三環才是歐洲國家。相對於歐洲大陸國家而言,這實質上仍是"離岸平衡"戰略的延續。

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不允許歐洲有這麼強大的勢力存在

英國在歷史上很長時間都是世界霸主,最後霸主的地位被美國人奪走了,但驕傲的英國人還是認為自己應該是歐洲的老大,歐洲的主宰。可惜,歐盟的成立打破了英國人的幻想,出於利益的考量只能舔著臉申請加入,在被多次拒絕後終於在1973年加入。

加入到歐盟的英國發現,英國在歐盟中缺乏話語權,德國和法國更有話語權。更重要的是英國認為歐盟的很多規定像緊箍咒一樣限制了英國的發展,歐盟小國則佔了英國的便宜,被歐盟小國薅了羊毛,吸了血,自己還撈不到好處。現在歐洲國家,德國GDP遠高於英國,英國和法國位列二三位,相差不多。英國人的"脫歐"情緒日益高漲。

透過歐洲歷史看英國“脫歐”大戲,英國與歐洲的若即若離

當然,"脫歐"除了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還有其他很多原因,美國不想看到一個統一的歐洲,英國這個"攪屎棍"跟著美國能獲得比在歐盟更大的國家利益,至於對整個歐洲有益無益,顯然不是英國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